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语行:五四的流风遗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31:13
有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无法绕过去的,甚至可以催生某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数百年来,中国人的情结是什么?五四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情结,是一定要做的梦和一定要实现的事,如果做不成,中国人是不会甘心的。甚至可以说,民主成为一种“善”,代表着正义和美好,逗引着中国人前仆后继乐此不疲。五四的流风遗韵即在于此。

 

上个世纪的内战中,共产党即以民主号召国人,与国民党的专制抗衡,赢得天下归心,打下江山。民主成为潮流和招牌皆拜五四洗礼,也可见民主就是“道”,得道者多助是自然之理。今天我们纪念五四,纪念的却是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德先生置换为“爱国主义”精神隔着九十年的风雨苍黄,一语难尽,难以细说。

 

那么,五四的流风遗韵如今安在呢?我们口口声声说的五四精神究竟所为何事?五四的精神领袖陈独秀先生客死江津,其生前就已被共产党开除,被国民党通缉、关押。青年导师胡适之先生一九四九年后流寓海外,两岸政权不约而同地围剿其反动思想,“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语成谶,成为现代中国思想家的宿命。大行于世的是“中国的第一个布尔什维克”李大钊先生所引介的思想,这成了中国二十世纪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回响。李大钊先生也是五四运动的激进领袖和倡导革命的宣传人物,他虽然被张作霖绞死,其主张却促成了民族主义和革命主义最终的胜利。德先生只好夹起皮包走路,狼狈地成为资产阶级独有的腐朽象征。倡导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五四领袖们是彻底失败了,铁屋子里的人们并不买账,但历史再次证明,不买账就要买单,并且是残酷的买单。

 

国民党退居台湾后,一直反省为什么会丢掉大陆。一派认为是独裁不够,一派则认为是民主不够。后一派以雷震、殷海光为代表,他们遥以身悬海外的胡适为精神领袖,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重提德先生这位不受当政者欢迎的先生。这是五四精神的一脉骨血和一丝光亮,在腥风血雨的岛上孤独地生长发芽,以雷震的入狱十年、殷海光的抑郁而死、美丽岛人士的收监囚禁的代价成就了今日的台湾。我想,台湾人对五四的感念已经淡薄,缺什么补什么的大陆人民才大张旗鼓地重新思考和呼唤五四的精神和意义。

 

圣徒保罗遗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已经守住了”(新约·提后4:7)。我们的“道”仍在道中,往事不堪回首,前景仍然可期。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五四精神给我们的最大安慰。

 

2009510日凌晨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