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级县官是个什么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14:31
张鸣
【该文章阅读量:1121次】【字号:大中小】
据报道,目前已经有8个省市拥有副厅级甚至厅级的县委书记。这股拔高级别的风,现在愈演愈烈,大有在全国普及之势。以我的预测,只要这种高级别配置最终得到中央默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全国的县委书记,最终都会变成副厅或者正厅级。从前县委书记等于处级的概念,势必成为历史。
出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人们在官场上做官,无不希望官阶高一点。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每个朝代之初,官阶和官职甚至官缺大抵是相匹配的。什么官阶做什么官职,填什么官缺。但是,在做官的人们热切地推动下,加上朝廷需要钱,不得不卖官帽子挣钱。于是,官阶、官职和官缺之间出现不平衡。官阶最滥,官职次之,最后是一堆官阶很高,也具有官职的人,在候缺———等职位出缺,好去做官。事实上多数人根本没有希望做上跟自己官阶和官职相符的官位。
汉朝是貂不足,狗尾续———滥封官封的,高官帽子上的装饰不够了,用狗尾巴代替。唐朝的中书门下平章事,原来是宰相才能挂的衔,但是到了晚唐,挂这样头衔的武夫,满地都是。晚清的时候,湘淮军里往往是一个哨官(相当于排长),却有一二品武官的官衔,但他却只能做哨官。左宗棠的护卫,个个都是黄马褂,头品顶戴。一次,一位三品官衔的布政使来见左宗棠,护卫不以为礼。布政使对左发牢骚,于是左宗棠下令护卫摆队相送。结果布政使发现,两列护卫个个黄马褂,头品顶戴,害得他浑身不自在。
历史告诉我们,凡是官阶越提越高之际,大抵是官场制度开始紊乱之时。古代的毛病,今天似乎也逃不过去。从前一个县,处级干部稀缺得像金孔雀,但是现在,动辄几十上百。到了厅级干部一礼堂,处级干部一走廊,科级干部一操场的时候。老百姓都知道,官毛了。官一毛,做官的人就要升级。上级组织部门再心软一点,原有的官场制度格局就要被突破了。最先是所谓计划单列市,厅级的市长和书记,变成了副省级,然后大家都跟着高升一步。其次是高校。设置副部级大学,校长书记变副部级,还好,底下的干部没有水涨船高。否则,这些高校就会出现成群结队的厅级干部。现在又轮到了作为亲民单位的县,给县官厅级待遇。这样走下去,早晚有一天,原先所有的制度,都会被突破,大家一起高升一步。然后再高升两步,三步……到最后,只能像晚清一样,名义上部长级的官员,只能做个小排长。
所以,厅级县官的问世,乃至普及,绝非一个好消息。不代表别的,只代表我们的干部制度被无原则地破坏了。而且这种破坏,只象征着官本位价值观下的官阶泛滥,泛滥到了导致制度崩解的地步。一旦到了崩解的地步,官员也就不值钱了。原本附着在官阶制度上的严肃性,以及官阶作为奖励官员贡献的正当性,被破坏殆尽。官毛到一定程度之后,官也就通货膨胀了。老百姓对于官员,自然也就不在意了。就像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之后,原本人人珍视的金钱,会变成一堆废纸一样,官员的贬值,其实也差不多。
从古至今,官僚制度都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官员是国家治理的中枢。官制清明,则国家治,官制混乱,则国家乱。所以,过去一直把官阶官职视为国家名器,名器不可滥受授,是治国的至理名言。县官高升一步,县官肯定高兴,但这样高升下去,国家的麻烦也许就来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      来源日期:2009-8-9       本站发布时间:20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