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接待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0:20
一个基层接待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自上而下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愈来愈多......轮番轰炸之下,基层政府怎样接待应酬?   
    调查中,一位多年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对记者形容道:“检查与接待,有时候就像是高手过招,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前功尽弃。”据记者在多个乡镇的调查,有许多基层干部在大大小小的接待实战中百炼成钢,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接待招数,成了八面玲珑的所谓“接待高手”。经过认真总结,他们的接待高招如下:
                              第一招:打探准确时间
    基层要做好接待工作,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上级到达的具体时间,如果是明查,那就好办,一般上面都会把检查方案发放到基层,按既定方案做好准备工作就行了。但如果是暗访的话就比较麻烦,必须随机应变。
但一些乡镇的官员告诉记者,“其实也不是都不能对付。现在的通讯那么发达,上面也有熟人,知道点消息的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在有些地方,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如果在街上看到了省上或市里的小号车,马上就要给当地领导报告。
    在上级领导的考察过程中,时间也要控制好,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听汇报,什么时候参观,都得做好安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认为,上级检查存在“孤舟效应”,检查者永远处于孤立状态,犹如一叶扁舟驶入了汪洋大海。这叶扁舟的航程,就从“掌握时间”这一招开始控制的。
                              第二招:设定“专线”
    广东华美集团董事长张克强在谈及一次接待上级检查的经历时说:“光领导来的路线都走了3次……”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乡镇干部都表示曾为下来检查的领导设计过“专线”。“这个是完成好接待任务的核心。你想让领导看到什么,想回避什么,表达什么意图,达到何种效果,全都要看路线咋安排。”一位乡镇干部戏称,接待领导检查就跟相亲一样:只给看脸,哪有看腚的?当然了,也有不按“专线”行走的领导。据四川某市的一位镇党委书记介绍,温总理来该地视察工作时就从不按安排好的路线走,“车子走到哪儿喊停就停,甚至直接走到田坝里抓一把麦穗跟农民摆谈。”这是基层一些官员最难拿捏的。专线不专,就准备多线。因此,遇到一些大的重要检查,“上面如果安排说参观3个点,那么起码要准备10个点备查,在当天随时都要准备进入临战状态。”西部某县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第三招:花样百出“装门面”
    所谓门面,是指接待时的道路、场景、所检查项目达标(哪怕是暂时的)的情况。某市为迎接一重要年份中央领导下来视察,提前大半年就开始修路。如果是考察新农村建设,那么新农房就要先修好;如果是检查城镇建设,也是提前几个月就得动工修葺。“至于领导下来时的道路清洁卫生、周围环境、标语彩旗等等,那都是必须准备的,都要做在前面。”某干部说。
    也有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一知情人告诉记者,当地某乡镇为接待领导检查山羊养殖情况,把所有人家的山羊集中在一起赶到山上,感觉还是不够,甚至叫干部身披白布混入羊群中,终于成功地营造出羊儿满山的喜人情景。
                               第四招:炮制“神仙”数字
    接待所需准备的材料文件是一道“数学作业”。一位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为了迎接检查而填写的数据表格,那真是“神仙想出来的数字”。
    “不这样做就通不过检查,通不过就要亮黄牌,那么所有的评先、评优、提职、提薪、晋级等也都没有份了。”山区某县一位乡镇干部说。在这样的数字下,一个部门的工作成绩可以“再创佳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完全可以轻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第五招:乾坤大挪移
    领导要到基层,一般免不了要和当地群众交流、座谈。要是遇到上访户纠缠不休怎么办?被问到的群众不会说话捅了篓子怎么办?“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好人员关。”某干部透露道。
    人员挑选方式有两种,一是层层交代,事先挑选好迎接和被访问的群众,“一般是有点文化、说话也明白的”(某镇党委书记语)。对这类“真群众”,除了交代领导考察的大致内容,甚至连对话的“台词”都会事先导演好。
    “接待专业户”的出现也就源于此招。受洪灾影响的安徽李郢村的郑继超从2007年11月中旬至2008年1月中旬,在自己的新建住房里先后接受了从村到部级领导的7次探望,每次都基本按照“标准答案”圆满作答,被网友誉为“最幸福的灾民”。
    还有就是干脆移花接木,来一个乾坤大挪移。某地一所中学为迎接上面的重要检查,干脆把一所兄弟重点中学的学生当天全部都“移植”了过来,充当临时“演员”,这样阵容就显得非常雄壮和庞大了。某地举办的“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甚至连一些农民兄弟的新媳妇都可以让城里的宾馆服务员来临时客串一下。有时候还会动用“自己人”来扮演群众。某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告诉记者,“有次干脆就用公安局的人直接代替了”。
                               第六招:细节决定成败
    一些干部私下与记者交流,认为工作上干得再好,在接待应酬上做的不周到细致,也有可能阴沟翻船。在哪里迎接、在哪里吃饭、是否要一把手陪同、饭菜的档次等等都是体现接待细节的地方。这些细节甚至喧宾夺主,成了接待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过,一名当了多年的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越是级别较低的领导,越是看重接待的“规格”,高级别的领导往往排斥、甚至痛恨基层的奢侈接待。温总理视察工作时,如果饭菜弄得奢侈了,看一眼就走。遇上这样的领导,恐怕接待过了头反而会弄巧成拙。
    以上的各招各式中,唯独没有提到当地的工作应该做得怎么样。其实,如果工作上真能做到万无一失了,那上面这些招式根本就用不着。但这一点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基层所忽略的,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日复一日的考察和接待,形式主义泛滥,导致公款大吃大喝、玩乐享受的奢靡之风盛行,成了基层政府工作的不堪承受之重,广大群众的心头之痛。(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