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荷塘月色》浅谈散文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32:27

由《荷塘月色》浅谈散文教学

即墨市市北中学  许大胜 2009年7月15日 15:25 朱自清散文中的文字、韵律、节奏、结构等,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这是一种超时空的美,可以独立地加以审美观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会:

(1)音乐美。叶圣陶先生称誉:“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自清该首先被提及。”例如: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谈的。”真是明白如话,自然流畅。读下去真的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谈话。

叠字叠词的运用在朱自清散文中更是俯抬皆是。例如第四段:(略)

高低疾徐,唏嘘有声,顺口悦耳,婉转低回,使朱自清散文呈现出动人的音乐美、声韵美。

语言也是有肌肤的,我们是用诵读,用声音,用口唇来抚摸语言的肌肤。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并获得语言创造的冲动。例如,课前可以布置,“音乐与散文是最相通的,请寻找一首合适的乐曲,给课文配乐朗诵,并录音交流。”

(2)绘画美。朱自清在描述他构想的生活意象时,是以绘画的线条、色调作为框架或基点的。这样,散文便达到“有声画”的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散文所提供的语言符号加以绘画性的描述。例如:

第六段:“荷塘的四面……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远景

第五段:“高处丛生的灌木……画在荷叶上的。”    ——中景

第四段:“叶子出水很高……出浴的美人。”        ——近景

构图在对比中见均衡,在均衡中见层次,在映衬中见和谐。

 

文章的四、五、六三个自然段,实在是三幅画面。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朗诵,展开想象,再现情景;并通过讨论,理解画面的写景顺序,起点较低的班级,教师可先示例分析第四段,其它两幅画面则让学生在交互式讨论中完成或独立完成。精练优美的散文语言借助媒体反复出现。

四-六段的朗读可以富有变化。

朱自清用语言把景物的形、态、色甚至质感都细细描绘出来了。学生在“读”、“听”中,借助想象,再现了散文的意境。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则无需教师作脱离语境的“断肢”般的解剖,学生自能揣摩、领悟。

(3)建筑美。《荷塘月色》一文在起、承、转、合的关联中同样具有建筑美学流走、呼应、变化、和谐的特征。这就需要再从文中跳出来:

沿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一起从——

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

远——近——远

外——里——外

写意勾勒——工笔细描——随意点染

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使夏夜无边的荷塘月色这一幅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层次里面有层次。

不但如此,文章全文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精致的结构美。它在时间、空间、心理三个序列都有起、承、转、合。

时间:傍晚一夜深

空间:出家门——踱小路——游荷塘——赏月色——观四周——回家门

思绪:颇不宁静——独处的妙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惦念江南

可见文章由思绪所引,以“背着手踱”  “且受用”为行文线索,一路写景,一路抒情,层层铺陈,步步开拓,各画面相对独立,又流转自如,和谐统一,首尾相连,如一首“回文诗”。这种发现,会让学生获得“顿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