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心理学词汇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10:45

选自《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修订版)(美)爱德华•霍夫曼著,许金生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一次,29.80元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发展自己富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术语。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这些术语传播到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甚至整个美国文化。但是,马斯洛的一些重要的术语不断地被误解和误用。在马斯洛去世之时,他已经对这种情况越来越感到不满。以下关键术语是依照是依照马斯洛在自己著作中使用的含义来定义的。

Aggridant:优势成员:在生物学上指人类或其他物种占优势的成员,较好的观察者与选择者,在所属种类的社会中倾向与处与主导或者领导者地位.

Alpha 阿尔法:见Aggridant,源于阿尔道斯•赫胥黎在《勇敢的新世界》中的用法。

Apollonian Mystic 日神式的神秘人物:指通过深思冥想而体验到超越和神圣的人.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权力主义人格:指这样一种人,他具有"丛林观",认为善意仁慈等都是能被人利用的软弱的表现.

Basic needs 基本需要 基本需求:指与生俱来的人类本能的低级心理需要,自下而上的层次顺序为获得安全和保护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敬和咨询的需要.

Being cognition (B-cognition) 存在性认识:通过沉思得到的清晰的认知,尤其是指关于人或者事物的超越性神性以及永恒方面的认知,自我实现的人在高峰体验状态中经常产生这种认识,但并不是只有自实习那的人才产生这种认识.

Being humon (B-humor) 存在性幽默:富有哲理的或者是启发性的幽默,它反映了高度的成熟与高层次的动机,如林肯所具有的幽默感。

Being knowledge(B-konwledge)存在性知识:关于人和事物本身超越的、独一无二的、或神圣性的认知,是通过存在性认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逻辑或推理。

Being love(B-love)存在性爱情:对于所爱者的本质和潜能怀有无私的、无条件的尊敬心理,而不是利用自己所爱的对象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爱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它的独特之处。

Being motivations(B-motivation)存在性动机:见“超越性动机”。

Being needs(B-needs)存在性需要:见“超越性需要”。

Being psychology(B-psychology)存在心理学:关于人类最高意识状态的心理学。例如,在高峰体验时的认识、体验和动机等等。

Being values(B-values)存在性价值:人类内在的终极价值。例如,真理,美,公正等,它们都是我们超越性需要的对象,也是我们超越性动机的目的之所在。

Belongingness needs 归属需要:与生俱来的一种在心理上希望从属于一个团体、家庭、部落或者社会的感情需要。

Bodhisattva 菩萨:这是一个佛教用语,用于指那些在开悟之后,自愿回返到世俗世界、通过当一位师傅来无私地帮助他人的人。与佛教中的“缘觉”相对。

Cognitive Pathologies 认知病态:人在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时在需要上的病态或者焦虑,包括无法容忍模糊不清,对于精确性的难以抑制的需要,过度的理智化,程式化,以及假愚等

Counter Values 逆反性价值 :对存在价值,例如真善美以及人的优秀品行的恐惧害怕或者厌恶

Counter valuing 逆反性评价:直接体验或者表达对存在价值以及能够体现存在价值的一切事物的敌意.包括带着敌视态度对存在价值进行贬低或者丑化,这是我们面对存在价值时,由于感受到了敬畏,惊讶,对比自身的渺小与匮乏,内心产生了仇恨感,进而采取的一种防卫机制.

Deficiency cognition (D-cognition) 匮乏性认知:常见的认知方式.如通过逻辑或者理性分析,孤立片面地看待人或者事物的某些细节.

Deficiency humor (D-humor)匮乏性幽默:带有敌意,幸灾乐祸或者贬低等意味的幽默.例如在嘲讽他人的不幸等.它反映了当事人的不成熟以及低层次的动机

Deficiency love (D-Love) 匮乏性爱:在爱情中,把对方看成是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手段.

Deficiency motivation (D-motivation) 匮乏性动机 :与满足基本需要相关的动机.

Deficiency needs (D-needs) 匮乏性需要: 见基本需要

Deficiency psychology (D-psychology) 匮乏心理学:心理学的一分支,主要研究在基本需要和普通意识领域内的认知,体验以及动机.

Desacrilization非神圣化:在我们文化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它表现为对积极的情绪例如温和,友好,崇高感,出身入迷,以及人类行为中任何神秘体验和美好感受加以否认或者压抑

Dionysian Mystic 酒神式神秘人物:指通过达到如痴如狂的状态来体验超越与神圣的人。

Eupsychia 优心态文化:正式的定义为一千个自我实现的人在一个孤岛上所形成的文化。在广义上是指在人性许可的范围内,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社会,这种社会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够为每个成员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

Eupsychian 优心态:朝着优心态文化发展的状态。也就是可达到的健康心理发展。它指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改良,而不仅仅是乌托邦。也指能够使人更加健康的社会或者组织条件。还可以指教师,治疗家或管理者为推动,鼓励这种运动而采取的行动。

Eupsychian Managerment 优心态管理:正式的定义为由一百个自我实现的人合作所建立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一百个人把积蓄集中起来,投资到这个企业,所有每个人都有同等的发言权。广义上是指一种开明的管理。在一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与这个组织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以至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都密切相关。

Existential Gratitude 存在主义感激:当人与人之间有了爱和同情之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感激之情。包括与此相应的话语和心理上的感动。

Existential guilt 存在主义内疚:当我们在生活中违背了我们的高层次的本性或者存在价值(如正义,真理)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内疚感。也可以称为天生负罪感。

Existential Psychology 存在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例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Existential 存在主义治疗:指专门针对那些价值观紊乱或者处于超越性病态的人的心理治疗

Fourth Force 第四种力量:见超个人心理学

Growth Needs 成长需要;见超越性需要

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层次:指与生俱来的包括基本需要与超越性需要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的层次排列。每当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级的新需要就会出现。

Holistic 整体论的: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从零碎的分离的细节入手进行研究的方法。与原子式的和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刚好相反。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是由马斯洛 罗洛梅 ,卡尔罗杰斯和其他人建立起来的具有广泛基础的心理学。它超越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Instinctoid Needs 类本能需要:天生的心理需要,包括“基本需要”和“超越性需要”,尽管这些本质上较弱,但是使我们可能并追求生活中的某些价值,如“真”或“美”。只有满足类本能需要才能获得身心的完全健康。

Intrinsic guilt 内在性内疚 同“存在性内疚”

Intrinsic value 内在性价值:那些出与本能的人类价值,我们需要满足它们,才能促进全面发展并且防止疾病。剥夺内在价值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内在价值也是超越需要的对象。

Jonah complex 约拿情结:一种从《圣经》人物约拿引申出的情绪状态,它反映了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现为缺少上进心,或称“伪愚”。

Jungle outlook 丛林观:具有权利主义倾向的人所持的人生观,认为人不是羊就是狼,既不是受害者,便是潜在的掠夺者。持有丛林观的人常常无法对直系血亲以外的任何人产生感情。

Love Needs 爱的需要:感觉到被他人如朋友或家人爱的基本。

Metamoticvation 超越性动机状态: 指一种渴求存在价值,如真理,正义完满的动机状态。这是自我实现者的主要动机状态。

Metagrumble 超越性牢骚:当我们感到被剥夺了存在性价值或超越性需要时所产生的抱怨(如在工作中没能发挥创造性时所产生的抱怨)

Metamotives 超越性动机:人类在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后受到存在性价值的激发而产生的动机。

Mettanneeds 超越性需要:我们天生的除基本需要的满足后受到存在性价值的需要,虽然不强烈,但如果失去,就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meta-pathologies)或灵魂病态。

Metapathologies 超越性疾病:长期丧失超越性需要,即超越性打击不能满足而引起的存在于精神上的疾病,它们包括玩世不恭、冷漠、厌烦、缺乏热情、失望、无助感、虚弱和虚无感。

Metapay 超越性报酬: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报酬,例如能够实现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工作。

Nadir Experience 失落体验:指一种孤独的体验,来自精神上的退步,失落或悲剧感,还可能因面临死亡或现实中的绝境而产生,这种体验可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彻底崩溃或改变。

Non Peaker 反高峰体验者:指因惧怕进而抑制,拒绝其高峰体验的人。他们通常通过否定,压抑或是忘记的方式而使这种体验从意识和记忆中消失。这些人往往过于理性,实际,唯物,或执迷不悟,有强迫心理。

Normative psychology 规范心理学:关于人们怎样从认知和感情两方面发挥能效的心理学。

Peak-Experience 高峰体验:通常指一种短暂的狂喜,入迷,出神,极大的幸福感和愉快。在这种短暂的时刻里,我们能感受到敬畏,崇拜和奇妙的心情。体验到此时此时以及真实而统一地存在的感觉,同时也体会到超越与神圣。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

Plateau-Experience 高原体验:指对与感受到的敬畏与神气作出平静的,稳重的反应,与高峰体验相比,它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相反,它更多地含有理性与认知的成分,也更多地是处于意志的行为。例如,一个母亲静静地坐着,照看她的小宝宝在地上玩耍。

Pratyeka Buddha 缘觉:佛教用语,指只为自身的开悟而不关心众生的修行者。与菩萨相对

Proctological View 直肠病世界观:指那些玩世不恭的人或处与绝望中的人世界观,他们总是轻视别人,贬低别人,或是寻求别人行为中的最恶劣的动机。这是患有超越性精神疾病的表现。

Pseudo-stupidity 伪愚:一种认知方面的病态,它是约拿情结的一种表现。其特征上是对自身智力的一种抵制或否定。

Reality freshening 现实鲜活化:有意识地重新唤起对存在价值的体验,如对美,真理,公正的体验,是对与想当然态度的一种必要的有效防止法。参见重现神圣。

Re-sacrilization 再神圣化:试图从永恒的角度来衡量人或物,在日常生活中重现奇异和神圣之感。参见重现现实。

Rhapsodic communication 狂想式传达:诗意的语言,如使用隐喻或神话式的象征。这种传达方式常出现与高峰体验时期,并超越了纯粹理性的逻辑的表达的限制。

Rubricize 标签化: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者归人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例如:将某人归类为一个侍者或一个警察而非独特的个人。周期性的“重现现实”可有助与我们克服标签化的倾向。

Safety needs 安全需要:先天的一种对身体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它是一种基本需求。

Self 自我(或译人格核心):人格的生物基础核心。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的顶峰期,这时,我们已摆脱由基本需求和匮乏性动机带来的忧患。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不是终点,而是完成充分发展的一种动力和渴望。同时,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发掘自身潜在的天赋,能力和趋势的一个过程。虽然我们都有这个动力,但我们也有对与成长的恐惧。

Self-Actualized person 自我实现者:一个精神上健康,成熟,正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个体,他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因而为超越性需要所驱动,成为存在价值的积极追求者,这种类型的人有特征,包括创造力,睿智,情感的自发性,对某种职业的热忱等。

Self-Esteem Needs 自尊需要:先天的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它是一种基本需求。

Synergic 协同性的:具有协同作用的特制。也是个人和组织,社会的需要,目标互相促进的一种程度。比如,一个具有协同性的社会是美德能得到回报的社会。一个美满的婚姻也是协同性的。

Synergy 协同作用:由人类学露丝本尼迪克特在1941年提出并由马斯洛详细阐述的概念。可以用来概括不同的文化。在高协同的文化中,对某个人有益的,同时也对大家有益,反之亦然。比如,一种广泛推崇利他主义的文化就是如此。在一种低协同的文化中,对某个人有益,而对其他人则有害,反之亦然。比如,个人的成功必须要他人付出代价的组织。

Taolist 道家精神:具有接受和顺其自然的品质,不侵犯也不干涉别人。

Taolist science 道家科学:具有道家特点的科学。能够通过“存在性认知”而不仅仅是“匮乏性认知”来追求知识。

Theory Z Z理论:马斯洛提出的管理理论,旨在综合并超越道格拉斯•麦克雷戈于60年代提出的颇具影响力的X理论和Y理论。

Third Force 第三思潮(力量):见“人本心理学”。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超个人心理学:马斯洛于60年代在人本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把人的精神放在一个广泛地人类本性与潜能的框架中来研究。它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四种思潮(力量”。

Unitive perception 统一性知觉:指通过世俗的生活来领会神圣的能力,是存在领域知觉与匮乏领域的知觉的综合。

Value disgturbance 价值混乱:见“超越性精神疾病”。

Valuelessness 价值贫乏感:指一种失去价值体系的生存状态,它能够导致多种超越性精神疾病,也能引起身体上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