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拒绝头像上人民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13:48

毛泽东屡阻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
  孟 红
  摘自2008年第6期《中华魂》
  我国使用的人民币,伴随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的脚步,走过了近60年的风雨历程。它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炮火之中,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蓬勃时期,先后总共发行了五套。而开国领袖、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头像最终庄重地印上人民币,是在1987年至1992年陆续印制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国庆50周年之际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上。本来,毛泽东像票币是可以与翘首盼望已久的人们更早地喜相逢的。这是因为毛泽东生前曾经数次坚决拒绝将他的形象印上人民币。
  1947年4月,中共中央任命董必武负责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同时组织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原计划在1949年1月1日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但是,虑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因此决定提前一个月,即1948年12月 1日正式开业,同时将各根据地八种货币统一按比价兑换人民币。
  新币的设计任务交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完成。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中外货币设计的惯例,设计者起初满怀崇敬之情,毫不犹豫地一致认定应将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头像安排在人民币票面上,并将按此思路设计的方案递交党中央审核。
  但是,毛泽东见过送审稿后,非常认真、严肃地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
  基于毛泽东出言如此振振有词,主观意识又那么诚恳律己,有理有据至无懈可击,设计方案只好进行更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南汉宸的意见,票面图案最后设计为反映解放区工农群众和生产建设的情景。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等所有汉字,均由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用标准正楷书写。人民币由佳木斯东兆银行印钞厂代印。为了防止意外,新的人民币不切开,不加印号码签章,印好后由大连经烟台运达石家庄加工为成品。1948年12月1日上午9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发行第一批人民币——伍拾元券、贰拾元券、壹拾元券三种票币。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起至1953年12月止,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本套建国之初的票币,集中反映了当时党的路线、政策和人民的意志。其中,有23个版别是展现建立工业化主题的,有20个版别是反映发展生产主题的,表现工农联盟主题的有4个版别。由于毛泽东很强的原则性和充足的说服力,其头像上币的历史只好向后推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科科长的石雷请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说:“现在毛泽东已经当上中央政府主席了,人民币是否可以印上毛主席像?”南汉高赞同地点点头,说:“此事我一直没有忘记过。咱们想到一起了。”随后,南汉宸又摇几下头,深表遗憾地说:“只是,主席他老人家还是不肯啊。前些天,我到中南海开会时,趁会间休息,我曾经专门当面去请示主席。主席态度十分坚决,一脸庄重地跟我讲,政府主席是当上了,但是,当上政府主席也不能印了,因为我们进城前开会有过决定。这个决定是1948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其中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城市名、街道名、建筑物和工厂的名字,以防一些同志因胜利而产生骄傲自满、歌功颂德、贪图享受、不求进步的情绪,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石雷信服地颔首称是。因为,他也真切地耳闻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实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作出了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和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
  1950年4月,著名美术教授罗工柳、周令钊根据中央的决定,开始进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他们依据国际上各国约定俗成的惯例,鉴于领袖肖像的独特性与防伪性,考虑到苏联卢布印有列宁像,美国美元有华盛顿、林肯像,英国英镑有女王像等依次类推,合情合理地认为新中国的人民币应该印上为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备受中国人民敬爱的毛泽东领袖像。于是,他们精心设计出几套形象各异的毛泽东像票券样图:5元券,是少数民族抬着一幅毛泽东像;1元券,是天安门城楼正面悬挂毛泽东画像;2角券,图案上的火车头也挂了醒目的毛泽东像。
  上述初步方案上报至中央审批时,又遭遇了毛泽东主席的极力否决。毛泽东再次态度强硬地坚决反对在钞票上印上他的形象,并且一再严肃指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有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为了制止传统的歌功颂德现象,要遵守党的决议,不得在人民币上印刷我的像。”
  可见,毛泽东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理智的认识,毛泽东的态度并非一时的谦虚。他是用实际行动,带头执行胜利前夕在西柏坡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倡议;率先垂范,在认真践行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时“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的承诺。
  有了毛泽东如此坚决的态度与命令,设计与制作第二版人民币的有关负责人与具体工作人员都只好遵命修改。好在对于票券的图案设计,周恩来总理都极其负责地逐一进行了认真的推敲、审查,做了一系列的指示,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1953年的一天,印制局局长王文焕拿着刚刚修改过的11种钞票版面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来进一步请示审核。王文焕指点着版样说:“1元券是北京天安门,2元券是延安宝塔山,3元券是井冈山龙源口。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三大里程碑。5元券和10元券采用了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的形象,体现了我们国家立国之根本。全套设计完整统一,民族风格突出。”南汉宸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第二套人民币的2角票券,原设计毛泽东号火车头上嵌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头像,最后换成一颗五角星。其他诸如1元票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5元票券各族人民高举毛泽东像游行场面中的主席像,也全部取消。
  这套票券原稿经过设计者的反复修改、调整和补充,并由总行研究员马文蔚先生书写汉字魏体。之后,于1955年3月1日起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印制发行了 11种面额、17种版别。由于毛泽东再次毫不留情地阻止,大家欲将毛泽东像印上第二套人民币的计划又落了空。
  在设计印制发行第三套人民币时,由于有了前两次的情况,没有再提印制毛泽东头像之事。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还是发生了一段与印制毛泽东头像有关的令人啼笑皆非、发人深省的插曲。事情的经过,简单说是这样的:印钞厂的一些人,打电报给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为正在印刷中的1元券人民币有问题,要求立即停印,声称要印有主席的头像的钞票,并限期总行明确表态。总行及时上报中央,毛泽东得知后再次坚决反对,并要周恩来转达意见:“主席不同意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因而此事才告结束。
  周恩来总理对第三套票币设计同样十分关怀,作了严格把关与精心指导,并提出了具体的三点修改意见。这套自1962年4月20日起陆续印制发行的人民币,一直到1980年4月15日终止。这样,第三套人民币上还是没有出现毛泽东领袖像。
  第四套人民币诞生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和粉碎“四人帮”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是1983年开始设计的。此时,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共主要领导人已先后辞世。
  这套人民币仍然由罗工柳负责的设计小组承担设计任务。起初的设计方案最大面额仍为10元。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小面额币值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尤其在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提上大量现金,很不方便,广大群众希望发行较大面额的人民币。为此,人民银行一方面呈报国务院增印50元和100元的大面额的票币,一方面向设计小组部署新的任务。
  罗工柳受以往国庆节游行队伍里群众举着领袖画像的感人场面的启发,引发了灵感,提出要反映新中国第一代主要领导人的光辉形象。同时,这也是大家多少年来深藏心底的美好心愿。于是,设计人员经过充分研究,一致认为应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领袖侧面浮雕头像放在100元券上,以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虽然毛泽东过去多次坚决反对印他的头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极有必要在票面上印上伟人头像。这样,既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缅怀和永久定格,也不失为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有效渠道。
  这种设计思想一旦成熟后,设计人员受担负的神圣使命感的强烈驱使,义无反顾地立即上报了中央。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等待着回音。正像他们所预料的,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于是,先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刻家司徒兆光用石膏做成浮雕,接着由中央美院教授侯一民和画家邓澍把浮雕画下来,然后由北京印钞厂凹版雕刻师苏席华花了几个月时间把浮雕画刻在钢版上,印好后于 1987年4月27日首次发行,从而开创了建国后人民币中以领袖头像作图案的先河。至1992年8月 20日止,第四套人民币共印制发行了9种面额、14种版别。
  鉴于许多国家的纸币一般是七八年换版一次,我国第四套人民币流通了10多年,也该逐步换发新版币了。于是,1999年9月 30日,朱镕基总理签发国务院第268号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0月1日起陆续发行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八种面额的第五套人民币,与第四套人民币混合流通。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向共和国50岁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沉浸在欢庆建国50周年浓郁、热烈的幸福之中的人们,当看到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头像醒目地独立成为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大钞的正面主景时,犹如阵阵春风扑面而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心清格外的喜悦和舒畅。放大了的毛泽东头像非常赏心悦目,非常亲切慈祥,了却了亿万人民长期崇敬和怀念开国领袖的心愿,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般人可能只在第四、第五套人民币上看到有毛泽东的头像,面值最大的不过百元。可你见过面值500元钞票上的毛泽东头像吗?这几天,我在做有关钱币的采访,发现了不少以前没有看到的“红色钞票”,特别是鲜为人知的以毛泽东头像为图案的大额纸钞。

这里贴上来,与博友一起看看。

 

毛泽东头像出现在人民币上,这是毛去世多年后才出现的现象。在生前,毛反对将自己的头像印到钞票上。据有关史料记载,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愿自己头像在红色钞票上出现,至少有两过。

 

图:第四套人民币上,破天荒地使用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第一代中国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作为正面图案。

 

图: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头像最有代表性。此像由美术家刘文西绘,原图见下:

 

第一次,毛泽东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早在1930年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准备发行货币时,就曾打算使用毛泽东的头像,作为票面人物。毛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他在审看票样时,否决了这个图案设计,称,“我没有这个资格。”毛推荐使用当时共产国际一号人物——列宁的头像。外国人印到本国钞票,这一世界上也十分罕见现象,这这么发生了。

 

第二次,毛泽东认为自己的“身份不妥”。到了1947年,毛泽东再一次拒绝自己的头像印到钞票上,当年10月,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建议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中央认为,建立全国解放区统一的银行和发行统一的货币,条件尚不成熟,但是,中央也同意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并指示,银行名称可以使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开始着手筹备建立全国解放区的统一银行和发行统一的货币等事宜,并开始设计样票,第一套人民币由此诞生。

 

这一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由董必武题写。据说,董题字前还特地洗了把澡,即所谓“沐浴更衣”,以显庄重和严肃。钞面使用什么样的人物图案?经过研究,筹备处决定使用毛泽东的头像。毛知道后即致电董,要求更换图案。毛认为,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也要等将来他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后来换成了“人民群众”,以体现“人民币”的特征,奠定了此后多套人民币的图案风格。

 

事实上,虽然毛泽东曾拒绝在钞票上使用自己的头像,但在1949年解放前,毛的头像还是不只一次出现在“边币”、“抗币”、“解放币”,这些红色钞票上。其中,面值最小的是五元钞,最大的是五百元钞。分别是——

 

图:中国民国三十三年(1944)“江淮银行”发行的五元面钞(“抗币”,华中地区新四军根据地使用),此钞上的毛很年轻,形象与后来大家所见差别很大。

 

 

图: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五元钞票(红版“抗币”,华中地区新四军根据地使用)。此钞是毛比“江淮银行”发行的五元面钞要成熟、稳重多了,虽然接近了后来毛标准像,却没有一点老态。

图: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淮北地方银号”五元钞(黑版“抗币”,华中地区新四军根据地使用)。

 

 

图: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东北银行发行的“五百元流通卷”(红版“解放币”,东北解放区使用)。此钞上毛像与后来的标准像比较接近了,也有了王者之气。

 

图: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东北银行发行的“五百元流通卷”(黑版“解放币”,东北解放区使用)。

 

 

图: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长城银行发行的“五百元流通卷”(“解放币”,东北解放区使用),此钞仅流通数月即告作废,所以现在很少见。

 

这些有毛泽东头像的钞票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发行、特定区域流通的。由于使用时间短,范围有限,加上当年流通环境恶劣,目前存世的非常稀少,尚存的在纸币市场上颇受欢迎,交易价格不菲。如果当年知道这些印制粗糙的纸钞,有如此大的升值空间,恐怕不少人也会如收藏黄金、白银一样小心了。可惜啊,当年没有几个人把这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