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0:41
更进一步的表达为, 如果一个袋子中有很多球,但是我们不知道多少黑球多少白球,那么如果我们不断的往外取出球,当我们取出来的球越多,外面的黑白比例越有可能接近袋里本身的黑白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确定性是不存在的. 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一点可以用培根的归纳法做为例子.如果一个官员到村子里统计人口,村里有100个人,前99人都叫john, 官员想当然认为第100人也叫john. 可是第100人恰好叫smith. 这是归纳法的死穴, 也就是这个死穴导致"太阳明天是否会照常升起"的著名哲学问题和休漠发展出的因果律死路.
  也就是说,除非我们取出全部的球,我们不可能得到确定性的结论. 但是对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非数学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归纳. 所以确定性事实上不存在.
  
  小数法则说的是,即使是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它也总会发生,当它发生时,就成为了百分之百,小数法则导致长期资本公司的灭亡和彩票的风行.
  
  站在某一特定角度观察大数法则和小数法则,可以看到奇妙的现象. 我们知道所有投身证券市场的人,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仅是很小一部分. 如果应用大数法则,最好的结论是"远离股票,远离毒品". 但绝大多数人相信自己就是那万分之一,在此他们应用了小数法则. 更进一步观察, 我们发现对于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资金管理,坚持学习研究,坚持成功的习惯的人来说,他们在证券市场生存的可能性相当的高,只有少数人被运气击倒. 如果我们把大数法则视为"技术",把小数法则视为"运气".那么失败者的失败在于在应该运用技术的时候相信运气,在应该相信运气的时候运用技术. 成功学认为: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理由.
  
  赵治勋说:人生都是运气. 本因坊十连霸的赵把自己的连霸视为上天的恩赐. 但他同时也说,积土成山. 我不断的努力站的离运气更近一些.
  
  超级牌手如Doyle Brunson等世界赌王依靠技术成功,但同时他们也强调勇气的重要: 为了生存, 有时候你必须去死.
  
  重要的不是大数法则还是小数法则, 而是何时运用大数法则,何时运用小数法则. 在战场上,怕死的人死的最早,但不怕死的人死的也未必晚多少.只有即不怕死也有充分经验和技术的人才有可能生存的最长久.

 

        2. 博弈论讨论的是多方决策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我愿意在此问题上引申量子论的看法--观察本身将会干扰被观察对象,造成结果的偏移. 索罗斯的反身性讲述的内容从本质上也是这种看法.个人认为索罗斯的表达相当的不清晰,也许这就是造就了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和成功的投机家的原因.
  假设某一支股票为一个稳定的系统, 并假设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正确分析出这个系统的输出(A情况导致1结果,B情况导致2结果,C情况导致3结果). 那么当我们参与进游戏(买入),就改变了这个系统的输入(从A情况变成了B情况). 那么系统的输出就从1变成了2. 当我们退出游戏时(卖出)又改变了系统的输入(从B变成C), 那么系统的输出就从2变成了3.
  问题的关键从复杂的博弈圈简化成1--正确的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 2--判断哪种输出对自己有利. 将自己的行为剥离出来放进系统里作为客体,将自己的思维剥离出来作为主体观察. 这比晦涉的反身性来得更容易理解. 身为一个不成功的业余围棋爱好者和一个不成功的扑克爱好者, 我认为,棋手和牌手就是这样思维的.

        3.成长的过程对于人的习惯和思维的影响无庸置疑,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到我的文字也不过一笑认为是一只蝼蚁的爬行,一粒尘埃的轨迹而已. 然而,就个人的认识而言,我认为人类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超出个人现实经验的普遍性认识的.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获得某种超出所有感受,经验,阅读,思考的"先验"的认识, 而是说, 在现实经验之上, 我们可以得到含有普遍性,一致性的看法.
  对这个观点的说明如下:
  
  首先,我们要思考需要有思考的材料,材料来源于观察,感受,阅读等.
  其次,从材料中得到超出具体事物的认识, 例如:从1个苹果,1块石头中得到"1"这样一个概念.所谓的'共相'.
  再次,从认识中总结出理论. 这个理论是一种假设.
  然后,对理论进行思辩. 思证的环节. 逻辑上要能过关.【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资经验荟萃】
  思证过关后进行实证. 用过去的事实证明其有效.
  实证过关后进行体证, 用对未来的预测证明其有效.
  
  范.撒普说: 当你对一种投资的理念理解的越深刻,你的系统所需要的测试就越少.
  当检验系统的成功与否仅仅基于"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很难从现实的测试中得出结论,究竟是水涨高了,还是鸭子长大了. 在这个角度上, 即使用现金也很难证明巴非特的成功, 在"随机漫步"和"很难相信居然有人打牌不看牌"之间要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委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尽管明天新浪头条是"世界首富巴非特宣布破产"的可能性微忽其微,但绝对不是0%.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这一问题, 如罗素所言: 一切都是自我的信念,但某些信念比其它信念更可信. 如果巴非特及其它投资投机大师不能证明自己的成功, 那么其它人更无立场阐述自己的理论. 重要的是--我们选择相信,并鼓起勇气参与,而且努力站的离幸运女神的裙边更近..

        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从确定性的角度认定系统是有效的. 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让它有效,并且我们"相信"可以努力让它变的更加的有效. 换言之,在它被证明错误之前, 它就是正确的.

        我有充分的理由支持如下的信念:
  价值投资,技术投机,随机漫步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盈利这一相同的目标.
  尽管我无法证明, 但从逻辑上我实在无法与三种同样严密成熟的理论争辩. 在事实上我也无法与成功争辩. 从我获得的知识和认识上,这三者在更高一层次上一同统御在理性的大旗之下.
  
  我必须提到波浪与江恩这两个异类理论,我确实承认有人使用这两种理论获得了成功.但是构造这两种理论的逻辑基础在我看来相当的虚幻.导致无论从理智上还是感情上无法接受,而且我也反对将波浪和江恩等同于全部技术分析的看法.
  
  价值,技术,漫步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达成盈利这一目标的过程. 重要的问题在于哪一种框架适合自己. 如果选择了一个框架,那么就需要了解这一框架的方方面面.
  
  当我的资金在一亿以下的时候,我可能比较愿意以技术分析为主,价值分析为辅做中线趋势或者短线波段. 因为这样可以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代价带来资金的几何成长.
  当我的资金在一亿以上的时候,可能比较愿意做价值投资,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也许我也可能选择外汇或者期货保证金交易,以保证资金的成长率.
  当我以降低资金成长率为代价准备享受更多的个人自由的时候,我可能会配制一个投资组合安心接受10%的平均成长率.
  
  重要的是投资者自己,最大的风险也是投资者自己,而不是方法和工具.更进一步的表达为, 如果一个袋子中有很多球,但是我们不知道多少黑球多少白球,那么如果我们不断的往外取出球,当我们取出来的球越多,外面的黑白比例越有可能接近袋里本身的黑白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确定性是不存在的. 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一点可以用培根的归纳法做为例子.如果一个官员到村子里统计人口,村里有100个人,前99人都叫john, 官员想当然认为第100人也叫john. 可是第100人恰好叫smith. 这是归纳法的死穴, 也就是这个死穴导致"太阳明天是否会照常升起"的著名哲学问题和休漠发展出的因果律死路.
  也就是说,除非我们取出全部的球,我们不可能得到确定性的结论. 但是对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非数学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归纳. 所以确定性事实上不存在.
  
  小数法则说的是,即使是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它也总会发生,当它发生时,就成为了百分之百,小数法则导致长期资本公司的灭亡和彩票的风行.
  
  站在某一特定角度观察大数法则和小数法则,可以看到奇妙的现象. 我们知道所有投身证券市场的人,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仅是很小一部分. 如果应用大数法则,最好的结论是"远离股票,远离毒品". 但绝大多数人相信自己就是那万分之一,在此他们应用了小数法则. 更进一步观察, 我们发现对于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资金管理,坚持学习研究,坚持成功的习惯的人来说,他们在证券市场生存的可能性相当的高,只有少数人被运气击倒. 如果我们把大数法则视为"技术",把小数法则视为"运气".那么失败者的失败在于在应该运用技术的时候相信运气,在应该相信运气的时候运用技术. 成功学认为: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理由.
  
  赵治勋说:人生都是运气. 本因坊十连霸的赵把自己的连霸视为上天的恩赐. 但他同时也说,积土成山. 我不断的努力站的离运气更近一些.
  
  超级牌手如Doyle Brunson等世界赌王依靠技术成功,但同时他们也强调勇气的重要: 为了生存, 有时候你必须去死.
  
  重要的不是大数法则还是小数法则, 而是何时运用大数法则,何时运用小数法则. 在战场上,怕死的人死的最早,但不怕死的人死的也未必晚多少.只有即不怕死也有充分经验和技术的人才有可能生存的最长久.

 

        2. 博弈论讨论的是多方决策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我愿意在此问题上引申量子论的看法--观察本身将会干扰被观察对象,造成结果的偏移. 索罗斯的反身性讲述的内容从本质上也是这种看法.个人认为索罗斯的表达相当的不清晰,也许这就是造就了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和成功的投机家的原因.
  假设某一支股票为一个稳定的系统, 并假设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正确分析出这个系统的输出(A情况导致1结果,B情况导致2结果,C情况导致3结果). 那么当我们参与进游戏(买入),就改变了这个系统的输入(从A情况变成了B情况). 那么系统的输出就从1变成了2. 当我们退出游戏时(卖出)又改变了系统的输入(从B变成C), 那么系统的输出就从2变成了3.
  问题的关键从复杂的博弈圈简化成1--正确的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 2--判断哪种输出对自己有利. 将自己的行为剥离出来放进系统里作为客体,将自己的思维剥离出来作为主体观察. 这比晦涉的反身性来得更容易理解. 身为一个不成功的业余围棋爱好者和一个不成功的扑克爱好者, 我认为,棋手和牌手就是这样思维的.

        3.成长的过程对于人的习惯和思维的影响无庸置疑,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到我的文字也不过一笑认为是一只蝼蚁的爬行,一粒尘埃的轨迹而已. 然而,就个人的认识而言,我认为人类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超出个人现实经验的普遍性认识的.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获得某种超出所有感受,经验,阅读,思考的"先验"的认识, 而是说, 在现实经验之上, 我们可以得到含有普遍性,一致性的看法.
  对这个观点的说明如下:
  
  首先,我们要思考需要有思考的材料,材料来源于观察,感受,阅读等.
  其次,从材料中得到超出具体事物的认识, 例如:从1个苹果,1块石头中得到"1"这样一个概念.所谓的'共相'.
  再次,从认识中总结出理论. 这个理论是一种假设.
  然后,对理论进行思辩. 思证的环节. 逻辑上要能过关.【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资经验荟萃】
  思证过关后进行实证. 用过去的事实证明其有效.
  实证过关后进行体证, 用对未来的预测证明其有效.
  
  范.撒普说: 当你对一种投资的理念理解的越深刻,你的系统所需要的测试就越少.
  当检验系统的成功与否仅仅基于"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很难从现实的测试中得出结论,究竟是水涨高了,还是鸭子长大了. 在这个角度上, 即使用现金也很难证明巴非特的成功, 在"随机漫步"和"很难相信居然有人打牌不看牌"之间要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委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尽管明天新浪头条是"世界首富巴非特宣布破产"的可能性微忽其微,但绝对不是0%.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这一问题, 如罗素所言: 一切都是自我的信念,但某些信念比其它信念更可信. 如果巴非特及其它投资投机大师不能证明自己的成功, 那么其它人更无立场阐述自己的理论. 重要的是--我们选择相信,并鼓起勇气参与,而且努力站的离幸运女神的裙边更近..

        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从确定性的角度认定系统是有效的. 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让它有效,并且我们"相信"可以努力让它变的更加的有效. 换言之,在它被证明错误之前, 它就是正确的.

        我有充分的理由支持如下的信念:
  价值投资,技术投机,随机漫步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盈利这一相同的目标.
  尽管我无法证明, 但从逻辑上我实在无法与三种同样严密成熟的理论争辩. 在事实上我也无法与成功争辩. 从我获得的知识和认识上,这三者在更高一层次上一同统御在理性的大旗之下.
  
  我必须提到波浪与江恩这两个异类理论,我确实承认有人使用这两种理论获得了成功.但是构造这两种理论的逻辑基础在我看来相当的虚幻.导致无论从理智上还是感情上无法接受,而且我也反对将波浪和江恩等同于全部技术分析的看法.
  
  价值,技术,漫步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达成盈利这一目标的过程. 重要的问题在于哪一种框架适合自己. 如果选择了一个框架,那么就需要了解这一框架的方方面面.
  
  当我的资金在一亿以下的时候,我可能比较愿意以技术分析为主,价值分析为辅做中线趋势或者短线波段. 因为这样可以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代价带来资金的几何成长.
  当我的资金在一亿以上的时候,可能比较愿意做价值投资,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也许我也可能选择外汇或者期货保证金交易,以保证资金的成长率.
  当我以降低资金成长率为代价准备享受更多的个人自由的时候,我可能会配制一个投资组合安心接受10%的平均成长率.
  
  重要的是投资者自己,最大的风险也是投资者自己,而不是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