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拢”国资委 黑石中国攻略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3:39
 

“拉拢”国资委 黑石中国攻略曝光
 
作者:郑盎    政经新闻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郑盎 北京报道

    这几年,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的效益都不错,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把“门口的野蛮人”引入门内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未来进入攻坚阶段的国企改革中借力PE,国资委也许有这样的考虑。
    但有专家提醒,PE关注的是产权,而国企改革不仅仅要革新产权,还有产品的升级换代、竞争力、内部管理提升的问题,把宝押在境外公司上是不妥当的。

    黑石和蓝星“眉来眼去”,国资委在背后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与黑石火速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下简称中国汇投)引入所不同,黑石与蓝星谈的“恋爱”显然有些漫长,继前一周本报采访蓝星得到回复“未确定”之后,上周,本报记者再次就“蓝黑恋”采访蓝星得到的答复仍是“未确定”。蓝星集团新闻发言人席宇昕老调重弹,依然是“谈判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关事宜等到完全确定下来会适时发布公告”。
    国资委网站近日公布消息,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向外方介绍了国资委自组建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就黑石集团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的战略合作谈了意见。孰料,没过多久,这条挂在国资委网站上的消息即被更改,从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并就黑石集团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的战略合作谈了意见”变成“并就黑石集团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谈了意见”。
    虽有反复,但国资委对黑石的暧昧态度仍不言自明,这与凯雷的遭遇大相径庭。绝大部分人相信,因为国资委的表态,黑石和蓝星的结合已是铁板钉钉。有投行人士甚至认为:“黑石和蓝星的交涉纯粹是国资委在幕后主导。”
    8月29日, 记者就此说法向国资委求证,国资委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解释,蓝星和黑石可能有的合作,那也完全是它们的企业行为,至于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会见黑石董事长也是完全正常的外事活动。
    并且,向黑石示好的并非国资委一家,上海、安徽两地都对黑石表达过“希望其投资当地”的意向。
    “我的理解,国资委的意思是,大家都对黑石表示‘好感’,国资委当然也要‘走走过场’。”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郭士英向记者分析。
黑石的高明之处
    郭士英认为,黑石显然早就有了一个中国计划,从拉拢梁锦松入伙,到吸引中国汇投对其投资,乃至最后“杀回”中国——这样的“连续技”不可谓不高明。
    很多人认为,假设黑石在中国成功,其示范效应会吸引相当多的国外PE进入中国市场。“但是这部分后来者要在中国享受黑石同样的礼遇,可能性微乎其微。”郭士英表示,因为“梁锦松”只有一个,其次就是梁为黑石引入的中国汇投。
    梁锦松自不必讲,这位前香港财政司长已被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屡次报道,正是由于他长期积累的人脉为黑石穿针引线,黑石才得以在中国“高效率行事”。让黑石在中国左右逢源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和中国汇投的关系。
    投资并购专家肖金泉认为,正是由于和中国汇投结合,黑石在中国市场上才得以加速度,“今年4月,黑石考察国风塑业未果,而6月后则频频露脸,和蓝星‘眉来眼去’、走访各地之余,还和国资委打上‘照面’”。 5月20日,中国汇投和黑石签署投资协议。
    清科集团研究部副总裁朱芸表示,基金的短期套现行为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由此带来股价波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据调查显示,短期套现行为和出售给缺乏长期投资意愿的投资者是企业在引入基金时顾虑最大的因素。而基金特殊的盈利模式是一旦适时就会选择套现,但由此造成的企业频繁转手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隐患。
    蓝星集团新闻发言人席宇昕反驳道,对于PE,也要一分为二看,黑石是个很有竞争力的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例子可以证明黑石不好。
    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外加上和中国汇投的合作,黑石的行事路径会否有所改变?肖金泉表示,中国汇投虽然以招股价4.5%的折扣得到了黑石股票,但黑石却获得了汇投放弃投票权,以及长达4年的股票禁售期的好处。汇投放弃投票权,使得黑石在分散股权的同时,避免了原有股东及管理层对公司控制权的旁落,使其上市后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隐秘运作。
    有投行人士同样向记者表示,中国汇投投资黑石,等于为黑石戴上一顶“中国化”的帽子,在中国市场上,它完全可以“红石”的面目示人;中国汇投同时放弃投票权,又给了黑石“亦鸟亦兽”的可能,让它可以顶着“中国化”的帽子,独立行事,在中国大发其财。
国资委的算盘
    蓝星显然不足以满足黑石的胃口,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善波认为,黑石拜访国资委,其用意再明显不过,“是看上国资委掌握的大量国有资产”,它的目标很可能就锁定在——掌握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和有发展前景行业中的重要国有企业。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黑石既然有意,国资委难道没有自己的算盘?在未来进入攻坚阶段的国企改革中——借力PE。
    今年年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明确表示,在第二个经营考核期内,“央企必须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基本实现;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完成;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资委的计划中,在第二个经营考核期内,除了央企数量的缩减之外,还要到2010年时培养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在此之前,从2004开始的第一个经营考核期内,央企数量已从196家减至159家。
    祝善波向记者表示,“我们内部之间的横向重组是最难的”。他向记者举例,假设AB两家都是国企,“来一个‘洋鬼子’牵头重组可能大家都会服帖,因为没有哪家国企愿意把自己卖给民营企业”。
    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表示,这几年,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的效益都不错,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把‘门口的野蛮人’引入门内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有这样的考虑”。
    但是祝善波也提醒道,不管是“黑石也好、凯雷也好,他们本质上就是资本运作,可能带来资金、治理方面的经验,但不能本质上解决问题。结果可能事与愿违,他们关注的是产权,我们国有企业不仅仅是产权,还有产品的升级换代、竞争力、内部管理提升的问题。并且,在国资委一直要解决的大型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问题上,‘把这个宝’押在境外的公司上也是不妥当的”。
    “PE——他不是慈善机构。”祝善波说。 

黑石IPO:追捧与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6:58  财经杂志网络版

  黑石放弃PE惯有的私密性,转而选择公开上市,这固然获得了融资之便利,但也使其财务状况暴露于公众视野,高收入与低税率的强烈反差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争议

  本刊记者 程芳 陈慧颖/

  6月22日,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纽约交易所代码:BX,下称黑石)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IPO当日,黑石股票上涨了13.1%,表现几近完美。

  但此后数日,由于市场担忧加税因素(参见本期文章“美国PE税案风波骤起”)可能导致黑石股价定位偏高,黑石股价却一路掉头向下,直至7月3日,仍低于发行价,最后收于29.72美元。

  从股价表现追溯至上市过程,黑石的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

  前IPO风险

  从和黑石初步接触到签署投资协议,仅仅花费不到20天的时间——尚在筹建中的中国汇投的第一笔海外投资体现了决策的高效率,亦从侧面反应了黑石的吸引力。

  根据5月20日签署的投资协议,中国汇投承诺斥资30亿美元购入黑石部分无投票权单位(non-voting common unit),作价为IPO价格的95.5%,占黑石扩大后股份的9.37%(未计入超额配售),锁定期四年,且不占董事会席位。

  中国汇投“处女作”引起了各界极大关注。美国民主党参议员James Webb曾致信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考克斯、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和国土安全部部长切尔多夫(Michael Chertoff),要求调查中国参股黑石集团是否构成“国家安全隐患”,并请求SEC延迟黑石的IPO。但黑石上市的进程显然没有因此受阻。

  以IPO首日黑石

 
股票收市价计算,中国汇投录得账面浮盈约5.5亿美元。不过,随着后市的几日阴跌,汇投的账面利润亦大幅波动,颇有缩水甚至亏损的危险。

  6月29日,黑石股价低至28.75美元,已低于汇投购买价29.605美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汇投对黑石肯定是长期投资,这些暂时的浮盈浮亏并不重要。但是,黑石集团尚未明朗的税收条件,仍将给中国汇投等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税收疑议

  真正推动黑石上市步伐,并压制黑石上市后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源自华尔街和美国政府部门因黑石上市引起的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税收问题的密切关注。

  黑石集团在获取上市地位的同时,仍保有合伙制企业形式。

  根据美国1987年制定的一项税收法案,对于一家合伙制公司,如果其收入的90%以上属于“非积极型收入” (passive-type income),那么它只需缴纳15%的资本利得税,而不是35%的公司税。黑石选择保持现有的合伙人制,便是希望上市后可以继续享受这项税收优惠政策。

  黑石放弃PE惯有的私密性,转而选择公开上市,固然获得了融资之便利,但也使其财务状况暴露于公众视野,高收入与低税率的强烈反差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引发了美国国会对于合伙企业制度及其享有的低税率的争议。

  多位议员纷纷提交税法修正议案,希望逼迫即将上市的黑石集团缴纳公司所得税。

  黑石在招股文件的风险提示部分亦坦承,如果把黑石当做一家金融公司来征税的话,税率会高达35%,远高于目前黑石承担的15%税率。如果此类变化真的发生,则黑石的利润将大大缩减,而其交易单位的价值也将随之降低。

  值此关键时刻,黑石将上市日期提前了五天,并将IPO发行价定在估值区间29美元-31美元的上限,依然得到投资者的追捧,获得了10倍的超额认购。

  但亦有分析人士指出,黑石价值被高估,从2008年市盈率角度看,按照IPO价格计算,黑石高达20倍,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世界顶级金融公司仅有10倍。

  6月27日黑石提交给SEC的文件显示,黑石IPO超额配售2000万份普通单位,此次共发行1.533亿份普通单位,融资总额达到47.5亿美元,成为美国最近五年最大规模的IPO。由于发行规模庞大,黑石聘请了17家投资银行组成承销团,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花旗(Citigroup)是主承销商。

  上市双刃剑

  追捧与质疑并存的黑石上市一役,放大了各界长期以来对PE的矛盾态度,而黑石上市事件是否会对PE行业长远发展产生影响,亦颇具标本价值。

  7月3日,另一家全球PE巨头KKR已向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融资12.5亿美元。此前有传闻说,KKR可能已经聘请了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团作为上市的主承销商。

  一般而言,PE公司上市有两种形式,或选择基金管理公司上市,或将所管理的一只基金上市。两种上市方式各有利弊。

  6月15日,美国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主席Orit Gadiesh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将PE管理公司上市可以使公司所有者结构多样化,但不会较大地改变公司的业务运作方式。

  然而,选择PE基金上市益处多,风险也大。Gadiesh认为,PE基金上市的好处有三:一是使公司不必浪费时间和人力去筹集资金;二是上市筹来的钱可以让基金任意追逐巨型目标,而不需与其他的PE基金联合,从而使自己的基金更具

 
竞争力;三是可以使PE基金在世界各地投资时获得更多灵活性,而无需像以往一样受制于同投资人达成的具体投资协议。

  PE基金上市的劣处也很明显。首先,股权的分散以及信息披露的要求会限制基金迅速决断的能力;同时,基金上市,还可能严重影响PE基金改善被收购公司盈利和业绩的积极心态。

  在这次IPO中,黑石集团付诸上市的便是基金管理公司本身,而非旗下的私人股权基金。黑石在招股说明书中明言,他们将继续以往着眼长期的管理风格,而不会被暂时的股价所左右。同时,黑石此次出售的是普通股权单位(common units),而非普通股票(common shares),这意味着包括中国汇投在内的投资者们可分享黑石集团所赚取的管理费及利润分成(carried interest),却无权决定公司人事任命与投资决策。

黑石集团创始人可免予对从IPO中获得的盈利交税 2007-07-13 17:31
黑石IPO首日涨13.1% 外汇投资公司收益5.5亿美元 2007-06-25 02:52
黑石完成IPO 定价31美元 2007-06-24 06:48
黑石集团成就美国五年来最大IPO 2007-06-23 06:52
黑石上市成为美国5年来最大IPO 董事长身价77亿 2007-06-22 20:07
全球投资者热捧黑石IPO 2007-06-22 07:05
黑石可能调低IPO价格 2007-06-19 05:33
黑石公开IPO文件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或占股9.7% 2007-06-13 03:32

全球投资者热捧黑石IPO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2日 07:0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李硕

  本报讯 因美国国会议员提出立法要求对私募基金大幅加征税收,为此,黑石集团将78亿美元的IPO由下周提前几天至本周,其IPO仍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周三,黑石集团IPO已获得大约超额7倍的认购。认购投资者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大量来自亚洲、中东和欧洲的投资者。

  据悉,由于IPO大受投资者追捧,黑石集团对外发售了IPO数量远远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然而,来自美国大基金公司对IPO的需求已受到国会将增加对上市私募基金征税的影响。

  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包克斯助手称,包克斯上周提出立法以对上市的私募基金加征税收。该助手称,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将缩短对私募基金五年加征税收的宽限期,包克斯已获得许多民众对该立法的支持。

  黑石集团此次IPO得到华尔街投资者和繁荣的私募基金行业的密切关注,本来黑石集团IPO定为下周,但黑石集团在周二决定提前几天进行。此外,债券市场的恶化也对将收购作为核心业务的黑石集团带来影响。在黑石集团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申请中,它重申其每股定价在29-31美元,并将于周四晚上对IPO进行定价,而周五在纽交所上市。

  黑石集团此次对外出售1.53亿股股份,并有望最高集资48亿美元,并且黑石集团已同意向中国外汇投资公司出售30亿美元的股份,该公司市值由此将达到320亿美元。

  黑石集团对手KKR,阿波罗管理公司,凯雷集团和TPG等私人资本将密切关注其IPO的市场表现,希望能够步其后尘。 黑石谜团引发蓝星系集体停牌 []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07-09-06 08:37 【字体:大 中 小】 【论坛】 【博客】

    今日,蓝星集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蓝星清洗(000598)、沈阳化工(00698)和星新材料(600299)集体发布公告称,接控股股东蓝星集团通知,蓝星集团与有关方正在商讨重大事项,因该事项有待进一步确认,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直至相关事项确定并披露后复牌。

  昨日,蓝星集团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表现不俗,除S蓝石化因股改事项停牌以外,其余均全线上涨,其中蓝星清洗和沈阳化工均强势封在涨停板上。

  近一段时间以来 ,关于蓝星集团的消息满天飞,比如说蓝星集团将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蓝星清洗、沈阳化工和星新材料中各拿出一部分股权,打包后卖给黑石集团,引进黑石集团作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还有传闻蓝星集团将通过星新材料实现整体上市等等。虽然三家公司均发布了澄清公告,但市场的投资热情仍十分高涨。

  记者随后采访了星新材料公司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是件小事,公司要仔细考虑。至于集团会不会通过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则表示没有听说。 

有了梁锦松 黑石百事通

2007-8-21南方人物周刊

 

比他更受信任的没他专业

比他更专业的没他这么受信任

 

    离任港府财政司司长四年之后的梁锦松,成为中外资本市场沟通领域的要人,风头更胜当年。他的名片在某次讲演中,受到粉丝的争抢,被撕成两半。

 

一通百通

 

    梁锦松因车辆偷税之嫌,离任港府财政司司长四年之后,风头更胜当年。
    之所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与中国内地大出风头,是因为帮助国际著名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黑石在短短的三周内,在美国上市之前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外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尚未挂牌之前,就投资了30亿美元获得了10%不到的无投票权股权,被称为中国外汇投资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集最早得知消息者、穿针引线者、亲赴北京谈判者三项重任于一身,梁锦松被证明没有忘记从事28年的国际金融工作。不仅如此,从政期间所积累的人脉,以及他自己在退出政坛后的谨慎、感恩心态,使得宝刀锋利更胜当年。
    黑石(音译“百仕通”)由于与中投公司的这层关系,在内地一通百通,有人理解百仕通的真正含义是百事通。
    另一桩不亚于中投公司投资黑石的重要交易,是黑石撮合国家开发银行入股巴克莱集团,国开行以约98亿欧元,占扩大后总股本的7.7%,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出资36亿欧元,占股3%。从来都是中国的银行邀请国外银行担任战略投资者,以便“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一夜之间,中国的银行而且是离市场距离较远的政策性银行,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聚光灯下的主角。如果巴克莱最终能以689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国开行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参与巨额跨国并购活动的银行。
    在这宗有可能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交易中,黑石提供了顾问服务,一跃成为中国企业并购顾问的第五位,怪不得黑石的企业和并购顾问部门主管John Studzinski十分自得地说:“黑石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拥有可靠的全球网络。我们认为,我们(作为顾问方)能提升任何一宗国际性交易的价值。”
    这又是梁锦松的奇功一桩,虽然他今年1月才成为黑石集团的大中华区总裁,虽然黑石今年1月才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但成功的交易证明,黑石有择人之明,梁锦松长袖善舞。
    今年4月,梁锦松与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工作小组负责人接触,在外汇投资公司很快表达了投资的兴趣,双方在3周之内奇迹般地完成了巨大交易。国开行交易同样如此。据称,在巴克莱集团前主席SirDavidWright(胡礼爵士)向国开行抛出橄榄枝后,国开行即询问梁锦松,是否愿意成为国开行此笔交易的投资银行顾问,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梁锦松再展财技,拿下一城。梁锦松顺理成章地成为巴克莱、黑石与国开行之间的5月份完成交易联络人,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当然,黑石曾经管理政府投资基金的经验也为他们助力不少。
    国际资本市场,拼的是赢利能力,还有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兹事体大,比如凯雷就聘请了布什父子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前主席刘鸿儒及前泰国前总理他信等一干政商要人为投资顾问。获得包括军工等敏感行业的大单无数,虽然永远遭受到官商勾结的猛烈抨击,却实实在在成为世界资本市场赢利大户。不过,凯雷的这张牌在中国威力不大,比如在凯雷并购徐工案中,虽然老布什出马恩威并施,却从未享受过三周内就拿下大单的痛快淋漓。
    原因很简单,凯雷缺少梁锦松式的人物。既通晓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又被认为如假包换的专业人士,又有忠心为公司服务的专业精神——在中投入股黑石的北京一周谈判期,梁锦松数次换饭店,日夜乾惕,以确保生意万无一失——同时还被我们视为久考验的“家里人”。可以说,梁锦松就是黑石手里的那根彩线,缺了这根线,一切故事就丧失了色彩,也就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说。
    以至于《华尔街日报》有专文论述梁锦松是中央谋臣,否则难以理解黑石在中国的飞跃式进展,从一个中国民众不太懂也不关注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到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词汇。文章感叹,在中国做生意,人脉重于一切。其实在美国,何尝不是如此?

 

在质疑声中游刃有余

 

    不过,并非一切都是彩色的。随着黑石股价的波动与投资中国路线图逐渐清晰,围绕着私募股权基金模式的赢利能力,黑石收购国内公司是否别有图谋,质疑声渐起。
    黑石的前景如何,汇投公司如何控制投资风险?
    也许是生不逢时,黑石上市之前,6月14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包克斯和资深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交了针对1986年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的修正案,拟将上市的包括私募基金公司在内的合伙企业税负提高到普通法人公司水平,即从15%提升到35%,要增加利润分成税收。虽然提出税法修正案不一定能够通过,起码说明了类似于黑石这样的私募基金公司所承受的压力在加大。这也反映出,美国国内有一派力量担心,私募股权基金与各国主权基金合作,这些最赚钱公司的利润流失他人之手,因此需要及时筑坝拦截。要知道,黑石去年员工收入是高盛集团的9倍。
    另一个压力是成本压力。有资料显示,黑石公司主要运用的操作办法杠杆收购(即以少量资金带动大宗收购)的成本在加大,已经接近6年来的最高点,发行债券将更加困难,这样的收购方式越来越不被社会接受。也许,类似于黑石这样的赢利方式,高峰期即将过去。更不幸的是,由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全面资产重估风潮,世界投资产生风险厌恶心理,债券遭到冷遇,美国股市狂挫,导致汇投公司的这笔投资在7月的最末几天浮亏高达5亿美元,现在增至6亿。
    同时,由于陆续传出黑石入股境内公司的消息,比如黑石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中国蓝星总公司30%股份,以及梁锦松受合肥政府之邀考察国风集团下属的生物柴油项目和木塑项目。对此消息,国内的公司未予否认或者高调公开,黑石高层态度又比较暧昧。如果黑石真的图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投公司这笔受到交易双方美誉的投资显得有些可笑。中投公司的外汇储备借黑石转了个手,出口转内销,投资到国内企业,那为什么不由中投公司直接投资?反正都需要二次结汇,再次增加人民币的流动性。
    此时的梁锦松更显示出久经资本市场与政界磨炼的“沉稳”本色。
    面对黑石内地投资质疑,他表示“黑石目前在中国内地一笔都没投过”,这是事实,却不是全部。梁锦松适度的坦诚更为他赢得了信任。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个内部交流中,他曾表示:“我们没法分割投资国内与投资国外的比例,没有中国入股,黑石也是会向中国投资的。而且投资不仅是30亿美元,如果找到好项目,30亿美元其实只算是很小的一笔钱,毕竟黑石有几百亿美元,没有界定我们不能做这个市场,不要把它挂钩。”这也是事实,同时为黑石投资中国埋下了伏笔,将中投公司的投资与黑石的投资区分开来,只要是好生意,就要做。但他忽略也许是有意忽略了中国外汇投资的底线与原则,除了赢利之外,就是不变成假洋鬼子增加国内货币市场的压力。
    针对私募基金赢利模式的终极质疑,梁锦松明确表示,最近几年私募股权基金比以往增长更快,近五年每年增长率为21%,未来的增长还会更快。但此前1个月,美国权威投资杂志《巴伦》周刊直指黑石股价“远高于合理估值”。报道指出,黑石的主要业务正面对很多不利因素,这类私募基金愈来愈难找到“便宜的并购对象”。这无异于宣告黑石快买快卖、赚大钱的机会的终结。
    对于中国的利益,梁锦松表达得含蓄,却透彻。此次外汇投资试水黑石黑石方面曾与美国财政部沟通,获得首肯,梁锦松表示,“这次中国入股黑石没有给美国人攻城略地之感很好”,“外汇储备、流动性问题是国内媒体关注焦点,但国外媒体并不是简单看如何解决国家外汇问题,他们主要担心三点:第一,中国是否会使全球市场大起大落;第二,中国会不会失去信心后就不投美国资产;第三,中国会不会像富起来的日本一样,到美国什么都买,攻城略地。而这次中国发出的信号并非要大肆购买美国的东西,中国希望透过黑石这样的公司投资,我看好中国的第一笔投资。”这一解释显然会让处于境外人民币升值巨大压力之下的我国金融决策者开心。
    梁锦松表示,黑石在中国投资后并实现退出时,“收获人民币并不是一件坏事”,除了重弹黑石这样的公司进入会让中国企业更有活力的老调外,似乎在暗示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于所投资的项目在退出时,并不仅限于去海外市场上市,也乐意在内地的A股市场上市。这是A股市场国际化的强大助力,当然同样让决策者高兴。
    梁锦松游刃有余。比他更受信任的没有他的专业性和国际背景,比他更专业、更有国际背景的很难受到同等程度的信任。正像香港市场成为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堡垒一样,梁锦松这样的人才符合国际国内双方的需要。在本土大批投资银行人才培育出来以前,除了他们,还有谁呢?
   

漩涡中心

   

    作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很有理想。“如果当时我若没有理想,就不会入政府。入政府求什么?钱?当时的媒体都报道,说我减薪九成入政府,这不可以证实或不证实,但这距离事实不远。”可见个人的钱财并非梁锦松惟一考虑的目标。但务实的梁锦松也表示,绝对不会再从政。
    由于透露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政府曾考虑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脱钩,梁锦松6、7月间遭到香港媒体在买车漏税之后最猛烈的炮轰,但他依然不改初衷,表示如果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港元可以与人民币挂钩。这意味着他对大陆经济前景的信任,他认为港人应把握内地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机遇,争取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经济与政治分开考虑,而这种观念也许将使他赢得上层更多的信任。
    香港与内地的转型成就了梁锦松,国际市场开放成就了梁锦松,而开放初期人才的青黄不接与规则的暧昧不清,同样让梁锦松获利。
    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阶段,梁锦松也因此成为典型人物,他将见证和亲身参与中国金融开放领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