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另类翻译"风靡网络 有人欢喜有人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5:50

辽沈晚报 资料图片

  “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南阳有一亩二分地,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你爸不嫌叔,三天两头地往叔屋里跑,问我如何管理帮派,我感激得眼泪哗哗的,从此跟着你爸四处砸场子抢地盘。”看完这段充满江湖气的文字,你能想到这是千古名篇《出师表》的白话文注解吗?近日一本名为《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的“奇书”被网友炒得爆红,该书收录了网络上最雷人、最爆笑的经典文言文“另类翻译”,譬如上述这段让人笑得捧腹的《出师表》。网友们惊呼:原来,文言文竟然可以这样翻译!

  好不正经

  打开一看笑到喷饭

书名叫“一本正经”,但翻一翻内容其实非常“不正经”。

  诸葛亮的《出师表》在书中被翻译成了黑道版——“你爸当年出来混,半道上就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成三块了,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

  同样遭恶搞的还有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这一匹从国外进口的名车别摸我(BMW),还有这一件专卖店买的值好几千块的皮裘,叫孩子们拿去换美酒吧,咱兄弟们啥也不说了,喝!什么烦恼啊忧愁啊,统统见鬼去吧!

  书中也有为今人“立传”的,比如这篇:“乡野之书已罄稔,罗氏遂遍寻奇书佚志,终得‘知音’‘故事会’二篇,手不释卷,反复把玩,引为经典……”一位自称古文基础扎实的读者看了半天愣是没读明白,最后答案揭晓,原来名为《凤姐传》,再联想一下现实,令他捧腹不已。还有为童话《白雪公主》改编的文言文版结尾:至于婚所,方知新妇正白雪公主也。毒后急火攻心,昏厥于地。自此一病不起,不日即亡。婚后,白雪公主与王子恩爱甚笃,执手偕老。 好亲切

  文言文不再让人头疼

  “之前《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一书的出版获得了成功,这让我们知道,轻松有趣的书是现今读者喜欢的。”《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责编时先生坦言,恶搞已经成为出版界当下的一种“出书路线”,他透露,《文言文》一书首印5万册目前已经脱销。

  书中《出师表》的作者刘小春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专职写手,记者采访他时,发现文风大胆豪放的他,竟是个腼腆害羞的“80后”。刘小春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喜欢研究文言文,翻译恶搞《出师表》只是抱着玩的心态,在网上走红自己也感到很意外。

  书中《卫风·氓》的白话文“翻译者”董亮则说:“当年上学时学文言文觉得很头疼,所以想弄个亲切版的文言文,可以让大家轻松地解读文言文。我想,一定会有专家对这本书恨之入骨。因为它会‘误导’一部分读者对古文的认识。但我真希望他们知道,读者的智商远在他们想象之上。至于误导,如果学生们都能像书中文章的作者,有能力把古文和白话文都玩于股掌之间……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好潮

  翻译“达人”遍地开花

  在网络论坛里,此类有才的文言文翻译“达人”还有很多,许多论坛、贴吧还专门有人将时事、娱乐、八卦各类新闻翻译成文言文,大家相互切磋。至于这本《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更是火爆,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讨论帖在网上满天飞。浩浩荡荡的跟帖中,许多网友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或者重新翻译文章,更有网友争先撰写文言文版的“QQ签名”,请“高手”评判。

  网友天天表示:“这些白话版文言文虽然个别用语不够规范,但作者对原版中的情境语气拿捏堪称精准,妙趣横生的行文也让人过目不忘,如果能找范伟演绎一下会更妙!有人说这种行为是‘亵渎’中国经典文化,但是我却认为,这样的方式反而激起了我们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原本令人‘头疼’的文言文顿时变得轻松亲切起来。”

  而网友妮妮则对这种“文言文热”持否定态度。“文言文被调侃、恶搞成这样,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理解‘之乎者也’的内在含义,而是把恶搞、调侃文言文当作乐趣。”

  好担忧

  专家:恶搞对不起古人

  就“恶搞文言文”的现象,记者昨天采访了多位文学界专家教授。其中,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包忠文对此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包教授认为,文言文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这种恶搞既对不起古人,更对不起读者。“这样恶搞文言文的行为特别不严肃。文言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作为一个将其传播给大众的作者,就算你要改编作品,你也必须对读者负责,既要顾及所改编作品的时代背景,顾及文章本身的上下联系,也要顾及原作者的本身意图。如果只是为了恶搞而恶搞,就属于‘瞎胡闹’。这样对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也很不好,学生接触这样的‘曲解’多了,可能反而记不住正确的原文和翻译,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

  和包教授一样,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也坦言如果没有“节制”地恶搞文言文并不是明智之举。“文言文是咱们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虽然它在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候也遇到了局限,很多人对学习文言文觉得很苦恼,但是刻意恶搞文言文,就有点‘过’了,是没有必要的。”(应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