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新闻联播》改革,央视当“出头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9:26

《新闻联播》改革,央视当“出头鸟”?

    背景:有消息称广电总局建议央视建立《新闻联播》评价体系,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学者展江认为此举是因“央视的公信力直线下降,他们不改变不行了”,赵忠祥认为“《新闻联播》不仅要改革,而且早就该改革了”。

    东方早报发表叶匡政的文章:如果做一个排行榜,列举30年来中国变化最小的事物,《新闻联播》一定位居前列。仅那首10多秒的片头曲,20多年就从没换过。说《新闻联播》是中国的一种政治仪式,大概很少有人会反对。它被赋予的权威性和仪式感,早已超过了它作为新闻节目的价值。人们从《新闻联播》获知的,往往是一种对事实的态度,是政府期望告知民众的价值判断。有人把此做法称为“新闻联播主义”,是有道理的。连在《新闻联播》出镜,也被人们看成一种政治待遇。既然被当作一种仪式,主持人的任务就是字正腔圆地播音,那才是权威拥有的声音,代表了某种超越于声音之上的意志。播音要求如此,内容次序编排上也很程式化。在《新闻联播》中,重大社会新闻往往上不了头条。即使当天发生“9?11”这样的国际重大新闻,《新闻联播》遵循的也是“先国内后国际”的老程式。这表明它的仪式性,已使它放弃了对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价值的评判,或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满足。《新闻联播》本来是想在公众的头脑中重构关于现实的图景,然而因为远离活生生的现实,人们反而感受不到它与现实的关联了。在信息贫乏的年代,国人大多数的新闻来源都是《新闻联播》,所以它的话语无论多么刻板、抽象,不会影响观众对《新闻联播》的选择。但是今天,网络早已成为更为活跃的传播工具。这时《新闻联播》如果仍然不进行变革,只会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是继续用陈旧的话语方式,来保持这种表面的仪式性,还是通过对新闻价值的关注,来更为智慧地传达国家对现实的意志,成为《新闻联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新闻联播》一直期望塑造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但这种认同的前提,是要让民众感受到它的新闻价值和秉承的新闻精神。

    小蒋随想:有些东西不是人们不想改,也不是缺乏智慧改,而是在“框架”之下,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不仅仅是《新闻联播》,一些党报党刊同样存在条块模式与对受众吸引力的矛盾。前段时间,一些地方领导对本地媒体“松绑”,也就是不再硬性规定领导每周“必须”在头版头条亮相几次。有的地方还发过文件,表示领导讲话不再一律冠以“重要”二字。尽管这些变化相对于根深蒂固的“报道提示”还显得“稚嫩”,但是,毕竟是在发生变化。像中国许多改革一样,媒体的变革也是在呈现渐进态势。换做10年前,有多少人敢写批评地方领导的评论?又有多少媒体天天刊登“挑刺”的时评?尽管如今的媒体更“乐于”监督异地行政,而不是给本地领导“找麻烦”,但相互监督也是监督,“互相揭短”也是揭短。只要能引起社会反响,也不算白监督。政府行政改革也好,媒体创新变化也罢,虽然迈的步子不如一些人希望的大,但终归是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