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他们,关于高考作文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5:59
我们,他们,关于高考作文题  

BY 沐童

7年前的今天,中国东北,赤日炎炎,我坐在高考的语文考场里,试卷摊开,作文题目只有两个字:诚信。我一贯很怵命题作文,如此开放的题目自然甚合心意,立即洋洋洒洒动笔了。究竟写了什么,如今已不大记得,只依稀能回忆起自己提到了叔本华、马克思和顾城。天知道这仨古人(顾城还不算太古)和诚信有什么联系。总之自己最后写得很爽,很感动。那年作文满分60,我拿了59。我不知道后来自己开始写书是否与这段经历有关,小孩子都是容易沾沾自喜的。

再后来,我心里竟总惦记着“诚信”二字。它给我拿了个59分,俨然便深深扎根于我的心灵,成了我生命的一个小图腾。我便想:原来这个小小的高考作文,是极不可小视的。它把一个概念化作可以左右我们命运的拼图,我们从小到大,其实就在为拼这图而成长着。2001年之后,“诚信”成了个流行词汇,跟我一年进入大学的兄弟姐妹,都记得它,感念它,用一言一行演绎它。

7年后,物是人非。我翻开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依旧是两个字:他们。既是“他们”,自然与“我们”相对,这是个有思辨意味的小题。我想起《红楼梦》里,芦雪庵联诗,文化程度最为薄弱的王熙凤被迫起头,竟吟出了个“一夜北风紧”的佳句来。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存在对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年轻的准大学生们在踏入另一片天地之前,先要学会忘记“我们”,关注“他们”。这是个坚定而不粗鲁的引导。7年之后,他们会如我一般,心中时刻惦记着“他们”二字,这是踌躇满志的“90后”们向世界展示善意的小小开始。

丹麦电影《狗镇》残忍地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之中“我们”和“他们”关系的故事。归结起来,无外是“性善”与“性恶”的古老论辩。2008是个多事之秋,频发的灾难中,人性善恶把什么棉袄面纱都撕去,中国化作一个庞大的Dogville。擦亮眼睛,把视线中的“他们”看个清楚,也许自然而然便明白了自己应走的路。“他们”是庞杂的,错综纷繁的,含混暧昧的,对于“他们”,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比起那些把抗震救灾的资料堆砌起来,让考生发表“评论”的拙劣命题(有评论的空间么?),这“他们”二字更耐人寻味,更有意义。

我素来厌烦别人挖了坑,诱自己往里面跳,而且是不得不跳。大部分高考作文题目,依旧在做着画地为牢的蠢事。抗震救灾只是时空变迁中的一个惨烈的片段,“他们”二字才是大千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投射。就像,我得承认,把叔本华、马克思和顾城与“诚信”搅在一起有那么点恶作剧的意思,但这恶作剧使我对“诚信”有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若由别人硬灌给我,即便正确,也索然无味。

他们,我们,我们,他们。当我们不再只看我们,当我们开始去关注他们,我们才算是长大了。我想,出这个题的人,真正拥有悲悯之心,真正读懂了这个世界。7年后的“他们”,令7年前的我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