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邓海:水污染危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5:40
 邓海:水污染危局(自:《财经》 2009年第9期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27日)      

        在三峡库区,原本就存在的长江干支流的水污染,随着三峡成库愈演愈烈,成为对三峡工程的又一大考验。
              3月下旬,记者从宜昌乘船逆江而上。随着气温的升高,长江主要支流的河汊爆发“水华”的可能性正在加大,库区城市正在为此而忙碌。
            “水华”泛滥
              三峡成库以来,库区次级河流受干流水位顶托的影响,回水段水流缓慢,每秒流速多不超过0.01米。
              “流水不腐”效应失去后,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大量聚集到回水区聚集,遇到合适的光照和温度,自养型的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快速生长繁殖,水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出现“水华”现象。
              自三峡水库2003年初次蓄水后,“水华”现象更是长期存在。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告诉记者,在三峡库区重庆段23条支流中,至少半数以上在每年的5月到10月,都会不同程度地爆发“水华”现象。
              导致“水华”爆发的部分藻类,还可能分泌释放藻毒素。其中,最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肝脏致癌剂;加热煮沸和常规的饮水消毒处理,都不能破坏其毒素,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谭栖伟表示,重庆主城区在长江、嘉陵江的取水口共有28处,这28处取自上游的水质总体上都在III类标准,水质堪忧。
              目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富营养化水体被禁止作为饮用水源。在三峡库区城市湖北宜昌市兴山县等地,饮用水的采集也都不选择长江或长江支流。尽管如此,三峡水库作为中国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一旦全面富营养化,其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人祸”
              据长江委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三峡库区,主要污染物为面源污染,占到了60%-70%。这些污染,包括来自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失,以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此外,库区企业违法排污等点源污染亦现实存在。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为数不少的高污染化工企业,正悄然流向三峡库区城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留住企业,对国家规定置若罔闻,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强行让其过关,希望借此发展地方经济。
              主产黄磷、工业磷酸、三聚磷酸钠等化工品的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41,下称兴发集团),前身是兴山县化工总厂,旧厂厂址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迁建势在必行。但这家化工厂对兴山县的财政贡献率在70%左右,兴山县坚持将该企业搬迁到该县辖区内靠近长江主流的高阳镇白沙河村(现已更名为昭君村)。
              2009年3月,《财经》记者来到兴发集团白沙河化工厂时,工厂正在开工,几根烟囱冒出滚滚浓烟,整个峡谷里烟雾弥漫。但该厂厂长彭洪新告诉《财经》记者,他们的环保做得好,白沙河化工厂几乎无污染。
              兴山县高阳镇昭君村村民李德权告诉《财经》记者,以前这里空气很好,以生产贡茶闻名,水也很清澈,香溪河内鱼类成群。
              但是,自从化工厂建成后,几乎每天都是浓烟滚滚,空气污浊了,茶叶没有人要,水变得浑浊,河里的鱼也死得差不多了。
              记者从当地居民和环保部门还了解到,兴发集团白沙河化工厂建成后,曾多次发生安全事故,仅经兴山县环保局和兴发集团认定的环保事故就有两起。其中,发生在2005年7月31日晚的黄磷容器磷泄露事故,曾造成空气污染,以致兴山县政府将当地居民全部撤离。
              但是,及至兴发集团2006年在A股市场再融资时,湖北省环保局在出具给中国证监会的函件仍然宣称,该集团2005年以来,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符合融资条件。
              类似兴发集团的化工项目,正在三峡库区大肆扩张。兴山县政府的一名官员私下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有很多四川省攀枝花市的黄磷生产企业,也在大规模向兴山县迁移。
              仅重庆市沿三峡库区,就布局了长寿、涪陵、万州三个化工基地,分别发展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和盐化工。
              不久前,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计划落户重庆市长寿化工园区,建立全球最大的MDI化工生产基地,曾激起极大的环保争议。
              重庆市环保部门对外表示,对巴斯夫40万吨MDI项目,在突发环境事故防范上下足了功夫;通过设立四道防线,来防范该化工项目一旦发生危险时可能对长江导致的污染。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也对《财经》记者表示,天然气和盐都是三峡库区的资源,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应是库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比如万州盐化工基地环保做的绝对一流。”
              他认为,应将万州盐化工基地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最好是搞成循环经济,那样对经济和环境都好。”
              但是,参与三峡工程环保论证和长江环保工作的环境学家、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对三峡库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应该进行检讨——最根本的不是采取了多少道防范措施,而是该不该在此布局化工厂。
            谁为治污埋单?
              更让人惊讶的事情是,在三峡库区建设的多个污水处理厂,根本就没有除氮脱磷的技术,最终只能任由“水华”爆发,而且在爆发后也只是进行监测。这或许也是三峡库区支流“水华”肆意生长的原因之一。
              环境学家、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告诉《财经》记者,国家为三峡水环境保护投入巨资修建污水处理厂,但效果有限。
              2001年10月,国务院曾批准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总投资392.2亿元,在库区及其上游建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50座,垃圾处理场40座。
              但是,由于是国家出绝大多数的费用,很多地方不顾实际情况需要,拼命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建成以后,才知道运行经费要污水处理厂自收自支,因此很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都没有运行,或者半开半停。
              “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到库区去检查时发现,有接近70%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有运行,或者只是偶尔运行。”翁立达透露。
              对此,湖北和重庆都希望,污水处理80%以上的运行费用能由国家出,地方和污水处理厂承担20%,以便让污水处理厂能够真正运转。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三峡总公司正和中科院携手,在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建设生态系统实验站,以加强三峡水库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目的在于为三峡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同时,湖北省也向中央建议从2009年开始征收三峡水资源使用费。其中,对三峡水电站每年征收2.5亿元,对葛洲坝电站每年征收0.5亿元,用于扶持库区安全饮水、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等工作,解决库区水环境恶化问题。
              湖北省三峡办的一名官员表示,曾就此事和三峡总公司有过沟通。但后者坚持认为三峡水电站发电本身没有消耗水,缴纳此项费用极不合理。
              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在3月底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国家尚未考虑征收三峡电站水资源使用费。
              3月29日,《财经》记者结束对湖北兴山县采访时,高阳镇昭君村村民李德权老人坚持要为记者送行。夕阳的余晖昏昏地照耀着整个山谷,老人走在化工厂前的大路上,不时地叹着气,看着天,指着河。
              “以前我们都是从江里打水吃,现在不行了。”他瞥了一眼身旁的化工厂,告诉记者,因为水和空气都被污染,县里要他们搬迁。可是,库区这么拥挤,能搬到哪去呢?
              李德权说他现在还不会离开,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守多久。■

              
(出处: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153831&time=2009-04-26&cl=106&page=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