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不宁”风靡网络 央视何以稳坐泰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0:37
]“心神不宁”风靡网络 央视何以稳坐泰山
文章提交者:杨光志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心神不宁”风靡网络 央视何以稳坐泰山



杨光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央视近来陷进的“门”很多,什么“神医门”——央视《面对面》推神医,目前悄没声息在其官网删除了相关信息;(21日《南方都市报》)什么“电话门”——央视《朝闻天下》的天气预报中出现失误:当主持人在介绍天气情况时,电视中出现了一个女子类似聊天的声音;(21日《新京报》)什么“高也摆拍门”——6月18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一位名叫高也的大学生接受采访时痛斥了谷歌中国链接色情信息,说黄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学“心神不宁”。但随后有网友发现,这位大学生就在《焦点访谈》工作,一时间“《焦点访谈》造假、采访内部员工”之类的帖子传遍网络。“心神不宁”一语迅速超过“很黄很暴力”而风靡网络……(21日《南方都市报》)



    如同央视新大楼“大裤衩”那一把火后,没有任何一个够级别的官员来为这场大灾难解释与道歉一般,央视近来的洋相频出、笑柄不断,网友们都在问,央视对此是否也“心神不宁”?按笔者分析,央视是不可能为之显现任何“心神不宁”的,最多也就在网站删除相关信息;最多声称一下“技术故障”;最多闷声大发财而任由网络发酵去吧,逼急了,无非来上一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方便透露……”而已而已!



    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且不说那个啥“电话门”,因为类似这种确实有可能是技术失误的犯错,没什么值得说的,央视从“补妆门”、“短裤门”、“哈欠门”、“白字门”一路这“门”那“门”下来,根本就没根绝过技术犯错,这是一种可以原谅的错,只要不那么频繁,尚不至于让人抓狂。



    那么,重点看一看这个“心神不宁”事件,围绕着这个事件的,其实更多的是网民充满内心的对“网络管制”的恐惧,借央视采访内部人士的“新闻造假”事实来放大这种不满。民众对官方以封堵为手段来净化网络视听的不满,唯恐失去网络自由度与丰富娱乐性的网民们不情愿这难得的空间再度苍白、静寂,于是在“推绿坝”、“倒谷歌”的一系列动作中持续而无奈地积聚着愤怒,借“高也摆拍”而爆发了一种集中火力的泄愤。



    新闻靠摆拍,这已是目前媒体的常态,在宣传需要决定媒体态度的前提下,国内媒体一直对新闻真相没有宗教般的敬畏感,而对“符合上级精神”却烂熟于心,将政策形象化解读,写好台词找人读,这于电视媒体,已是见惯不惊的操作套路。这样的操作,是一些新闻从业者,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新闻观与宣传宗旨,错误理解而走向了极端,甚至走向了反面而不自觉。在泥沙俱下的资讯泛滥格局下,他们自作多情地替公众作价值判断,保姆般地替公众先期滤走“不良”资讯,而使显现于你闻睹感官的,是他们的规定信息,无怪乎有网友感叹,如此努力下,互联网就变成中国互联网了,这种关门勿视的鸵鸟策略,是否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背道而驰呢?



    新闻法规的缺失,使新闻价值判断缺少一种恒定的标准,正如“为谁说话”那种动辄以“党”自居的官员,他们压根儿没法知道什么是“正确”标准,便长期以为自己便是“标准”。这样的困境在于,现管官员的个体口味取代了法规。因为根本没法可依,“新闻应当最大限度的逼近真实”这句话,基本上只靠媒体人的良心在维系着。



    如此来看央视的稳如泰山,就可知道,首先,这其实是中国新闻按需要作标准,而非按真相作标准来“策划导演”的病;其次,这里还有媒体布局缺乏竞争的原因,央视一家独大造就了话语霸权,民意的鼓噪无损于它的生存与传播。此种权利不对等下,心神不宁,只会是受众的感觉,高高在上的,就永远是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