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逃富豪仰融欲曲线回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9:13
外逃富豪仰融欲曲线回归 频密洽商地方政府    2009年06月28日

仰融(资料图)

   经济观察报6月27日讯相隔7年,带着庞大而惊人的计划,仰融要重出江湖。地点仍是中国,行业仍是汽车,而后可能涉及生物科技、能源、金融等领域。

   7年前,这位当时福布斯中国榜排名第三的富豪远遁美国。现在,依然难以言说的他虽不能全身露面,因而选择了曲线切入。

   按他的说法,他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组建汽车公司,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入点。“在中国,一期计划投入400亿-450亿元,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基地。2012年首款车型上市。”6月23日,身在美国的仰融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透露了他的一揽子 “宏大”计划。

   目前,他的团队正与国内至少5家地方政府就项目引入、选址等问题进行洽谈。据悉,已有两个地方政府的副市长、招商局长赴美国与其深度接触。辽宁也是选择之一。

   按照他的说法,国内选址等问题最快两个月内就将定论,新厂年内开工。

   在其计划中,仰融给地方政府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诱人承诺--“831111”——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税收1000亿,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业内人士称,如果他的计划属实并能达成,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业格局将因此再度改变。

   重出江湖

   一个月前,原仰融经营的华晨系中,惟一未被收回的香港上市公司远东金源 (原名圆通控股,1188.HK)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一家名为HybridKineticMotorsCorporation的全资附属公司,以发掘美国汽车市场的机遇。

   远东金源一度被认为是仰融留在中国的“魔戒”,是其重返国内汽车市场的重要平台。

   这家新成立公司的中文名为正道,取自毛泽东诗词“人间正道是沧桑”。仰融给出的另一个解释是,其要立足未来汽车产品的正道——节能、环保。

   中国和美国的汽车业务,由仰融在美国掌控的公司,组建团队来负责运作。仰融透露,“在正道公司名册及股权书里都不会看到我的名字,我负责该公司的海外运作、融资等。”

   在本报独家获得的仰融《汽车项目书》中,在美国,仰融计划投资100亿美元,达到300万辆产能。目前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并无偿得到3万亩土地的使用权,以及多项税收减免政策。

   在中国,仰融的说法是投入400亿-450亿元,打造300万套发动机的动力总成和100万辆整车产能基地。仰融中国团队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为此汽车项目,仰融前期已投入45亿元。

   如此庞大的规模,“对比国内几个大汽车集团,仰融提出的计划,其产值相当于5个一汽集团。加之其在美国的计划,总体规模已进入全球前5名。”一位业内人士质疑道,“这哪里是一个汽车计划,而更像是仰融的一种构想,怎么可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

   对这样的质疑,仰融当然不认可。“我们规划的第一目标就是能够进入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不做二流、三流的汽车公司,也不做二流、三流的落后产品。”

   亦如当年,仰融气魄惊人。而他是否会再现7年前的经历呢?


   地方合作

   对于项目审批难的问题,仰融的回答是已为切入中国市场准备了多套方案:一种是直接走程序,通过正常审批,建立全新工厂;另一种是与国内汽车企业合资,共同生产。 如都不成,仰融的计划是找到国内产能过剩的企业,为正道汽车代工生产。“目前至少有500万产能是闲置的。”仰融说。

   据了解,仰融的团队正奔走在国内各地政府之间。其中,辽宁省是最被看好的,给铁岭的打分很高。

   铁岭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局相关人员证实,仰融团队来此做过调研,但尚未有最终结果。该人士对于仰融本人及其官司等不做任何置评,只强调,“我们对外商的态度是热烈欢迎,会最大限度的提供帮助,并给予最大的优惠政策。”去年,辽宁省将专用车生产基地设在铁岭,目前引资额已达318亿元。当地对发展汽车产业兴趣极大。

   本报据此向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求证,祁没有给出任何回应。但华晨内部人士透露,听说过仰融方面与政府有过沟通。

   有业内人士称,以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中严格的准入制度,加之仰融的特殊身份,要想顺利通过审批,获得准生资格,并非易事。同时,尽管众所周知,仰融是融资能手,但其提出的过于庞大的 “400亿元人民币+100亿美元”仍深受质疑。

   按仰融的说法,其中三分之一由他出资,三分之二通过海内外融资运作。“我们正在国内运作一家公司,该公司将会在国内定向私募,在海外发行债券,基本方案已经确定。”

   不只是汽车

   除了汽车,仰融还瞄准了至少四项与中国相关的、面向全球的项目,无一不是构思宏大。

   第一项是生物能源领域。

   第二项是将其拥有的第三代内燃机技术取代蓄电池技术,“美国专家认为,该技术一旦工业化,必将改变世界。”仰融信心满满。

   第三个项目瞄准的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

   第四项计划是解决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问题。

   事实上,如同汽车业内人士对上述庞大汽车计划深表质疑一样,仰融披露的这四项计划同样让人疑窦丛生。

   与此同时,据外电报道,目前仰融在美国与其掌控的远东金源原董事及行政总裁王晓麟的一场官司正在上演,其涉及的就是混合动力汽车投资项目,这可能将为仰融庞大的新能源计划增添变数。(本报记者周洁、耿惠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物介绍:仰融

   仰融,原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理事长……1992年10月9日,美国纽约交易所,华晨汽车(NYSE.CBA)成为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发行500万股,IPO价格16美元,筹集资金8000万美元,51%控股沈阳金杯客车,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的案例。接着,他又凭借资本运作,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华晨汽车为主,包括至少4家纽约、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人民币被人称之为"华晨迷宫"的华晨系。

   曾居2001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2002年5月,自称受到“迫害”出走美国,2002年10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


姓名:
仰融
性别:出生年月:1956年公司名称:华晨集团主要产业: 汽车职位:董事局前主席 
人物背景:
    年仅46岁的仰融,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鳄,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以70亿元的资产名列第三。他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他身后,有一个含有国内外6家上市公司、被媒体称为“华晨迷宫”的庞大的华晨系。  今年5月,仰融突然冲出“华晨迷宫”出走美国,且一直沉默至10月3日。10月23日《上海证券报》披露了仰融被捕的消息。申华控股10月23日公告,公司于10月21日接辽宁省公安厅通知,公司董事长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位中国第三富豪、资本市场的枭雄,在中国复杂的产权体制中倒下了,其要在2010年之前培养“培养一百个亿万富翁,一千个百万富翁”的梦想破灭于无声。
案例分析:
 
   作为资本大腕,仰融显然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在汽车领域大举进军的同时,并没有荒废其在资本市场的翻云弄雨。   1999年3月19日,通过一系列运作,仰融以珠海华晨控股的名字,成功入主沪市上市公司申华实业。仰融接任申华实业董事长。不久,申华实业更名为上海华晨集团。1999年10月,华晨汽车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承销商为法国里昂信贷,发行了1958万股股票,募集资金6.5亿港元。   2001年3月14日,一汽金杯出资4.1亿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3.43亿股股票,并出资4.4亿元参与设立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2001年3月20日,上海华晨集团受让上市公司中西药业26.41%的国家股,有意成为中西药业第一大股东。
  当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提交到仰融面前时,一下吸引了这位投资大腕的眼球,每天1000万元收入的项目简直就是个高速印炒机,于是华晨的投资战略逐步转向了宁波,并且向董事会提交了移师宁波的方案。虽然仰融掌控着董事会,但作为一级政府的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地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政府怎能轻意放手,于是一场民与官的搏弈随即展开。政府方面很轻易地找到了仰融的脉门,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国有资产背景,通过中央财政将资产和权益划拨到辽宁省国资系统,这样华晨的国有性质被确定了,仰融充其量只是个国有资产经营人,随时可以被开除出局。在仰融与辽宁省政府的多次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很难达成分配的共识,终于撕破了脸面。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宣布,依照主要股东要求,经董事会通过决议,解除仰融的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职务。2002年10月21日,辽宁省公安厅正式通告,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申华控股发布公告,免去仰融申华控股董事长职务。 此时已经身在美国的仰融并不甘心咽下这口恶气,通过其担任董事长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向内地司法机构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虽然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立案受理,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相信最终也不会做出有利于仰融的判决。

  一代投资大腕仰融暂时也许永久退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他给这个社会留下了传奇般的故事,庞大的资产和中华汽车,还有更多发人深省的思考。

  仰融靠汽车概念玩转了资本,于是形成了汽车情结,究竟“金融是手段汽车是目的”,还是反其道行之,“汽车是手段金融是目的”,恐怕只有仰融自己心里最清楚,然而当仰融的汽车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他忽略了汽车产业的政治背景。记得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究竟是引进美国、德国还是日本的汽车合作伙伴时有过很多次的反复,关键不是技术和效益本身,而是一张政治牌,是一个外交砝码,可以说到今天为止这张牌依然有效。而仰融在没有深刻领会汽车产业政策潜规则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大肆渲染与包括宝马、路虎等外国的合资,无疑打乱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外交政策,这已经超出了很多方面的容忍范围。仰融出事在很多方面看来是必须的也是应该从重从快的。

  仰融很好地利用了政府背景和国有的红帽子,但也被这把双刃剑伤得最深。仰融在沈阳打造的政府关系平台维系在“慕马”权利体系上,一旦“慕马”权利体系被连根拔起,仰融需要进行从新打造,这需要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尊严,这是仰融不愿从头再来的,他缺乏对政治的耐性。没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晨,也就没有仰融今天的不堪局面。仰融是股权设计大师,“华晨迷宫”的股权关系图至今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在钦佩仰融大师水准的同时也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事业的壮大导致了仰融的过度膨胀,从1999年开始,仰融变得独断专行,已经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企业搞了不少冒进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大跃进’动作,一度将公司推到了危险的边缘。一位华晨员工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我们对仰总的看法很复杂,一方面感谢他对华晨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又高兴看到他的离开。公司今天做汽车,明天弄生物制药,后天又搞航天技术,让我们根本看不清未来。”这也是许多大企业家成功后的通病。

  在宣传炒作自己的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应该说从《福布斯》上榜后,仰融才在社会上广为人知,应该说其真正大手笔运作国内国际资本是在低调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声名鹊起后,自然得到世人的备加瞩目,有关与中科系有染、宝马合资、国有股权之争这样的不利宣传,很快成为议论焦点,加上许多方面的推波助澜,很快成为出头之鸟。

   仰融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通缉犯,尽管他还在大洋彼案奔波喊冤,赢得的恐怕也只有话语权和被同情的哀叹,不会有金杯和宝马了。

评价:

   不懂汽车却闯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仰融,有一句名言:“金融是手段,汽车才是目的。”他在8年时间内,完成了纽约、上海、香港“三地上市”。在10年中,他在汽车业里投下了50多亿元人民币。在高度垄断的中国汽车业,冒出了个另类的、号称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