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聊天调查报告-思想帝国[Thinker-Empire.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0:03
手机聊天调查报告  作者:凯特·福克斯 始发/来源:思想帝国  阅读次数:25

 手机聊天调查报告 
----21世纪移动通讯工具的作用 

凯特·福克斯 著 吴万伟 译 

闲聊不是琐碎无聊的消遣,它是人类社会、心理、甚至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感情疏远、四分五裂的现代世界中促进聊天的心理治疗作用的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生命线”(social lifeline),帮助人们重新创造出前工业化时代自然交流的模式。 
主要发现: 
手机闲聊对我们有好处 

人类的闲聊相当于灵长目动物间的“相互为对方梳毛”(social grooming),能刺激分泌内啡肽、缓解紧张、提升免疫系统效率。人类谈话中三分之二属于闲聊,因为这种语言上的打扮对我们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健康非常重要。手机促进聊天的实现,增加和提高其这种心理治疗效果,让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聊天,而且不管用文字还是用声音都行。手机聊天成为有效的,重要的新型解压炸弹。 

手机成为新的花园篱笆 

手机的空间时代技术让我们能够回到更自然的,更人性化的前工业化社会的交流模式,当时我们生活在狭小稳定的社区,享受频繁的“亲密聊天”与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团体成员交流。在快节奏的现代世界,我们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的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受到严重的限制。手机聊天恢复了我们与社会团体的联系纽带和感受,成为消除现代生活紧张和冷漠的解毒剂。手机成为破碎孤立世界的“社会生命线”。 

额外发现: 

男人和女人一样喜欢聊天。研究发现男人和女人至少在用手机聊天方面是一样的。33%的男人每天或者几乎每天都用手机聊天,而女人的比例只有26%。男人聊天的时间以及话题和女人一样,但是倾向于自己谈论。研究确实发现聊天伙伴的性别差异,男人更喜欢和工作中的同事,伙伴或者女朋友聊天,而女人更喜欢与同性朋友或者家人聊天。男人女人聊天的声音听起来也不同,女人使用更多变化的语调,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反馈。 

手机充当象征性贴身保镖。女人使用手机作为象征性的贴身保镖,当她们在公共场所感到脆弱的时候,这种方式和她们使用报纸或者杂志作为“壁垒象征”一样。 

快乐的短信。短信在维持广泛的社会关系网方面尤其显得重要。它让我们在没有时间,精力,欲望或者预算亲自拜访或打电话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社会纽带。短信重新创造与我们社会联系的成员间短暂的,频繁的,即刻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前工业化小社会成员交流的模式。 

年轻人的社会技能。短信帮助年轻人(有些成年男性)克服笨拙和压抑,培养社交能力,他们能够比使用手机前与更多的人交流,交流得更频繁。 

短信作为“追踪者”。手机聊天通过使用短信追踪者得到加强,提醒朋友:你可以随时了解有趣的消息,而细节内容留到打电话或者见面时再说。 

娱乐。女人比男人更擅长把聊天变得很开心。其中有三个因素:变化多样的语调,丰富的细节,热情的反馈。 

风险治疗。聊天的乐趣还在于冒险的刺激,做一些淘气的事情,谈论别人的私生活,这对于矜持的和受压抑的英国人尤其重要,但是所有人都有冒险的内在需要。 

消极的聊天的好处。聊天时间的只有5%是用来批评或者给人负面评价的,但是这种消极聊天从学习规则和社会规范方面来说有明显的好处。 

绪论 

聊天这个话题越来越吸引社会心理学,人类学,进化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历史学方面的研究者的注意力。甚至哲学家都被吸引参加辩论。虽然“聊天”(gossip)这个词最初是褒义词至少是中性词(God-sibb)上帝的亲戚,好朋友或者伙伴)但是后来逐渐具有了贬义的内涵。但是多数研究显示了聊天在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积极功能。有利于建立相互关系,团体纽带,弄清社会地位和责任,强化共同的价值观,消除分歧误会等。有个道德哲学家甚至宣称聊天由于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和加深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完全可以作为“神圣的美德”。不管聊天的道德地位如何,确实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聊天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能。进化心理学家曾经对比人类聊天和猩猩“相互梳毛”行为的变化。动物们花费几个小时相互梳毛,即使在毛皮都非常干净的时候也如此,好像起到促成社会纽带的功效,这就说明聊天绝不是无聊的消遣,实际上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 

但是直到现在,没有针对手机在这个背景下发挥作用的具体研究。考虑到聊天的重要社会功能,手机作为聊天的现代工具,这是非常明显的缺陷。 

手机是否已经成为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分割破碎的社会中的现代人的花园篱笆呢?手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聊天方式?聊天对于手机一代意味着什么?这种新型聊天工具的社会和心理影响有哪些?英国电信呼叫网(BT Cellnet)属下的“社会议题研究中心”(SIRC)进行了“手机聊天”的第一个科学调查。 

研究方法 

该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文献综述,核心小组,全国调查。我们还使用了(SIRC)正在进行的监督社会文化趋势和模式包括实地观察和访谈而收集到的“社会情报”中的一些材料。 

文献综述 

社会议题研究中心使用国际数据库和图书馆引擎收集和分析了最近所有的关于聊天的学术研究论文,书籍和杂志文章。本报告中包括有选择性的参考文献。 

核心小组 

用手机用户的代表性样本进行核心小组的研究。该小组探索了手机被用作聊天工具的程度,聊天的不同类型,手机对聊天类型的影响,聊天对受试者生活的作用,聊天的社会和心理功能等等问题。 

全国性调查 

对核心小组材料的分析提供了全国性调查的基础,该调查涉及全国1000名手机用户的代表性样本。该调查是由英国权威民意调查机构ICM公司进行的,由SIRC进行分析和数据解释。被调查者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使用手机聊天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频率,以及聊天对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聊天是什么? 

朋友间聊天 

在古英语中,聊天(gossip)或者(god-sibb)最初的意思是与上帝有关的人,尤其是指女人在生小孩时亲密的同性朋友(那些她选择成为孩子教母或者上帝姊妹的人)。后来这个词意义更广泛了,指亲密的朋友或伙伴,再后来指亲密朋友谈话的特征,也就是谈论个人生活和关系的细节的闲聊,分享秘密,这已经多少具有了当今聊天这个词的含义了。 

涉及评价 

研究聊天定义的学者也集中在聊天的评价性特征上,这或许是聊天和其他非正式谈话的区别。聊天一直被定义为“对一个不在场的人进行的评价性谈话”(Eder & Enke, 1991)比较宽泛的,更准确的定义是“对同一社会背景下的成员的带有评价性信息的非正式交流过程。(Noon & Delbridge, 1993) 

这些定义没有包含所有涉及批评或者贬低别人的聊天。最近的一个研究显示批评和负面评价只占聊天时间的5%,另外5%花在询问或者给出建议如何处理社交问题,但是聊天的大部分内容是集中在谁和谁在做什么以及个人的社交经历。 

评价往往是积极的:我们或许表达赞许某人的选择,如情人,工作,汽车,假期,鞋子,行为方式等,比如“和他分手,她是对的,显然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真心的。”评价的重要性在于聊天一般不光涉及分享别人生活和关系的信息:往往包含对这个信息的感受和评价。这个感受或者评价可能是隐含性的,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或者通过声音和语调的变化表现。但是我们很少在分享“谁和谁在做什么”的细节时不提供我们对这个事件上的看法的。 

谈论别人也谈论自己 

虽然许多人可能刚开始赞同前文提到的关于聊天的两个定义,第二个在许多方面更准确,更有帮助。它表达了非正式的,聊天的本质,还包括了谈话之外的其他交流方式(比如信件,聊天专栏,电子邮件,短信等)它表明信息交流的人的范围,包括实际参与聊天的人。 

聊天也不一定只限于讨论第三方的行为。本次调查发现在我们的核心小组里,普遍同意关于自己行为的信息或者对方行为的信息也是聊天的内容,如果这些信息满足“社交兴趣”标准的话。“我的汽车昨天抛锚了”显然不是合适的回答,如果对方问你“那么,聊点什么呢?”但是“我在车库遇到这个人真让人愉快”确实就符合要求。同样的,“最近你和车库的那家伙有什么新情况?”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聊天的开场白。“社交趣味性”的聊天当然很可能涉及第三方,但是聊天的定义必须包括作为对象的聊天者。 

甚至包括明星 

但是农恩(Noon & Delbridge)的定义好像排除了聊天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关于明星和其他公众人物的谈话。除非“社会背景下的成员”包括电影明星,电视明星,流行歌星,皇室成员,以及不大可能的政客。但是我们谈论明星的时候确实感觉他们像我们社交圈子中的一员。这或许是闲聊明星的最独特的特征了。我们讨论电视剧中人物的冲突的对话,超级明星的感情和婚姻问题,电影明星的孩子和事业等常常与我们谈论朋友,邻居和家庭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在酒吧或者公交车上听到这种谈话,不熟悉这些明星的人很容易认为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凯特·摩斯(Kate Moss)和丁格(Dingle)是聊天者的朋友,亲戚或者隔壁邻居。(因为他们会注意到这些人关心贝克汉姆的饮食不规律,但是喜欢凯特的新发型) 

我们聊天的频率 

多数谈话都是聊天 

我们经常聊天。经常吹嘘的对复杂语言掌握的本领中大部分是用在聊天上的。关于人类谈话的最近调查中最惊人的发现是我们谈话时间的中三分之二用在社交话题上:谈论个人关系和经验,谁和谁在做什么,谁进来谁出去,为什么,如何处理尴尬的社交问题,朋友,家人,明星的行为和关系,我们与情人,家庭,朋友,同事,邻居的问题以及日常社交生活的鸡毛蒜皮。总而言之,聊天。 

这个发现一再地重复,不管是什么背景,什么年龄,什么社会地位的人。即使在大学和跨国公司的总部,人们可能觉得在公共厨房或洗澡间房间里或者餐厅里的对话会集中在更重要的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思想等,但是除了聊天外没有任何议题能够占据谈话时间的10%以上。这些严肃话题的许多只是占谈话时间的2%或3%而已。 

男人和女人聊天一样多 

或许更让人吃惊的是,和普遍的想法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男人和女人花在聊天上的时间几乎一样多。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男女两性花同样多时间谈论社交话题如个人关系(65%),在另外一个研究中,区别非常小,聊天占男性对话的55%,占女性对话的67%。(因为体育和休闲显示占对话的10%,这个区别可能从谈论足球上得到解释。) 

当然男人并不比女人更多谈论“重要”的话题如政治,工作,艺术,学术等,除了(这是明显的差别)女人在场的时候。男人们自己聊天的时候,只有0-5%的谈话时间用来谈论非社交性的话题如工作,政治,文化等。只有在有男有女的团体间聊天时,或许是为了炫耀,男人对话中比较多的比例来谈论这些高雅问题,出现15-20%的惊人增长。 

谈论更多的是自己 

至于聊天的内容,最近的研究显示男女聊天唯一明显的差别:男人谈论更多的是自己。在谈论人际关系的所有聊天时间中,男人花费三分之二时间说自己,而女人谈论自己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 

这些发现可以一劳永逸戳穿男人聊天是解决世界问题,女人聊天是厨房的神话。 

在我们的核心小组里,许多男性参加者最初声称他们不聊天,而大部分女人都愉快地承认聊天。但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区别就只是言辞上的而不是行动上的了,女人很高兴称为聊天,而男人把它定义为“信息交流”。一个可爱的男人诚实地坦白说“我们不喜欢称它为聊天,因为它显得琐碎,就好像我们没有更好的事情要做一样。” 

为什么聊天? 

社会和心理功能 

虽然聊天这个词只是最近才获得消极的涵义,早期的定义,以及这次研究的几乎所有结果都强调聊天在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积极功能。 

我们聊天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建立,开发维持人际关系,联结我们社交圈子的其他成员,弄清我们的社会地位和责任,评价和管理自己的声誉,学会社交技能,学习和强化共同价值观,解决冲突,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网,赢得朋友,影响他人。 

进化程序 

我们聊天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基因变化促成的。按照心理学家罗宾·顿巴(Robin Dunbar)(我们的许多调查结果多亏了他)聊天是我们大脑硬接线(hard-wiring)进化的一部分,甚至为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说语言让我们的聊天成为可能。聊天是类似于灵长目亲属“相互梳毛”一样的活动。在人类中间,语言代替了实际上的相互身体接触,因为身体接触浪费时间太多,因为人类的社交圈子大多了,(灵长目动物群一般不超过50-55只,而一般人的社交圈子平均在150人左右)语言就成为填充相互刷毛的空白,因为它让我们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社交,有效地维持广泛的社交圈子。 

语言演化的“调情”和“聊天”理论 

当然语言进化还有别的理论来解释,最有说服力的是杰弗里·米勒(Geoffrey Miller)“语言是求爱工具”的观点,相当于孔雀的尾巴,让人类能够争夺,吸引和维持性伙伴。语言,如果延伸开来包括超级巨大的人类大脑里的任何东西如艺术,文化,科学,宗教等(也就是我们说的文明)都是为了让我们调情的。幸运的是,攀谈进化论和聊天进化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实际上,米勒同意顿巴的“语言主要用来聊天”的观点,虽然他指出聊天除了帮助我们管理大量人际关系外还有别的功能:也就是作为社会地位和智慧的标志,是为了我们求爱的目的展示社会地位的手段。这个观点似乎得到顿巴男人聊天研究的证实,因为里面显示了许多他描述为“广告”或者“自我促销”的特征。不管怎么说,米勒没有反对聊天是调情的理论,他只不过暗示这应该和自己的社会地位标志理论结合起来。 

聊天对我们有好处 

不管他们各自的进化作用如何,非常清楚的是社会交往和社会地位让我们心情愉快,而且让我们身体健康。研究显示灵长目动物相互刷毛的活动促进天生的身体止疼镇静作用的内啡肽分泌,让它们放松,降低心跳频率和其他紧张标志。作为“声音梳毛”的聊天很可能有类似的效果。实验还显示社会地位的提高伴随着大脑中的血清素增加,这同样有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好处。通过聊天,我们可以有效地分泌相当于内啡肽的东西,或者起到抗忧郁药物百忧解(Prozac)那样的作用。聊天显然不是琐碎的消遣,它对我们有好处。实际上,研究结果显示聊天对于我们的社会,心理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手机的作用 

调查结果 

手机主要用来聊天 

前文列举的关于聊天的调查得到我们自己的核心小组和手机用户调查的证实。大部分对话基本上是聊天,所以使用手机进行的对话大部分是社交问题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在我们的全国性调查中,只有17%的受访者说他们使用手机主要是为了工作,大部分是为了“保持联系”,聊天。我们的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说他们用手机聊天至少一周一次,三分之一的人每天都用手机聊天。 

重新定义“紧急事件”? 

尽管33%的人说他们使用手机只是为了应付紧急事件的,但是核心小组讨论发现为了这个目的购买手机的人最终都变成了“社交活动生命线”,越来越多地成为和朋友,家人和朋友聊天的工具。或许“紧急事件”这个词已经巧妙地,逐渐地重新定义,以至于包括告诉最好的朋友昨天晚上穿的什么衣服,为什么共同的朋友不高兴的渴望等都成为紧急事件。如果这种渴望确实是根深蒂固的人类需要,必须通过声音梳毛来释放内啡肽,可能作为我们所知道的文明的基础,这种重新定义并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男人和女人聊天一样多 

我们的调查发现女人(27%)比男人(21%)更愿意承认使用手机主要是聊天。男人似乎更喜欢用“保持联系”(26%)作为目的。但是在核心小组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保持联系”不过是聊天的委婉语罢了。男人明显比女人更愿意说他们使用手机主要是为了工作(27% vs 7%)但是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男人之间的工作谈话常常大部分是女人所说的聊天。女人更可能说她们使用手机只是为了紧急事件。(40% vs. 26%)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向女人推销手机的时候往往就说是这个目的,因为她们出门在外更容易遇到不测。但是核心小组的发现显示现在多数使用手机对付紧急事件的女人越来越多地打非紧急事件电话,用来聊天。 

聊天话题差不多 

其实,聊天的话题男女都差不多。我们的调查显示无论男女使用手机聊天时都是谈论关于社交圈子的成员,家庭,朋友,同事,话题区别是很小的。聊天中关于家庭成员和同事的最高超过55%,关于朋友的在16-24岁年龄层最高,虽然必须强调大多数受访者说他们谈到任何人。只有很少的人承认聊天主要是关于明星们的,但是我们的核心小组讨论显示关于明星的聊天内容确实在有些人的手机聊天中占相当比例,尤其是在重要事件发生的时候比如肥皂剧中的凶杀案,或者实况电视节目中参加者的危机等。核心小组的一名成员承认“歌手阿丽雅(Aliyah)去世时,朋友打电话问我是否感到伤心?”我们小组中的许多男人也承认他们通过手机谈论足球明星。 

同样频繁 

十多岁孩子和年轻人使用手机聊天倾向于比年长者时间长,但是多数人(70%)来说,个人聊天时间不超过5分钟。聊天时间一次超过10分钟的男人比女人多(20% vs 15%),但是长时间的聊天(超过15分钟)女人比男人多(9% vs 6%)虽然这个差别太小没有多大意义。我们的调查显示男人比女人更频繁使用手机聊天,比如每天或者几乎每天都聊天的男人占33%,而女人只有26%。这些结果证实了其他社会学家进行的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他们显示和普遍的相反,男人聊天和女人一样多。正如我们下文即将谈到的,聊天是女人的消遣的神话至少部分来自男女聊天听起来不同这个事实。 

聊天的伙伴不同 

男女聊天的伙伴不同,男人比女人更可能与同事聊天(16% vs 6%)或许这来自他们说的工作需要才买手机的。如果社会学家现在的关于聊天的理论是正确的,这样的聊天确实在工作场所有好处,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工作环境社会路线图,让他们能够“航行”在这个心理学上困难的领域。女人更可能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中的同性聊天,而调查中的男人承认他们与女性朋友聊天的几率至少和他们的配偶或者伙伴一样多。这个结果同样在我们的核心小组中得到证实,许多男人说他们发现与女人聊天更容易。我们调查中发现年轻人(16岁-24岁)比年长者(尤其是65岁以上的人,他们主要和家庭成员聊天)更喜欢和同性朋友聊天。人们可以预料在人生的中间阶段(35-54岁)与同事、配偶/伙伴聊天的几率逐渐增加。 

短信越来越受欢迎 

就聊天的媒介来看,我们一点都不惊讶地发现短信是16-24岁年龄组最喜欢的方式,41%的人一般使用短信而不是电话。45%的人既打电话也发短信。而年纪稍大些的人更喜欢打电话。但是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短信在35岁以上的人中间越来越受欢迎,所以再过一年后再调查将会显示不同的模式。我们确实发现在65岁以上的人中间短信受欢迎的程度提高,14%的人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女人现在比男人更喜欢发短信。但是我们应该小心不要过分引申这些心理倾向差异的意义,或许这些可能与短信比较便宜有关。难怪相对来说收入比较低的群体(年轻人,靠退休金生活的,和女人)更喜欢短信。当我们按社会阶层来分析聊天媒介选择时,发现确实如此收入低的阶层(C1, C2, DE)普遍更喜欢短信。 

社会流动性—--手机的好处 

我们的调查发现手机作为聊天新媒介的主要好处对多数人来说是被开玩笑地称为“马提尼酒好处”---有能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所聊天。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用这个作为最重要的好处,我们的核心小组参与者证实能够随时随地聊天是他们生活中受欢迎的变化。对于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电话和短信交流是手机最重要的好处,而有些人则强调能够立刻和私密地交流是优越性。我们的核心小组参与者都说这些新的因素造成了他们聊天数量的增多。很清楚手机或多或少促进了聊天的增加。手机聊天的具体好处下文会详细讨论,但是考虑到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聊天对我们有好处,帮助我们聊天的任何技术上的进步肯定能提高我们社会,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健康程度。 

压力和城市 

在快节奏和分割破碎的现代世界,通过聊天构成的社会纽带变得更重要,也更困难了。我们不再生活在狭小的,联系紧密的部落社会,或者我们的进化遗传限定的社区,那里自然地与我们社交圈子的成员日常交流。我们从更新世猎人采集者进化而来的大脑,与紧密联系的家族和朋友圈不断相互刷毛式的交流在努力挣扎抗衡现代都市生活的孤独。我们中许多人不再喜欢隔着花园篱笆墙与邻居聊天的温馨场面,我们甚至不知道邻居的名字,交流往往仅仅局限于简短的,稍微有点尴尬的点头而已。家人和朋友分散各地,即使我们的亲戚和朋友生活在附近,我们常常太忙要么太累懒得拜访。我们不断搬家,花费大量时间上下班,火车上或者汽车上都是陌生人,或者孤零零坐在自己的轿车里。这些因素对于英国人来说尤其有问题,因为我们倾向于比其他文化的人更矜持不愿意交流,我们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不能很快很容易交上朋友。 

电话帮助减缓了碎片化的现代生活方式造成的部分压力,但是在手机出现以前,我们中许多人与社交圈子里的人交流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的限制。有线电话虽然让我们交流,但是不能频繁,容易,随时,随意交流,而这些是进化让我们适应的工业化时代前小社区交流的特征。 

有线电话的交流涉及一定程度上的努力和事先安排,我们只能在某个特定时间或者特定地点交流。上班时间使用办公室电话聊天是受到上司白眼甚至是禁止的。我们得等到下班回家,希望对方正好也在家,克服疲劳,下很大决心后再打电话,而且旁边还有吵闹的孩子或者要这要那的配偶。打电话的时候不可能有从前在村子里或者小社区里那种定期简短的愉快的见面,常常大招呼,比如“你好,今天天气不错啊,”“是呀,很好,哎,你妈妈怎么样?”“谢谢,好多了。”“好好,再见。”这样的交流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属于一个团结的相互支持的团体。 

返回将来 

讽刺意味的是,手机的空间时代技术让我们回到从前的交流和聊天方式中去了,相互保持接触在一个狭小的,但是社会上,心理上重要的方式是想当然的。多亏了手机,我们能够随时与家人和朋友取得联系。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聊天,工作的压力和紧张,交通堵塞,枯燥的火车旅行,超市排队,或者现代生活的其他沮丧时刻都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得到缓解。 

有个核心小组成员解释说“手机让你了解人们生活的更小的细节,这是让你感到与他们亲切的地方。它让你维持恋爱或者友谊的关系。”有人表示赞同,“是一种联系,一种纽带”。“让人感到安慰,如果你上了火车,或者遭遇交通堵塞,给人打电话聊天就舒服多了。”“现在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唯一保持联系的方式。”“通过手机与朋友聊天,而不是和他们见面。听到他的消息就可以汇报你的情况。” 

感情疏远的解毒剂 

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孤独,寂寞,感情淡漠等已经谈论很多了,但是很少有评论家注意到手机作为这些魔鬼的解毒剂作用。你走在繁华的城市大街上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或许在竞争激烈,充满敌意的办公室工作,但是你的手机给予你联系自己社交圈子,你的老家,你的花园篱笆墙的生命线。口袋里随身携带你的社会支持网络,你就决不会感到孤单。 

我们核心小组的很多人最初购买手机只是为了应付紧急事件,但是越来越多地他们把手机作为和家人朋友聊天的工具,现在他们相信手机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一种“社交生活”。 

“首先它很安全,现在它让我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它是我交流的唯一方式,没有它我就彻底完蛋了,肯定感到孤独。”“我有一帮亲密的女性朋友,我们对各自的生活非常熟悉,昨天在上班的路上,朋友在与人发生一夜情后回家的路上给我打电话。”“你从手机中得到的是一种被包容,被信任的感觉,一种属于一个团体的意识。”“还有一种别人在乎你,关心你的感受。”“手机被盗让你整个世界都乱套了。没有了手机,我感到被社交团体抛弃了。”“它简直就是花园篱笆墙”女人需要朋友圈子,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你需要别人承认你的感受,只有别的女人能做到这些。” 

这些相互联系的社会纽带因素特别重要,正如本文前面强调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缺乏亲密和包含同情心的聊天机会的疏远冷漠的环境中工作的人来说。当核心小组的两个女人说她们并没有特别感受到工作时间用手机聊天个人问题和关系的安慰的需要,另外一个女性参与者敏锐地提出“但是你在更有营养的工作吗?”结果发现一个是芳香疗法师,另外一个是在建议和顾问中心工作。两人都同意他们渴望与人接触和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在白天工作时就可以得到满足,即便如此她们仍然在晚上或者周末与家人或者朋友聊天。而那些在竞争激烈缺乏支持的环境中工作的人需要更经常的手机聊天的输入以帮助他们度过每天。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就走到一个角落甚至到厕所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这是手机非常好的地方,它的私密性。” 
“我在上班期间不允许打电话,但是我可以用手机给姐姐打电话,我们可以聊家人,男朋友和人际关系。即使我坐在办公桌前,我仍然感到就好像在家里一样,那种温暖的感觉。你知道么,我就好像可以暂时逃脱工作一会儿来到更熟悉的世界。 

象征性的贴身保镖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注意到现场观察中发现孤单的女性越来越把手机当作一种保护自己防御周围可能的威胁的工具。单独在酒吧或者咖啡馆或者火车上的女人使用手机作为壁垒信号的方式就像她们使用报纸或者杂志来向好色的男人或者其他闯入者表明她们不欢迎打扰。接受采访的女人说她们发现手机作为象征性贴身保镖更有效果。 

“如果我一个人到咖啡馆或者别的地方,我总是带着手机。如果需要显得有事,我就听留言,或者翻电话本,但有时候我喝咖啡的时候也拿着手机。” 
“手机在桌子上,就在你手边,你就觉得安全些。它比报纸还好,因为它是真人,我是说里面有你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联系的人,它给你一种安全感。” 
家人朋友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你手机里的想法意味着只要拿着手机或者碰一下手机就给人受保护的感觉,向别人传递自己不孤单无援的信号。 

短信的快乐 

核心小组显示短信在维持更大社交圈子的联系方面特别重要。本文前面引用的村子里人见面时的聊天就是典型的SMS交流,没说什么东西,只是友好地打招呼,或者有只言片语的消息,但是维持了个人联系,让人感到不孤单。核心小组的几乎每个成员都说短信是在他们在没有时间,精力或者意愿,预算进行正式电话或者拜访时保持与家人朋友联系的理想方式。 

一个姑娘解释说“我觉得这是时代的特征。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人保持联系,能够给人发短信确实好。这意味着他们知道有人想他们,收到短信的感觉真好。” 
另外一个女性参加者说“短信让你在没有时间打电话的情况下与人保持联系。这在手机出现以前是办不到的。”还有一个说“短信便宜。如果你在工作,短信可能非常简单,只是保持联系而已,尤其是女性朋友之间。”一个男性参加者说“如过没有看到或者没有与人谈话,甚至你没有要说的话,你就可以发个短信避免尴尬的沉默。” 

虽然全国性调查显示女人比男人发短信更多,但是这个最后的评论也反映了核心小组中男性参加者的倾向,既使用短信作为避免打电话的方式,尤其是觉得不好意思,尴尬或者不想打电话的时候。比如,一个参加者总是给母亲发短信,因为他知道打电话总是要说很长时间。有手机之前,他就是避免打电话。(有事才打电话好像是男人独有的观念:核心小组中的女人没有多少事或者根本就没有事的情况下也能聊很长时间。) 

核心小组的一个女性参加者大声自言自语生活中的新交的男朋友是否真的喜欢她,因为她抱怨说“他总是给我发短信,从来不打电话。”还有参加者说他可能不好意思或者缺乏安全感,发现短信更轻松些,可以让你有时间思考怎么说得有意思有条理。当然有研究结果证明女人比男人的语言和交流能力高,但是或许手机短信让男人有了克服这方面困难的新方法。 

年轻人的短信 

害羞,尴尬,社交和交流技能困难可能帮助解释为什么短信在年轻人中流行。(当然有明显的经济费用考虑)青春期是个困难时期:他们自我意识特别强烈,非常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急于知道自己在伙伴中的社会地位。上文列举的聊天的社会功能显示短信是克服协调这些困难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聊天,年轻人学会社交圈子的规则,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不可以,为什么有人招人喜欢,有人叫人讨厌。如何斡旋冲突,如何搞清楚社会地位问题。 

由于短信让人有时间梳理自己的想法表达意思更清楚些,或者更委婉些,它成为这个协调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工具。与年轻人进行的访谈显示短信能帮助他们克服尴尬,提高社交和交流技能。和没有手机时相比,他们接触的人更多了,交流也更频繁了。 

一十多岁的男孩说“以前我从来不给朋友打电话,或者只是在安排聚会,或具体事情的时候才打电话,但是现在我们发短信,它便宜,方便,而且有时间想好怎么说。” 
另一个补充说“你可能只是发短信说你好,或开一个玩笑,其实什么事都没有。” 
我们在谈话时正好手机响的姑娘笑着说“你瞧,有人像我一样,我很重要啊。朋友之间总是发短信,而收到短信的感觉很好啊。” 

虽然对短信的热爱或许不能改善他们的语法或者拼写,它确实能帮助他们克服压抑,建立自信,提高社交能力。甚至能培养一些具体的交流技巧比如归纳总结的能力,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等。 

短信作为追踪者 

在核心小组参加者中,我们发现手机聊天常常被短信作为追踪者的使用而强化,提醒朋友们这样一个事实,他们随时了解聊天的有趣内容,但是不知道细节,这些留到电话或者见面时再说。 

“你可以先发个短信创造一个悬念,然后再解释要说的信息。” 
“发短信的时候我们写聊天,接着冒号,你就知道即将收到好玩的笑话。” 
“这就像偷偷摸摸的预演,我只是点到为止勾起他的兴趣,到我打电话的时候,她就会问“怎么回事?快告诉我呀。” 
“我会发聊天的短信,但想看到她们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我们往往以短信开始,但如果短信太糟糕,就要电话消除误会,还不行的话,就得见面。” 

聊天作为消遣 

追踪者短信好像主要是女人使用,突出显示手机聊天作为消遣的重要性。尽管聊天的消遣功能对于男人来说是重要的,核心小组发现女人更擅长让手机聊天成为消遣。许多女性参加者觉得这是男人女人聊天的主要区别,女人有本事让聊天变得有趣和激动人心。 

这个技巧好像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声调,细节,和反馈。 

声调 

女人同意特别的声调高音和迅速,有时候听得见的低语,但总是高度感染力的,在产生激动情绪方面上非常重要的。 

“聊天的开头应该是(迅速,高声,激动的)哎,你猜怎么啦?或者(迅速,急迫,低声)“哎,听着,你知道我听说了什么?”“你得让话语听起来非常吃惊,或者耸人听闻,虽然实际上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肯定要说‘好了,不要给别人说,虽然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女人聊天的时候比男人更容易激动。” 

核心小组的女人抱怨说男人不能采用正确的声调,聊天的时候像任何别的信息一样平淡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方式,正如女人鄙视地说“你根本就听不出来是在聊天”。有意思的是,核心小组的男人发现打电话时缺乏身体语言的信号是个大问题,女人就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男人女人都谈到这个问题,在发短信的时候都倾向于使用“感情符号”比如身体语言中表现出来的笑脸,悲伤的脸等)但是男人好像发现“脱离身体的声音”的谈话是个障碍。或许男人不仅语言水平比女人差,正如上文说过的,而且在发音技巧方面也差,不会通过声调,音高和强度来传递情绪和感情。 

细节 

对于女人来说,更糟糕的是男人没有意识到细节在聊天时的重要性。 
“我发现男人也会聊天,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细节。”“就像你在讲故事,男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消息,我能把它变成聊天的材料。” 
“是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说,是细节。有人有本事让最小的事情显得好笑。” 
“男人根本不是聊天的材料,除非你明白人们到底说了什么,否则没有用。” 
“当我用20分钟的时间告诉男朋友30秒里发生的事情,男朋友非常不耐烦。但是如果他告诉一些事情,我需要花费20分钟时间提问题以了解细节。” 
“女人倾向于预测。她们会讨论为什么有些人做了有些事情,把事情放在历史的背景下面。” 

对细节猜测的观点作为聊天的主要因素对核心小组的女性参加者尤其重要。她们觉得手机聊天对话比男人长多了,不仅因为她们提供了更多的细节,而且因为每个细节都能成为推测可能的动机和理由的话题,这又要求更多的历史的探索,是什么导致出现了讨论中的情形,而且要预测可能出现的一些结果。 

反馈 

然而,无论你的声调多么动听,细节多么丰富,如果没有好的听众,精彩的聊天就很难形成。对于女人来说,我们发现这就意味着听众提供足够的适当的反馈。这种反馈必须至少像说话者一样有热情有活力,如果不是更厉害的话。说话者要想方设法让消息听起来耸人听闻,听众至少要表现出恰如其分的震惊的样子来。 

“男人就是不可救药,他们不明白你是期待他们说“不会吧,真的吗?” 
“是啊,女人总是说“啊,天哪。” 
“不错,对于女人来说,聊天是双向的交流。” 

但是,女人同意如果男人做出了女人那样的反应,会显得女人气,甚至让人感到不安和缺乏男子汉气概。即使小组中的同性恋者也觉得“不会吧,真的吗?”这种反应可能被认为“矫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聊天礼节的不成文规则允许男人在听到某些内容的时候表现震惊或者惊讶,但是比较适当的方式是这种惊讶要以男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解释聊天是女人专利的神话 

或许聊天研究包括我们自己的手机聊天的最惊人发现是男人像女人一样喜欢聊天。这个结果戳穿了聊天是女人专利的神话。人们普遍认为男人讨论严肃的问题或者体育,汽车,而女人热衷家长里短谈鸡毛蒜皮。“聊天”的词源学解释可以部分说明这种误解,它最初确实指亲密的女性朋友,后来指这类朋友谈话特征的交流,但是人们忍不住纳闷为什么即使在确切证据说明它不真实的情况下这个神话还能持久不衰。 

男女在聊天时方式和声调的区别可能帮助解释聊天是女人专利的持久神话。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证明男人和女人一样喜欢聊天,但是非常清楚的是,男女聊天的阶段,不管是手机聊天还是面对面聊天听起来截然不同。如果大众把高调,快速,充满激情的谈话以及频繁使用如“你猜怎么着?”“不会吧,真的吗?”“天哪”之类等同于聊天的话,那么男人的对话很少听起来像聊天,虽然谈话的内容实际上和聊天没有什么不同。聊天的男人听起来像讨论重要问题(如汽车或者足球),而女人的聊天听起来就是聊天。 

聊天的风险 

核心小组的讨论中很清楚发现多数聊天实际上相对来说无伤大雅的(比如,调查显示批评和负面评价的内容只占聊天时间的5%),仍然是谈论人们的私生活,以及涉及做了某些淘气的或者禁止做的事情。 

这种“侵犯别人隐私”的因素对于天生比较矜持和压抑的英国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隐私权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自己的家就是一个城堡,我们得到的教育是关心自己的事情,别管人家的闲事,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要在公开场合洗自己的脏手。结果,由于不可避免的偷尝禁果效应,我们成为抽动窗帘窥探别人的国家,无休止地热衷于了解成为禁忌的别人的私生活,包括我们的邻居,朋友,家人,同事。 

不过,聊天的这种“风险因素”对于其他国家的现代人同样重要,因为我们人类天生有冒险的需要。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我们比进化过程中的任何时期都寿命更长,身体更健康,危险性更小,但是我们的头脑仍然处于社会生物学家称为“进化修正的环境”的石器时代。我们学会了过舒适的生活,但是让我们实验火,尝试骑野马,开拓新疆土,防护动物和人类攻击等的硬接线仍然在起作用。如果没有风险,我们就试图创造一些风险,因此,参与(或者通过他人经验参与)看来毫无理由的危险运动,热衷越来越多的各种欺骗性的健康恐慌或紧张(注意到这些消失,当真的恐怖事件出现如战争)当然,经常性的关于别人私生活的风险聊天的刺激。 

负面聊天的好处 

尽管我们不希望过分投入地参与占总体聊天时间5%的批评别人搬弄是非的聊天中,很重要的是认识到这样的聊天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无端的暴力”。它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不必要的,实际上有充分的存在理由,清楚的社会好处。 

主要的好处是学习规范和社会约束。我们都必须了解社会或者所在团体的不成文规定,批评性的聊天帮助我们发现,协商,传播,强化这些规则。聊天中的负面评价教育社会成员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让他们协商了解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如果你想成为新社会团体的成员,(比如新工作,或者加入一个俱乐部)或者在现有团体中更受欢迎,那就认真听取批评性的聊天吧:你会发现行为的边界在哪里,如何避免闯入看不见的敏感区域。 

负面的聊天还能促进聊天者之间的社会联系。通过批评别人,我们确认相互分享的价值观和观点,强调了我们的共同点,凝固了我们的友谊,建立起了同盟的关系。共同的价值观和观点不一定是世界大事,对某种款式的衣服的喜欢或者贬低与我们不同的服装、汽车口味误导的人等都足以建立或巩固联盟的关系。 

石器时代的聊天,新技术 

最开始就是这个词,如果进化心理学家是对的,这个词倾向于主要被用来构成这样的句子“哎,你猜我听说张三的什么消息啦?!”“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过我觉得张三李四要分手了”或者“李四还戴着那条难看的白色项链啊,石器时代的老古董了,不是吗?” 

这么说吧,语言进化的聊天理论或许有点牵强附会,但是实际上比其他任何解释语言发展的企图都更有说服力,尤其是结合其他强调地位标志,调情功能等理论后。很有可能的是,形形色色的社会因素而不是单一因素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而是,聊天发挥了核心的作用,而且仍然在所有人类社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聊天过去是,现在仍然对我们有好处,对我们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健康非常重要。而在感情疏远、分割破碎的现代世界中促进聊天治疗作用实现的手机帮助我们适应、修正和生存。本次研究最重大、最重要的发现或许是技术进步帮助抗衡从前技术进步的消极作用。手机正在重新创造前工业化时代那种自然的,人道的交流模式:我们在使用空间时代的技术返回石器时代的聊天。 

译自:“Evolution, Alienation and Gossip The rol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By Kate Fox 

参考文献: 
Baldwin, M.W. (1992) Relational schemas and the processing of social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 461-484 

Baxter, L.A., Dun, T. & Sahlstein, E. (2001) Rules for relating communicated among social network member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8(2), 173-199. 

Beach, W.A. (2000) Inviting collaborations in stories about a woman. Language in Society, 29(3), 379-407. 

Bergmann, J.R. (1993) Discreet Indiscretions: the Social Organisation of Gossip. Aldine de Gruyter. 

Dunbar, R. (1992) Why gossip is good for you. New Scientist, 28-31 

Dunbar, R. (1996) 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 Faber and Faber. 

Eder, D., & Enke, J. L. (1991) The structure of gossip: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on collective ex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6, 494-508. 

Emler, N. (1994) Gossip, reputation,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Goodman, B.F. & Ben-Ze’ev, A. (Eds.), Good Gossip , 117-138. Lawrence: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Fulford, R. (2000) Gossip and the N.Y. intellectuals. National Post, Canada, July 18. 

Guendouzi, J. (2001) ’You’ll think we’re always bitching": the functions of cooperativity and competition in women’s gossip. Discourse Studies, 3(1), 29-51. 

Jaeger, M.E., Skelder, A.A., Rind, B. & Rosnow, R.L. (1994) Gossip, gossipers, gossipees. In Goodman, B.F. & Ben-Ze’ev, A. (Eds.), Good Gossip , 154-168. Lawrence: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Jaeger, M.E., Skelder, A.A. & Rosnow, R.L. (1998) Who’s up on the low down: Gossip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Spitzberg, B.H. & Cupach, W.R. (Eds.). The Dark Side of Courtship: Physical and Sexual Aggression , 103-117.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Japenga, A. (2000) Gossip: the social tie that binds. Web MD Medical News, September 04. 

Jones, Charlotte M. (1999) Shifting sands: Women, men and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9: 148-55 

Kurland, N.B. & Pelled, L.H. (2000) Passing the word: toward a model of gossip and power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5(2), 428-438. 

Levin, J. (1987) Gossip: the Inside Scoop. Plenum. 

Miller, G. (2000) The Mating Mind: How Sexual Choice Shaped Human Nature . Heinemann. 

Myerson, G. (2001) Heidegger, Habermas and the Mobile Phone  . Icon  

Nolley, K. (1997) Finding alternatives to gossip: reflexivity and the paradigm of traditional documentary. Visual Anthropology, 9(3-4), 267-284. 

Noon, M. & Delbridge, R. (1993) News from behind my hand: Gossip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 Studies, 14, 23-36. 

O’Reilly, C.A. & Chatman, J.A. (1996) Culture as social control: Corporations, cults, and commitment. In Staw, B.M. & Cummings, L.L.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vol. 18, 157-200. Greenwich, CT: JAI Press. 

Percival, J. (2000) Gossip in sheltered housing: its cultural importance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Ageing and Society, 20(3), 303-325. 

Rosnow, R.L. (1976) Rumour and Gossip: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Hearsay  . Elsevier. 

Sousa, R. (1994) In praise of gossip: Indiscretion as a saintly virtue. In Goodman, B.F. & Ben-Ze’ev, A. (Eds.), Good Gossip , 25-33. Lawrence: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White, L. (1994) Between Gluckman and Foucault: historicizing rumour and gossip. Social Dynamics, 20(1), 75-92. 
http://www.sirc.org/publik/gossi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