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BS在中国那么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7:36
这个问题是王冉提出的:为什么BBS在中国那么火?
原帖的回复很多,大部分集中在两点:网民人数多,言论渠道不畅。
实际上,在互联网向中国公众开放之前,最早的联网应用就是BBS,比如曾经在1994年到1997年之间火过一阵的CFido,就是一个民间拨号BBS网络。互联网上最早的中文应用,也是新闻组和远程登录BBS。那时候的网民人数,不过是以千计或以万计。Web兴起之后,首先火起来的也是BBS。今天的网民多数都不知道中网新空气、利方在线体育沙龙和嘉星论坛,也很少有人再去玩早期的文字MUD,但这些早期BBS和MUD,聚集了最早上网的一批中国网民。
言论渠道不畅,可能是BBS在中国那么火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我想,独特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才是造成这一景观的根本原因。
一般都认为,中国人性格内敛,不爱张扬,没有攻击性。这只是表象,制造这一表象的至少有两个因素:面子问题和安全问题。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最文质彬彬,最道貌岸然,一张嘴脸就红的人,很可能就是BBS中最暴戾、最下流、最肮脏的那位。网络的匿名特性,解决了束缚中国人的两大问题,所以中文BBS通常是互联网上最硝烟弥漫或者最无耻露骨的场所之一。
也是由于面子问题和安全问题,大多数中国人缺乏现实的身份认同,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寻求这种认同。网络游戏可以被看作MUD的进化,本质上它也是一种虚拟社区。互联网是一把手术刀,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人格撕裂的现状,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互联网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舒解紧张,排遣郁闷的有效途径。如果中国互联网像韩国一样采用强制性的实名制,我相信,80%的虚拟社区都会立刻门庭冷落,风光不再。
中国人比其他民族更需要匿名这个面具。一个虚拟的英雄,和一个虚拟的流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99%以上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既当不成英雄,也做不了流氓。所以,他们只好一边在网上肆无忌惮地骂着“X你老母”,一边在现实中扮演着好职员、好同学、好老公。在这样的社会中,BBS想不火都难。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898574

http://bbs.zhld.com   龙都社区
www.huaizhong.cn/txl 淮中论坛
www.icxo.com   经理人网站
http://bbs.466700.com 淮阳论坛http://blog.hnby.com.cn/user1/2523/index.htm 我的博客

2006-6-5 10:20:00

大河博客
466700




头衔:无冕之王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57
积分:2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10月8日
第 2 楼


中文BBS:红旗下的蛋
由王冉发起,keso扩大影响,关于中文BBS为什么很火的讨论,本身也火了起来。在此之前,我在《社区(1):聊天室启示录》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本来不想再掺和,但keso提到了“中网新空气”,让我想起1996年让朋友用3寸软盘拷贝那里的帖子,然后如饥似渴阅读的情景。参与中文BBS,我如果从那时开始算,一晃,十年了。
关于中文BBS之“火”,在前面的文章里,我提到因为“技术”和“言论”两个“零成本”: “中文bbs社区之火的关键之处,第一在于BBS从技术上来说,对普通用户的门槛非常低,技术零成本;第二在于BBS上的言论几乎不需要承担责任,而国人恰好特别喜欢这样“不负责”的自由,言论零成本”。
我仔细看了keso的文章,发现他谈的主要也是“言论”的“零成本”问题,但是他把这个归于“独特的文化和民族心理”,这点我不太赞同。我认为国人之所以喜欢BBS匿名发表,虽然有keso所言“面子问题和安全问题”,但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我们当下的环境。也就是说,如果西方人生活在我们的红旗下,他上BBS同样会如keso所言“人格撕裂”。对这种“人格撕裂”,更深入的观察来自于哈维尔。他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具体情况请看链接,我就不再转了。
这篇文章想把前文提到的“技术”和“言论”这两个“零成本”说透一点。
“技术”的“零成本”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站方搭建BBS的成本很低,比如可以直接用开源的程序或者discuz套装软件,因此按照官方说法,目前中国的BBS应该超过百万;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在BBS“潜水”难度很低,他只需要点击页面,而“潜水”久了,试着说几句话,也就顺理成章,所以用户这块使用BBS的学习成本也非常低。如此,结构基本雷同的百万BBS和千万的网民共同构造了中文BBS相对自组织的生态――我这句的意思是想强调discuz、动网等“标准”BBS套件对中文BBS的发展其实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可以类比生物进化,“结构”相同的细胞才能自组织成为“组织”。而如果一开始,没有discuz,动网等提供标准“BBS细胞”,中文BBS目前也不会这么火。
但这只是一个历史时段的概念――千篇一律的BBS结构虽然促进了中文BBS生态的基本形成,但是随着时间发展,tag、Rss、blog、Ajax等新老技术重新获得关注后,中文BBS生态圈实际上从技术上来看,已经处于一个变化的临界点。比如,目前豆瓣网的成功,就在于他不自觉地切合了这种结构变化趋势,我在《豆瓣的力量》中总结了一下,是从“我注六经”的结构,改成了“六经注我”。而“百度贴吧”的成功,也不是因为“超女”,而同样是因为“结构”的成功--“超女”只是让它的成功被广为人知而已。
不过很少的人注意到这种技术引发的结构转变趋势,做技术的关注技术,做内容的关注内容,很少有人主动去考虑技术和内容的契合点:“结构”。所以国内目前有照猫画虎模仿豆瓣的,有从头开始做BBS的如西海。这些都是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也很难获得成功。
中文BBS上“言论”的“零成本”更是一个“双刃剑”。关于这点,上面keso说得已经很好了。我个人对此感触非常深,亲身经历了很多此类事件。前段时间,上海的一个记者关于“铜须事件”采访我,我大致谈了言论的零成本造成的“网络暴力”的四个特点:
1.极端不负责任,不去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
2.网友争抢道德的制高点,一旦占据了所谓的道德高地就开始用合理、合法的语气攻击他人。
3.非此即彼的“圈子文化”,不做朋友就是敌人。
4.煽动者从不列举事实,只凭臆断宣泄感情和煽动网民情绪。
我说了这么多,包括上面还引了哈维尔的故事,其实一直想说的是“零成本”的言论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反而是对言论自由的伤害。再引一段文字:“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以《逃避自由》为题,探讨个人为了逃避责任和获得安全,而匿名加入群体后所表现出的暴虐和放纵。而如果这种暴虐得以假正义之名,则群体的放纵更会受到崇高感的鼓励而愈发膨胀,并最终导致群体暴力。在目前的正常秩序社会中,网络显然是最佳的匿名场所”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实名制”,但实践已经证明,“实名制”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方案。
技术的“零成本”促进了中文BBS的发展,但目前造成“结构”的瓶颈;言论的“零成本”促进了中文BBS的发展,但目前造成“真实”的瓶颈;而谁能在目前中文BBS繁荣的生态环境下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并有良好的方案予以解决,谁就能脱颖而出。否则,目前看似“繁荣”的中文BBS其实没什么意思,特别是商业方面--红旗下的蛋,我们老百姓的“穷开心”而已。
今天,我在blog上放了一首背景歌曲。歌曲和这篇文章,说的都是一嘛事。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901967
[点击此处收藏本文]   发表于 2006年06月04日 5:37 PM
张智勇 发表于2006-06-04 6:39 PM  IP: 220.207.89.*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坐个沙发再看。
花花 发表于2006-06-04 7:37 PM  IP: 222.94.98.*
先留名,评论稍候补
花花 发表于2006-06-04 8:02 PM  IP: 222.94.99.*
豆瓣是改革的典型代表,但是豆瓣模式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在小圈子中不可避免的使用论坛形式,但是这种论坛是离散没有核心的,不再是树状结构,而且数目巨大,在个体自发的更新速度上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更庞大数目为基数的用户群就成了这种形式论坛的出头之道,相较而言贴吧因为用户基数大而比豆瓣的论坛更红火.
论坛在今日的中国已经出现了类媒体的势头,新闻源自论坛向主流媒体传播,虐猫,铜须只是开了个头,而鉴于参与者的海量和参与者素质的参差不齐,短时间甚至长时间内这些网络暴力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也是没必要想办法解决的.实名制只是一个笑话,最大的影响是让我失去了在小百合的发言权-_-|||.
从目前看来,论坛的商业主要集中在线下的传统商业和一些线上业务的附属物上,从终端使用者获利似乎是难以实现的,从上游开发也只是泛泛之谈.
成本低,进入门槛低,使用方便是吸引大量用户的最好方法,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论坛都能验证这点,豆瓣虽然使用方便,但是进入门槛还是有一点,不如大众点评的低,所以积极参与者数量也会不如.
断桥 发表于2006-06-04 9:12 PM  IP: 162.105.203.*
想不到麦田资格比我还老,呵呵,我才上BBS 9年。
网民社区一直是information science的研究领域之一,很多出国的同学在我担任BBS站职务时发调查表或问题给我,其中问得最多的就是中国BBS为什么那么火。
我当年的想法是两个:
1.国内缺少发表言论的渠道,电视、报纸、电台,没老百姓讲话的地方。
2.国内缺少结社的渠道,现实中结社很受限制。
BBS由于同时满足这两点需求,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当然,现在了解得更多些,很多用户习惯也是偶然形成的。例如台湾的BBS模式对大陆的重大影响。
至于结构,在这个问题上不值得关注,因为tag,blog,rss没有改变社区的根本性质。只是改变了侧重点或信息的联结方式。
至于BBS的愤青化,问题不在于网络,也不在于匿名。而是国内的整体环境所致,或者说是国民基本素质所致。所谓煽动网民情绪,攻击他人,不负责任。那不是BBS独有的特征,而是中国人的群像。看看新浪,看看环球时报,看看MIT画报事件恳谈会。它们可都不是匿名,也不是BBS。要追究责任,那就说的大了,小到中学课本,大到某党某文化,乃至你我,都须承担一部分。所谓零成本,关系当然有,但不是主要的。在哪个国家网上言论不是零成本呢?但我访问的所有英文社区,讨论起政治话题可不是中文社区这个样子。或者在中文社区里,讨论情感,文学,技术,也不是这个样子。
断桥 发表于2006-06-04 9:36 PM  IP: 162.105.203.*
中文BBS上最易引起争端或愤青出现的话题(这是中国独有,而不是BBS独有,可佐证我上文的说法)
1.民族冲突;排序依次是日本,美国,满清,台湾西藏俄国印度韩国欧洲香港。
2.政治理念:排序依次是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毛主义,新左纳粹儒家。可能还要捎带经济学。
3.社会情况:排序依次是腐败,特权,房产,教育,医疗,就业。(这方面吵架的比较少,但也有)
4.宗教:排序依次是某功,回民,基督教。
5.历史:排序基本上是从现代到古代。49后,国共内战,抗战,民国。
这些方面,网民缺乏共识,教材上、网上谎言多,谣言多,学术界和平民严重割裂。加上网民本身逻辑训练都很匮乏。就形成了中国社区辩论生态,愤青的起源。一些学术坛子,开始可能做高端,气氛很好,但人一多,都摆脱不了愤青化的命运。这类例子我见多了,还没有例外的。
断桥 发表于2006-06-04 9:49 PM  IP: 162.105.203.*
至于铜须事件,又是一个性质不同的事情,这事与其说是网民暴力,不如说是集体狂欢,谁也没把它当真,这种集体参与更像是找到了一个发泄渠道。这事比踩猫事件更不如,踩猫再怎么说,确实有那么一帮人是有爱心的。而铜须,纯粹就是一大批人想通过一个由头玩别人来获取快感。这件事我觉得还不如和芙蓉姐姐类比,网民的心态是很类似的,不是什么主持正义,就是想看人出丑比较好玩而已。(当然,以上纯属我个人推测,做不得数。)
红色在尖叫 发表于2006-06-04 11:20 PM  IP: 61.147.162.*
网络暴力的问题我感触比较深,觉得言论零成本只是一个方面,根本上说网络暴力折射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如麦田兄的标题:中文BBS:红旗下的蛋。
七八年前上网的时候,将那些在社区发贴的网友视做天人,与人家聊上几句要激动半天的:),不过那时社区的环境的确也比较好。
其实社会怎样网络也怎样,但网络天生有聚合的能力,是放大镜也是扩音器。想起小时侯的游戏,用放大镜将阳光聚集起来烤蚂蚁,网络上,铜须就是这样的一只蚂蚁。
网络上的是非观是很简单的,非零即一,这也是许多人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或者是存在性格障碍(死要面子,死不认错)的体现。
都是题外话,呵呵。
在KESO‘s blog看到网友回复说豆瓣与国外网站43places.com长得很象,过去看看,果然如此,都是不错的网站,我在那43places.com耗了半天,发现也有许多中国人在上那个网站,除了一个人在帖子下跟小广告外,大家发言都挺文明的:)。仿佛又回到了以前那个网络环境。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说,大众的社区容易发牢骚,小众的社区容易交朋友。天涯社区呢,几乎要接“焦点访谈”的班了,哈哈
红色在尖叫 发表于2006-06-04 11:27 PM  IP: 61.147.162.*
回头看到断桥的评论,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啊,断桥说得系统多了。
麦田 发表于2006-06-05 12:06 AM  IP: 61.51.70.*
断桥 发表于2006-06-04 9:49 PM IP: 162.105.203.*
至于铜须事件,又是一个性质不同的事情,这事与其说是网民暴力,不如说是集体狂欢,谁也没把它当真
--------------
断桥你不是局中人,但设身处地想想当事人郑某,他会认为这只是一场“狂欢”吗?
铜须事件,虐猫事件,都是典型的暴力事件,只是发生在网络上而已。
当然,铜须事件中最过分的倒不是网民,而是某些不良记者;他们居然不打码就把据称是郑和幽月儿的照片发表出来。南方的一家报纸。
这更是对普通人的残酷暴力。
在下 发表于2006-06-05 12:17 AM  IP: 221.220.203.*
麦兄,为什么天涯有那么多用户资源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那这样bbs还有什么前途?
麦田 发表于2006-06-05 1:37 AM  IP: 61.51.70.*
说明:我刚才在此blog中主动删除了一篇某网友的评论。原因如下:
去年“卖身救母”事件中的一些人,是我永不可能理解并愿意接触之人,该网友即其中一位。当时,该网友展现了他的极度冷酷和偏执;与此人任何非工作场合对话,都会让我觉得浪费时间。
所以删除了他在我的blog留言,纯属私人好恶;我的blog一般而言,不会主动删除网友留言;但不排除特例。上述即特例。
因此请该网友先生以及别的网友理解。
特别提请该网友自尊,麦田的读书生活在任何时候都不欢迎他。谢谢。
麦田是个SB 发表于2006-06-05 1:42 AM  IP: 218.79.112.*
麦田就是一个大SB,超级大SB而已。
天天在这里喷粪,也没看这个SB做出点儿实际的事情来,跟keso那些人一样,就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说到真正做事,就完了。
forcode 发表于2006-06-05 1:48 AM  IP: 221.222.169.*
你所说的贴吧和豆瓣的结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规则与秩序的问题,贴吧以关键字为话题聚合起来的社群,其实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tag的规则,贴吧创造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实现这个规则:输入关键字,创建讨论组。如此简单的规则下,无数个体互动,自组织出了一个复杂的新秩序。
CPU路线图 发表于2006-06-05 2:06 AM  IP: 58.63.42.*
好个“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GOOGLE到的文章是这样说:陆九渊的“六经注我”,就是自己继承孔孟之道的方法,“我注六经”,就是借六经阐发自己的思想。
除了tag之外,群组也是社区“聚合”的一个重要概念,tag与群组相互相承,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解决传统BBS的人多“化水”现象。
象楼上说的,仔细看豆瓣的tag结构与百度的关键词贴吧结构,两者有细微的区别,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能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就更有表现力了。前段时间有消息说,GOOGLE收购的澳洲一项专利,就是这种趋势。
至于中文BBS社区的热,似乎还有一些因素。
固若GinTonic 发表于2006-06-05 5:59 AM  IP: 211.100.32.*
TrackBack来自《社区研究之BBS的死亡鉴定》:
BBS这种早期的网络社区形式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这是建立在各个BBS和BBS群落前仆后继的衰落和死亡上的。在这10年间华语网络上数以万计的BBS,大多数都循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5 10:29:23编辑过]

http://bbs.zhld.com   龙都社区
www.huaizhong.cn/txl 淮中论坛
www.icxo.com   经理人网站
http://bbs.466700.com 淮阳论坛http://blog.hnby.com.cn/user1/2523/index.htm 我的博客

2006-6-5 10:28:00

大河博客
466700




头衔:无冕之王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57
积分:2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10月8日
第 3 楼


社区研究之BBS的死亡鉴定
BBS这种早期的网络社区形式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这是建立在各个BBS和BBS群落前仆后继的衰落和死亡上的。在这10年间华语网络上数以万计的BBS,大多数都循着火了-水了-完了这样一条道路从生到死,留下一座座荒冢或者死无葬身之地,连个祭拜缅怀的空间都找不到。而且可以预计的是即使象新浪博客这类形式新颖实质陈旧的所谓新社区也将遵循这个规律不知所终,同样可以预计的是还会有其他类型的社区代替上一个高光吸引住众人的眼球,这样依次轮换。
于是,我们看到BBS这种形式的长盛不衰和BBS个体的速朽形成有趣的比照,就仿佛看到中国2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皇帝甚至朝代更替得很快,但政治体制却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直到被欧洲工业技术革命所颠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BBS这种网络交流形式就象封建皇权制度一样具有很强的内生力和自适应性,因此一直被选择使用,但这两种形式又有某些天赋的几乎不可治愈的结构性缺陷,才导致具体的BBS网站和皇朝一样只能领一时之风骚,城头变换大王旗。
那么,这种结构性缺陷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那些尸体。大凡一个BBS建立和兴旺之初都聚集了一些对某些潜力话题有深入了解或独到之见的Hardcore用户,这一点到现在仍然被很多IT评论列为新社区发展的必经道路。正是这些用户提供的内容使这个BBS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并引来大量的围观,这个BBS火了。围观之下BBS自由交流的功能开始作用,各路看客也加入讨论,通过回复贡献自己独到或不独到的见解,但由于研究的深入不同,要求回复的见解同样有很高的水准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是BBS水化的开始,但这种早期水化基本上不可避免同时也无伤大雅。而之后大多数BBS采用的回复后主帖置顶的规则才真正使水化泛滥以致不可收拾,因为这个导致了用户的一种倾向,希望自己发表的帖子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回复。由此不可避免地,用户开始故作惊人之语,毕竟偏激的逻辑不完整的甚至非理性的观点更容易引起争论,争论造成更多回复,回复多的帖子吸引更多看客和回复。在这种虚荣心逻辑的推动下,回复甚至主帖中出现诽谤和谩骂变得顺理成章。当形势发展到这一步,那些早期驻守的Hardcore用户已经没有了可以安静讨论的空间,而通常身兼版主的他们更由于对那些非理性骂战的管理无力而产生挫败感,纷纷离开。这个BBS剩下的用户多数只是有空来逛逛的,自然没有持续的动力贡献出有价值的主题,于是转贴开始横行,到最后连他们都觉得无聊的时候,这个BBS基本上完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执着的广告发布者。
整个过程中我的判断是BBS的制度出了问题,或者说是制度和价值观对立而且冲突,而keso的观点、CPU路线图的观点和麦田TB的上半部分所谓的文化或环境问题,把BBS火(实质上是水化严重)的原因归结到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上在我看来是偷懒的思考方式,奢望靠人治甚至道德来改变更是幻想。正因为BBS的制度不但没有保护Hardcore用户甚至怂恿了用户非理性的虚荣心,才一个个把BBS玩死的,这也同样是我预计新浪这样的门户博客好景不长的原因,因为制度的内在逻辑几乎是一样的。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一些死去的和暂时还活着的突围者,如果说上述的观点是从归纳法上对BBS的思考的话,那我们也应当用演绎法把思路再梳理一遍。
西祠胡同在我看来是个比较典型的突围失败的例子,烦琐的注册方式,复杂的使用权限和个人板块的尝试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尽可能地保护Hardcore用户。但这些措施最后都失败了,因为它使用的人气板块和话题的首页推荐方式,回复置顶的规则依然鼓励着用户的虚荣心。以一个著名论坛《二房音乐》(创建者是现在的著名Blogger按摩乳)为例,经历了权限公开导致水化然后放弃虚荣心封闭为内部论坛的漫长过程,到后来因为新血不够加上管理者的心理疲惫而最终消失,很多西祠的BBS都在这种开放了水化封闭了没人气的两难中倒下。
再看两个暂时还活着甚至活得不错的BBS社区,mop和天涯。这两个BBS用两种极端的方式摆脱了对手,成功突围。
其中mop用奇特的独立文化彻底颠覆了BBS的固有逻辑,水化也有水化的Hardcore用户,于是如何逼疯楼主,如何成功跑题成为mop以水制水逻辑的必然产物,于是是否灌出高水准的水成为mop衡量英雄的标准。这种躺倒在地的无赖价值观(中性,非贬义)鼓励所有的用户都放下身段,干脆以非理性无厘头的方式来交流,反而找到了一种“一切都是娱乐”,“只玩大冒险,不说真心话”的新出路。我虽然不适应这种氛围,但从逻辑上认同mop,就象佛教的理论中阐述的:当你一切都舍得放下的时候,你将得以永生。
而天涯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通过培养大批优秀版主的方式,在日益高涨的黄河边筑起更高的防汛墙。说心里话,我由衷佩服天涯版主们的毅力和气度,能够在无尽的谩骂声中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和管理的强度。但不得不说这始终是人治,并不能治愈前面说到的制度性缺陷,当版主后继无人的时候,天涯危矣。尤其当Blog这种自管理自媒体的形式出现之后,本来就是业余兼任的版主们和Hardcore用户们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然对论坛管理的热情会衰减,这从近一年来“杂谈”、“国观”甚至“关天”主帖质量的下降可见一斑。等到哪一天,象“铜须事件”或者“流氓燕”这样的主题成为天涯引起广泛关注的主体内容时,天涯积累多年的文化信用将被逐渐透支,然后盛景不再。因此在我看来,适当地调整制度乃至彻底转型也许是天涯未来的出路。
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从逻辑上看水化不是坏事同时也是必然,就象我认为无聊不是坏事一样,比如“铜须“、”流氓燕“出现在mop就明显会加分。只是水灾和以天涯为代表的大多数BBS社区的价值观冲突,在无法改变价值观的前提下,就只有通过技术转型或者另立制度才能治水,而且堵不如疏导,这也是我觉得网络实名制不解决根本问题的原因。
(又胡乱指点了一番江山,谬误之处还请识家不吝指教,先行谢过。)
 
Trackback: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902554
 
[点击此处收藏本文]   发表于 2006年06月05日 5:59 AM
 
 
 
扬子 发表于2006-06-05 8:44 AM  IP: 59.61.82.*
分析得不错....论坛就是站方的欲望、论坛高手的欲望、论坛围观群的欲望,这三者彼此既排斥又相互需要,论坛可能会死,但这种欲望不会死。

http://bbs.zhld.com   龙都社区
www.huaizhong.cn/txl 淮中论坛
www.icxo.com   经理人网站
http://bbs.466700.com 淮阳论坛http://blog.hnby.com.cn/user1/2523/index.htm 我的博客

2006-6-5 10:31:00

大河博客
466700




头衔:无冕之王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57
积分:2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10月8日
第 4 楼


社区(1):聊天室启示录
想写一些关于网络社区的思考。但不知道将会写多少,什么时候写完;所以断断续续地,不给自己增加负担。
社区(1):聊天室启示录
网络社区并不是只有BBS这种组织形式。象网游中的游戏公会、e话通的聊天房间,这些其实都是网络社区。或者说,“网络社区”是一种抽象,其具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bbs、聊天房间、网游、以及blog等等。如果用现实生活对比,小区里的房子是茅草盖的,砖头盖的,还是混凝土盖的都可以,但小区中住在这些房子里面的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才叫“社区”。
说到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媒介即信息”。放到我们上面的比喻中,这里麦克卢汉想说的是:你住的到底是茅屋,还是混凝土房子,这点其实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其上人和人具有不同的关系模式(社区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探讨“网络社区”,一定要看看网络社区的组织方式的演进变化过程,从中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现在的“网络社区”。
而这个演进过程,无庸置疑,在中文网络上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即:从“bbs社区”走向“blog社区”。
中文互联网站的“bbs社区”之火,出乎很多西方人的预料。大家分析认为是大陆对舆论管理比较严格,造成了网民需要上bbs释放压力。我认为这是一个解释,但不是关键。中文bbs社区之火的关键之处,第一在于BBS从技术上来说,对普通用户的门槛非常低,技术零成本;第二在于BBS上的言论几乎不需要承担责任,而国人恰好特别喜欢这样“不负责”的自由,言论零成本。这 “二零成本”使得bbs社区迅速火起来,但同时,bbs的危机也埋藏其中,特别是第二点:虚拟身份(ID)产生的言论零成本,使得bbs上解构比建构来得容易,骂人比写文来得容易。
在此缺陷下,从历史上看,bbs的发展几乎只有3条路:第一,媒体化,少部分大的bbs逐渐媒体化,互动性衰减;第二,bbs水化,骂人的人、无聊的人越来越多,劣币驱逐良币,bbs的价值越来越低;第三,小圈子化,一些bbs为了保持言论的水准,不断提高进入门槛,使得公众的bbs沦为小的团体聚合之处,这使得必然的丧失了bbs交流的活力。
几乎没有一个bbs社区,能逃脱上述“2+3”的宿命。而这说到根本,依旧是麦克卢汉的理论,bbs这种媒介形式本身,决定了其传播的信息,也决定了bbs为平台构建的社区的局限。这个局限,概括而言,即bbs媒体的“媒体易用性”和“媒体价值”的平衡。要突破这个局限,意味着我们要把上述均衡上移,到一个新的平台之上,格局才可能大。
在blog出现之前,没有这样的新平台;而blog出现之后,blog为“砖块”构建的社区,就突破了上述bbs社区的格局!
暂时把这个结论放在一边,让我们看看另外一种社区“砖块”:网络聊天室。在大约7、8年前,聊天室绝对是社区的建设“砖块”,很多人是通过聊天室认识值得交往的朋友;但聊天室相比bbs,其“二零成本”更低,所以当2001年上网大潮来临之后,聊天室的社区价值急速衰减,到了现在,几乎没有人信任网络聊天室――虽然网络聊天室依旧存在于互联网上,没有被bbs完全取代。
现在bbs社区面临的情况同样如此。以Blog为基础的社区对bbs社区的冲击,将会重演2001年聊天室衰落一幕――bbs社区会依旧存在,但是blog社区成为主流应用。
(下面会比较blog社区的优劣势;blog如何成为社区等等。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771999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