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大学,还是精神的最后堡垒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26:35

作者:刘洪波

抄袭的事情,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东北财经大学抄袭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还要换一换地名,华中师范大学抄袭广西大学硕士论文,干脆就全盘搬过,只换一下致谢词了。

发现抄袭以后怎么办呢?东北财经大学抄袭案,我没有看到指导教师出来说什么,不知是在闭门思过呢,还是在闭门认倒霉。思过与认倒霉,是不一样的。华中师范大学抄袭案,两名指导教师出场了,一个说,我不是指导教师,只是挂名。另一个说了些情况,这个是被挂名的,说抄袭者读的是研究生学位班,第一次申请学位未能通过,第二次申请学位,再不通过就没机会了,这次论文合格,就通过了。

有抄袭,可能还不可怕;有抄袭而未能及时察觉,也不是十分可怕;可怕的是,抄袭被揭穿后,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真正的指导教师没有资历,所以要有人来给予帮助,这帮助应该是培养学术梯队,助其成长吧,然而挂名者做了什么呢?没有,那是真正的挂名。这一定是当代中国的学术惯例,挂了名是可以不负责任的,挂了名不负责任是可以不脸红的,挂了名而又出现问题是可以问心无愧的。

当代中国的学术惯例,还有多少举世无匹的特色啊?课题变成为经营活动,意在分割经费蛋糕,而不管课题本身是不是真正的学术;课题尤其是人文社科课题中有大量非学术、伪学术的招标;课题确认很多时候成为一根引导申请者揣摩上意的指挥棒,在经费招引与引身就范之间完成了独立学术品格的清除;文献刊发成为验收的依据,鉴定过程变成举手与称赞的仪式;学位成为学校的生财之道,从而学校几乎可以成为拿营业执照的文凭商店;大学里面越来越少令人尊敬的学者而越来越多骄然得色的交际胜手;学校管理呈现官场化状态;评估验收鼓励了作假的总动员,而仍能以提高办学质量的名义推行不休……我无法尽数中国学术生态中所有习非成是的特色。

学术必须是清洁的,因为不清洁无以探求真理;大学必须是良知、思想、道德、理想、精神的堡垒。而今,我们难道可以说大学还是这样的堡垒吗?然而,大学仍然在挥霍它的定义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仍然能够从社会对它的清洁想象中攫取一些利润,而且这样的清洁想象实在符合多方利益的。大学为权力意志的“真理化”提供了学术样式的通道,权力意志通过经费调控和课题管理得以获得貌似学理成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与权力是相互得益的,再没有脑体倒挂,驯化已基本完成。

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什么呢?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讨论过于强调“人的成长”是否内在地规定了人的某一种样式,例如是否它使教育变成人格一致化的框子。然而,在中国,问题是人的教育是否确立,在学生和教师身上所发生的抄袭事件,表明做人的问题远未解决,人格概念处在空缺状态。人格不存,谈论学术,岂非奢侈?

我在报纸上看到“法眼聚集”,读者问学位论文抄袭,抄袭者与放行者应有什么责任?律师答抄袭者有民事责任,放行者审核论文内容是否达到学位标准,而无审核是否抄袭的义务,除非有意放行抄袭,法律上无责任。是的,法律层面的解答很准确。但一个社会、一个学术机构,如果只认法律,只要法律上无责任,就无所不为,那么就理所当然是无耻者为王了。

当然要追问中国的学术制度与教育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制度的目的到底是培育人格、发展学术呢,还是清除人格、混乱学术呢,否则何以能够使人格低下和学术失德变得如此寻常?然而,如同对贪污既要问制度的问题,也要问官员的品格,大学、学者也不能逃避道德责任的追问,你们是否僭用学术的清名在污秽中打滚,是否在阉割与利益的交换中甘之如饴并且开始了自宫?教育和学术要成为清洁的最后堡垒还是成为高智能的污秽增益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