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Sunlight ? Blog Archive ? 数字难民乔治和Twitter的脆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8:58:06
数字难民乔治和Twitter的脆弱August 13th, 2009 by admin
  • Trackback
  • Comments Feed

乔治是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一所大学的经济学讲师,今年34岁。他说着带着俄语口音的格鲁吉亚语,但这并不代表他亲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刚刚独立,次年在格俄边境的阿布哈兹自治州,亲俄罗斯的人阿布哈兹人也要求从格鲁吉亚独立出去,由于俄罗斯的卷入,最终变成了俄格两国的惨烈战争,1993年战争结束,阿布哈兹最终脱离格鲁吉亚控制,数十万格鲁吉亚人从阿布哈兹逃离到格鲁吉亚其他省份,而乔治也是在这个时候从该州首府苏呼米逃难到第比利斯。

看来乔治已经无法回到俄罗斯重兵把守的家乡了,不过乡愁在现实中难以释怀。他把当年的家乡的风景照片贴到了博客、Facebook和Twitter的背景上,甚至给自己起了网名“Cyxymu”,这是他家乡“苏呼米”俄语拼法Сухуми的英文字母模拟。互联网是他和众多在第比利斯的阿布哈兹人互相安慰的思乡之所,他们习惯的那种介于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的文化,始终让他们无法忘记自己的难民身份。

除了倾诉家乡旧事之外,乔治还欢迎他的朋友在自己的博客空间讨论时事,其中和当下联系最紧也是最敏感的莫过于俄格战争。去年8月8日,突然爆发的南奥塞梯战争让乔治相信俄罗斯扩张性的外交政策,才是他家乡以及南奥塞梯灾难的根源。他用母语俄语抨击普京和俄罗斯,很快让他在俄语网络社区出名,由此来遭来了俄罗斯黑客的频繁网络攻击。

只是在今年8月7日,他的个人遭遇戏剧化地成为了影响国际的重大事件。当天早晨,当他打开微博账户(Twitter),发现网页无法打开,换着登录他的视频账户(Youtube)、交友账户(Facebook)、博客账户(Livejournal)、图片账户(Fotki),全都无法打开,他的直觉就是今天见鬼了。他不知道的是,有数百万封假email,以他gmail邮件帐户的名义发了出去,推荐他的博客地址,这导致全世界的邮件系统会把他当成垃圾邮件制造者。技术上说,他的这些网络空间账户遭到了无数台被劫持计算机的DDoS(“拒绝服务”)攻击和Joe Job(“欺骗邮件”)攻击。

这次无法登录的并不仅仅是他,还有全球1400万Twitter用户。和Facebook、Youtube等成熟服务不同,Twitter的系统设计无法应对如此强大的网络攻击,虽然目标只是针对一个用户,但整个网站立刻挂掉。于是,被誉为真正媒体和通信革命的Twitter,就轻易地在这场俄罗斯黑客对乔治的报复中成了牺牲品。Twitter官方当天大约花了近三个小时,才把主页功能修复,为了自保,Twitter关闭了很多第三方API应用的申请,导致三四天内,全球大部分用户无法顺利使用这个“革命性通讯工具”。

黑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乔治在互联网虚拟空间的任何地方都无法容身,更无法发表反俄言论。在现实中已经是难民的他,这次成了历史上第一位“数字难民”。不过更为严重的是,全世界数千万网友和乔治陪绑。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好似一伙人不喜欢电视台的某个主持人,就合伙把整个电视台炸了。

Twitter已经在彻底改变世界。@BreakingNews这个Twitter账户目前是全世界最快的发布突发新闻的服务,美国国会议员已经开始利用微博绕开媒体直接向选民报告自己的作为,Dell电脑已经通过Twitter销售更多的电脑,英国政府也发布了微博指南,各大媒体也通过微薄争夺新人类的眼球,甚至在北京的老外都每天通过订阅美国大使馆的@BeijingAir获知当天的空气质量,刚刚发生的台湾八八水灾,网友完全利用微博服务搭建了救灾信息平台,帮助反应不力的政府救援,更不要谈在伊朗等国的网友们,依靠Twitter等互联网服务,向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而越来越多的各国博客们,在140字的微博冲击下,已经减少了很多写博客的冲动。

在与乔治陪绑的那三个小时内,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网友们无法联系曾经熟悉的朋友,也无法知道这几个小时内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那种感觉,和断电断网对人的冲击没什么特别区别,人仿佛被甩到了信息孤岛。这次深刻的经验,让人们开始反思,如果更迅捷的Web2.0世界意味着更脆弱的世界,那么何以才能修复这种脆弱?

更重要的是,如果越来越多的组织或者国家,利用类似这次攻击的手段攻击个人,是不是会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让一些网路服务为了避免陪绑,开始拒绝类似乔治这样的“麻烦制造者”,而让他们成为永久的数字难民?对这种针对个人、却祸及全球安全的互联网攻击,我们到底有什么对应措施?乔治的遭遇和千万人的陪绑,给全世界上了Twitter时代第一堂最重要的安全和伦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