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问题如何能让代表不担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1:41

法官问题如何能让代表不担忧

  新华报业网  2008-03-13 16:57:08 [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88到10658500800订阅“新华日报手机报”;发YZWB到10658000订阅“扬子晚报手机报”,3元/月。

  人民法院报12日刊登一篇文章《法官的累,代表的忧》,说的是现在的法官工作很累,案多人少,超负荷运转,压力巨大,不堪重负。两会人大代表对此深表担忧,既担忧累坏了法官的身体,又担忧法官办案质量出问题,影响到公平正义。

  法官的累确是实情。尤其是广大最基层法官,不但要办理法院系统80%以上的各类案件,而且要直接面对最广泛、最突出的各种社会矛盾纷争。社会的和谐稳定关键在基层,基层法官担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使命当然很光荣,不过担子确实也够沉。   不单是很多法官一年要办几百起案件,工作量大,超负荷运转的问题。整个社会对司法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与热情,由于司法与民生息息相关,吸引民众关心瞩目再正常不过,但当社会尤其媒体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舆论一而再、再而三地落到法院、法官身上时,法官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承载法院系统绝大多数案件审判工作量的基层法院法官,不但要面临身体上的考验,还得经受心力上、精神上的考验。   问题不仅限于此。当人人都会说“公平正义”,整个社会都高喊“法官之上无法官,法官的上级是法律”时,法官办案却要面对诸多现实、社会因素的制约。法院、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体制、机制问题,熟人社会等等,无不势大无比,令法院、法官难以招架。一方面要尽力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并试图以司法改革等种种努力突破藩篱;一方面却要面对司法地方化、行政化的各种现实困境,面对各种反对、非议司法改革的阻力,还要面对法理与人情、常理的冲突,面对一些群众的误解、不满、抵触。司法改革的艰辛,让多年来致力司法改革、即将卸任的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坦诚而伤感地说:对正义执著追求的“理想主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让位于解决纠纷的“现实主义”。

  问题还不限于此。当法官办案缺乏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时,法官自身的保障机制更令人担忧。这突出表现在我国法官队伍普遍待遇不高,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我国法院按行政区划建制,法官各地参照公务员享受福利待遇。法官的工资收入普遍不高,晋升晋级相对于同辖区行政机关还要慢上许多。基层法院大部分法官干到退休都是科员,连个副科都评不上。许多内地和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十余年的基层法官月工资往往只有千余元,有的甚至只有数百元,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多年来,不断有法官走失,优秀人才又不想来,法官队伍青黄不接,造成“法官荒”。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承载的社会责任可谓千钧,但社会施与法官的各种待遇保障并未同步。当法官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时,当法官自身都面临不公正待遇时,让法官凭空去追求书本上的理想与正义,做“法律帝国的王侯”,岂不可笑。

  问题仍不限于此,还有来至法院系统内部种种不合理的考评机制问题,如“上诉率”、“发改率”考核。一个法官一年要办数十到数百起案件,北京海淀法院一个民事法官去年一年办了763起案件。如此之大的工作量,让法官成了个不停运转的办案机器,加班加点、身心疲累不说,更无业余时间看些专业书籍充充电了。忙中出错也好,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也好,在数百起案件中难免有个别案件质量出问题,哪怕是程序方面的一个不影响实体公正的微小瑕疵,一旦当事人上诉,都容易被二审改判或者发回重审,那么一审法官就将承担错案责任,扣分扣钱不说,往往还一票否决,不能参加评先评优。打个比方,700个案件中哪怕699个都是“铁案”、“精品案”、“和谐案”,但只要剩下的1件出错,则一年算是白干了。

  历年来,都有一些法官因司法不公、贪婪腐败出问题,令人不齿,使人们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司法公正”也一直成为媒体追踪、热议的话题。但当法院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口、宣泄口,在社会对司法公正话题的关注一波接一波地汹汹而来时,来至法院内外的各种教育、整顿、监督、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法官承受的压力超乎想象。法官超负荷工作,“公正与效率”的背后,是法官体力透支的支撑,有的法官病倒了,有的法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即便如此,面对不讲理的当事人,面对各种上级单位时不时的“明查暗访”,法官始终得面带微笑,温暖如春,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否则就是“冷、横、粗、硬”,就不是“司法公正,一心为民”;而一旦某位利益诉求未获满足的当事人有心“捣点子”,随意一次投诉,随便一个挂号信,随意一次上访,在我们这个颇重“信访”、“民意”、“稳定”的国度,很容易会引来人大、纪检、上级法院、本单位等等各种部门的调查谈话,搞得剑拔弩张,让法官疲于应付,心力俱疲。即便经查法官毫无问题,也够他“喝一壶”的,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分”也会打个折扣。其实,每一位法官,尽管付出与回报不相应,尽管自身也面临不公正待遇,但除非自甘堕落,自毁形象,没有哪个愿意背一个司法不公的骂名的。   符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