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照片怎样拍得更漂亮(重庆晚报 2009-7-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8:55
日全食照片怎样拍得更漂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02:05  华龙网-重庆晚报

 
初亏(日偏食)拍摄

 
钻石环、贝利珠拍摄

 
日冕拍摄

 
日食串像拍摄
一般市民手中的数码相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反数码相机,另一种是卡片机,均可以用来拍摄日食现象。由于卡片机的局限性,使用它只可以拍摄大尺度带地景的日全食风光照片,而无法拍摄日食特写。单反数码相机,装上特定焦距段的镜头,不但可以拍摄全景,还可以拍摄特写。
如果只是拍摄带地景的日全食风光照片,可使用单反机直接测光拍摄,如果拍摄者直接对准太阳进行特写拍摄,则需要在单反相机上安装长焦镜头,一般焦距段在500mm为宜,在镜头前加上滤光镜,起到减弱阳光的作用,以保护自己相机的感光元件和自己的眼睛。曝光可参照相机的测光减低-0.3,到了全食阶段,则可以取下滤光镜,直接拍摄。
最经典的是拍摄日全食的糖葫芦串像,照片上可以显示出一排太阳变化的过程,这可以通过可多次曝光的相机实现。拍摄者需要提前观察太阳的运动轨道,构图时做到心中有数。拍摄时必须将相机安置稳定,用遥控器或者快门前控制,整个过程相机不能移动,感光度设置尽量低。由于多次曝光照片成功率较低,需要摄影者提前多做几次试验,自己需要曝光几次,每次曝光量多少,都需要去试验。据都市快报
初亏(日偏食)拍摄
特点:直对太阳拍摄,必须在镜头前增加减光材料。常用的减光材料叫巴德膜,它能很好地保护眼睛和相机。(普通卡片相机和手机很难拍摄,不建议拍摄。)
拍摄要点:1.建议采用手动对焦,可将对焦点设为无限远。2.采用点测光模式测光,适当减一些曝光。
曝光参考:(加上3.8密度巴德膜)ISO:100 光圈:F/16 快门:1/500秒~1/2000秒。
钻石环、贝利珠拍摄
特点:持续时间短,只有几秒钟;亮度变化很大,由亮变暗,再由暗变亮。(镜头前不需要减光材料,普通小数码相机和好点的手机也能拍摄)
拍摄要点:1.最好把相机拍摄模式调至连拍档。当太阳仅剩下很细一条边时,连按快门,就不会错过漂亮的画面。2.拍完后,查看曝光是否准确,以便抓住下次生光前的机会重拍。
曝光参考:ISO:100 光圈:F/11 快门:1/60秒~1/250秒
日冕拍摄
特点:内外冕的亮度相差巨大,拍摄二者必须采用不同曝光量。(镜头前不需要减光材料,普通小数码相机和好点的手机也能拍摄)
拍摄要点:1.可以使用包围曝光拍摄,不仅节省时间,得到正确曝光的几率也更大。2.也可以不断变换曝光值,即曝光不足或曝光过量,这样拍好日冕的几率就很大。
曝光参考:ISO:100 光圈:F/11 快门:1秒~1/30秒
日食串像拍摄
特点:通常叫做“糖葫芦串”,可以通过多次曝光或数码后期合成技术来实现。
拍摄要点:1.事先一定要估测太阳运动轨迹,找一个美景,用三脚架固定机位。2.使用广角镜头。3.运用多重曝光拍摄还要严格计算每张的曝光量,防止过曝。现在网上很多“糖葫芦串”照片均为数码后期合成,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多重曝光功能,不妨固定机位,拍下整个过程,后期再进行处理。
肉眼裸看
或许失明
大坪医院眼科副主任袁洪峰提醒,太阳光比月光强100万倍,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观看日全食一定要注意“两戴一摘”。
据介绍,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初亏和复圆是偏食阶段,必须借助观测工具,如日全食眼镜、电焊护目镜等。只有在全食阶段,也就是食既、食甚、生光的几分钟内,可摘下日全食眼镜,用肉眼直接观赏。
观看前,要认真检查日食观测镜是否完好,若有小洞或裂痕要立即停止使用。观看前最好提前30分钟戴上观测镜,进行“暗适应”。在食既前10秒内可提前摘镜,以免错过“贝利珠”等天文奇观。一旦进入生光阶段,则需迅速戴镜,避免眼睛被强光灼伤。
“有些市民准备带墨镜看日食,这是最危险的办法。”袁主任说,还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有无观测镜,都不能长时间看太阳。看日偏食,一次看10秒钟左右,休息3至4分钟再继续看,全食阶段也最好每看3分钟休息30秒以上。
记者 姜莹 王德利 通讯员 邓铃燕
网络编辑:王敏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1/020515983619s.shtml
如何观测和拍摄日全食
2009-7-19 22:21:20    点击:382  【大中小】  【打印】
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日全食,这是廿一世纪可看到月亮遮掩太阳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全食时间最长可达6分39秒,最大食分为1.0799,全食带最大宽度为259公里。全食时间从上午8时53分开始,至12时18分结束,历时3小时25分。我国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和上海等地可观测到日全食的全过程。对同一地点而言,平均375年才可看到1次日全食。因此,这次日全食,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天文爱好者来说,是距离最近、花钱最少、花费时间最短、目睹人数最多,而观测到全食时间最长的1次日全食。如果错失这次良机,在我国再次看到日全食,就要再等25年(2034年3月20日,西藏、青海部分地区可看到日全食)。至今,我已成功地观测了3次瑰丽、奇特、迷人的日全食天象,每次都是晴空万里。时间、地点是:1995年10月24日,泰国;1997年3月9日,黑龙江漠河;2008年8月1日,甘肃酒泉。
如何物色观测场地
这次日全食,横穿中国中部地区的长江流域。全食带首先在不丹的西部进入我国的西藏。全食带中心线在西藏错那、林芝和芒康的南面穿过;并恰好扫过林芝的察隅地区。全食带中心线进入四川省,在稻城、石棉、峨眉山、乐山市和内江市的北面经过;在康定、雅安市、眉山市、资阳市、遂宁市和广安市的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重庆,在重庆市的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湖北省,在恩施市、荆州市、武汉市和黄冈市的北面经过;在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和麻城市的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安徽省,在安庆市、池州市的北面和铜陵市、宣城市的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浙江省,在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和舟山市的北面经过;在湖州市和嘉庆市的南面经过。
从“2009年7月22日中国日全食中心线数据表”中得知,我国最早出现“食甚”时间是7月22日上午9时00分54秒(北京时间),最迟是9时43分54秒,历时43分钟。日全食持续时间:最短是4分13.3秒,最长是6分07秒。日全食带宽度(南北方向),最短是226公里,最长是251公里。食甚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是23度,最大是60度。太阳高度角大,有利有弊。高度角过大,可能难以把日全食与地面景色有机地、艺术地融合在一张相片里。食甚时太阳方位角在78度至102度之间。方位角是指:正北为0度,正东为90度,正南为180度,正西为270度。如果我们拍摄日全食“葫芦串”相片,预先知道了“食甚”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就可在相片的中央或最佳位置给太阳预留1个理想的“空位”。
同样是出现在我国的日全食,今年与去年相比:一是全食时间长了,去年不到两分钟,很多人还未来得及拍摄日冕和地面景色,生光就出现了,天文爱好者大呼不够过瘾;今年我国全食时间至少有四分钟,最长可达六分钟,对于进行各种拍摄和观察来说,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二是全食时,太阳地平高度角大了,去年只有几度至20多度;今年最小有23度,最大可达60度。一般来说,观察日全食,太阳高度角大于30度就不错了,高度角太大,可能对摄影取景带来不利。高度角小,可把日全食与地面景物一起拍摄;高度角大,地面景色与日全食等一起拍摄难度增加,太阳成像变小,并且需要广角镜头。三是日全食中心线,去年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经度与纬度变化大,即使有GPS在手,也较难寻觅到日全食中心线的准确地点;今年,从重庆市至浙江省嘉庆市,日全食中心线基本上在北纬30.2度至30.8度之间,因此,在此区域内,无须看经度,只要知纬度,就可了解到您所处的地点是否在日全食中心线的位置上。因此,今年有地图、指南针和GPS,就很容易寻觅到日全食的中心线。
今年的日全食,最令日全食观测者感到变幻莫测可能是天气了。长江流域七月的天气,变化无常,事前难以把握。从“中国各地7月份气候数据表”中了解到,在10多个城市中,成都的降雨量最多,日照百分率最少,平均总云量和平均低云量偏多,计划到成都地区观测日全食的公众,要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观测地点要随机应变。从表中还看到,武汉的平均低云量最少,日照百分率偏高,平均总云量偏少,能目睹到日全食的几率较高。但最要紧的是,在日全食前几天,收看中午12时25分和晚上20时30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天气预告,根据气象云图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到何处观测日全食。
如果要提前1个月就要确定到何处观测日全食,选择湖北武汉地区可能较好。这是因为武汉地区交通便利,可选择坐飞机、火车和汽车到达武汉。其次,湖北地区高速公路发达,其中武汉市至恩施市在这东、西方向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其全部高速公路都在全食带内。再有,武汉朝东方向可到安徽省的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和宣城市观看日全食;武汉朝西方向可到荆州市、宜昌市和恩施市观看日全食。在恩施市:向西可进入重庆市的忠县和垫江;甚至再往西进入四川省广安市观测日全食。综上所述,在武汉地区,向东和向西合计,可有近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可目睹到日全食。除非在这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都乌云密布,才会全军覆没。
如何选择摄影器材
一、相机。近几年,单反数码相机逐渐代替了单反胶卷相机,单反数码相机的光学像素大多数都在1000万以上。单反胶卷相机用的是胶卷,单反数码相机用的是CF卡(存储器)。胶卷有负片和正片两种,正片又叫反转片和幻灯片。负片曝光宽容度大,即稍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也可以。而正片宽容度小,稍曝光不足还可以,但稍曝光过度就不行,甚至报废。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它的性质也和正片相似,即不能曝光过度,但可稍曝光不足。因为如果拍摄出来的相片有些曝光不足,以后可以在电脑图片软件中修正。
善用相机曝光补偿功能很重要,相机的曝光值EV有-2档至+2档之间以三分之一档的幅度调节。通常,拍摄一般景物,曝光值用0档,即曝光既不过又不欠。但在2008年8月1日,我拍摄的日偏食,曝光值采用-0.3档比0档拍摄效果更好。即在数码相机的拍摄中,曝光值在一般情况下,也应采取宁欠勿过的原则。
单反数码相机可分为全画幅相机和非全画幅相机两种。对于同1个镜头焦距来说,全画幅单反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相片与单反胶卷相机是一样的,但非全画幅相机拍出来的相片焦距会大于该镜头的焦距。如佳能单反数码相机,镜头焦距要乘上1.6,即10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相当于单反胶卷相机16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如尼康和索尼的单反数码相机,则要乘上1.5,即10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相当于单反胶卷相机15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镜头焦距增长,这对于拍摄日全食相片是有利的。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ISO有100、200、400、800、1600和3200等规格。拍摄日偏食和明亮的景物时,用感光度100就可以。拍摄日全食及其地面景物时,可采用感光度200至800甚至更高的规格。除了具备相机,还应具备稳固的三角架、云台、快门线、巴德膜和相机与望远镜的接环等。长焦镜头拍摄,可选用质量好的万向云台,即可旋转任何角度的云台。
二、镜头。拍摄日全食相片,可选用相机镜头。通常,镜头焦距在300毫米以上就可拍摄日全食。如果焦距不够长,可加上1个增距镜,增距镜通常有X1.4和X2两种。X2的增距镜接上后,镜头焦距可增加1倍,但光圈数值也增加1倍(实际光圈通光量变小了)。例如1支焦距为400毫米,光圈为2.8的镜头,接上X2的增距镜后,焦距就变成800毫米,光圈就变成5.6(光圈数字越大,通光量越小)。镜头接上增距镜后,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稍变差。
三、望远镜。望远镜有3种: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拍摄日全食,通常采用折射望远镜。因折射望远镜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其次是焦距适中,光圈较大,可不用赤道仪(自动跟踪)。折射望远镜拍摄日全食的口径通常是80毫米,焦距是500毫米以上。对同一口径的同类望远镜来说,焦距越长,光圈就越小。反射和折反射望远镜,通常口径较大,焦距较长,光圈较小。对同一拍摄条件来说,光圈越小,曝光时间就越长。因此,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由于焦距较长,光圈较小,需配上赤道仪自动跟踪,效果才显露出来。用望远镜来拍摄天体,要准备1个与相机连接的“接环”。不同牌子的相机,“接环”是不相同的。
如何观测拍摄
一、倍利珠的拍摄。倍利珠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两秒钟,稍瞬即逝;二是过程亮度变化大,瞬间从很亮变成很暗(食既),或从很暗变成很亮(生光)。拍摄的要点:1、在食既发生前几秒钟,把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前的滤光片除去。2、把相机拍摄模式调至连拍的位置,即每秒能拍几张。3、把相机拍摄方法调至光圈先决(A)档,通常是用最大光圈,或调至自动(P)档,但不能用手动(M)档,因为当倍利珠亮度变化时,其连拍的曝光调节不能随拍摄对象的光线变化而变化,不是曝光过度就是曝光不足。4、用手动对焦,把对焦调至无限远,并作适当的来回微调,以求对焦十分准确。5、把曝光值EV调至-0.3档或0档。6、把感光度ISO调至400或800。
当食既还有一、两秒发生时,就按下快门。这样,通过连拍,就能把倍利珠出现的全过程拍下来。拍完后,看看曝光是否准确。如果曝光稍过度,下次(生光前)拍倍利珠时,把曝光值稍调低一些;反之,则把曝光值稍调高一些。
二、日珥和色球的拍摄。由于日珥和色球与倍利珠几乎同时出现,因此,拍到倍利珠,通常都可拍到日珥和色球,它们拍摄的方法基本相似。但它们之间的亮度差别较大,能拍到日珥和色球的难度更大些。如果专门拍摄日珥和色球,望远镜比相机长焦镜头要好,长焦镜头比短焦镜头好些,感光度ISO高一些比低一些要好,镜头光圈大比镜头光圈小好些,快门速度快比慢要好,连拍比单拍要好,曝光准确比曝光过度要好。
三、日冕的拍摄。拍完倍利珠(食既后),可把相机感光度ISO调至400至1600之间拍摄日冕。由于这次全食时间长达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可以有时间多拍一些花样。如采用不同的曝光值,多拍几张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日冕相片。调节相机用不同的色温拍摄,可拍出彩色的日冕。如用高色温拍摄,可拍出蓝色的日冕;如用低色温拍摄,可拍出红色的日冕。可变换不同镜头的焦距拍摄。用长焦距拍摄,可拍到日冕的特写;用短焦距拍摄,可拍摄到日冕及其水星、金星和地面景物。如用赤道仪自动跟踪长时间(几秒至几十秒)广角拍摄,可拍摄到日冕、水星、金星及其众多亮恒星。这次日全食,水星在太阳的东面,两者角距约10度;金星在太阳的西面,两者角距约44度。要把水星、金星和日全食拍在同一张相片里,今年比去年难度大。
四、日全食“葫芦串”的拍摄。器材需要三角架、快门线、相机及短焦广角镜头和巴德膜(滤光镜)。知道“食甚”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很重要。比如在湖北武汉拍摄日全食葫芦串,从表中可知,食甚时,武汉太阳高度角是48度,方位角是93度(几乎是正东方向)。相机取景时,要把全食时太阳的方位放在照片的中央或最佳的位置,如有可能,还要把地面景物摄进去。去年拍摄日全食“葫芦串”,太阳移动的高度角是由大变小(太阳逐渐接近地平线);今年拍摄日全食“葫芦串”,太阳移动的高度角是由小变大(太阳逐渐接近天顶)。相机固定好后就不要移动,对好焦,在初亏的前夕,每隔5分钟或6分钟拍摄1张相片。其中在食甚期间,要用不同的曝光量,即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各拍几张相片,这张相片准确的曝光最重要,这是关系到日全食葫芦串照片的成败。因为日全食葫芦串照片的蓝本,就是从这张照片采用电脑软件剪辑处理而成。
五、摄像机的录音与拍摄。可拍摄日全食的全过程,重点是从食既到生光这段时间。我们可在“食既”前靠近摄像机大声报时:“现在是北京时间几时几分几秒”。“生光”过后,我们又可以对着摄像机再次报时。日全食结束后,综合这两次报时和摄像、录音的情况,我们就可整理出当地食既和生光的出现时刻以及日全食的持续时间。由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较长,当食既发生30秒钟后,可把镜头转向拍摄四周地平线的天空及其地面景物,还可拍摄周围人物的紧张活动与呼叫对话。当还差60秒就“生光”时,我们再次把镜头对准黑太阳进行拍摄。
六、地面景物的拍摄。由于这次日全食时间长达几分钟,因此,有时间腾出来观测日冕以外的景物。我们可以在东、南、西、北方位,对地平线的景物进行拍摄 ,拍摄禽畜活动及其花草树木的情况,拍摄同好活动的剪影。全食期间,拍摄景物,建议不要用闪光灯,而要用三角架拍摄。
七、小孔成像和日冕的观察。当时间还有10多分钟就到“食既”,太阳变成“娥眉月”,此时是观察小孔成像的最佳时机,注意附近树木树叶及其自己的影子,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食既”发生10秒钟后,就可拿起双筒望远镜直接用肉眼观察黑太阳及其日冕的形态细节。30秒钟后,放下双筒望远镜再观察其它的景物。“生光”10秒钟后,仍然可以观测小孔成像的有趣景象。
八、气象要素的观测。日全食期间,由于月亮遮掩太阳,引起太阳辐射量的改变而导致天气气象要素的变化。我们可以携带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等气象仪器观测日全食期间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情况。一般在日食初亏前1小时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察记录1次。食甚期间,观察时间可缩短到15分钟1次。观察的仪器,不能被阳光直射,也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受地温影响。
综上所述,观察拍摄日全食,此前要对观测拍摄的器材十分熟悉,要多练习拍摄太阳和月亮。事前要做好一个周详的观测计划和方案,特别在“食既”前10钟至“生光”后10分钟,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要列出一个详细的时间表,用预定的计划方案指导自己的观测行动。
本文摘自《天文爱好者》2009年第5期第26至28页
http://www.hailun.gov.cn/2009/photo/show.asp?classid=109&subclassid=114&id=1435
如何拍摄日全食
图/文 纽约摄影学院院长 唐·谢夫
摄影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不管你对什么感兴趣,你都能用相机把它拍下来。如果你喜欢旅游,那么拍摄异域风情将是你的兴趣所在。如果你喜欢潜水,那么水下摄影将是快乐的来源。如果棒球让你激情澎湃,那么你的长焦镜头能让你在看台上更加兴奋。
我的嗜好之一是天文学,这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
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6分钟38.8秒)的日全食,中国城市桐城、成都、乐山、重庆、宜昌、武汉、合肥、铜陵、上海、嘉兴、苏州、杭州、荆州等地均可见全食。月球的本影将覆盖亚洲东部各区、太平洋及夏威夷。
这是值得观赏并拍摄的景观!
    警告:直视太阳是危险的,而且会伤害你的眼睛。透过相机的镜头或是望远镜观察太阳可能会更危险。请务必遵循本文中列出的防范措施,以免受到伤害。
通常一年里只会发生一次日全食,而且多数发生在海洋或是某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几年前,我就曾和我的妻子一起前往智利北部拍摄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而且不久之前,我们又在加勒比海的阿鲁巴岛上观测到一次日全食。
而这一次的日全食,月球阴影将从中国人口最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掠过,途经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9省2市。此次日全食将是有史以来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预计将有3亿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一奇观。
如果你此时恰好在这一区域,那么你就能够观测并拍摄这次日全食。如果你所在的地方看不到日全食,但是如果你离的不太远,那么总是能看到日偏食。
在日偏食的时候,你能看到什么呢?
    除非你透过滤镜观察太阳——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会在稍后详细说明——你几乎看不到什么。不幸的是,日全食和日偏食之间的差异就像是闪电和萤火虫之间的差别。几年前,我曾拍摄过一次日偏食,太阳被月球遮挡了96%的面积。但就是这4%的日光依然亮得让你无法直视。这一次,我刚好在上高尔夫球课,并且带着我的拍摄器材。正在上课的高尔夫球手们可能从来不知道有日偏食,他们只是接着打球,或许以为不过是一大块乌云遮住了太阳!但是如果你透过合适的滤镜观察或是拍摄,日偏食还是很有趣甚至很刺激的。透过合适的滤镜,你会看到黄色的太阳被一个黑色的圆盘“吃”了。“吃”太阳的正是月亮。随着原来越多的太阳被月亮挡住,太阳这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弯新月。
不管你能不能看到日全食,大多是时候你拍摄的都是日偏食。如果你不在能观测到日全食的范围内,那么这就是你能看到的全部了。如果你在能观测到日全食的范围内,那么你就能拍摄到除了能拍摄到被月球遮挡的如同新月般的太阳,还能拍摄到完整的日全食。当月球离开太阳时,你还能再次拍摄到日偏食。
所以,如果你能够观测到日偏食,或是你刚好在日全食的范围内,你就有机会拍摄到有趣的照片。但是你必须知道怎么做,并且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
你如何拍摄日偏食?小心!再小心!警告你——如果你盯着太阳看几秒钟,你就会永久失明。如果你透过远摄镜头观察太阳,那么用不了一秒钟,你就再也不能用这只眼睛看东西了。
    你只能透过一个合适的太阳滤镜看太阳。这是一种能够过滤99.9%阳光的特殊滤镜。换句话说就是它只允许千分之一的光线透过。(注意:滤镜的尺寸一定要大于镜头的口径。)
你也许听说过一个太阳滤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5#的中灰密度镜。一个5#的中灰密度镜确实能消减大部分可见光,但是它对能够伤害你的紫外线消减不足。所以,不要使用5#的中灰密度镜!
在知道了这些警告后,让我们开始着手拍摄吧。如果你没有远射镜,你依然可以使用加了合适的太阳滤镜的镜头和相机进行拍摄。当然,这样一来太阳的尺寸可能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点。在纽约摄影学院的《照相机和镜头》一课中讲到过,50mm标准镜头的视角是43度。而太阳只有1.5度,所以如果使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太阳,在35mm的胶片上太阳的直径不过占了1/80。为了获得一个满意的影响,你需要使用长一些的镜头。500mm镜头的视角是5度,所以1.5度的太阳在底片上大约占到1/10。尽管还是小,但是能够看清。
如果你使用的是胶片或是全画幅的相机,前面的计算方法是适用的。如果你的数码相机使用的是ASP尺寸的CCD或CMOS,那么你的实际镜头焦距就乘上焦距折换系数(尼康为1.5,佳能为1.6),你得到的太阳尺寸将会更大。

为了获得更好的影像,你可以使用望远镜。我使用一个口径为5英寸,1200mm的望远镜。这是一个很长的镜头,太阳的影像大约能占到画面的一般,非常大。
问题1:如何把相机和望远镜连接起来。这很容易。你可以使用一个和你镜头相匹配的接口,你可以在相机店或是望远镜店买到。
问题2:当镜头指向天空时如何通过取景器观察。你可以通过使用直角取景器进行观察,这样你就不用把自己弯成一个椒盐脆饼的形状了。
问题3:曝光。由于日偏食时的阳光强度几乎和正常的太阳相当,所以你要在日食之前的一个晴天进行曝光测试。你要测试你所有的设备——相机、镜头、太阳滤镜、三脚架,以及曝光。仔细观察使用不同参数拍摄的每一张画面。(注意:不要依赖于你的内置测光表,因为它会想把太阳现为5区的中灰影调。你想看到一个明亮的太阳,而不是一个灰色的太阳。因此,你在拍摄日偏食你需要进行一定的曝光补偿。)
拍摄日全食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挡住时,你会需要更多的曝光量。在此期间你可以去掉镜头前的滤镜,然后进行曝光。如果你使用一个望远镜进行拍摄,那么你的光圈是固定的。你可以通过改变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日冕的亮度和满月的亮度大致相当,所以如果你使用ISO 100的感光度,f/11的光圈,我们建议你使用从1/1000s到1/30s或1/15s的速度进行拍摄。最后,你会获得不同的效果,所有都同样有效,只是曝光不同。你会在不同的照片上看到不同的现象。你在杂志上看到的令人惊叹的日食照片通常都是用几张不同曝光的影像合成的。
请记住,当日全食发生时会变得很暗,所以你需要准备一个小手电筒,以便在突如其来的黑暗中设置快门速度。
    不要忘了在月亮离开太阳的时候重新把太阳滤镜安装在镜头前。
问题4:光圈。没有问题,望远镜有着固定的光圈,不管这个光圈是多少,就是它了。
问题5:对焦。也没有问题。只需要通过相机的取景器进行观察并进行对焦就可以了。
问题6:跟踪。在天文摄影中,除非曝光时间超过15秒,就不需要考虑地球的运动。我使用1/250s的曝光速度。但是如果你在夜间拍摄行星、恒星或是星系,你就需要1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曝光时间,这时候你就需要考虑地球的自转。
http://www.nyip.cn/files/510.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