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如何被产业化? - 金岩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8:56
金岩石博士
通货膨胀如何被产业化? 2009-05-11 17:46
分类:证券时报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本文首发于《证券时报》,2009年5月9日第A012版“深度阅读”。
政府在金融危机下启动货币印钞机以来,人们就开始看到不同的正在吹大的泡泡,对通货膨胀的忧心开始逐步加重。当下,政府角色的职业化已经和通货膨胀的产业化密不可分。不同的政府货币制造、输出和转移行为会给经济生活造成怎样的重大影响呢?简单地看,从通货膨胀的机制演绎出经济生活中的两个“螺旋”,一个是工资——价格螺旋,另一个是房价——股价螺旋,进而揭示现代社会的贫困循环和财富循环。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投资升级都最终证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已经深深嵌入了市场经济之中。
通货膨胀,这是宏观经济永恒的话题,也是现代政府的货币政策之谜。经济危机发生了,人们普遍接受了政府刺激经济的职责,似乎意味着有效市场理论从此失灵,于是有人站出来,高举起市场经济的旗帜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就引出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相信政府?还是相信市场?
政府刺激经济的手段是什么?两张纸:一张是债券,一张是货币。自从凯恩斯爵士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以来,宏观经济调控成为现代政府的职业,而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密码就是利息(债券)和货币。金融海啸来临,人们批评格林斯潘当年疏于监管并滥发货币,但批评者们一致同意的政策却依然主要是来自于格林斯潘的工具箱。是什么力量迫使政府做出几乎相同的选择呢?答案是:市场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把政府行为当作来自于市场之外的干预,而应该在理论上直接面对市场化的政府。一个市场化的政府,主导着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产业——货币制造业,所以通货膨胀才成为宏观经济的永恒话题之一。
现代政府:货币制造的产业化
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现代政府应该被界定为货币制造业者,其市场边界是恶性通货膨胀,所以凯恩斯在政府追求充分就业的目标之外,增加了第二个目标:适度通胀。于是留下了争论不休的问题:适度?何为“适”?谁来“度”?假定有一万亿的商品在流通,需要有一万亿的货币做中介,货币发行量等于货币流通速度除以流通商品总值。凯恩斯说,不够!因为还有闲置的和储蓄的货币,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有偏好,所以喜欢持有货币、储蓄货币,闲置的货币就事实上退出了商品流通。所以政府应该超额发行货币,这时的“适度”就是要超额发行货币,要用超额货币替代闲置货币,这才能弥补货币流通量的不足。由此可见,初级班的政府至少要学会“适度”超额发行货币。
中级班的政府技高一筹,要学会输出货币。如果以本土货币置换境外商品,境内的商品流通总量增加了,货币需求增加了,而输出的货币变成了境外的外汇储备,并没有流回本土市场,政府发行货币的“适度”空间是否增大了呢?当然增大了。由此可见,中级班的政府必然支持全球化,因为全球化就是货币流通的国际化,也就出现了“适度”超额发行货币的市场。格林斯潘在他的《动荡年代》一书中有一段,描述了他躺在浴缸里思考发行多少货币合适的问题时,突然悟出了熊彼特教授当年提出的“创造性毁灭”。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包括新技术的应用,还包括新市场的开发,所以格老悟出了互联网的经济功能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因为,互联网创造的信息流动推动了美国的市场规则创造性地毁灭他国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出他国对美元的交易和储备需求,扩大了美元的流通范围。这时我们看到,美国货币超额发行的“适度”空间突破了美国市场的局限,使超额发行的货币流出了美国市场。为了让流出美国的超额货币保持在本土市场的流通之外,美国政府还能够超额发行财政部债券(Treasury Bill),把境外的储备货币长期冻结在美国债券市场上。这真是一举两得,财政部发行了超额债券,美联储发行了超额货币。
政府超额发行货币的“适度”空间没有到此为止,高级班的政府还要再技高一筹,要学会转移货币,让货币流通进入另一个空间:即需要交易货币,又没有通货膨胀。这个市场在哪里呢?投资理财,品牌时尚,消费升级。在电脑前看着K线图的投资人期望价格上涨,在这里,通货膨胀的痛苦转化为津津乐道的投资,信息的流动创造了财富效应,现代家庭的话题开始从柴米油盐变成了股市房市,普通人开始升级为投资人。
对于货币制造业而言,普通人升级为投资人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把货币流通的范围引进了一个永远不担心通货膨胀的市场,并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高收入群体的生存空间。现代家庭的核心是女性,女性天然是消费动物,所以犹太人的《论语》——《塔木德》一书中说:经商就是赚女人的钱。但是,女性一旦进入投资理财市场,行为必然产生变异:一是投资替代消费,热衷赚钱而舍弃消费;二是消费逐渐升级,追求品牌而一掷千金。这种行为变异会给社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家庭支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一种经济发展理论把社会的进步划分为三个阶段:生存经济——发展经济——成熟经济。发展经济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小康社会阶段,人均GDP超过了两千美元。通常是在人均GDP从两千美元到八千美元的阶段,投资理财和品牌消费的市场会出现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社会的两级分化日趋严重。社会两级分化的经济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可以从通货膨胀的机制演绎出经济生活中的两个“螺旋”,一个是工资——价格螺旋,另一个是房价——股价螺旋,进而揭示现代社会的贫困循环和财富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生存经济升级为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主导升级为第二产业主导,社会分为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的支出结构有了三个函数:消费——储蓄——投资。这时我们引进通货膨胀,如同一柄悬剑直插储蓄,两类家庭的本能反应会一样吗?绝对不会。低收入家庭的储蓄向左,高收入家庭的储蓄向右。储蓄向左走,推高物价,抬高工资,再推高物价,这就是经济学描述的工资——价格螺旋。储蓄向右走,进入房产,抬高房价,再进入股市,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房市——股市螺旋。悬剑之下,两个螺旋。   工资——价格螺旋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投资动机弱化,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社会的贫困循环。而房市——股市螺旋通过信息流动产生财富效应,使高收入群体进入投资市场,多层次激发投资动机,全方位推动消费升级,高投资,高消费,高负债,形成社会的财富循环。两个循环的背后是两个螺旋,一极在生产贫困,一极在生产财富,现代社会两级分化的经济机制由此可见一斑。
消费升级:以CPI划分的生存空间
从投资替代消费,我们看到了房价——股价螺旋,从投资人的消费升级,我们会看到两个生存空间。财富循环改变了投资人的消费偏好,现代女性的时尚消费市场也是投资理财市场的副产品。
如果用政府定期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衡量通货膨胀,指数的样本商品构成是一个货币流通的市场空间,现代女性偏好的高档消费会在出现在这个空间吗?绝对不会。两百元的普通包升级为两万多元的LV名牌包,消费功能不变,价格高了一百倍,多出了近两万元的货币需求。由于现代女性的消费升级,普通包的需求下降,价格还会下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消费空间,一个是CPI的内层空间,一个是CPI的外层空间。高档名牌时尚消费发生在CPI的外层空间,她们创造了超额货币的需求,却不会引发用CPI衡量的通货膨胀。从货币制造业的角度看,消费升级在创造超额货币需求的同时没有加剧通货膨胀,这样的消费行为再次突破了超额货币流通的市场空间。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消费行为,两个生存空间的货币需求截然不同。在CPI的内层,价格上涨等于通货膨胀,必须严格控制。在CPI的外层,价格上涨等于高档时尚,越贵就越能显示身份。
投资人的消费升级,也和商品流通的全球化一样,使通货膨胀的产业化突破了空间局限。由于CPI所衡量的只是低收入群体的通货膨胀,大量货币进入到投资理财和时尚消费的领域内流通,政府超额发行的货币在这里转化为现代社会的财富,结果出现了一个悖论:在CPI的内层空间,货币的过度流通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财富贬值;在CPI的外层空间,货币的过度流通却会导致虚拟经济的财富升值。超额货币的流通在两个生存空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后果,所以现代政府才能一手发货币,一手发债券,通过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注入来刺激经济。
通货膨胀的产业化把现代政府作为新兴产业纳入了市场经济,而国家信用和金融稳定是这个新兴产业的两大基石。在经济危机来临之际,通货膨胀的危险随之下降,这就使政府能够通过流动性的释放来恢复金融体系的稳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现代政府的经济学,充分就业,适度通胀和金融稳定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职业目标,而这个职业的本质就是通货膨胀制造业。从这个角度看现代市场经济,政府的经济职能已经深深嵌入了市场经济,市场化的政府几乎必然是一只“闲不住的手”,辛辛苦苦地生产着货币。
2009-5-7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