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撤销驻京办(南方都市报 2009-4-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9:12

山东潍坊撤销驻京办
存在20多年,设置之初为获取石油、煤炭等紧俏物资,现在“已完成历史使命”

日期:[2009年4月7日]  版次:[AA10]  版名:[国内]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

  山东省潍坊市不久前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所有驻外办事处全部撤销。这项改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驻外办”该行使什么样的职能?大量的“驻外办”该何去何从?

  缘由:驻外办名存实亡没有存在必要

  最近,潍坊市一纸撤销驻外办事处的文件在社会上引起关注。潍坊市决定,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11家办事处全部撤销,所有资产处理、人员安置等具体事宜在3月底全部完成。

  潍坊市人事局副局长张廷贵介绍,潍坊市驻外办事处普遍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存在20多年。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驻外办事处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提供信息服务,采购原材料,推介产品,招商引资,接待服务等。之所以现在撤销,是因为它已完成历史使命。

  设立于1984年的东营办事处是潍坊最早的驻外办事机构,与其后的太原、上海办事处一样,其职能主要是为了获取石油、煤炭等紧俏产品和资源。“当时是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就得有人盯着才行。”上海办事处主任张英明坦言。

  而设立于1986年的驻北京办事处更重要的职能是政务联络。“驻京办需要替地方政府到国家部委联系、报批项目,负责与部门接头,地方来什么人,要见什么人,都要由办事处提前联络好。”潍坊当地一位干部说。

  “‘驻外办’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职能现已大为弱化,一些办事处名存实亡、资不抵债,没有存在的必要。”张廷贵说,现在不再需要物资调剂,交通通信高度发达,大量联系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随时随地可以办理,即便是招商引资、产品推介,也基本委托市场中介组织运作,驻外办事处改革确实到时候了。

  争议:“驻京办实际是‘跑部钱进办’”

  潍坊市撤销驻外办事处的做法一经报道,引起社会关注。而潍坊市面对媒体却采取了十分低调的态度。据知情人透露,一个原因是“驻外办”问题十分敏感,怕弄不好引起负面评价。

  驻京办等驻外办事处近年来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虽然中央对各地政府驻京办进行了大力整顿,但驻京办等机构仍然没有消失,有关它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很多网友对驻京办的职能表示气愤。有网友说:“驻京办实际上是‘跑部钱进办’,过年过节对上的送礼办,是当地官员到京的接待办。”

  一些大企业、大学也设有驻京办等驻外机构。山东一家大企业的驻京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常主要负责迎来送往,让领导到上级单位好办事,企业负责人家属来京也要搞好接待。每年,光陪同客人去各大景点就不知去了多少次,费用当然全部由驻京办负责。

  除了滋生腐败之外,驻外办等机构另一个让人诟病的是其亦官亦商的身份。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潍坊市大部分驻外办事处都在搞经营。由于经营不善,其中有两家办事处已累计欠债2000多万元;有3家办事处已停止开展业务;有的办事处甚至打着政府的旗号做生意,赔了钱要财政填窟窿。

  关注:“驻外办”还有多少使命

  潍坊市撤销全部“驻外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群众表示赞同。有媒体评论说,“驻外办”严重削弱了原来联络公务的意义,有的甚至异化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和藏污纳垢的场所。因此,潍坊市全面撤销“驻外办”无疑是一项理性之举,值得借鉴和推广。

  也有专家认为,撤销“驻外办”是一个进步,但是,“驻外办”的大量存在有深刻的体制、制度背景。如果对预算资金和部分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审批权不能进行深入改革,“驻外办”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撤销,即使撤销也还会有类似机构改头换面出现。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方雷认为,“驻外办”的设立没有法律及制度上的依据,是改革不到位的一种怪胎。我国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许多财权、事权、人事权方面缺少规范的界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一些项目、资金的分配,谁会跑谁就有好处,势必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寻求更多的资源而设立驻京联络机构,这其中也包含了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方雷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财政预算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驻外办”这种特定时期的产物最终会消失。目前,“驻外办”等机构急需进行职能转型,可以在信访、社会协调、农民工的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据新华社电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4/07/content_751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