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千古风流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03:05
召伯布政甘棠渡
邵阳在西周时,属荆州。召伯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太保召康公,据说他曾经风尘仆仆,来过邵阳。当他来到现在的邵阳市东郊的甘棠渡口,就看见一株甘棠树,浓荫如盖,便召集百姓一起坐在树下,宣布周朝的政令,体察民情。
这棵甘棠树,直至明弘治年间才枯死,但树兜还在,明隆庆二年(1568),巡按御史郜光先从衡阳来邵阳,得知召伯布政甘棠渡的事实。便行文参议张仲谦和知府陆柬,请其在原来的甘棠树旁边,建了一祠,题为“召伯遗爱祠”,又修一座亭子,称古甘棠亭。
宝庆人把召伯甘棠布政,看作是灿烂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开端。甘棠渡的召伯祠,也就成了宝庆人所景仰的文化圣地。明清以来,地方官员和文人雅士,都要到召伯祠来祭祀朝拜。如清代黄则有赋“甘棠渡”诗云:
渡头芳草浸澄潭,太保风流想象堪。
一代雄封燕以北,千秋遗爱汉之南。
水传姓氏犹称召,棠得名贤始觉甘。
老树盘根无觅处,权将残碣细寻探。
胡曾草檄答南诏
胡曾号秋田,是今邵阳县?木山乡秋田村人。胡曾生于唐开成四年(839)。“少负才誉,文藻煜然”。尤民《咏史诗》著名。他的《咏史诗》是一本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广为流传。如《汴河》
写隋之灭亡――千里长河一旦开,已随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咸通年间,胡曾做西川节度使高骈的从事时,正值南诏大举向唐帝国进攻,并以“木荚书”威胁高骈,声称要“借锦江饮马”。高骈令幕府草檄回答。胡曾在檄中,喻之以理,威之以兵。南诏王骠信接到檄文之后,就主动要求罢兵。一篇檄文,避免了一场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车万育守正不阿
车万育(1632-1705),邵阳县人。幼年家境贫寒,车万育父亲迷信风水,一天,请了一阴阳先生来选择墓地,阴阳先生指着某地说:“此地甚佳,但需五百年后始可发迹。”当时车万育年幼,随在父侧,插嘴说道:“那就把五百年前的祖宗,改葬到这里来,不就发迹了么?”阴阳先生见其聪慧,说道“此子日后,必定发迹。”此后,车万育发奋攻读,参加科考,一帆风顺,由秀才而举人,康熙三年(1665)中了进士,接着授户部给事中,后升掌印。车万育授户部给事中,常直言面对皇上,专拣当务之急,他人咋舌难言之事上奏,同僚为他担心,他说:“进言是我职责,竭尽忠诚,哪顾个人安危?”有人黑夜送金银托他办事,他铁面无情地说:“你不知道世上有个不爱钱的车与三吗?”
车万育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撰《声律启蒙》一书,为清代家喻户晓之启蒙读物,至今仍在流行。
魏源丢书过洞庭
魏源(179401857),号默深。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中国控启蒙思想家。 魏源自幼,资性聪颖,文思敏捷。有神童之誉。 魏源博闻强记。他无书不读,过目不忘。他中举后,便于第二年带了许多书去京城应考。当坐船来到洞庭湖时,正值“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民谚云:”顺风碗米过洞庭,逆风担米过洞庭。”魏源这次正碰上个“担米过洞庭”的坏天气。他看完一本书,就把它丢入湖水里。接连丢了好几捆。船夫便问他:“老爷,您自知把书往湖里丢啊?”魏源解释道:“书太多了船难截得起;何况“书读了就记住了,用不着再翻阅它。”说着,又想把刚读过的《资治通鉴》丢入湖中。船夫不相信魏源有那么好的启发,便 讨过书来试验他。果然,船夫提了上句,魏源便背出下句,真是提头知尾,过目不忘。有人给魏源题了幅对联,道是:目下十行字,胸藏万卷书。魏源丢书过洞庭成为美谈。
蔡松坡妙联誉宝庆
蔡锷(1882-1916),字松坡,邵阳人。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
蔡松坡少时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从小就有神童之誉。一次省里负责招考的一位官员,要蔡锷作陪,亲自到宝庆来选拨人才。到了宝庆,这位官员要地方官指定十几名预考生进行初试。这位官员带领这群预考生游览宝庆风光名胜,待走到东塔下面时,考官吟道:“ 宝塔七层,四方八面”。要求大家迅速成对。考生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只见几个人微笑着朝主考官摆摆手,却无言以对。主考官十分失望,决定回省,不在宝庆招考人才了。蔡锷问他为何罢试。
“这样的对联,都只知道摆手,还考什么?”主考官悻悻地说。“我看,他们已经对上了”。蔡锷说,“你不是说他们都摆摆手么,这是寓妙联于手势之中呀,”蔡锷伸出右手,信口对道:“玉掌五指,两短三长。”
这位考官终于被折服了,马上下令张贴招生广告,举行考试。经过选拨,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
袁吉六育天下英才
袁吉六(1868-1932),清光绪丁本科拨贡。
袁吉六目睹清廷政事腐败,无意仕进,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以训迪后学为终身事业。袁吉六先生在第四师范任教时,毛泽东同志于1913年春考取了该校,编入第一班。次年春,省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同志编入第八班,直至1918年6月毛泽东同志毕业,袁吉六一直担任毛泽东的国文教员。当时,康梁文体,风靡一时,学生作文,竞相访效。袁对毛泽东说:“作文之道,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毛泽东接受教诲,改弦易辙,独出一格。所以毛泽东也说:“予之得窥古文涯诶者,袁胡子之教为多。”1915年,一师学生掀起反对校长张干的学潮,张决定开除学生毛泽东等17人,袁在张的面前力争,说:“毛泽东等皆杰出人才,挽天下危亡老,必斯人也。”张干收回成命。毛泽东同志先后三次参加进步活动拟被该校除名,都是袁吉六等力争始免。解放后,毛泽东一直缅 怀已故的袁吉六先生。1951年,毛派人接袁吉六先生的夫人戴常贞去北京出席五一节观礼。后来还特意为袁书写了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毛泽东书。”
匡互生火烧赵家楼
匡互生(1891-1933)。邵阳东乡人。1919年,匡正在北师大数理部学习。1919年4月,把持巴黎和会的列强,逼迫中国北洋政府承认日本吞并青岛和在山东的特权。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5月4日下午 ,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提出“外御强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匡互生准备牺牲,写好了遗书,游行者小白旗上写的是:“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等。队伍抵曹宅时,已是下午四点半左右,大门紧闭,匡互生发现大门的一侧,上方有两扇小玻璃窗,即踩着同学肩头上去,挥拳将玻璃打得粉碎,爬进窗口,游行者昂扬而入。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不见,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演出了火烧赵家楼最壮丽的一幕?
随后北京举行总罢课,举国响应。火烧赵家楼的壮烈之举,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国革命的契机,把眼睛转向东方,走十月革命之路.
严怪愚怒斥廖维藩
严怪愚(1911-1984),邵阳东乡(今邵东县九龙岭乡)人,1939年严从重庆国际新闻社负责人范长江处获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日伪汉奸政权。严不顾蒋介石的禁令,写了一篇题为《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消息,率先在邵阳《力报》发表。
国民党当局对此大为恼火,命令邵阳警务司令部于1940年4月13日查封了《力报》,尔后,又逮捕了总编辑康德、主笔冯英子和采访主任严怪愚。在舆论的压力下,将冯和严交保暂释。严怪愚出狱后,即赴国民党省政府所在地耒阳,找国民党省党部书记廖维藩评理。严问廖:“查封命令上说《力报》言论荒谬,究竟在什么地方?”廖维藩胸有成竹地回答:“苏联向芬兰进兵时,你们说不是一种侵略行为,这就是公然为苏联辩护”。严愚马上拿出国民党中宣部给各报的指示,大声嚷道:“上头指示说,苏联是我们的友邦,我们不能有得罪苏联的言论,这又做何解释?”廖尴尬的搪塞说,“这个指示,我们省党部没有收到。”严讥讽地驳斥道:“只怕收到了也没有看到吧。”廖顿时语塞,很久才说:“有些事,中央有中央的政策,地方政府有地方政府的苦衷。”这时,严怪愚愤怒说道“请问书记长,我们办报人是遵循中央的政策呢, 还是适应你地方政府的苦衷呢?”几句话把廖维藩诘问是张口结舌,理屈词穷,最后不得已下令释放了严怪愚等三人。
贺绿汀与天涯歌女
贺绿汀,1903年生,邵东人,中国著名作曲家。1934年,贺绿汀在上海,应聂耳之邀,为影片《船家女》作曲,从此踏进了影视圈。那时的周璇,所唱的歌曲,还要由胡然去配音,她没有名气,也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音乐才能。抗战前夕,明星电影公司拍摄《马路天使》,贺绿汀任该片作曲。导演袁牧之,找来两首苏州民谣,一首叫《哭七七》,一首叫《知心客》,由田汉改词,由贺绿汀编曲,贺针对周璇的演唱风格,对两首民谣的旋律和节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艺术加工,又在配器上别出心裁,用了对位体来处理。周璇没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天份很高,贺绿汀一一指点,周璇对作曲的意图和民谣的风格 ,一下就把握得很准确,唱得很投入,很动情,很有韵味。周璇的歌唱才华,在贺绿汀的帮助下一下就迸发出灿烂的火花。这就是《马路天使》中的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后来影片上演,唱片发行,周璇一曲走红,登上了电影明星和歌唱家的宝座,并获有金嗓子的殊荣。
周璇对贺绿汀的指导,也不敢忘情,常登门求教,贺绿汀也常把自己的曲谱,送给周璇。成功的合作,使他们两心默默相契。 入们只知道周璇因《天涯歌女》而一举成名,对贺绿汀的幕后铺垫,却是鲜有人知。
“五四”英雄匡互生传记出版
曾被文学大师巴金尊为“我所敬爱的英雄”的匡互生,不仅“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英雄”,也是“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诚挚的人格教育思想,既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与未来,不仅有欣赏、启迪作用,也有史料和研究的价值。今年11月1日是他的诞生110周年,作家赵海洲与赵文健合著的《匡互生传》,最近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此传选材新颖,尊重历史,内容翔实,开掘深刻,不仅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史话轶事,还配合多幅罕校除名,都是袁吉六等力争始免。解放后,毛泽东一直缅 怀已故的袁吉六先生。1951年,毛派人接袁吉六先生的夫人戴常贞去北京出席五一节观礼。后来还特意为袁书写了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毛泽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