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喜欢不一定要拥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0:46


 

  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生命中出现过三个女人:初恋情人赖柏英,爱恋至深却难成眷属的泉州女子陈锦端,终生伴侣廖翠凤。他的一生爱情,也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时候,最爱的不一定要得到;婚姻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女子,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林语堂的初恋赖柏英是山里的女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赖柏英的母亲是林语堂母亲的教女,初次见面,其母按照传统辈份的观点,让她叫语堂“五舅”。林语堂那时候又小又瘦,个头和赖柏英差不多。小赖柏英就不高兴了,撅起嘴来,坚决不肯叫。林语堂本想板起脸,装装“五舅”的大人样,可瞅见小柏英委屈的模样,忍不住了,哈哈大笑。因为赖柏英的脸偏瘦,活脱脱一个刚成熟散着甜香的橄榄,林语堂便叫她“橄榄”。
  儿时他们常在山间一起玩,林语堂曾用圣经上的一句话形容过赖柏英赤足的样子:“她的脚在群山间,是多么美丽!”但是由于林语堂想出国留学,而赖柏英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他们最后只好分手。但是林语堂从未忘记他的初恋,而小柏英赤着足奔跑在草地上的情景成了林语堂永不能割舍的“情结”,赞美赤足之美成了他的偏好。他曾专门写了篇《论赤足之美》,来回忆这场青涩而又唯美的初恋。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上学时,林语堂和厦门的陈希佐、陈希庆兄弟交好,也由此认识了他心仪的第二位女子,陈氏兄弟的妹妹陈锦端。陈锦端是福建名医陈天恩的长女。陈天恩育有九子八女,次子陈希佐、三子陈希庆是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窗好友,陈锦端则在与圣约翰大学仅一墙之隔的圣玛丽女子学校学美术。
  林语堂第一次见到陈锦端,就惊诧于她的美丽,进而为之倾倒。陈锦端则倾心于林语堂的博学多才,爱他的“英俊有名声”。很快,林语堂和陈锦端双双坠入爱河,未曾顾及到双方家长的意向和两家社会经济地位的悬殊。陈天恩得知此事,极为恼怒,明白地告诉林语堂,他已为爱女定了亲!林语堂顿时懵了,一言不发,只有暗自垂泪。陈天恩见此情形,便将自己的邻居、钱庄老板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撮合给林语堂,以弥补自己心中的一点不安。

 



  林语堂的心被戳了个血窟窿,他爱的是陈锦端啊!谁知廖翠凤也是个痴情女子,她早就认识林语堂,并一直十分欣赏他。再者,双方父母均表示同意,因此婚事很快就确定下来。1915年林语堂订婚后,回圣约翰大学继续攻读。四年后林语堂同廖翠凤完婚后,到美国、德国等国留学,归国后辗转于北京、厦门、武汉等几所大学任教,并生下3个可爱的女儿,其后定居上海。
  失去爱人的陈锦端,其中的苦痛可想而知,她并没有遵从父命,同父亲选定的金龟婿结婚,而是孑然一身远渡重洋,到美国霍柏大学攻读西洋美术,学成归国后,在教会办的上海中西女塾教美术。陈锦端一直珍藏着对林语堂的爱。登门求亲者踏破了门槛,可她一次又一次拒之门外。直至32岁时,她才与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结婚。她终生未育,领养了一男一女。

 

  1949年后,林语堂一家迁居海外。虽有海峡阻隔,但林语堂从未抹去对陈锦端的记忆。有时,他在笔耕之余作画自娱,画中的女子总是一个模样:留着长发,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将头发夹在身后。女儿们问父亲:“您为何老是画这样的发型?”林语堂抚摸着画纸上的人像,说:“锦端的头发是这样梳的!”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林语堂病魔缠身,靠着轮椅活动。他住在香港的三女儿林相如家,一天,陈锦端的嫂子登门拜访,林语堂关切地问起音讯不通多年的恋人的情况,听说陈锦端还住在厦门时,他那有些浑浊的老眼忽地一亮,高兴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此时,一向通情达理的廖翠凤也忍不住说:“语堂,不要发疯,你不会走路,怎么还想去厦门?”林语堂听罢,颓然躺倒在轮椅上。
  其实,喜欢不一定要拥有。林语堂六十载的婚姻,足以让世人为之钦佩。都说文人多情,在他身上我们只看到了至情。试想陈锦端真的与他结为连理,那么又怎么去体现廖翠凤的痴心与大度,还有自己抱有的人生态度呢!最圆满的爱情不是来自结局,而是在时间里牵扯过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