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们学校的骄傲——邹恒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8:16
偶们学校的骄傲——邹恒甫  http://www.blogcn.com   2005-8-8 10:45:25   作者:wynjane

    生平
    1962年5月20日,邹恒甫出生于湖南华容县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普通农民。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加上他兄妹三人,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邹恒甫自小懂事,做农活、干家务,样样都会。上学后,他利用假期帮人看过果园,养过蚕,以此赚些学费。前些年,每次从美国回来,他都会去外公外婆居住的乡下做两天农活,种菜、插秧……直到两位老人去世。认识邹恒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读书狂”,到哪里兜里都揣着书本,一有闲暇,就会拿出来看。小时候,就是在地里干活,他也会抽空看会儿书。即使在文革期间,他也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1977年,邹恒甫高中毕业。那年恰逢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于是,他拾起荒废已久的学业,寒窗苦读数月。谁也没想到,他竟轻松地考上了武汉大学。那年,他只有15岁,是当年武汉大学新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家乡被传为美谈。刚上大学时,邹恒甫学的是历史,可不久就被调到经济系。当时大家都往“数理化”里钻,经济学是少人问津的冷门专业。邹恒甫曾为此失落好一阵子,“回家都不好意思和亲戚邻居们说,怕被人笑话。”
    在学校,邹恒甫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文史哲书籍上。回忆起那段经历,邹恒甫笑着说:“我在闲逛中度过了大学时光,没有什么做学问的志向。”1982年,20岁的邹恒甫大学毕业。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出国留学,而他由于年龄太小,又没有考托福,被许多国外大学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自己向哈佛、斯坦福、威斯康辛等大学发出留学申请。没想到哈佛很快就来通知称对他很满意,他一直不敢相信,还以为哈佛弄错了。第二年3月,他收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就像范进中举一样!”由于太兴奋,他一不留神让门槛绊了一跤,摔破了膝盖。留学哈佛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天,他竟因英语说得不好没能报上名。此后,由于基础差,他学习非常吃力,有时甚至想放弃回国,但他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哈佛,他学到了许多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真正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还先后担任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助理及哈佛商学院研究处副研究员。1989年,他从哈佛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应聘世界银行。当时应聘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平均两千多人争一个职位。最后,邹恒甫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进入世界银行的中国青年专家。“我总觉得人生是非常偶然的安排。”他说,考上武大、留学哈佛、到世界银行工作,都是一种偶然。但就是这种偶然让他对生活充满激情。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也是第一个进入世界银行研究部的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

1978.2-1982.5 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入学年仅15岁)

1982.6-1989.5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6-1988.12 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担任研究助理

1987.10-1988.6 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处担任副研究员

1989.9-1990.3 世界银行贸易政策处任青年专家

1990.3-1991.10 世界银行东欧司任青年专家

1991.10-至今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经济学家

1991.3-至今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

1994.9-至今 武汉大学经济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经济学家口中的他:

    已故的“一代经济学大师”董辅礽先生对邹恒甫的学术水平和办教育的成就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经济学的革命有两次,一次是1947年张培刚(被誉为发展经济学之父)先生从哈佛回到了武大,第二次就是现在,邹恒甫从哈佛回来。”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曾对世界银行的人说:“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经济学教育做得最多、贡献最大,没有人可以与邹恒甫相比。”名气极大的经济学家郎咸平说:“邹恒甫在中国经济学界是我唯一敬重、景仰的经济学家,完全可以用唯一这个词。”极为自负的郎咸平,据说除了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数学泰斗丘成桐等极少数大师表示尊敬之外,在没有值得郎咸平尊重的中国经济学家群体里,惟有邹恒甫是一个例外。究其原因,郎咸平坦言:“邹恒甫教授是一个真真做学问的人。你不管他的观点怎么样,这都不重要,你要知道他是一个真真做学问的人,而且是扎扎实实地做学问,不像别的人。这在当今中国是非常难得的。”
    邹恒甫的一些经济学观点,曾经得到过国际经济学大师巴罗、雅克-让·拉丰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在内的高度赞扬。巴罗在同邹恒甫的激烈争辩中成为至交。雅克-让·拉丰评价邹恒甫有“令人信服的杰出的学术成就”。赫克曼在多种场合赞扬邹恒甫在收入分配和财政政策研究领域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他在国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在去年年初全球10多万名经济学家和5500名著名经济学家的大排名中名列世界第247位。根据2000年国内文献情报中心的SSCI检索结果,仅仅由于邹恒甫一个人所发表文章,就把武汉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排名从第十几位上升到了第三位。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他还在高级研究中心里开设了国学、历史、哲学、法与经济学和数理社会科学等实验班,在中国高校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美多年,邹恒甫痛感中国与西方经济学差距甚大。在中国创办一个“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以此推动国内经济学教育改革,是邹恒甫回国后的梦想。从1990年开始,他在国内积极奔走,寻找传播经济学的基地。4年后,在美丽的珞珈山麓,他终于创建起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科学研究中心,开始了艰难的办学历程。中心创办之初,经费奇缺,他四处募捐,向亲友借贷;生源少,他亲自去学生中宣传。三间破旧的平房是中心的办公地,每逢下雨,漏雨厉害,污水从门外涌进来,他就用盆往外不停舀水。由于潮湿,他费尽千辛万苦从美国带回的珍贵书籍全都发了霉。尽管条件艰苦,但邹恒甫却很知足——好歹有个办教育的地方。他常说,只要有一张纸,一枝笔,一个厕所,就足矣。凭着这股执着,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他和中心的老师发表了许多论文,震动国内经济学界;他引进国外主流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同时在中心开设国学、历史、哲学等实验班,在中国高校教育界反响极大;他遍邀国内外诸多名家学者来中心讲座,次数之多,影响之大,让国内其他高校为之侧目……如今,这里已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研究中心,也是我国向世界一流大学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从中心走出的上百名学生,大多就读于美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如哈佛、斯坦福、耶鲁等,并受到一致好评

    《经济学与金融年刊》
    邹恒甫还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AnnalsofEconomicsanFinance”《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期刊由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邹恒甫任主编。该刊按照国外一流经济学期刊的模式,聘请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担任副主编(co—editor),采用匿名审稿的制度。该期刊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录,同时也被最权威的美国经济文献库JEL收录,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主流经济学杂志之一。

   先生名言
    恒甫先生甚至极端地说,“哪里需要到处跑,给我一张纸一支笔,我坐在马桶上也可以进行经济学研究!”。
    “我总觉得人生是非常偶然的安排。”他说,考上武大、留学哈佛、到世界银行工作,都是一种偶然。但就是这种偶然让他对生活充满激情。
    “现在中国潜心做学问,耐得住寂寞的人太少了!”他直言不讳地说。
    他曾笑称,等从世界银行退休,他希望能在国内开一个农场,养些牛羊,然后踏踏实实地办教育,报效祖国。
    “海归教授:绝大多数海归都是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徒”
     邹恒甫先生殷切地强调了演讲中反复出现的告诫,寄语在座的诸君“希望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要听新闻,不要上网,上网很无聊,不要'入世’,一心学习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流教科书,先在主流阵营中站稳再说,不要还没有出校门就想着要'入世’,想着当官赚大钱”。
    我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我的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很少读经济学的 书                      ’99《东方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