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慈溪冯氏藏书楼》 童银舫 - 冯氏文化 - 冯氏论坛 冯|冯氏|冯姓|中华冯氏|中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04:30



 

     [摘要]    清代慈溪藏书家名震浙东,冯氏八个藏书楼亦显名于史志。本文系统整理其藏书的聚散史迹,介绍其所刻乡土文献与在文化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   清代    慈溪冯氏    藏书家    藏书楼


    冯氏为慈溪望族,仅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收录者即有13人,均有藏书、著书或书画传世。冯氏藏书楼从明末清初冯元仲的天益山堂,至民国时期冯贞群的伏跗室,300年中涌现出近十位史有记载的藏书家。冯氏藏书家除了收藏珍版孤本外,还刊刻了不少图籍,并且编印了多种地方性的史志著作及诗歌总集,保存了大量乡邦文献,为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今从有关史志著述中缉录慈溪冯氏藏书事迹,以供热心于乡土文献者参阅,并乞补正。唯伏跗室设在甬城,又为世人所知,且已入民国,故不录。
                                        
                                     一、冯元仲的天益山堂


    冯元仲(1579—1660),字尔礼,又字次牧,明崇祯十二年(1639)赴京就试,因抗论不讳,“部臣骇其狂直”,授县丞,不就,归隐故乡慈溪县城东门外汤山,并将汤山改名天益山。在山上筑天益山堂藏书楼、望烟楼。

    冯元仲幼丧父,口吃,但性善好施,后家业中落,贫穷以终。

    清光绪《慈溪县志》卷三十本传云:“取前人未刻书及米(芾)、赵(孟俯)诸家墨迹,雕镂精好;又取古名墨,按法制之,一时东南名士钦其高行,皆慕与之交。‘天益山书墨’遂名天下。海贾有载至外国者,故海外亦争慕其名。”今有《天益山颠帖》六卷传世。

    冯元仲著有《复古堂诗文集》、《丛桂兰晖二社稿》、《白雪草堂师生合稿》诸编,生前已刻,早佚无存。另著有《天益山志》、《山林经济籍》等。

    乾隆八年(一说二年或三年),曾孙廷楷辑其遗著,编为《天益山堂遗集》10卷、续刻1卷,贻安庐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均珍藏。

    宁波伏跗室(按:伏跗室图书现由天一阁代为保管,下同)藏有崇祯七年(1634)天益山房刻本《孙月峰批评汉书》100卷,10册;又有《礼记》6卷,2册。
                                    
                                        二、冯云濠的醉经阁


     冯云濠(1807—1855),字文濬,号五桥,五岁丧父,长而才识过人,以优贡中式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举人。咸丰军兴,筹防助饷,先后捐银二十万两,累叙至候选道,赏戴花翎。家素丰,好行善事,凡邑之浚河、济荒,不惜千金首倡,又建德润、慈湖两书院。

     冯云濠藏书楼为醉经阁。《宁波图书馆志》云:“冯云濠……同时博采群书,搜藏珍版孤本,于观察第内筑醉经阁(在今慈城五马桥畔)入藏……尤多明版舆地图籍。其醉经阁四周砌有高耸之风火墙,与第宅相隔,后有月池。因此,民国35年(1946)国民党慈城军火大爆炸时,波及冯氏第宅焚为废墟,然醉经阁独无恙,至今尚存。”

     光绪《慈溪县志》卷三十三本传云:“于所居构醉经阁,藏书多善本。得全祖望《宋元儒学案》于鄞卢氏,与同年生王梓材校补完善,出资刊之,并著《补遗》100卷。又得姜宸英《上方山诗卷》及鸿胪禹之鼎所绘宸英与相国徐元文、检讨朱彝尊小像,勒石于所建姜祠壁,士林重之。”

     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载:“咸丰十一年(1861),慈溪二老阁书又遭劫,多为冯氏醉经阁所收。”

     王梓材《宋元学案补遗》序云:“余与五桥广辑《宋元学案》之遗,凡得四十有二卷……五桥笃信好学,家有醉经阁,经史子集四部各归其伍,宋元儒文集不下百数十家,藉是以详校《学案》,无待旁借,即《补遗》之辑,亦是阁有以成也。”《宋元学案补遗》42卷手稿,藏于伏跗室。1937年,张寿镛编《四明丛书》时,按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次第整理成一百卷,刻入《四明丛书》第五集,凡100册。

    林申清《中国藏书家印鉴》称醉经阁“多善本,仅逊范氏天一阁一筹”,并收录藏书印两方:“慈溪冯氏醉经阁图籍”(朱文)、“五桥珍藏”(白文)。

     光绪八年(1882),醉经阁刻有黄宗羲《孟子师说》7卷,2册,今存伏跗室。

     浙江图书馆藏有冯云濠编《醉经阁书目》1册,系传抄本。

     自民国以来,醉经阁藏书渐有散出。秦润卿曾购得一批,入藏于抹云楼中。1935年,冯氏后人竟将醉经阁藏书整批出售107种5500余册,被县府发觉,即扣留暂封于县立中学。以前已被运出之3000册,由地方绅商筹款赎回。《文澜学报》1936年第二卷第一期刊有醉经阁残书目录。


三、冯汝霖的寄月楼


    冯汝霖(1794—1837),字听帆,少孤,居县城五马桥。以朴勤世其家,好读书。与从父云濠各捐万余金,建慈湖书院。

    光绪《慈溪县志》卷三十三本传云:“所居寄月楼,藏书数万卷,校雠精核。”


                                             
四、冯汝霆的循陔书屋


     冯汝霆(1809—1864),字廷雨,号耳堂,汝霖弟,小汝霖15岁。由廪生例授同知。《四明清诗略》引谢鞠堂序云:“先生家初富盛,寄月楼藏书数万轴,寝馈其中,所交游皆四方名士,以是文誉日起。屡试不得志。益肆力于诗古文词,而诗尤酷,所作清微淡远,不假雕饰,与《长庆集》为近。”晚创“三雅吟窝”,以诗酒自娱。

     冯汝霆的藏书楼为循陔书屋,并著有《循陔书屋吟稿》二卷。《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称其“家富藏书,多达数万卷,与冯云濠醉经阁、冯本怀抱珠山房相等。”


                                          
五、冯可镛的匏系斋


      冯可镛(1831—1890),原名可钺,字佐君,号舸月,汝霆仲子。咸丰元年(1851)举人,八上春官不第,遂授徒于家,晚年主讲德润书院。修讲堂,增学舍,并建姜宸英祠堂。编纂光绪《慈溪县志》五十六卷。后因编书有功,由拣选知县加国子监学正衔。

      冯可镛藏书楼为匏系斋,著有《匏系斋诗抄》4卷(光绪二十三年刻本)。他校刻了《慈湖遗书》18卷,并辑《补编》1卷、《慈湖先生年谱》2卷(按:《慈湖遗书》及《补编》《年谱》有冯氏毋自欺斋光绪年间刻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四明丛书》编入第四集。又有民国19年宁波大酉山房刻本。冯氏毋自欺斋于光绪十五年(1889)另刻有《姜(宸英)先生全集》33卷首一卷。)编撰《句章征文录》8卷(一作4卷)。尤工骈体,著有《浮碧山馆骈文》2卷(有民国6年宁波钧和公司排印本)、《国朝骈体正宗》12卷等。


                                              
六、冯本怀的抱珠楼


     冯本怀,字慎旃,号酉卿(光绪《慈溪县志》作字酉卿),生卒不详。7岁丧父。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假归,益肆力于学。后以输饷得官至道员,赏戴花翎。

     冯本怀的藏书楼为抱珠楼,又称抱珠山房。据报道,今在慈城发现,楼未毁而书已片纸无存。光绪《慈溪县志》卷末列传附编云:“其抱珠山房藏书与醉经阁、寄月楼相埒。尹元炜著《溪上遗闻集录》及《诗辑》两书,并与参订,居恒手不释卷,暇则饮酒赋诗而已。”著有《抱珠山房诗存》1卷、《明鲁监国诸臣咏》1卷。

      道光戊申年(1848),抱珠楼刻印《溪上遗闻集录》10卷、《别录》2卷,为慈溪珍贵地方文献。2005年此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标点本。

道光己酉年(1849),抱珠楼刻印《溪上诗辑》14卷、《续编》2卷、《补编》1卷,今藏伏跗室。


                                              
七、冯一梅的述古堂


      冯一梅(1849—1907),字梦香,一作梦芗,诸生时读书于杭州诂经精舍,师事俞樾。光绪初年杨昌濬抚浙时,成立浙江官书局,延为校书有年。光绪二年(1876)举人。后主讲衢州正谊、镇海鲲池、余姚龙山、新昌鼓山诸书院。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称其“性好蓄书,束修所得,见书尽购。研经之余,尤喜治《老子》、《黄帝内经》,算术亦多心得。”冯一梅藏书之所为述古堂,并著有《述古堂诗集》十卷、《述古堂经说》30卷。曾为山阴徐氏编定绍兴先正遗书成《古越藏书楼书目》20卷,纂修《龙游县志》50卷。另著有《老子校勘记》2卷、《老子释文校勘记》1卷、《内经校勘记》4卷、《译学刍议》1卷等。

     伏跗室藏有冯一梅撰《铜人针灸经校勘记》1卷(光绪九年刻本)、《西方子明堂灸经校勘记》1卷(光绪十年刻本)及《述古堂文稿》稿本5册、《冯氏五家诗抄》1卷、《辨韵课儿诗》抄本;还有冯一梅批校《水经注释》、《皇帝内经太素经注》等。


                                              
八、冯祖宪的耕馀楼


     冯祖宪,号辨斋,生卒年及仕履不详。仅知其以营运致富,以聚书为乐,其藏书处为耕馀楼。孙德祖于光绪六年(1880)作《耕馀楼藏书记》云:“辟其塾为书藏,颇师范氏天一阁意,插架为三行,南北而奇,其中以象坎,而目其楼曰耕馀。”《中国藏书家印鉴》收有其藏书印四方:“慈溪耕馀楼藏”(朱文)、“冯氏辨斋藏书”(白文)、“慈溪耕馀楼”(白文)、“冯氏辨斋藏书”(朱文)。

     冯祖宪辑有《慈溪冯氏支谱》,同治元年(1862)刻本,今藏伏跗室。伏跗室另藏有光绪间耕馀楼刻本黄宗羲《南雷文定》前集11卷、后集4卷、三集3卷、四集4卷、世谱1卷、附录1卷,凡8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耕馀楼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冯世瀛辑《雪樵经解》30卷,附录3卷,8册。

     郑伟章《文献家通考》记耕馀楼藏书最后之归宿:“孙氏为之作《记》不四五年,书已橐载之沪,付诸书贾矣。”

      私家藏书之命运,由此可见。


                                                                                                                               (作者工作单位: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                             


                                                                                            (本文来源:《天一阁文丛》第三辑 天一阁博物馆 编 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