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长远影响 [于时语] (2009-06-0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5:20

 

  历史常常出现惊人的重演。1964年10月15日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被逼下台,早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一天。而朝鲜金正日政权5月25日第一次真正成功爆炸核武(三年前的核爆按照地震数据并不成功),紧接在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两天之内。  

  不仅在时间上,赫鲁晓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的第一个牺牲品,更因为他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苏关系恶化。同样也可说卢武铉是朝鲜核爆的牺牲品,这是因为金正日新近的一系列强硬蛮横行为,韩国国内受打击最大的便是卢武铉代表的中左势力一直鼓吹推行的两韩缓和“阳光政策”,以及民间的反美情绪。

  继核爆之后,朝鲜从东部海岸发射了短程导弹,并据美国情报,可能准备再次试射远程导弹。朝鲜半岛局势的不断紧张,使得北京面临进退两难、甚至“里外不是人”的外交窘境。作为朝鲜能源和粮食的最主要援助国,中国在理论上具有对平壤的最大外交杠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金正日继续做出有损北京利益的各种动作。 

       历史规律 

  国际论客们近来关于这一局面的分析,大致都围绕平壤政权一旦崩溃对中国的两大不利后果:其一是会造成大量朝鲜难民涌入中国东北;其二是与美国结盟、接受美国驻军的韩国接管朝鲜的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布局。

  笔者觉得这些论点都过于着重近期的可能发展,而忽略了朝鲜半岛对中国本身的长远影响这一历史规律。

  高句丽王国在隋朝覆灭和唐朝兴起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许上溯过远。但是1592年到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便直接影响到以后四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国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日本侵略军虽然最后被明朝和李氏朝鲜联军驱逐,但是明史专家普遍认为这也是拖垮明朝财政的最后因素,明朝的衰落因此不可逆转,趁机积蓄力量崛起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成为壬辰倭乱的真正赢家,注定了明亡清兴的中国历史。

  壬辰倭乱三百年之后,日本再次侵略朝鲜,中国也再次出兵援朝,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这一结果,不仅造成台湾的割让,也是清廷在平定太平天国、实现“同[治]光[绪]中兴”之后迅速失去民心而灭亡的关键因素。换言之,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中国改朝换代的主要动因。

  满清入主中原是否为中国带来长远利益,至今尚有争议。但是甲午战争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严重伤害,至今仍然十分明显。

        对台海局势的冲击

  中共接管中国大陆之后,“解放台湾”箭在弦上。虽然有金门古宁头战役的缓冲,国府在台岛实在是立足未稳的惊弓之鸟,从上到下都被“共谍”渗透,更重要的是被美国放弃,北京跨海攻台指日可待。在此关键时刻,金日成为了一己之私,贸然发动朝鲜战争,使得中国与此统一机会失之交臂,更导致北京与华盛顿的长期军事对峙,和其他链式反应,包括越南战争和日本重占硫球。这一发展对中国的祸福,海峡两岸自然言人人殊。但这是朝鲜半岛再次影响中国的历史命运,自不待言。

  金正日政权不顾中国利益的核武“先军”政策,眼看会继续这一历史规律。尤其是东京借朝鲜“核威胁”重新武装,甚至以此为口实发展自身核武,继续对二战结果翻案,会对台海局势产生重大冲击。

  笔者早就指出:朝鲜政权根本无法重复中国模式或越南模式的经济改革,其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北京为了东北亚的暂时稳定和内部“和谐”,而对金正日政权一味忍让,不仅让这一专制暴戾的共产王朝不断伤害中共自身的意识形态号召力,更可能对中国未来命运造成严重的负面结果。特别是增加台独势力在重新武装的日本支持下卷土重来、让台湾成为第二个越南的可能性。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