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2:57
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劳动节小组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05级)http://blog.163.com/zhtt8701@126/blog/static/1820252920080310582168/
[摘要]:基于教育博客(EducationalBlog)的学习(以下简称:Blog教学)是网络环境下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学习策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利用Blog学习的发展。博客文化的兴起, 与黑客文化和自由软件文化一样,   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这些文化现象必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时代,博客作为新的网络传播形态目前在我国处于全面普及的发展阶段,博客作为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应用到学生学习中。
[关键词]:博客,bolg学习,教学应用
当互联网正在变成信息海洋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面临另一场新的挑战, 那就是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只有人们相互分享在信息海洋里获得的知识, 互联网才会变得更有价值。作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另一种网络沟通工具, 博客 (Blog) 和维客(wiki)的出现, 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开始渐渐跨过“思想共享”的门坎。
由于blog在平时的应用中占着更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 blog上。博客文化的兴起, 与黑客文化与自由软件文化一样, 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使人类网络生存方式开始向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式方式过渡。博客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知识与思想不再是封闭的, 就象自由软件运动贡献出的是程序的源代码一样, 博客们在博客日志中贡献出的是他们思想的源代码。博客们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 通过博客日志, 将日常的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并发布, 萃取并联接自己认为的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 使更多的人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知识和思想。这些文化现象必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
我们小组主要从技术、文化、形式、内容等多个视角对blog的兴起、特点与其它网络工具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教学应用实践对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博客(blog)
(1)blog的定义
博客:即Blog , 是Weblog 的简称。Weblog 是 Web 和 Log 的组合词 ,被翻译为“网络日记”或“网志”, 有时也被音译为“博客”或“部落格”。
不论被称作什么 ,Blog 的内涵都一样:它是一种文本、图像、媒体对象和数据的层次结构 ,其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 过一定时间就会存档, 可以通过一个HTML浏览器来阅读。Blog通常由经常更新的简短张贴组成 ,可以包含能够链接到其他网站的超文本 ,还可以包含基本的数据类型 ,如图像、office文档、动画、音频或视频等。虽然博客被称作个人网络日记,但实际上它集文章、记事、交流、新闻、个人主页为一体 ,所承载的信息远远大于传统的日记。我们完全可以把Blog作为个人的资源库和展示中心 ,撷取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
(2)Blog的基本特征
Blog 这种新兴的网络传媒工具,不仅具有一般网络媒体所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及时反馈等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①即时性:博客的网络日志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而且是倒序方式,即最新发表的网络日志显示在最前面,最旧的网络日志显示在最后面。博客的网络日志随时更新,即时发表。
②个体性:博客是个体性的。现有的媒体都是由政府、企业和组织拥有的,而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传媒工具。
③开放性:博客是开放性的,意味着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博客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它使个人空间跨入公共领域成为了现实。
④交互性:博客是交互性的,与传统的单向媒体完全 不同,博客的读者和编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甚至可以模糊读者和编者的身份,使二者之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
⑤聚合性:博客具有RSS功能。每个博客网站都有“XML”图标,别人通过这个RSS地址可以随时随地调用、转载和阅读你的博客。
⑥拿来主义:光开放自己,肚子里的货也是非常有限的。博客的优势就是,不断搜索提炼信息,不断学习和思考。博客的确需要很“博”,但是博客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别人比我知道得更多”,因此博客文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链接,链接是博客最有力的武器,没有链接的就没有生命。“读者比我知道得更多”,博客与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互动交流的博客也没有生命。
⑦可信度:本来更准确的词汇,应该是“权威性”,但是博客与传统意义的权威实在有点不兼容。但是的确不能否认,要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博客,必须以自己超一流的水平建立长期的权威性。正是因为对你的信任,许多人将博客网站作为自己每天补给信息与思想的第一站,没有这种可信度保证,这样的博客就是平庸的博客。要争取注意力,博客世界的竞争一点也不比传统领域轻松。
总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博客也不是一天就当成的。成为博客,就意味着开始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这些方式都是以“Web”方式为内核的。没有对学习的激情,没有对自己关注领域的执着,没有对每天书写的着迷,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客,必须要有一些特殊的素质和性格,要下一定的决心,付出一定的代价。
(3)从不同角度给博客分类
①从内容出发,博客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时效性的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以专业性的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一类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写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当然,更多的博客都包含三类的成份,只不过比例不同。而且,互相可以演变。
②从汇聚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单打独到的纯个人博客,目前托管在www.blogger.com的大部分博客都属于这一类;一类是几个或几十个兴趣相近的群体博客,可以更有力量和影响力,“博客中国”就是如此;一类是博客非博客等汇聚在一起的社区博客,比如IT技术人员最喜欢的www.slashdot.org。当然,个人性和公共性是一对矛盾,不可得兼。
③从博客存在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www.blogger.com等提供这样的服务,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一类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还有一类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不少媒体网站都开始有了这样的举措。当然,三类之间也是可以演变,甚至可以三者兼得,一人拥有多个博客网站。
④从博客个体的层次上看,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博客,主要将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方式,是博客世界里沉默的大多数,有着自己非常有限的拥戴者,甚至无所谓有没有读者或读者的多寡;一类是追求内容价值和影响力的知识博客,把博客作为自己知识过滤、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播的精英类博客;第三类就是出于两者之间的综合性博客,兼而有之而没有侧重。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的大概分类,当然界限都不是绝对的,可以综合,可以演变,可以更另类。只是说明博客世界的丰富性,而不要被单一的概念与模式所局限。博客中国推荐了200个与IT相关的英文博客网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4)博客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① 博客( Blog) 的发展历程
博客的历史与万维网(WWW或Web)的历史一样“悠久”。最早的博客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他开设的第一个网站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博客网站,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现在网上的各类网站。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这是博客的“史前时期”,博客真正的历史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第一阶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萌芽阶段,或者称为启蒙期。1999年8月,Pyra(Blogger.com的前身)的三个创始人编写开发一个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沟通与协同的小软件,并在网上免费发布了这个Blogger软件。许多人开始利用这个软件,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总的说来,这个阶段主要是一批IT技术迷、网站设计者和新闻爱好者不自觉、无理论体系的个人自发行为。
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左右):初级阶段,或者称为崛起期。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博客开始引起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如“雨后春笋”,纷纷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该专业关注的焦点。
第三阶段(2006年—— ):成长阶段,或者称为发展期。到2006年左右,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将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博客在不断地发展,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在中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博客。国内很多地区也开始建立区域博客,给教师搭建研究平台,给教师更多自主空间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这是令人欣喜的。
② 博客( Blog) 的发展现状
Blog最普通的定义是 : 一种表达个人思想, 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log 可以翻译成博客日志, 但大多数人将它简化成博客。博客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 这些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博客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 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 到有关公司的新闻 或构想, 或者是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 甚至科幻小 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博客是个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或者是一群人根据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目标进行合作。撰写这些博客( Blog) 的人就叫做 Blogger 或 Blog writer, 习惯上, 我们也将它翻译成博客。
时至今日 ,博客 (Blog) 已不是什么新名词 ,教育博客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但有多 少人能够真正地了解博客(Blog) ? 又有多少人能够很好地应用博客 (Blog) 呢? 根据官方数据 ,2000年 ,全球博客有 135.731 万人 , 而截止到2004 年2月 , 这一数字已突破了1000
万. 这些博客的影响力 ,早已超出了他个人 、甚至其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 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浮出水面 ,越来越成为各专业关注的焦点.
博客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它可以将工作、爱好和学习有机结合,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积累起来,并在交流和共享中达到思想的碰撞。2005年,是国内教育blog的应用年。随着blo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社会性软件oblog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国内blog已经由少数知名站点提供申请,快速发展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纷纷利用oblog系统搭建教育blog站点。
二﹑维客(wiki)
(1)wiki的定义
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2)wiki的特点
①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幺叫作“wiki wiki”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②组织性强
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
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③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④开放性。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⑤合作。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要求社群的成员有很强的合作精神。
⑥平等。社群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
⑦共创。WIKI系统要求社群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创作,实行分工合作完成某项任务。
⑧共享。系统内页面的变动都可以被访问者以及社群的每一个成员所共享。
⑨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访问者观察到。
(3)WIKI在教育中的用途
WIKI可以说是一种建站的简单实用的工具,WIKI考虑让更多人参与建设,它的语法与HTML相比要容易的多,几乎与普通写字板编辑文字差不多,很容易上手。WIKI是一个新事物,传到中国还没有一年的时间,然而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在教育中很快应用了起来,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其发展的势头勇不可挡,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目前来看,WIKI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上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做百科全书。这方面的成功的案例有:
(1)维基百科。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它是一个基于Wiki和GNU FDL的百科全书网站系统。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性的内容开放百科全书协作计划。该计划的英文版本(WIKIpedia)最初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中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2年10月。截止到2004年3月,英语版本共拥有22万篇文章,而其他50多种语言的版本共有大约30万条条目。
(2)教育技术百科。教育技术百科全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搭建的一个建设教育技术学科的平台,内容涉及教育技术学科的方方面面。
(3)cnic.org百科。cnic.org百科是一个中文百科全书协作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内容开放和立场中立的百科全书,形成一个尽可能涵盖各个领域各方面知识,凝聚实践经验与智慧的在线大百科全书。到2004年5月16日为止,已有100多个页面。
(4)Weblog百科。开放的Weblog知识汇集站点,采用了WIKI的群体协力写作方式来完成有关Weblog的探索。
(5)东行记百科。内容非常开放,涉及教育的许多方面。
(6)EdTechWIKI(国外)。一个写的很好的教育技术相关的百科全书。
(7)其他百科:如http://www.lvye.org上的绿野百科、http://WIKI.online-edu.org/上的e-learning知识库。
●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的工具。这方面的案例有:
(1)东行记百科上的以WIKI为论文写作平台的实验。该实验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架构在WIKI平台上,充分发挥WIKI的容易修改和及时存储的优点以及平等、开放、共享的WIKI文化精髓,在一个新型的开放的环境中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毕业论文,共享灵感和智慧,最后完成论文,开拓了开放性写论文的模式。
(2)WIKIschool的探索
WIKI对老师来说可以作为简单内容管理工具。通过创建网页形式的内容编辑环境,让学生在其中编辑写作业,并在上面对其作出评价。
WIKI作为学生学习WEB技术并来完成作业的环境。通过使用WIKI逐步地学生就习惯于来编写结构化的文本并进行相关的链接。
WIKI作为非常有趣的环境,将班级或学习俱乐部会员关联在一起,是他们从他们第一次在线相遇后就一起协作学习。
WIKI作为培养学生网络行为规则。通过在网络进行协作共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规则。
●作为知识积累、交流的地方
北师大信息学院0312班WIKI站。包括各门课程表,各门课的内容等,还处在建设起步状态中。
贸大WIKI(对外经贸大学)。包括对外经贸大学相关的信息资讯。
由于WIKI是新事物,它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好多应用处在起步阶段,还不完善,但由于WIKI的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等与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前景非常广阔。
三﹑Blog与其他网络软件的区别
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形式多样的网络交流工具使现实人际交往逐步向网络世界延伸,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与世界范围内的网友进行互动和交往。聊天工具(聊天室、QQ等)使个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让网民通过网络实现了即时对话与直接交流,而blog﹑wiki﹑BBS(网络论坛)﹑个人网站则给网民营造了一个群体交往的新空间,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类似于小组讨论式的交流,更有主题性和目的性。
(1)WIKI与 Blog的区别
①在归属层面上,一般来说,Blog是属于私人所有,每一个Blog空间都属于个人所有Blog,。WIKI则属于社群所有,每一个WIKI空间都属于社群上的所有人共有。
②在风格层面上,Blog体现的是个性,个性化是Blog的重要特征,Blog注重的是个人的思想(不管多么不成熟,多么地匪夷所思),个性化是Blog的最重要特色。Blog注重交流,一般是小范围的交流,通过访问者对一些或者一篇Blog文章的评论和交互。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 “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Wiki由于其技术实现和含义的交织和复杂性,如果你漫无主题地去发挥,最终连建立者自己都会很快的迷失。所以说WIKI强调的是协作性,是针对某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
③内容层面上,Blog上的知识是个人的积累,是个人知识的展现,人们共享的是个人的知识,因此无主题变奏,一般来说是少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关注的蔓延。WIKI的知识是社群智慧的结晶,是社群的劳动成果,人们所共享的是社群的创造性劳动,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最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
④在读者层面上,Blog上的读者可能是内容的浏览者,某一主题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是起反馈者的作用;WIKI上的读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著作者。
⑤在存储层面上,Blog是静态存储,上面的内容如果博客者不小心删除,很难恢复;WIKI是动态存储,不担心删除,因为里面有记录,可以随时找到原文件。
(2)博客与BBS的区别:
①从适用的范围来看:BBS是由很多人聚在一起的聊天,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公众场所;而“博客群”则是一群为了共同目标或愿景聚在一起研究和探讨问题的“对话者”的交流场所。
②从网络文化的角度来看:BBS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面向的是一个较松散的群组,为解决人们缺乏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而创设的;而blog则是一个私有性较强的平台,面向的是个人和较小的、具有共同目标的群组,是服务于个人和小团体的。
③从文章的组织形式来看:BBS采用帖子固顶和根据发帖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帖子,并采用主题方式对帖子进行分类,只有版主才有管理权限。而blog则以日历、归档、按主题分类的方式来组织文章,并且Blog的使用者可以自行对文章分类,或者将属于私人的信息隐藏起来不对外公布。
④从交流方式上来看:BBS只充许注册用户回复,BBS中的帖子不易查找;而blog不用注册就可以回复。
⑤从内容显现上来看:BBS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用得用户在发表帖子时有时可以不假思索,随意性强,必然会造成无关信息较多。Blog的内容是经过使用者的思考和精心筛选组织起来的,通过网志的互联,用户是在别人精选的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再次筛选,这就保证了资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⑥从形成的过程上来看:BBS的形成是由一大批网友针对不同的主题在不同的时间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样知识的形成没有连续性,显得杂乱;而Blog通常记录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经历,Blog对新手的指导作用比论坛大。
●下面是blog与BBS某些方面的差异表:
特性类别
BBS
BLOG
文章交互特性(讨论特性)
很高,很充分体现
不高,评论框架下进行
互联网公共特性
具备
具备,但同时具个性化要求
(体现:如要求密码访问)
个人元素特性
(在交互中加入个性元素)
限于个性签名、头像
可以
个性界面交互特性
(指程序界面同浏览者的交互)
不可以
可以自定义界面风格和程序交互行为处理机制
程序功能自主特性
网站内容服务商
可以自己编写程序
(托管BLOG除外)
栏目及内容管理特性
站长、版主
自主管理
搜索引擎关注特性


文章内容特性
群策群论
自我发布、评论
面向对象特性
A、区域圈
B、朋友圈
C、行业圈
D、联谊圈
E、语言圈(全球)
偏向讨论交互
A、区域圈
B、朋友圈
C、行业圈
D、联谊圈
E、语言圈(全球)
偏向个人交互
多个频道板块和高级认证特性
支持
局限,大都不支持
其他特性
资讯量大,选择性浏览
数据库量大,维护工作重
资讯量少,选择性浏览
数据库量少,维护工作轻
(3)博客与个人网站的区别:
个人网站与博客(blog)都是个人为了满足各自的兴趣爱好而制作的一种媒体形式。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可以在一块小小的网络空间里更加自由灵活地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注册自己的博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布自己的收获,博客灵活独有的评论机制,给更多人参与的机会,彼此在互动中一起收获交流的快乐。
①个人网站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懂得HTML语言、图形处理、网页制作、网页发布等相关技术,即使掌握了这些技术还不一定能建立一个个人网站,这使得很多人无法拥有自己个人网站;而博客基本上是零技术,不需要任何网站建设的技术,只要会打字、会上网就行了。
②个人网站成本高,需要租用个人空间、域名等;而博客则不需要这方面的投资,是零成本。
③个人网站制作的时间周期长,从技术的掌握到网页的设计和发布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博客只需要在几分钟之内填写个表单提交就可以了。
④个人网站常常注重内容的表现形式,很多个人网站总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表现的艺术性,往往忽略了内容本身;而博客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关注内容本身,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总之,博客﹑维客﹑BBS、个人网站各有其优点,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这些工具加以选择,发挥其优势与作用。
四﹑博客与学习
(1)Blog在学生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Blog 在中国大陆的引入以及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内最早的一批博客,如创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的方兴东 、创建CNBlog. org 的毛向辉等人。再加上 Blog 本身的特性,使得2003—2004年Blog在大陆如同一股旋风席卷了大量的网民。2003 年底 Blog 已经全面进驻哈佛,为哈佛大学师生提供免费使用的Blog系统;几乎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也宣布有了自己的Blog平台,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 这标志着 Blog 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开始大规模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开始应用 Blog作为学习与教学的工具, 这就是著名的“东行记”; 北京师范大学的庄秀丽博士也在研究网络日志 (Blog)的教育应用 ,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页 ;国内很多大学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网站 ,如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上海师大教育技术系等. 专业教师建立的个人博客网站更是多不胜数 , 笔者于2005年4月在 Google 搜索引挚中以“教育博客”为关键字进行搜索 “,  约有766 ,000项符合教育博客的查询结果”,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检索结果虽然需要进一步考证 ,但 Blog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热况已见一斑.
2004年1月 ,由姜旭平 、方兴东申请的“教育部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博客 (Blog) 技术及其 对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正式通过 ,这标志
着Blog 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正式展开. 一些专家学者也撰文探讨博客文化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早期有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向东 、张际平教授的文章, 文中分析了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 ,介绍了国外博客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情况 ,从而说明了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之后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上又陆续有关于博客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术文章. 这些文章都就如何在教育技术领域更有效地应用Blog进行了论述.
随着博客的逐渐普及,很多学生也开始运用博客进行学习和研究。从众多学习博客的实践运用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在线学习笔记
Blog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提供写与录的平台,供人们去记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写下自己的感想,抓住一瞬间的思绪。Blog已经成为在线学习的好帮手,另外它还具有共享性。这使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更具有意义,通过共享资源,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这样就可以记录到自己的blog上面,随时可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Blog作为新型的在线学习笔记,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
② 学习巩固的平台
Blog的出现为网络教育下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学习的平台,学生及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从而进行总结、评价和及时改进。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养成良好地思考习惯,促进自身知识的积累。
③ 教育叙事研究的工具
Blog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我们可以方便地把撰写地教育叙事发表到Blog上,也可以在别人的Blog中阅读浏览教育叙事,这样资源共享。这样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方便的交流沟通,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智力火花。
④ 研究性学习日志
通过把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学生体会、教师指导建议和外界资源链接等放在Blog上, 更便于学生对知识、资源的筛选、管理、搜索和分享。这样能够反应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进展,便于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
⑤ 学生电子档案
学生可以用Blog记录自己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情况,其中包括学生自己的创作内容、资源的链接、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在Blog中,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袋,能够反应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从而进行过程性评价。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课堂协作、主题阅读、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
Blog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⑥ 建立博客联盟
博客为我们在网络上搭建了一个自主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对自己的博客进行建设。如何把志趣爱好相同的Blogger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那么就需要建立“博客联盟”,把研究方向相同的Blogger组织起来,这样大家一起探讨共同的话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正如北师大庄秀丽博士所说“每一个BLOG ,都是跳动着的一颗生命,是闪烁着的一束火花。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在这样的深度交流中,作为一个Blogger,我们的发展、提高才会逐步深入。
建立博客联盟的形式有很多种,就教育博客来说,可以建立校园博客联盟、课题博客联盟、区域博客联盟、班级博客联盟等。无论何重形式的博客联盟,除了搭建相应的博客系统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联盟的管理。
博客的优势使之与学习叙事、学习反思、学习研究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课题研究、课堂笔记、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听课时间等),促进学习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博客是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文档,它可以写感悟、记日记、收资料、存文件,既可以是学生的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备课本;博客是教学反思工具,随时记下教学得失,思考改进方案;博客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研组、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博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评价工具;博客可以作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博客联盟的建设可以把散落在互联网中的个人博客组织起来,建成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促使我们的研究更有深度。
(2)Blog应用与学习的现实意义
Blog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可以让一个普通人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者想到的信息。如果学习者看到很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随手摘录到Blog中,日后就可以更好地加以整理和利用。所以说Blog就是一个写作和记录的过程,而在“写与录”的同时,学习者会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含义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构起来,形成自己稳定的认知能力。可以说,博客是更精细的学习、思考与工作记录,透过每日的资料整理与书写,不但会改善写作能力,也会改善思考能力。我们每天阅读很多数据,若不能够进行实时整理,写下心得,印象就会越来越模糊。
随着Blog的不断积累,学习者还可以在阅读自己的博客过程中复习或者品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断持续下去,就形成了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Blog还具备“发布、分享”的功能,它让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
长期进行Blog研究的黎加厚教授说:Blog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它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随着学习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堂式学习模式”之外,催生出一种新型的“集市式学习模式”,给新时期的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五﹑Blog的教育应用前景展望
Blog的出现使网络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也使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进行重新审视. 在Blog 短短的发展阶段,它已经用自身特有的优势令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成为人们学习和进行知识管理的新型工具.
博客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各个层面的学习者,已有为数不少的人在网上从事着博客教育应用的探索,出现了专门关于教育的博客网站,称为教育博客.根据主要参与者的身份,可将教育博客划分为以学生为主的博客、以教师为主的博客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三类.
通过特点分析可以折射出博客(Blog)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以学生为主的博客,其主要的参与者是学生,博客的内容大多为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的感悟,学生社会实践的报告. 这一类博客的作用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教师家长来说是一个有效跟踪与了解学生成长情况的场所;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在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共同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这一类博客如果组织的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协作学习或者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教师为主的博客,其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博客的内容则涉及教学心得、教学问题的讨论、学校宏观管理等,主要跟博客本人在教育教学系统中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关. 这
一类博客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以及对教育宏观管理问题的思考,将对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师培训、进修、研讨等方面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往往以课程的形式出现. 教师在上面展示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或讲义、学习资源、习题与答案. 而学生则在这里提出疑问,完成老师的习题,同时学生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懊恼写下来供大家分享. 这类博客除了作为课堂管理平台外,还可以作为师生坦诚交流的地方,跨越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将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作出贡献,也将是应用最为广阔的一种教育博客形式.
六﹑研究总结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对知识加以重视和强调,这一方面将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所传授的僵化的“知识”将被新的知识概念排除在外,新的知识概念强调了知识存在的背景,即知识不能脱离它的背景而独立地被理解. 随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知识管理等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层出不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技术的需要也就更为突出. Blog 正在这个时候进入教育者的视野,以其技术上平民化、文化上略超前的无挡势态,必将在新的世纪引领新的方向—即博客(Blog) 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将会跳出技术的追求走
向文化的设计.也许正因为此,技术本身融入至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就有了一种新的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 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究,2003 ,(3) :17 - 21.
2)陈向东,高丹丹,张际平.Blog 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 中国电化教育,2004 , (8) :17 - 20.
3)项国摊,孔利华. 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 的导学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 , (12) :31 - 35.
4)杜泽娟.Weblog :网络时代的个人学习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2004 , (6) :68 - 71.
5)积社.Blog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理工高教研究,2004 , (5) :109 - 111.
6)提姆·臭莱利.什么是WEB2.o[J].玄伟剑,译.互联网周刊,2005,1l(21):38—39.
7)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H).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8)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委员会博客研究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EB/OL]. 9)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H).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33.
10)卜繁.第四个改变世界的网络媒体:市井媒体博客的新势力IJ].中关村,2005:89.[刮休·休伊特.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M].杨竹山,潘浩,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1
1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12)陈向东,张际平,《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惟存教育网志,http://www.being.org.cn/theory/blog-and-et.htm(2002/9/2)
13)程乐华,《个人Blog心理层面的存在价值》
http://blog.cnblog.org/archives/2003/04/oeeeeblogaeaiaa_1.html(April 1, 2003)
14)程乐华,陈侃《blog对学习系统的影响分析》,惟存教育网志http://www.being.org.cn/sikao/blog-edu.htm( February 14, 2003)
15)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架设学习空间》,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20240.html (2004/01/01)原始出处:vschool.net.cn
16)《Blog的教育随想》永远网志,http://www.donews.net/reyy0123/archive/2004/08/31/84408.aspx
17)《支持知识管理工具》http://www.mie168.com/news/2001/4/8/46166.htm
18)《Trackback 》,weblogpedia(中文web百科全书) http://www.cnblog.org/wiki/?p=Trackback
19)毛向辉,《Blog 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http://www.isaacmao.com/works/essays/blogep/weblog_portfolios.htm
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Blog 、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 彤彤的日志 - 网易博客(转载)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非正式学习 社会性软件 整合 应用策略 社会性软件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 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 - 教育技术思考 专业教育技术学习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WIKI在企业中的应用 我在故我思----netxiong's blog BLOG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Wiki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 好看簿0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 好看簿 思维规律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大学生学习观--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非正式学习 社会性软件 整合 应用策略 - 好看簿图片博客... 软件工具应用的得与失――社会性软件学习应用必然趋势 WIKI在企业中的应用 我在故我思 社会性软件中的通俗分类 BLOG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理性书斋 浅谈Blog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及其在学习中的应用 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XBRL在协同软件中的应用 XBRL在协同软件中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TS8916B中的应用 社会性软件及其在中国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