什么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7:09

 

 

海都社会部目标指向福建第一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突然有一点激动,又有一点冲动。这种感觉让我很舒服,让我有一种自然的愉悦。我想,我和我的19个亲密无间的社会新闻采访部的弟兄(请允许我将女同胞们也作此称谓,因为他们干得不比男同志差)们,太需要这种感觉了。

旗帜
草长莺飞的时节里,生命顽强地在枝头诠释她的美丽。我们的弟兄们在刺刀见红的每一天,新闻从业阅历也在疯一样生长着。我们在路上,在风中,扬起我们的旗帜。
部里有弟兄在颠倒,在摔下,在黄风遮幕的时候,会时常问我:我们还扛得动那把旗帜吗?
其实这就是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我就是想告诉弟兄们:我们有迷失跌倒的时候,但这并不可怕,这是前进必须付出的代价,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目标一致,只要我们步调协调,我们这把福建第一大部的旗帜就决不会落下。
而且,我们相信,我们最终是快乐的!

核心
那么,我们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的竞争力在哪?

其实从每一条新闻的出击开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比拼就开始了。
是速度、耐力、敏锐、灵活和创新,构成了我们和其他同城媒体竞争的全部内涵。
其一、速度
解读:像箭一样射出,是我们对现场组提出的第一个要求。福建社会第一大部品牌战略实施的第一步,就是提速。在与东快等媒体的竞争中,谁赢得了时间,谁就先抢占了新闻资源,谁就有了出牌的先机。
剖析:麦当劳曾在速度方面提出他们的口号:60秒没有让顾客拿到自己的餐点,免费奉送可乐一罐。我们的现场组,需要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遏制住东快的字诀。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我们的口号:海都新闻110,快速出击,绝对现场。
我们要在如何求快上做文章。可分为三步:一、接到线索后,核实下到记者不超过2分钟;二、记者接指令后,5分钟之内完成与摄影部对接等规定动作出发。三、奔赴现场后,30分钟内及时通气,告知后方,后方迅速给出“是否做大做强”的判断,前后方一致,形成统一的现场新闻操作流程。

其二、耐力

解读:所谓耐力,其实就是指我们对新闻的坚持与韧性,对新闻从选题选点、采访调查到刨根寻踪等一系列动作的一贯性。要求我们的记者和编辑,采访前方与后方,统一新闻操作理念,谨守公道正义的职业操守,一以贯之,才能水到渠成,充分挖掘和利用新闻资源。

剖析:举个例子,前一阵子,我们对闽江采砂的暗访,很能说明问题。这块很难啃的硬骨头,最初源于一个律师提供的一条线索——“闽侯一采砂船船主认为闽侯法院判决不公”,而线索背后,是拥有采砂证书的闽侯建业公司无视国家沙石资源流失的现状,但取证调查相当困难。没有吃苦、坚持与韧性,根本就做不出来。当我们把任务交给方传柳、黄演的时候,要求他跟踪暗访采砂——运砂——卸砂各个环节,掌握砂石流失的各个证据,还要逐一与地方海事、砂石办、建设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税务局、闽侯县纪委等各职能部门核实,我们知道这里头除了繁重的工作量之外,还有危险性和暗访掌握不到证据之后放弃该选题的风险性等等。但最终,记者还是拿下了这项硬任务。总结起来,这篇“海都调查”能最后出来,离不开记者始终如一的坚持、离不开采访前方后方的不断沟通交流、离不开与编辑部不断磨合统一的采写思路。正是一贯性,成就了该调查。

 

其三、敏锐

解读:要想驾驭市场,你就必须成为市场冷暖的“感应器”,只有迅速的感知,才能掌握主动。同样,作新闻更需要敏锐。需要敏锐的触觉,需要敏锐的新闻感,需要敏锐的发现,需要从恰似平常中找到特异和差异。

剖析:我们必须根植的社区,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的富矿,只是我们可能离社区人的生活太远,于是失去了对社区新闻的敏锐感知力。最近,民情坊间组的“依哥依妹闯社区”系列,拉开了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社区新闻的序幕。大伙的努力,还是收到一些成效的。诸如:发现了观风亭人众人护古榕的“美德”,发现了躲在了高楼下昔日繁华的林聪彝故居等。这一段,民情坊间组已开始着力解决社区新闻去副刊化的问题,探讨新社区的新闻发现问题等。敏锐的感知,相信一定会触摸到社区的冷暖。

同样,我们的现场和跑口组也需要从大大小小的线索和部门文件中,嗅到新闻的气息,找到差异和特意,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敏锐性。

其四、灵活

解读:灵活就是要认准方向标,分清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要适时做大的,什么是要适可而止的。就像谢社长曾经说的:我们在埋头办报的时候,要时不时抬头呼吸一下政治空气。灵活就是及时的审时度势,根据政策、新闻兴奋点及新闻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新闻策略,积极寻找重头新闻的座标。

剖析:拿“晋安桂香街,小偷刀断五指”的新闻来说吧。当日现场,本报做的很强势,独家消息,可以说杀死人还不如人的五根手指硬生生被切断来得令人可恨、令人关注。这则省委书记卢展工作出严厉批示的新闻,证明了我们的关注是及时的。当周部门例会上,众人个个义愤填膺,指出塔头桂香街存在种种怪现象:偷儿和保安曾在此亲热地抱在一起;晋安河边的铁链被偷数百米……但联想到就在不久前我们刚刚强势做过的晋安发生的抢贼事件,几件事都和晋安公安分局有关,给人一种“都市报是不是和晋安公安分局有仇”的感觉。其实只是几件事恰好都连续发生在晋安而已。然而,相比较而言,我们批评晋安分局的密度确实过频过密了些。这时,晋安分局在极度的无奈下,也表现出积极的配合态度,大抓区内治安;这时,我们就不能再意气用事,连做桂香街的揭露性报道,而是要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转而及时报道公安整顿治安的进程。

在现有我们只能在“圈内跳舞腾挪”的状况下,灵活利于记者准确把握时机,机动出击。我们现有的机动组,主攻海都黑镜头和海都策划,更要很好地研究,拿出既规避风险保护自己,又收到实效的好办法。

其五、创新

解读:“都市报的社会新闻要创新,要怎么让可读的正面向上的市井新闻,占据社会新闻版更多的版位?”这是刘总当年对社会新闻提出的要求。孙总也曾就如何作出社区新闻的新意,与我们研讨。谢社长更是直接提出“社会新闻如何要力真多出一些直指人心的作品”。

创新是一张报纸常青的灵魂。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变,我们才能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实力,始终处于竞争的第一集团军的位置。而创新,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运用整合和发散式的思维方式,把该做深的新闻做深,把该做透的新闻做透。

剖析:全国各地的都市报,都在考虑如何走出都市报原有以猎奇、凶杀、奸污等为主题的社会新闻圈。成都商报现在既关注底层也关注精英白领阶层的喜怒哀乐的生活状态,他们尝试把凶杀车祸现场,做到事件对现场中的主人公及其周遭人群的影响;他们尝试做讣闻,尝试做突发新闻的延升和背后……都市快报尝试用轻松的笔调、细腻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市井生活,尝试做一个版的“新闻24小时”的集纳式短小精悍的社会报道……京华时报和法制晚报认为调出版面,做足每个新闻日的一条重点新闻,是一张报纸生存的大餐。东南快报,也在“毒枭刘招华”等一些重点新闻的经营上,表现出比我们更为灵活的版面调配。

其实,在社会新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一直也在不断实践着。我们想把当日最重大新闻,做足做深,多以“现场目击+现象剖析+典型意义挖掘+部门说法(表态)+记者手记”的模块化切割,以一名记者领衔,多个记者配合的方法,作出“今日关注”;想把社会新闻A板块的头条多引导为当日次重大(最重大新闻可能被关注取走),或弘扬真善美,或针砭时弊的看点新闻;把社会新闻B板块头条引导为或时效可能稍弱,但还生动鲜活的生命原生态的新闻;或常态策划的精心包装类新闻,最终形成读者固定阅读的习惯。我们近段“拍案说法”的稿子,做出每周主题性的普法互动新闻,服务性和新闻性兼有,就渐渐形成了一些读者的固定阅读;尝试初步取得成效。我们的海都调查重新调整了思路,提出了“调查质疑+马上评论”增强力度的操作模式;我们的民情版创造性地推出了邦邦的符号,还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其服务社区大众的职能。我们的坊间版,不停在探讨如何贴近社区百姓的新闻角度。可以说,在与编辑部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已经摸出一些门门道道。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在一些想法的实施过程中,还遭遇阻力,还需要编辑部,乃至报社编委层的支持。毕竟所有的创新,最后都必须以落到版面上为准,采访部门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版面上得以体现,才能激发起记者更大的创新热情。

 

执行

核心竞争力在版面上的强势打造,最终一定会产生一个坚无不摧的社会部团队。而这里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执行力,决定了整个部门的成败。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的:第一不能有瓶颈;第二,还必须要有比别人强的地方;第三,这个(些)强的地方必须有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可能,即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里,整合和执行是贯穿一切的关键中的关键。

现在,我们的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责任感,即:我是福建第一社会部的一员,我必须去执行我在其中的使命;否则,我只能选择退出,别无他途!


其实,进行的过程也是一种愉悦。我们得学会在失意困难的时候,享受快乐;在痛苦迷茫的时候,看到坐标;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创造平和。
如此,还有什么不能过去的,还有什么不能潇洒的,抹去汗水、泪水和血水,我们快乐的社会人,永在路上,永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