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如闻鼓角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1:15

依稀如闻鼓角声

——记重庆佛图关古战场

林属金    

 

     古巴国辖区即今重庆周边区县。公元前316年,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派大将张仪攻打楚国,他路过重庆时,顺道灭掉巴国,在渝中半岛建了一个城市,是为巴郡。

 当时这个城非常小,中心局限在朝天门、望龙门、千厮门到小什字之间。

     巴郡(县)雄踞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城筑山上,四面皆山,历来城池固若金汤。城东、南、北三面抱江,唯西面接陆。

佛图关与二郎关、龙洞关(或曰“青木关”)史称 “巴渝三关”,其均在古巴县城西通远门外中大道上。

二郎关踞于歌乐山“山洞”东南的画鞍山麓,为古巴县城著名的陆路三关之一。清乾隆旧《志》记载:“古关,县西四十四里,智里一甲。自车歇铺沿石磴而上五里许,抵山巅,复傍崖曲折行,万仞深壑,一门洞劈,又为佛图关之锁钥云。” 车歇铺即今上桥福里坡下,从这里上可逶迤登上石垭口,双峰对峙,深谷目眩,气象森严。

二郎关得名于传说中的李冰之子二郎。此关系有一座小庙,祭祀二郎。清康熙53年任重庆府镇中营游击的鲁岱《二郎关》诗云: “严关今不闭,自古岂虚名。 峻岭碍云路,危峰触玉京。佛图郊已近,此地成非轻。 未雨终难必,绸缪空复情。”

龙洞关处古巴县白市驿,为古巴县三关最远一关口。据《巴县志》记载:“县西五十五里,在白市驿坡上。坡陡五里许,关踞山垭,现有石门、石墙。自佛图关至此,三关叠障,守者得入,皆可一丸塞。纵西路有警,渝州未易攻也。”

巴县三关,雄踞叠嶂,古代为保卫治所,曾立下汗马之劳,其中佛图关为三关之首。

佛图关雄踞山城,控南镇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站立雄关隘口,可全览山城两江雄姿,实为重庆咽喉要塞。因关隘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刘时俊《驻军佛图关》诗云:

军驻严关扼巴蜀,凭栏百里望渝周。

群山翠点高低列,两水清涵上下流。

    古往今来,大凡交通要隘,津口港汊,总是兵家攻守之所。历史上浮图关战事频频,枯骨盈野,真有“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之状。想当年此关,三军常覆,英烈丧魂,若阴霾至此,鬼哭神嚎可闻,幽幽而令莽夫胆寒,文士生叹,感极而悲也乎!

往事越千年,且不说蛇战虎骧,蜀争楚斗,仅据史籍记载,从1239年的宋末至1949年11月29日的700年间,浮图关发生的有名战事就有:

《宋史·忠义传》记述“张珏大会重庆,驻浮图关”,此为元代蒙古兵与宋兵激战,说的是张珏抗击元军。

另外还有明代秦良玉率白杆兵与奢崇明叛军激战、张献忠与四川巡抚陈士奇激战、顺治年明将王复臣与清总兵卢光祖激战。

单说当今史家各门褒贬不一那位张大帅——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陕西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少时曾受地主迫害,后当过捕快、边兵,因被人陷害革役。明崇恢三年(1630),率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改营为“西”,又称“西营八大王”。因身长面黄,又被人称为“黄虎”。崇祯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集中于河南,各部首领大会于荣阳,共商对明军作战方略。会后,张献忠与高迎祥共举东征,破凤阳,焚明皇陵,转战豫、陕、鄂、皖各地。 

1644年,张献忠号称60万兵马,打着“澄清川岳”的旗号,溯长江而上,第五次入川。他连克夔州、云阳、万州、忠州、丰都、涪州等地,于六月抵重庆东大门铜锣峡。他采取声东台西战术,以舟师佯攻铜锣峡,自率精骑在铜锣峡口南岸的大兴场登陆。然后由小道西进,疾驰约70余公里绕过重庆城,占江津县,夺得船只后令部分骑兵渡至北岸,沿陆路急驰重庆西南陆上门户——佛图关。

张献忠亲率船队由江津县顺江而下,过硌璜,掠鱼洞,急穿李家沱,登陆菜园坝,强攻浮图关 ,直插两路口。当时关上那一场好战!真个是“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血满两江之岸,尸填肖家之湾。直杀得“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明军腹背受敌仓皇弃了佛图关撤回城内,大西军乘势夺关,卡死了明军的陆上退路。驻守铜锣峡的明军闻大西军已出现在重庆城下,急作鸟兽散,大西军主力立即过峡,巴县告破,然佛图关上尸骨血腥之气却经年不消。

1911年,革命军在佛图关制高点架设大炮,指向城中,声言清朝官吏如不投降,便要开炮攻城。清政府大官小吏,谁也不敢吭声,由此城中同盟会党人,得以安全、方便地进行反正的有关准备活动。此即夏之时辛亥鏖兵助巴渝共和的故事。

上世纪之初,四川军阀大大小小多如牛毛,为争夺地盘,战事频仍。从1917年到1935年这十八年间,川境内的军阀混战多达470余次。这期间,军阀们为争夺重庆这块富庶之地,佛图关上大小战事难以胜数。

1923年杨森与黔军在佛图关“苦战数月,血润亢土”;同年8至10月,熊克武与杨森及北洋军在佛图关恶战数月,最终攻克重庆。当时的《国民公报》曾如是报道:“这一仗,打得逆军尸伏十里,缴械如山……”。历次战事,惨死的兵丁成千累万,大都就地挖坑埋葬,或弃葬于山涧之间。

1941年6月5日,重庆酿成了骇人听闻,震惊中外的“大隧道惨案”。 当时很多市民为躲避日机轰炸,纷纷涌进市中心石灰市、磁器街、十八梯之间的防空隧道。这一天,日机空袭持续时间很长,人们一见日本飞机袭来,便心生恐惧,狂奔逃生。混乱中,进入隧道的人重叠挤压,妇孺乏力者多被踩死。防空隧道里面又缺乏通风设备,许多市民被闷死洞中,后来统计,此次死亡人数在一万二千人以上。当年的防护团将遇难者尸体运至佛图关,掩埋于鹅岭至大坪九坑子一带约三公里长的荒野中。

佛图关本为古战场,工役们掘土埋尸时见遍野粦粦白骨,有仁悯者视之不忍,倡议泽庇游魂,于是在此修建了十二座“白骨塔”以慰亡灵。该塔至今犹存,寒食仍不绝香火祭奠,冤魂有知,枉死城中亦可暝目矣!

                                    

 2009.3.6夜于桃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