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脚的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9:31

长脚的书

从 南桥的博客 作者:南桥

在NationalHarbor的码头散步,走到尽头,走到一瞭望镜边上,本欲拿起来看对岸,却看到边上有本书。拿起来一看,上写的是此书并非遗失,而是有意放在这里,是让人看了,去bookcrossing网站登记一下,然后继续丢在某个地方,让人接着去看。拿起来翻了一下,觉得可能最近不会有时间去看,也不是我感兴趣的类别,所以就丢在那里没有拿。

回来后,上bookcrossing网站一看,吃了一惊,发现全世界的“bookcrosser”(传书人)到目前为止,有786,177个,遍布130个国家。这群人有的是将自己看过的很喜欢的书拿出来让它“走动”,有的是将自己不需要的书拿出来,反正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就让其参加这传书活动,让其发挥余热。这群传书人事实上还得赔点小钱,因为成为会员,你还得买他的标签,贴到你愿意传阅的书上,让人知道它属于该活动。

传书俱乐部的书友把书放出去之后,可通过编号,通过网站追踪,了解书到了什么地方,被谁在读,这是一个有点原始的理念嫁接了现代技术的一种奇特活动。目前来说,参与者多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放出的书有11868本,英国6545本,德国5889本,然后是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有人在中国放出了三本书,一本在黑龙江,两本在上海,仅此而已。该活动是2001年3月由RonHornbaker夫妇创办,他是受到了美国货币(根据序列号登记)的走向活动的启发(wheresgeorge.com)。这个活动记录一块钱的走向,如被谁使用,买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后来该网站还办过展览。在雪城大学展出的时候,我还去看过。展览展出这一块钱颇为复杂的“生平”。这是一个很开眼界,也颇有趣味性的活动。

为什么美国经常会有这种活动,而且更古怪的是,人们贴钱还会参加呢?因为这种活动调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些利他主义的情怀,再说传书给人看,自己所付的代价也不是太大,顶多是花钱买个标签发出去。甚至连邮费都不用,直接放在外面一个人们容易看到的地方,一个个传就是了。一本好书,如果真正改变了你,让你觉得值得和其它人分享,那么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其传播下去。读的人多了,这个社会会变好的。美国的好多旅馆里都有圣经,据说是故意让人“顺手牵羊”走的。因为放圣经的人,不怕你去读。有一些人读了,变成了基督徒,后来又买回圣经,继续放在旅馆里。

更为关键的是,根据SethGodin的说法,如今社会的在走向“部落化”,一些让人感到意外的社会现象,未必是一个人缔造了一个利润的模式,而是缔造了一个“部落”,这些部落有其特定的文化,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去Bookcrossing的网站,就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部落”,有这么一群人,被共同的爱好带到了一起来。这种活动,我没有看到过广告,所以到今天才偶尔发现。它基本上是通过口碑传播。Seth说这类活动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美国有个人早晨起床后,和我一样,经常穿两只不一样的袜子,突发奇想,开了个商店,专门卖这种不搭配的袜子给女孩子穿。可想而知,小女孩买了这种袜子,下课的时候会跟同学说:“瞧,看到我的袜子没有?”青少年都处在喜欢标新立异的阶段,看到同学的袜子这么酷,回去也跟妈妈说:“妈,我要买LittleMismatch的袜子”,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商店居然做到了4个亿的产值,而且没有广告。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商店成功地缔造了一个“部落”。

但是各国情况不同,我不知道这种活动如果在中国开展的话,效果如何?不过我总认为,真正的读书人一定是喜欢分享所读之书的人,而不是一个津津乐道于自己藏书的人。我想试验一下,等我能拿到我自己的译作《布鲁克林一棵树》的时候,我会拿出来一两本,让其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