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不是软件的问题,而是做家长的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9-6-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8:19

不是软件的问题,而是做家长的问题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南桥 原创 浏览量:686  发布时间:2009-06-20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美国来信之南桥专栏

    2000年,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2008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提出《儿童网络使用保护法案》,同年12月,法案被克林顿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要求大部分公立学校和公共图书馆采取措施,强化其公用电脑的“可接受的使用”,包括对色情类网站的过滤。此法案引发多方争议,2001年,美国《电子教育报告》刊发《过滤软件面临消费者和隐私权益保护团体挑战》一文,谈及学校过滤软件的社会问题。该文指出,一些民权团体抗议这种过滤软件的使用。除隐私外,人们也担心学生个人资料和使用习惯被卖给第三方作营销用途。因此,一些学校拒绝安装,或是在安装前征得家长同意。由于争议的存在,这些软件生产商难有长足发展。

    美国的相关法案仅针对中小学和公共图书馆,面向少年儿童,尚争论不息,甚至引发过官司。可以想象,如果倡议将这类软件推广到学校和图书馆之外,影响到更多的电脑用户,把一些不必要过滤的成人用户,和非公共场所的私人使用行为一并作为过滤对象,让全民低龄化,倘若也没有走公开、透明的法律渠道,或公开听证,必然会引起公众舆论的反弹。

    抛开用户隐私、安全和涉嫌抄袭等争议话题不论,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来看,安装该软件过滤的做法也值得争议。美国的做法是疏导和过滤结合,将儿童引向“可接受的使用”。儿童教育里最忌只控制不引导的集权式作风。政府、学校作为也一样,不能只控制不引导。否则,就等于将孩子装笼子里关起来,好让他不去下水游泳淹死。

    在技术部门工作几年来,我一大感触是你不能指望纯粹用技术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家长,我当然不希望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可是成天说这个不可以上,那个不可以看,不如告诉孩子该去看什么,可以去看什么。美国在为低龄用户过滤的同时,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制作的优秀网站可供使用,如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PBSkids.org,还有帮助儿童阅读的网站seussville.com,以及帮助儿童学数学的m athisfun.com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这些比较绿色无污染的网站,孩子们或会沉迷其中却少有伤害。孩子放学回来,有时候老师还留个条子,写着建议孩子浏览的网址。在公共图书馆,所有电脑上都安装了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去浏览的网站。现在中国一些门户网站,虽经“反低俗化”的整顿,仍有或明或暗不适合儿童的内容,无法被过滤掉。专门去找没有广告、没有与适合大人的网站挂靠的纯儿童网站,还很难找到。仅有“绿坝”是不够的,让孩子自由活动的“绿地”在哪里呢?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指出,使用技术工具时,社会活动是主体、客体、工具交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内容(比如让孩子看到什么样的健康网站)、媒介(通过什么渠道去看,网吧、个人电脑还是学校的电脑)、方法(学校教育方法,家长的管教方法)三方优化结合,是学校、家长、商家、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多方协作。政府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去代行父母的职责。

    有次我和一同行讨论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屏蔽问题时,感慨再怎么屏蔽,软件都不可能挡住“漏网之鱼”。这位同行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不是软件好不好的问题,是做家长的好坏问题。

    (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

http://gcontent.nddaily.com/e/85/e8542a04d734d0ca/Blog/003/86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