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故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2:29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 「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 「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  洁癖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这是在干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老和尚问。 「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 「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 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 内心反而有病,是不洁净了。」  化缘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 「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 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师父瞪了眼睛∶ 「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后来,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 脓、 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 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 山 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的手能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小和尚说。「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间,就是我的禅院。」    最难的事   

    弟子们问禅师:“老师,如何才能成功呢?”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吗?”
    弟子们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做完了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了?”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人骄傲地说道:“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们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现在我想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礼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天生暴躁
    盘圭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圭禅师说:
    “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圭:“是怎麽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圭:“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麽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的发脾气了。   晒香菇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驼著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麽老了,为什麽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麽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老人家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的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大太阳天不晒香茹,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来晒吗?”
    道元禅师是一寺之主,指遵万方,可是遇到这位老禅师,终於认了输。

    禅者的生活,无论什麽,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别人不是我”,“现在不做,要待何时?”这是现代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他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样还会有恐惧感呢?”
  在键锤下日益强壮
            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所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那个和尚身上皴列的地方开始流血,
            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来,但他依然跪在那里,雷打不动。仪山下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他逐出门外!”
            七天后,那个和尚支撑不住,倒了下去。仪山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便下令将他扶了进去。滴水终于进了仪山禅师门下参学。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仪山禅师问道:“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
            话刚说完,仪山一拳打了过来,大吼:“这个问题岂是你能问的?滚出去!”
            滴水被仪山的拳头打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仪山的吼声,忽然间,滴水想通了:“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
            还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纸擤鼻涕的时候,被仪山看到了,他大声喝道:“你的鼻子比别人的血汗珍贵?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滴水不敢再擦了。

            很多人都难以忍受仪山的冷峻,可是滴水说:“人间有三种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师门的影响里,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赏家师的慈悲,步步追随;上等僧在师父的键锤下日益强壮,终于找到自己的天空。”

            所以说,向你挥来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  知非便舍
            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跟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那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他又被《易经》迷上了。那时候正是冬天,地冷天寒,他于是写信给他的老师,向老师索要一些寒衣,然后托人送到老师那里。但是信寄出去已经很长时间了,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融化了,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也没有任何的音信。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经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

            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
            之后,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居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禅宗大师。

            明白自己的目标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为了成就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为与目标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 直接问意思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慧能倾身细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起身来到那个念经的人身边说道:“您常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
            慧能就把那个人刚才朗诵的部分为他作了详细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尸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那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
            那个人惊异地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 因缘乞丐
            有一个乞丐,总是躲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合掌念佛。然后就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的时候,他总是面露喜色,不停地说:“因缘!因缘!”即使不给,他也会说:“因缘!因缘!”小孩子用石头打他,他也只是说:“因缘!因缘!”因此,人们称他为“因缘乞丐”。

            晚上,他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过夜。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一个书生因为天黑没有看见他,竟在他头顶上小解,乞丐醒来,喃喃地说:“因缘!因缘!”

            书生大吃一惊,不停地道歉,乞丐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怪我睡错地方,吓着了你,这也是你我的因缘。你向一个乞丐道歉,实在是让乞丐不安!”书生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向他许诺说:“只要我死在你的后面,我一定厚葬你!”

            没过多久,因缘乞丐就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了。书生信守诺言,为乞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后将其火化。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乞丐居然在火焰中获得了重生,他浑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向书生说道:“感谢你将我的肉身超度,剩下的东西就是给你的补偿。”然后就消失了。

            后来,书生在乞丐的骨灰中发现了几十颗水晶般透明的紫色舍利子。
            切莫以貌取人,处处有佛性,人人均是佛。  还生气吗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妇人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的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妇人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气由心生,心有欲则气生。世人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会生活得不快乐! 一村菊香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颗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头一热,看着禅师,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
            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理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了幸福。”

            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当你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你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禅师的哑语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长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人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上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你心上的那个杯子装了多少杂念?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 心里的锁

这是一个参禅者讲述的小故事。

魔术大师胡汀尼有这样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这样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道具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几个居民,决定向这位魔术大师发起挑战,并有意给他难堪。他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中逃脱。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自己那件特殊的道具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待众人离去之后,胡汀尼从道具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2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但胡汀尼心中却上了锁。大师的失败在于,他太专注于这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锁了,他的目标在不自不觉中从“逃生”转换成了“开锁”,况且,他先入为主的概念告诉他: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人在一生中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可正是这些经验也成为各种观念的“锁”,有些人可能会被这些无形之“锁”锁一辈子,拒绝跳出原来的观念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