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鞭子、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29:18
                        圣人的母亲
我接着要问,孔子实际做过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于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上个月我和我女儿一起,到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去了,这里肯定有很多山东的同学。
我们一下火车,就直奔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研究院,有几位教授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在一起座谈了一个上午。下午,我们就直奔哪个地方?是去孔府、孔庙、孔林吗?没有,我们直奔尼山。为什么?我这个人历来喜欢去看源头的。我知道,在非常热闹的景点里面,你想看一点真实的东西,可能不太容易,我专门去人家不去的地方。
尼山是什么地方?尼山是当年孔子的母亲求子许愿的地方。因为,他父亲六十六岁了,还没有儿子。为什么?他的大太太生了九个女儿,不是七仙姑,而是九仙姑,那就再娶一房太太。第二个太太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瘸腿的。在那个时代,残疾人也能继承父业,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食邑的大夫,他也需要一位像样的继承人,所以六十六岁了还要到颜府去求婚。
颜府有三位女儿待闺,但是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愿意出嫁给一个老头子。小女儿就跟她的父亲说,我在家听从父亲的,我愿意嫁。小女儿叫颜征在,那时候年芳十六岁。
结婚一年后,两人还没有生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上尼山去求子,许愿回来后有孕了。当地有个规矩,要许愿必须连去三次。第三次到尼山还愿的时候,分娩的时间到了,怎么办?正好山底下有一个山洞,那个洞现在还在,叫“夫子洞”。
我们到“夫子洞”里面去看了看,现在还很少有人去,还是保持得很原朴的。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是不一样的。
“夫子洞”上面有一个亭子,叫“观川亭”。《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下面是沂水河。孔子站在那里面对潺潺流过的河水就想到,时间、人的生命和万物的生命,就像流水一样。
然后,我们又到了哪个地方?颜母庄。颜母庄离尼山还有一段路,但是我们执意要去看。为什么要去颜母庄?我想到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你们都知道,中国有三母,一位是孟母,孟母三迁,还有一位是岳母,岳母刺字,这两位母亲已经是家喻户晓,但是颜母(孔子的母亲)却鲜为人知,其实她有很多故事。
孔子三岁的时候丧父,父亲去世了。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难道离得开家教吗?他的家教靠谁?应该是他的母亲。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三迁才到位,但是颜母一迁就到位了。孔子的父亲去世后,她就将家从农村迁到了鲁国的国都曲阜,不仅仅是住在城里,而且是住在阙里,阙里就是皇宫门楼外面的那条街,孔子就住在那里。那里可是文化、政治的中心,鲁国当时是周朝在东边的文化中心。
为什么?山东是齐鲁大地,当时的齐国等诸候国要想举行大的仪式的话,他们的舞蹈只能是六佾,但是鲁国有八佾的规格。在诸侯国中间,当时鲁国的规格是很高的。
《易经》的爻辞是谁写的?是周公写的,卦辞是他的父亲周文王写的。孔子要克己复礼,复的就是周公之礼。曲阜当时是周公的封地,现在曲阜还有周公庙,所以曲阜是文化中心,她的文化与其他地方还不一样。当初,如果不是颜母一迁就到位,如果孔子还住在乡下的话,可以想象到他的生活环境和前途发展。
孔子从小就经常到太庙去,每次到太庙必问礼。孔子经常去看一些祭祀活动,他都感到好奇。围观观看祭祀活动的时候,大人们都走了,都看不下去了,唯他如痴如醉。回到家里,他把家里的一些家具都搬到院子里摆起来,做什么?演绎那个祭祀仪式。他的母亲竟然不去责备他,而且还支持他,从大街上买了一些小玩具给孔子,让孔子在家里演绎。
孔子六岁的时候,颜母就开始教他识字。到孔子九岁的时候,她就将他送到外公家里,他外公也是教书的。向他外公学什么呢?学礼、乐、书、数,数就是易,他九岁多就开始学《易经》了。为什么孔子说到五十岁才学《易经》呢?后面再讲。
息陬村是孔子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这次我们也去了。孔子作春秋就是在那里作的。
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所以我要去颜母庄,去感受颜母祠。哎呀!颜母祠大铁锁锁着,我们从旁边的墙洞里钻进去,里面狼狈不堪,“文化大革命”中间打掉了。但是,我在那里感受这位母亲,感受相当不一样。第九讲我要专题讲颜母。

关于孔子的三个问题 我提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我这次去曲阜采访前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被称为思想家,他到底想了些什么?孔子被称为教育家,他究竟教了些什么?孔子被称为政治家,他实际做了些什么?
如果孔子没有做过什么事,算什么政治家?为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称为是政治家,只是思想家、哲学家?我提了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首先从哪里寻根觅源呢?思想家,他的思想是从哪来的?《易经》是群经之首,孔子学没学《易经》?上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办公室,魏主任问我:“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孔子的?”我就拿起我那本书《易经大传新解》,我说,这本书就是专门解读孔子为解读《易经》所做的《系辞传》的。
孔子解读《易经》,在《论语》里面讲到了,他讲:“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有很多解读,特别是台湾的钱穆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很多,他有很详细的考证,这里我就不一一讲了。“五十”,有人把“五”和“十”拆开,加我五年我就……加我十年我就又……还有一句“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假”和“加”是什么意思?通不通用?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孔子的思想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应该都源于《易经》。这不是我说的,是从各方面的考证得出的这么一个结论。《易经》是群经之首,从古至今,专家、学者都认可的。

孔子管理理念三部曲 我们再来看孔子管理理念发展三部曲,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启发性的东西?管钥匙是管家、管事、管库——管事物;管鞭子是管牛、管羊、管马——管动物;管规则是管人,是用策略、理念、思想。
钥匙怎么开启锁?管钥匙是管物、管钱、管事、管人、管心这么一个层次,最难管的是人心。一个人能管物,不一定能管钱
。你挑选人来管仓库还不是那么难,你要挑选一个人来管钱,那就比管物更重要。再一个,管事就比管钱更重要,管人又要比管事重要,要管人心那就更重要了,那就是钥匙。你的这把钥匙,能开哪一把锁?
看看鞭子有哪些方法?鞭笞、鞭策、鞭影、扬鞭、甩鞭。“啪”、“啪”、“啪”……挥鞭子很有讲究。有什么讲究?
第一种是鞭笞,拿起鞭子照着马的屁股就打,用鞭子抽马屁股,打得马遍体磷伤,但还不起作用,还是跑不动。
第二种是鞭策,它不打马屁股,而是打一个穴位,马耳朵背后有一个穴位,鞭子上有一个球,一甩,“啪——”,一下子打下去。不是打的那个地方痛,而是那个地方有一个穴,就像给我们注入一个东西给你提神,是激励。鞭子这么一甩,一下子打到它的兴奋点上,马的精神立马就来了,就看你打得准不准了。
第三种,人与马达到某种默契了,鞭子甩响了,“啪——”这马不需要鞭子上身,就起到鞭策的作用,同样是精神来了。
第四种,鞭子扬一下,意思是说:“伙计,加把劲吧。”马与主人已经心照不宣了。
还有一种,看见鞭子的影子,马就来劲了,就感到是激励了,精神就来了。这就是不同的层次了。
我们的管理,特别是管理一个企业,管理一个单位,管理一件事,你手上的这个鞭子怎么样甩?怎么样扬?怎么样执?你打在哪个地方?你的目的是惩罚他,还是鼓励他?是鞭策他,还是与他交心?这个层次就有很大的不同了,这个鞭子也要看你怎么用。
所以,真正会管理的人,不是用制度去约束人,束缚人,而是用制度去鼓励人,鼓励人的自主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的管理 我刚才讲到了钥匙、鞭子、规则,后面的很多东西我都要联系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来讲,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纲领性的东西。“太易自主管理”作为我个人的一个研究,大家是不是认可?我们来探讨一下。
中国管理特色之一——从自我管起。从前有一个人,他屋子里面很乱,朋友问他:你这个房子怎么不打扫一下?他讲,我是办大事的人,是管理天下的人,我怎么能做这个小事呢?朋友就问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那么,自我管理从何做起?从作息做起,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开始做起,这是《朱子治家格言》里面的一句话。作息的过程,就是如何守息,如何养息,如何调息。这个息是什么呢?明天就要讲这个。作息的目的,是要做到自强不息、生生不息。
中国管理特色之二——既有怎么做,更有怎么想。只讲怎么做的话,就会束缚人的手脚;如果注重怎么想的话,就能启迪人的创新思维。想得好,一定能做得好,就能做到“自我管理”。
管理要从“自我管理”做起,国家管理、地域管理、企业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无论是哪一种管理,都要从“自我管理”做起。自我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称霸天下,而是为了“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