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银行该救小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5:31:22
litz
一般认为中小企业因为数量多,容易出现搭便车,很难抱团“集体行动”。游说影响政策的能力远不如大企业。在中国大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极大。中国特色的政治,让本来组织能力就强的国有大企业,又加上一条关系硬。所以银行资源向大型国有企业倾斜,可谓顺理成章。
中国的银行,尤其是4大,尽管理论上进入市场,但远不可能自负盈亏。都是大到不能倒,出现亏损,自然会有中央政府财政添窟窿。何况中央政府对银行的贷款政策,有很强的行政指导能力,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摆脱不了政策银行的实质。
本次经济危机以来,中央政府最有力的支持经济措施,就是通过国有银行大量发放贷款。国有银行在决定贷款风险时,主要是依据是否有政府担保。政府让贷出去的,出现烂帐,就没有政治责任。而至于贷款会被投到什么项目上去,质量如何,并不是银行主要考虑的问题。
真正关心贷款质量的,是以私人钱庄为主的地下金融体系。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反应,如同欧美银行,现金为王,相当的惜贷。中小企业一贯在国有银行那里就贷不到什么款。平时也没有和国有银行建立够硬的关系。下雨了才想着借伞,自然很困难。
中小企业盘踞的江浙广东一带。地方政府确实有动力关心当地的税收和失业情况。但他们并不能指导国有银行的贷款政策。(或许能指挥得动地方银行,但估计地方银行现在流动性状况也不好。)人大代表很可能自身就是私营企业家。替中小企业说话是应有之意。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里,人大代表说了不算的。行政命令远比法律靠谱。给定现在的银行贷款,主要是政策贷款,呆账坏账一定出现,最终都要靠政府兜底。中央政策上让银行贷给中小企业,效率还比支持政府工程要高。
只不过光有政治愿望,不改变国有银行贷款决策时的基本算计逻辑,落实不了。
感想:
1。金融业离市场化距离遥远。信用法治都不靠谱的社会,金融业如何有可能有效配置资源?
2。现有政治体系下,中小企业如何有可能成长为有效影响中央政策的压力集团?目前影响力也就只局限于地方政策(县,市)。依靠的是用脚投票的,所谓“中国县际竞争制度”。人大代表为中小企业代言其实是很进步的表现。
3。依靠贷款倾斜,低利率,垄断,成本补贴(能源,原材料)等政策保护起来的国有企业,才是最该被市场淘汰的。但经济危机让他们活得更滋润了。这将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增长。
4。产业升级说不靠谱。政府不应该选择谁是winner,谁是loser。不太同意Rodrik说的,中国是产业政策成功的例子。关键不是中央政府英明,而是地方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动力,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基础设施好,主要是因为商业运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