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黑喜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51:42

当法律欲振无力时,中国传统的自表清白的极端方式,让张海超的命运终于获得了转机。但奇怪的是,在现实语境下,这些染上尘肺病的工友,依旧对振东公司印象颇佳。

 

7月30日,河南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张海超接受媒体采访。胸前的伤口让人触目惊心。摄影·王颖

 

7月30日,河南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张海超屋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为了省钱,他每天在家里挂盐水。摄影·王颖

南都周刊记者·杨猛 郑州新密报道

新密,位于河南省会郑州西南。坐上每隔15分钟一班的长途车,1个小时就到了。这里的乡间公路同样密集。大型运煤卡车呼啸而过,洒下的煤渣把路面均匀地铺了一层。在城乡干道两旁,耐火材料的大幅广告牌比比皆是。

“耐火材料、煤炭、造纸、建材,是我们新密的四大产业支柱。”当出租车奔波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粗壮的司机夸耀着说。

粉尘和煤灰瞬间将车玻璃弄模糊了。自豪的司机只说对了一部分,在四大产业之外,这里还出产尘肺病人。

半小时后,出租车停靠在刘寨镇老寨村。路旁纳凉的村民准确地猜测到来访者的意图,“是找张海超的吧?”他们忙不迭地热情指路。村民的家人,或多或少,都有人在和四大产业有关的乡镇企业中干活。张海超的命运和他们息息相关。

在“开胸验肺者”张海超家的院子里,一个戴眼镜的律师,正拿着相机拍摄一堆材料,这个名叫杨帆的律师来自河南省律师协会农民工法律援助站。他说:“我们正打算为张海超工伤索赔提供法律援助。”

在坚持通过极端方式验明身染尘肺病之后,张海超的命运终于获得了转机。这里的百姓更倾向于多亏了“高层领导的关注”。

张海超的父亲熟练地背诵着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7月28日在《河南日报》上对此事的批示:“如此草菅人命、如此损害河南形象的事,法不容,理不容,情不容。”

伴随着领导的指示,是严厉的问责。7月28日当天,河南省撤销了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樊梅芳、王晓光、牛心华等3人尘肺病诊断资格证书。张海超曾数次到该职防所求诊,均被诊断为“肺结核”,延误了治疗时机。而负有监管职责的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卫生防疫站站长、卫生监督所所长耿爱萍亦被撤职。

7月31日,新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绍光告诉记者,新密已经对张海超供职的振东耐磨材料公司做出处罚: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侯振东留党察看一年,副总经理秦永彬开除党籍,公司被罚款25万元。

张海超自嘲:“这两天家里除了记者,就数领导来得最勤。”

“我对这个处理结果比较满意。”最终被确诊为尘肺三期的张海超坐在家里床上,右手插着点滴。他也说不上点滴起什么作用。一旁的村卫生所大夫看到记者造访,对张说:“快躺下,我给你测血压吧。”

说话间,新密市中医院的5个大夫也驱车赶到张家嘘寒问暖。新密专门成立了张海超事故协调小组。中医院的负责人说,他们负责张海超目前阶段的治疗,费用全免。

“这两天家里除了记者,就数领导来得最勤。” 张海超说。他盘腿坐在床上,把里屋当成了会客厅兼新闻发布现场。7月30日,振东耐磨材料公司的工人被安排集体体检。鉴于张海超在这事中的突出表现,工友把他当成了主心骨,电话不断打进来。张海超嘱咐他们,“有了诊断结果,尽快带过来,我这里有好几个记者要看。”

他说话底气不足。因为术后肺黏合,医生嘱咐他回家吹气球,才能把粘连的两片肺撑开。

“元气大伤了。”他掀开空荡荡的衬衣,在右侧腋下靠近胸腹的地方,一块纱布包裹着。“15公分。”

伴随着张海超这个悲壮的动作,他的姐姐和妻子也围拢过来,一家人开始掉泪。

开刀,在很多中国人的意识里,还是个伤元气和可怕的大事情。如果不是情不得已,诊断并不麻烦的尘肺病,绝不会让张海超付出这样的精神和肉体代价。

6月22日,张海超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台的时候,妻子王玲玲拒绝签字,“医生说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最后张海超的姐姐签字。“不走这步咋办?我们拿什么和振东斗?”姐姐听人说,“振东已经放出话了,即便都是尘肺也不管,振东还要唱2天大戏。”她咽不下这口气。

在媒体对开胸验肺者的高度关注中,一直没有机会发声的振东公司,已经被许多围观者先入为主打上了冷酷嗜血者的烙印。

“就连大夫也说,他从医这么久,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手术。”张海超强调。大家再次一片唏嘘。

其实这个小手术原本也是可以避免的。张海超从2007年开始感到不适以来,他先后到过郑州职防所、郑州市二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多家大小医院。

按现有规定,职业病的认定需要有专门资质的职业病防治所。所以,上述医院在排除了肺结核等之后,无一例外,都在最终确诊的时候注明:“怀疑尘肺”。

而真正有资质的新密职业病防治所在一次检查后,只是强调张海超患了“肺结核”。

“法律不管用,我开胸让你看,你还有什么话说!”说到这里,张海超眼眶里泛起了泪水。

医生的牢骚:“有错的没有得到任何处理,为什么拿我们开刀?”

从滴血验亲到开胸验肺,当法律欲振无力时,中国传统的自表清白的极端方式,才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果不是海超开胸验肺,如果不是媒体关注,我们不会有今天。”说话的是曲梁乡尚庄村的尚文革,张海超在振东公司时同车间的工友。7月30日一早,他接到新密县卫生防疫站电话,和第一批16个工友一起到新密职业病防治所进行体检。

早先,尚文革曾经因为身体不适,多次要求检测尘肺,但是“因为振东不开具证明,职防所就不给检测。”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鉴定职业病需要提供许多材料,其中“病人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这两项关键内容需要从企业获得。对于尚文革们来说,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跟张海超类似,工友们的个人经历是可以复制的。他们都居住在新密市下属的乡镇,祖辈务农,微薄的田地不足以支撑生活,怀揣着进工厂拿工资的梦想,通过贴在街道电线杆上的招工广告,来到了振东公司。成立于1988年的振东公司,经过10年的奋斗,正逐步摆脱家庭作坊的初级阶段。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兴旺,导致了耐火材料的供不应求,振东一路做大做强。而这些农民工却在长年累月缺乏保护的工作环境中,付出健康代价。

7月30日晚上12点多,体检结果出来了。尚文革和其他人不约而同想到要给张海超打电话通报,“海超,我们的结果都出来了。”

后来张海超讲,他当时就有预感,工友们的命运可能和自己一样。

果然,电话那头传来尚文革略带兴奋的回答:“尘肺!我们4个检查出来了。全是尘肺。”

语气里,听不出恐慌。而传递出的兴奋,着实令张海超感到害怕。他意识到,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倒霉。

四个被检查出尘肺的工友分别是:

尚文革,43岁,曲梁乡尚庄村人,尘肺病三期;

王有才,49岁,曲梁乡黄台村人,尘肺病三期;

高水五,33岁,刘寨镇园林村人,尘肺病三期;

马建山,47岁,曲梁乡全庄村人,尘肺病一期。

其余人的结果尚待检查。

其中,马建山在振东公司工作时间最长。他1998年7月到2006年11月,先是在三车间筛棕刚玉砂,在二分厂做硅砖装窑工、破碎工,累计接触粉尘史8年4个月,所以他对自己的尘肺一期感到不解,“至少应该是个三期”。

7月31日,他们到新密劳动局申请工伤鉴定,被告知,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出具的诊断说明书上,工作单位一栏都写成了家庭住址。4人相约一起到郑州去修改。

在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医生谨慎地对待着他们。三名给张海超诊断为“肺结核”的同行被撤职,在这里引起里不小的震动。一名不愿意具名的医生感到很委屈。她说:“我们有什么错?为什么要对准我们? ”

她的委屈在于:“2002年之后,卫生监督所和我们剥离,职防所没有任何执法能力,所以对企业拒绝出具介绍信无能为力。”职业病防治所属于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单位出具粉尘接触史才能进行尘肺鉴定。

这位医生的牢骚,揭示了职业病监管目前存在的真空地带:现行法律规定,生产环节和环境归安监局管,工人健康则归卫生监督所管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出多门,最终却导致无人对农民工职业病一管到底。

“有错的没有得到任何处理,为什么拿我们开刀?”大夫的语气里带了些愤怒。

但是这位医生没能回答,具有职业病鉴定资质的职防所,为什么在张海超的尘肺病检查问题上,前后得出了“肺结核”和“尘肺三期”两种反差巨大的诊断结果。

张海超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不是我一个人得病了,都得病了。”

从河南省职防所回新密的路上,4个工友和记者挤上了同一辆出租车。高水五羡慕地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你一天能挣个300元吧?”司机答:“差不多。你也可以干啊。”

“不行了。身体干不动了。”四个尘肺病人看着窗外,一路不再多话。

高水五、马建山、王有才、尚文革也被查出患有尘肺病。摄影·杨猛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出具的尘肺诊断书。摄影·杨猛

工友的抱怨:“防护口罩一个月才换一次。”

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新密的曲梁乡。出事之后,大门紧闭。厂区高悬的标语“以人为本、以德治厂”,据说是董事长侯振东亲拟,现在看来具有了讽刺的味道。

新密市委宣传部李绍光介绍,这家公司正在接受立案调查。他说,“这个企业在当地耐火材料企业中,不属于最大的,也不属于最小的,中不溜。”

但是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这个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振东公司的轨迹,是很多乡镇企业的缩影:1988年8月18日,公司创始人侯振东、毛喜民、刘大圈三人靠自筹资金5000元,在二亩七分地盘上创建郑州矿务局磨料磨具厂,从此踏上了创业之路。1998年8月18日,正式成立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在一份介绍侯振东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全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是什么让振东公司在近20年的时间里荣获上百种荣誉?是什么让一个三人家庭作坊发展到1500人、公司注册资金从5000元增加到现在600万元的龙头民营企业?”

尚文革还记得,2003年他进入振东的时候,正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带动了能源产业的又一个“大炼钢铁”年代,用于炼焦炉的硅砖耐火材料市场供不应求。“硅砖成本不超过1000元一吨,但是可以卖到2400元一吨。”

尚文革从事的是破硅石工种。就是拿冲击钻,将硅矿石打碎碾成粉末。“能明显感到粉尘钻到了鼻子里和嘴里。溅起的粉尘有时眼前什么也看不到。”

工人基本没有任何防护知识。“防护口罩一个月才换一次。”马建山说。在工厂执行的是计件工资。张海超做的是搬运工,把加工好的硅砖搬到砖窑里,“一天得搬个五六吨的样子。”工人们每天都要工作10到12个小时。

很快硅砖生产高污染高耗能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工友们的说法是“其间在洛阳等地,有硅砖生产企业被检查出大批尘肺工友”,随着地方对产业结构的限产调整。振东的主营业务开始向钢包砖发展。这是一种用于炼钢炉的耐火材料,成本高,但是也能卖到两三千元一吨。该公司年产各种耐火材料8万吨,棕刚玉砂1万吨。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的人士介绍:职业病本身是可防的。像振东这类企业,在开业前必须进行预评、劳动环境评价,同时对劳动者进行评价,上岗培训,劳动者有权选择做还是不做。

但是张海超和工友肯定地说:“没有任何培训。”上述程序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兑现过。

死亡的气息已经笼罩在乡村。距离张海超家不远的邻居张喜才2007年死亡,被鉴定为尘肺2期。张喜才的儿子介绍,张喜才2004年1月进振东做破碎工,2005年1月感觉身体不适,2月从车间调离。此后多次求医。“2006年背着氧气去郑州职防所做工伤鉴定,才被鉴定为尘肺2期。”2007年5月,张喜才死亡。

张喜才的儿子至今保留着父亲在振东一个编号1217的“上岗证”和一年的工资存折。张喜才在振东工作了12个月,总计拿到6786元,但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奇怪的是,即便是张海超这些染上尘肺病的工友,对于振东公司和董事长侯振东印象颇佳。

同乡之谊,让侯振东“没有亏待大家”。“在振东可以按月拿到工资,而且一天三顿饭都是免费的。”张海超说。他之前和父亲摆摊卖鞋每月合计才挣800元左右,而在振东,每月可以拿到

1000多元。正是加入了振东,他们的家庭收入提高了,一度“很多人都争着去振东打工。”

为发展地方经济,政府许诺对新密第一家上市公司将给与1000万元重奖,而振东正在朝这个目标奋进。7月31日,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公司副总秦永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也有苦衷,也有难处。”但具体的苦衷,他欲言又止。

新密市委宣传部的李绍光认为,振东从一个家庭作坊到后期快速扩张,忽视了对于工人健康的重视。他说,“整个社会对职业病体检都不重视,农民工流动性大,增加了难度。”

张海超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据介绍,仅新密就有近百家和粉尘接触有关的企业,涉及到员工1万多人。而新密劳动局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来申报职业病工伤的只有20多例。

CCTV的报道说,全国1600万家有毒有害企业,受到职业病危害人群2亿人,农民工又占了大多数。去年全国统计有64万尘肺病患者。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付出巨大代价的缩影。


 

尘肺病

尘肺病是危害矿工特别是煤矿工人健康的最严重职业病。由于患者肺内吸入大量粉尘,导致肺组织不断纤维化,影响通气、换气功能,进而导致全身性疾病。正因为尘肺病危害严重,所以才有“白伤大于红伤,尘肺猛于矿难”的说法。

职业病是可防不可治的疾病,而且治疗费用高昂,即使治好了也会留下后遗症。因此,只有前期预防才是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 (本文来源: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