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卷及答案一_第1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1:56
101. 【答案】B。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相邻两项差为3、6、12、(24)、(48),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1+24=45。所以选B项。  
102. 1.【答案】D。解析:后项的分子等于前项的分子加分母,后项的分母等于前项的分子加2倍的分母。
103. 【答案】D。解析:三级等差数列:


107.【答案】C。解析:小王到小张共有48-(78-50)=20人,所以,两人之间有18人。
108. 【答案】C。解析:周一到周五每天有晚上九点到早七点共7+24-(12+9)=10个小时实行半价收费,周六、周日全天都是半价,因此一周合起来一共有10×5+24×2=98个小时实行半价。
109. 【答案】C。解析:我们需要求出该题可选答案的种数即可。首先每个选项都有选或者不选这两种情况,故一共有25=32种,再去掉0个选项和1个选项的情况,即32-1-5=26种情况。而正确答案只有1种,所以猜对答案的概率为1/26。

112. 【答案】D。解析:此题为浓度问题。设酒精原来有x千克,40%x÷(x+4)=30%,解得x=12,再加入m千克纯酒精,(40%×12+m)÷(12+4+m)=50%,解得m=6.4。所以选D项。
113. 【答案】B。解析:设手机进价为x元,由题意可得:x(1+10%)-x(1-10%)(1+20%)=25,解得x=1250元,则这部手机卖了1250×(1+10%)=1375元,应选B。
114. 【答案】A。解析:15个经度相差1个小时,北京属于东8区,当北京在20时的时候,有20个区的地区在0时之后(即同一天),也就是有20×15=300度的地区在0-20时,另外有20~24时的地区,刚好是4个区即4×15=60度,300+60度=360度,即整个地球,所以选A。

118.【答案】B。解析:工程问题。由题意可知丙的工效为1/2-1/4-1/6=1/12,乙和丙的工效和为1/6+1/12=1/4,所以乙、丙完成项目共需4天。
119. 【答案】B。解析:此题是封闭路线种树问题,树的数量=周长÷间隔长度=50÷5=10棵。
120. 【答案】A。解析:依题意喜欢爬山的有75人,喜欢游泳的有70人,由容斥原理公式,两种活动都不喜欢的有120-(75+70-43)=18人。
121.【答案】B。解析:由“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 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 090.92万人”那么1978年从业人员总量是2015.33-1090.92=924.41,增长了2015.33÷924.41-1=1.18倍。
122.【答案】B。解析:由“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知1978年从业人员比重是56.3%-18.5%=37.8%,根据126题的计算,1978年总人口是924.41÷37.8%≈2446万人。
123.【答案】D。解析:由“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知1978年的城镇从业人数是673.26÷(2.26+1)=206.52,净增673.26-206.52=466.74万人。30年平均每年增加466.74÷30=15.56万人,选择D。 
124.【答案】B。解析:由“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知2007年比1978年增长了62.38÷8.41-1=6.42倍。选择B。
125.【答案】A。解析:近年来,该省失业人数持续下降,但文中没有提及“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下降”,A选项的结论无法得出。由材料第一句可知B、C、D正确。
126.【答案】D。解析:表中数据直接得出。
127.【答案】C。解析:2007年毕业总人数为9+573+615+526+…+626+1399=10362,文学专业所占比例为1578÷10362=15%。
128.【答案】B。解析:2008年历史学毕业人数下降,A错误。经过简单计算,B正确,C、D错误。
129.【答案】B。解析:经计算,在校生增长率超过25%的专业有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4个。
130.【答案】C。解析:直接计算可以得出。
131.【答案】A。解析:A项从资料文字第一段第一句可以得到。B项“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距”没有根据,资料文字中第二段最后一句说“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C项“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没有资料可以体现。D项“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也没有相关资料来证明。
132.【答案】B。解析:生存性消费所占比重就是食品和衣着两类的比重之和,为34.0%+6.9%=40.9%≈41%。
133.【答案】B。解析:发展性消费和生存性消费的比例之和为1,由122题可知生存性消费比例占了约41%,则发展型消费的比例约为1-41%=59%,即50%以上。
134.【答案】A。解析:资料文字部分明确指出“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很快”,表明中国消费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适度消费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资料中没有给出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故B项不正确。C项“中等消费”和D项“较高消费”都是和居民收入分级(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相关的,也不是正确选项。
135.【答案】A。解析:B、C、D三项所述的内容较为单薄,而本文通过教育、医疗的支出说明家庭消费支出特点,则应该选择A项。
136.【答案】D。解析:由于未婚网民人数均大于已婚网民,则已婚和未婚网民在全体网民中所占比例最接近的年份就是未婚网民所占比例最小或已婚网民所占比例最大的年份,从表格数据中可知,应为2006年。
137.【答案】C。解析:2002年已婚、未婚网民同比增长率差额(大数减小数)为74.1%-71.1%=3%,2003年为50.5%-45.6%=4.9%,2004年为28.8%-26.7%=2.1%,2005年为21.7%-16.2%=5.5%,则2004年的差额最小。
138.【答案】B。解析:已婚网民同比增长速度低于全体网民同比增长速度的年份就是2002、2003、2004年,一共三年。
139.【答案】B。解析:2006年已婚网民和未婚网民分别为5 523和6 777万,2005年分别为4 223和6 077万,则2006年新增已婚网民比该年新增未婚网民多(5523-4223)-(6777-6077)=1300-700=600万人。
140.【答案】C。解析:2002-2005年全体网民同比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6年同比增长速度大于2005年,A项错误。从2001-2006年已婚、未婚网民人数占全体网民人数的比例来看,未婚网民人数均大于50%,则就婚姻状况来看,网民结构没有根本改变,B项错误。2003年全体网民绝对人数增长量为6800-4580>2000万,而2002年和2004-2006年都没有超过2000万,C项正确。2005-2006年,未婚网民增长率小于已婚网民,从114题解析可知2006年已婚网民增长量大于未婚网民,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