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胜利,苍生荼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03:41

2009-03-01 | 意志胜利,苍生荼毒


    终于看完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我想推荐给所有30岁以上人群观看。

    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在这部为希特勒唱颂歌的影片中,整出了经典的纳粹美学。一部擦鞋之作能够搞得如此杰出,可见她实在是个天才。

    我对纪录片拍摄没有研究,那是陈老黑们的课题。我研究的是从这部影片里反映出的意识形态。

    以往的希特勒形象,大多丑陋而可笑,这或许是卓别林的功劳。但我在《意志的胜利》里,惊诧地发现,希特勒极富魅力,非常潇洒,他的演说口才无与伦比,很容易让人倾倒和着迷。这也是我为什么只推荐三十岁以上人士观看的原因,年轻人看了这部片,会热爱他的。据说大学里的教授给学生看这部片时都不敢放完,因为担心学生们也会成为纳粹。如果我年轻10岁,我没准会疯狂地热爱上希特勒,好在,现在我35岁了。我是高度警惕地看完这部电影的。

    其实所谓领袖,所谓大独裁者,客观地说,都有个人魅力,否则不可能衍生出大批追随者。他们有出色的思辩力,鼓惑人心的讲演才华,无边的政治手腕,杀人不眨眼的决断力。非此,但凡有一点妇人之仁,都做不成领袖。

    在我这样的外行来看,里芬斯塔尔最出色的拍摄技巧在于希特勒演说前的沉默和停顿,用报纸术语叫做留白。在影片中,希特勒的停顿让人遐想,显得从容,镇定,一派王者风范。

    希特勒的许多话,有阅历的中国人看了都会惨淡一笑。包括:血统论;“这个国家只允许有一个政党,也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存在”;“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是国家指挥人民,而是人民指挥国家”;“我们国家的青年要时刻做好为帝国牺牲的准备”;等等。

    德意志民族是最严谨,最有理性的民族,当这样的民族都整齐划一地发出惟一的声音时,其情景让人不寒而栗。副元首鲁道夫喊的口号是“国家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国家”,没错,所有人的脑袋都长到希特勒头上了。当希特勒发疯,整个国家都一起发疯。

    我边看电影边思考军国主义。20世纪的军国主义大抵是类似的:国家曾遭遇挫败,经济困顿,国民集体狂躁沮丧,这时扩张侵略的思潮出现了,标杆式的人物,亦即领袖,出现了,他出色地给民众洗脑,并且通过战争进一步确立了不可动摇的权威,这个领袖及他身后的班子,成功地将民众的怨气引导到战争上,转移了危机压力和舆论注意力。当然,最后军国主义都是失败的,最终百姓开始反思并且警惕,从国家意志上,则从法律层面限制军国主义,譬如在德国,你戴着纳粹标志喊口号是会被抓的。

    对中国人而言,最关心的恐怕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我们的报刊,一旦日本的右翼搞一本美化历史的教科书,发布一些否认战争历史的话,就会咋呼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了。但根据我的观察,至少在我们这代人能够看到的时光里,日本的军国主义不会复活,它已经成功地转型为民主社会,青年们都是享乐主义者,对战争没有兴趣,美军在日本的驻扎,也极大限制了发生战争的可能。而且日本的社会是允许发出不同声音的,即便是右翼操纵的教科书,也是社会民主的表现,政府是无法依照法律去查禁的,好在那些教科书只是少数学校在采用,不形成主流。总之,当一个国家有了自由言论之后,各种舆论可以相互制衡,军国主义的土壤就消失了,至少难度大得多了。

    归根到底,“整齐划一”是最可怕的,著名记者关军曾在博客里说过一句:我们现在万众一心,下一步是不是就该同仇敌忾了?我理解他的意思。

    顺带说一下,中日关系长期紧张对立,抛去政府层面的战略,主要是中国民众总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未亡,总在蠢蠢欲动,这种想法,一是历史之痛,二是中国媒体功不可没,经常有意识地制造民族情绪。而日本对中国的反感,一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的仇日情绪,二是站在民主社会的立场看中国,过多的负面新闻令他们反感。日本人看中国,就跟我们中国人看朝鲜一样,因为社会制度差异过大,有很强的排斥感。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话题:中国有没有军国主义的土壤?

    按照我的观察,我认为,中国并没有军国主义的土壤。现在的社会,毕竟比以前开放多了,独立思考的人也越来越多,民众的头脑已经不可能整齐划一。中国的社会焦点问题,绝对与对外扩张无关,打仗也一样解决不了。军国主义也是要讲传统的,中国自成吉思汗之后,已经好久没搞军国主义了,即使是最强悍的毛时代,也就出出兵帮别人打架,或是在边境打个架。真正意义上的军国主义,中国这几百年是没有的。而且,中国现在的文官政府,并没有打仗的欲望,邓说的“不出头”,他们是一直遵守的。

    但是在外国人眼里,我们有没有军国主义倾向?

    中国人的民族情绪,10多年来曾大规模爆发过数次,所以,国外是有狐疑的。这也可以理解。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给世界的印象,是好战的。50年代跟联合国军打,60年代跟印度和苏联打,70年代到80年代跟越南打,没消停过。而且,五六十年代,我们曾向非洲和东南亚输出过革命。他们对我们是有戒心的。

    中国没有军国主义,但有民族主义。尤其经过媒体的放大,更是给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譬如《环球时报》这样的粪青媒体,整天叫嚣谁谁又敌视我们了,日本啊台湾啊又扩充军备了,一付摩拳擦掌的样子,关键是,鬼佬还真把环球时报当回事了,把他们的言论当考量中国的风向标。如此媒体,很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不符合国家利益。当然,从言论自由角度,我不主张封杀环球时报,他们应该也有生存的空间。

    总体上,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还是温和的,和平的,这是件好事。网络上的粪青整天叫嚣打仗,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实质上的话语权,他们体现出的所谓民意,往往成了外交上的砝码,愚蠢之极。哪天真打仗了,征兵了,这些粪青全都会当缩头乌龟,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习性之一。

    在现今的世界,任何国家要搞军国主义,难度都很大。萨达姆和希特勒有相似之处,搞的也是一样的社会制度,而且对侵略他国上瘾,但最终被美国灭掉了。美国当然也有操蛋的时候,也是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位的,但好在它是最强盛的国家,最民主的国家,有牛仔式的正义精神,它的存在,对邪恶力量是很好的制衡。我时常庆幸地想,幸亏美国是民主国家,假如它是独裁残暴的国家,还把它的价值观输出到世界各国,那就是大灾难了。

    看《意志的胜利》,有一点是值得警惕的:军人干政。从历次战争来看,独夫当国,武夫当国,都是重要的根源。希特勒自不必说,包括日本的侵华战争,起源也是军队的少壮派摆脱了文官政府的束缚,擅自发动的。

    就现在的世界格局而言,军政府往往是国家灾难的渊薮。政变多的,政权更迭快的,往往都少不了军人的影子。军人一般都是鹰派,因为若不打仗,他们就难以晋升,也体现不出他们的价值,他们的意义必须通过战争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全世界都很警惕武夫当政。

    战争对百姓毫无好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死的是平民子弟,染红的是武夫的顶子。即便是侵略他人大获全胜,百姓也是全无任何好处的,百姓所承担的,是物价飞涨,蟊贼横行,物资紧缺,危机四伏,以及因为战时戒严而导致的言论空间大幅压缩,最重要的是,百姓还需要面对:千里孤坟。

    再一次推荐《意志的胜利》,我们需要知道,在每一次杀戮之前,都会有华美的外衣,激情的语言,无懈可击的理论。罂粟之花,尤为美丽,不可不防。当万民含着热泪高喊“希特勒万岁”时,我们要学会,做那一个在内心竖起中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