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执法到位,谁会在意“醉驾者”是官员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34:34
楼主农村老师K2009-08-22 11:39版面封ID 全局封ID

          当“镇人大主席醉酒驾驶被交警送医醒酒”事情才发生不久,就马上传遍了网络。事实上中国网民关注醉驾事件,更是关注醉驾者的身份。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类似女村官员被打死事件一样,身份都是官员。应该随着网络的发达,百姓对于官员的身份特别敏感,所以舆论监督也开始加强。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百姓的一种自我维权意识。

        因为百姓们都知道“官本位”思想的中国社会,官员老爷们的特权意识特别强,所以都想用一种合理合法的监督方式“制衡”官员手中的权力,防止他们滥用。

       如某个网友说的“其实普通人基本不敢酒后驾车的”一样,官员给百姓的印象还是“特权者”的感觉,那一切都是官员的“官本位”行为在表现过多引发人们对于官员的理解,要不该镇人大主席怎么会对警察连连表示,“陪领导喝酒”表示“工作需要”之类的话呢?

       在这样微小的事情上来看,官员能“顶”着醉驾驶处罚条律做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归根结底是官员们的法律缺乏意识,自我感觉“特权”良好的结果,所以加强官员法制意识有时候还真不是靠搞几次学习班能解决的,或许还需要加大百姓对于官员们的监督,否则,仅仅依靠搞学习班类似的培训,那根本不可能能加强官员的民主法制意识。

      说实话,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警察“处罚醉驾”这样的小事情,记者为何能把它频频登报,为何又能让它引发百姓思考呢?我觉得关键在于百姓对于“官员”二字身份的敏感,而这一种敏感恰恰是官员自己造成的。

       本来警察只要依据执法,不讲对方任何身份,那也不会引发那么多百姓的猜测,看来百姓深怕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没有到位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而是长期的事情了。

        在处理“官员醉驾”这样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前苏联一个卫兵因为苏联领袖列宁没有带证件不让其进入会场的事情。我想,既然卫兵能秉公办理,列宁又能遵守规定,为什么我们小小的“乡镇人大主席”不能遵守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站在警察执法的角度上思考:假如我们的警察对于官员“醉驾”可以更秉公办理,执法力度准确到位,这样一来可以使百姓对警察印象好一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百姓对于司法的信心;另外,站在官员的角度上去为官员想,假如执法力度的公平,那不但可以增加官员的法制意识,更可以“制衡”官员的特权滥用,这对于官员难道不好吗?

        因此我们的司法部门真的能事事都执法到位、准确,那么我们的百姓以后都不会以“身份”的有色眼光来看待整个事情,这样对于百姓和政府都是双赢局面。

        说穿了,如果执法到位,谁会在意“醉驾者”是官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