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钢铁、煤炭、电力、港口五行业中报总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42:18
www.hexun.com  【2005.08.31 13:21】上海证券报/海通证券
『 点击进入解套大行动——股民解套的机会来了! 』
基础产业是固定资产投资很大的一个板块,所以,产品的价格以及产能利用率是决定上市公司业绩的关键。从已经公布的半年报来看(截至2005年8月29日),石化、煤炭、电力、钢铁、港口等五大行业的收入同比增长34.72%,而净利润同比只增长了11.67%,主营业务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9.3%下降到16.45%,显示这个板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开始下降。一方面由于新产能的投产,煤炭、钢铁等产品价格上涨对业绩的推动作用开始下降;另一方面,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也开始下降,导致基础产业的整体业绩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幅度。
展望下半年,基础产业的业绩增长幅度还将继续受到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以及产能利用率下降的限制。
港口行业:持续增长存隐忧
经营面临压力
港口类上市公司半年报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吞吐量增长,但有隐忧。资料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的4个主要海港,其吞吐量都实现了20%-35%的增长,( 天津港7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新建和收购了资产)。盐田国际由于三期的分流,吞吐量出现了下降。
在吞吐量增长的同时,4家上市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在半年报中提到,港口的持续增长存在隐忧。
深赤湾------公司二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环比下降,由2004年第一、第二季度的62%和58%,下降到2005年第一、第二季度的34%和31%。7月份的数据下降速度更加明显,仅增长了16%。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由于我国外贸增速的趋缓,以及临近地区泊位供应量的增加,公司的经营开始面临压力。
天津港------由于收购资产,今年上半年公司吞吐量大幅增长,但是公司半年报提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将制约天津港吞吐量的继续增长:1、货源方面,集装箱货源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完成年度计划尚有一定压力,而铁矿石、煤、焦炭等散货,也由于周边港口竞争日益激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货源分流;2、铁路直接进港能力不足,港口面临集疏运瓶颈;3、库场堆存能力不足。
锦州港、营口港------都面临着货物吞吐量增长后,港口现有堆场紧张的问题。
其次,4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深赤湾、锦州港、营口港、天津港的主营业务收入都实现了与货物吞吐量相匹配的大幅增长,说明今年上半年港口的费率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另外,毛利率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上半年,除了天津港以外,上述所有港口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都维持了毛利率持续增长的趋势,分别实现了0.2至5个百分点的增长。其中,深赤湾、锦州港、芜湖港毛利率增长幅度比较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装卸货种的结构变化。
天津港毛利率下降0.73个百分点,公司解释主要原因为:吞吐量增加后,生产人员计件工资、燃材料费、动力照明费相应增长;资产规模增加,折旧费增长较大;公司堆存货场相对不足,矿石、煤炭、集装箱等货类倒运量增加,外付倒运费增长。
前景难乐观
今年下半年,港口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外贸增速放缓。2002--2004年,我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为31%,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记录。但是2005年开始,宏观调控使得投资热情减少,影响到进口机器及原材料的减少;中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纺织品配额问题久拖不决;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印度等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影响到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长期走高抑制出口的增长……以上各种因素,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较大的回落压力,对港口的吞吐量增长直接造成影响。
其次,港口扩建,利用率下降。2005--2006年是我国港口新建码头投入使用的高峰期,2006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吞吐能力将比2004年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速的放缓,以及新建港口投放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港口利用率下降,这将影响大部分港口的效益。尤其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等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对货源的争夺,使费率有可能面临下调的风险。
钢铁行业:业绩达到行业景气周期峰值
国内钢铁行业运行呈两大特点
二季度国内钢材价格走低,行业拐点已经形成。2005年中国钢铁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国内钢材价格在2005年上半年出现了暴涨暴跌。一季度价格迅速上涨,到3月底、4月初,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达到了138.9点,创历史新高。但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节节走低,截至7月29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已经下跌到了117.26点,比2004年底的125.21点跌7.95点。截至2005年7月29日,国际钢材市场CRU指数下跌到了123.7点,大大低于2004年10月初161.3点的历史峰值。
由于钢材价格对钢铁行业效益的敏感度很高,二季度钢材价格拐点的形成预示着行业拐点已经形成。但由于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其影响将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
钢材净进口大幅度下降,消费增长低于供给增长。2005年以来,基本延续了2004年4季度的态势,国内钢材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虽然5、6月份国内进口出现增长,但7月份全国钢材进口量再次转为下降。1―7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535万吨,同比下降24.4%;1―7月份钢材和钢坯的累计出口量分别为1311万吨和54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和2.2倍。
由此测算,
1―7月国内累计钢材消费量超过21000万吨,同比增幅在10%以上。而1―7月全国累计钢材产量20367万吨,增长25.9%;1―7月份累计钢材新增资源量为21902万吨,增长20.3%,高水平增长局面不改。国内钢材消费增长明显低于供给增长速度。
业绩呈现三大特点
由于产量扩张、一季度价格高涨、以及二季度价格下跌有一定的滞后期,2005年上半年,钢铁上市公司业绩达到本轮行业景气以来的峰值。
在沪深两市27家主要钢铁上市公司中,截至8月26日,有25家已经公布半年报,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营业绩比2004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25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达到了59024.92万元,比2004年上半年38691.29万元的平均净利润增长52.56%;按算术平均数计算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了38.63%,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达到了38.63%;平均每股收益(摊薄)为0.35元,比2004年同期的0.30元增长16.67%;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2.4%,比2004年同期13%的平均毛利率水平略有下降;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8.86%,比2004年同期8.16%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有所上升。
二、板材类钢铁企业业绩明显好于以长材为主的钢铁企业。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最快的5家公司分别是:武钢股份、本钢板材、济南钢铁、鞍钢新轧和凌钢股份,增幅分别达到了346.32%、162.02%、89.95%、75.61%和71.94%,其中武钢股份的业绩暴增与其2004年6月实施的整体上市有很大关系。而净利润下降幅度比较大的马钢股份、杭钢股份和莱钢股份等,产品主要为建筑钢,这些企业受到了年初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二季度钢材价格下跌的双重影响,净利润分别下滑了60.89%、48.73%和22.39%。
三、特钢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依然比较弱,基本上处于微利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达到规模效应,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所致。
下半年业绩呈回落态势
从钢铁上市公司业绩看,我们认为钢材价格的拐点在2季度基本上已经形成,而业绩的拐点将在3季度出现。通过对27家主要钢铁企业2003年一季度以来实现净利润的情况进行统计,可以明显看到27家钢铁上市公司的季度净利润从2003年一季度的48.85亿元一路上涨,
2005年一季度增长到了106.96亿元,加上我们对尚未公布报表的宝钢股份和韶钢松山的预测数据,2005年二季度净利润将达到116.95亿元。但由于成本上升,钢价下跌,预计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将比二季度低10%左右,四季度比二季度下降20%左右。
鉴于目前行业现状,我们认为产能较大、产品档次高、未来将受益于钢铁产业政策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新轧等值得中长期投资。预计这3家钢铁龙头公司全年业绩比2004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生产中厚板的上市公司韶钢松山、南钢股份等仍会继续保持较好的业绩,但未来形势不容乐观;而一些生产建筑钢等低端产品的上市公司,由于成本上升,价格下跌,未来业绩将继续下滑,投资者应尽量回避。
石化行业:盈利仍处高水平
2005年上半年,由于市场对下游炼厂产能估计不乐观以及产油地区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了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今年上半年WTI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39.84%。
行业整体盈利同比增长37.28%
2005年上半年,在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的情况下,国内化工产品价格虽比2004年第四季度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从而保证了行业整体盈利继续保持一定比例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石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3.02亿元,同比增长35.75%;实现利润总额1714.73亿元,同比增长37.28%。在各子行业中,原油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盈利的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31.91亿元,同比增长了73.42%。此外,由于国际化肥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国内需求的旺盛,肥料制造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75.35亿元,同比增长102.38%。
炼油业务出现亏损。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成品油价格要比国际平均价格低700-1000元左右,而不断上涨的原油价格也使得炼油企业成本上涨过快。虽然国家发改委几次提高了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但仍不足以弥补不断攀升的油价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了炼油子行业在上半年出现亏损。
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除了炼油类上市公司由于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亏损外,其余几个子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保证了石化行业的整体盈利继续保持在2004年下半年的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实现的平均净利润为37528.79万元,与2004年下半年的37911.65万元的前期最高水平基本一致。
下半年业绩仍处于较高水平
炼油业务毛利有提升空间。由于我国成品油的提价总是滞后于国际成品油市场,同时由于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成品油价格,因而国内成品油价格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年上半年国际炼油的平均盈利在10美元/桶左右,而国内炼厂则是大部分亏损。
今年上半年由于成品油提价幅度较小,从而导致了锦州石化、石炼化、扬子石化的炼油业务出现亏损。如果下半年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将使得炼油行业及其上市公司扭转前期亏损局面。
石化行业及公司整体盈利将有一定幅度下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炼油业务盈利有可能受惠于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但这种市场化改革的力度目前还无法判断。而石化下游行业由于GDP增长的放缓,以及受到高油价影响,需求增速已有明显回落。我们预计石化行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再恢复到2004年下半年的高水平,因而,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石化行业及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同比将有一定幅度下降。
煤炭行业:价格滞涨 成本提高
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2004年下半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3%,低于2004年同期的31.3%和42.5%。其中钢铁,水泥,汽车,铝业等主要用煤行业投资增速都有所放缓,煤炭的需求因此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预计今后两年这一状态还将持续。
在煤炭需求受到一定抑制的同时,煤炭的供给增速也在下滑。1-7月份,原煤产量为111867.3万吨,同比增幅为8.8%,低于2004年同期增幅。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以及地方国有煤矿产量同比增长率都呈回落趋势,乡镇煤矿的产量和增量占比都有所提高。针对煤炭生产的这一现实,考虑此前快速投资将导致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煤炭产能快速增加,加上2004年以来重大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重新核定生产能力、提高资源税等等。这些措施逐渐发挥了作用,使得迄今为止的煤炭产量增幅放缓。我们预计2005年全年的煤炭产量将保持在10%的增幅。2005年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但煤炭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依然。
决定煤炭价格长期走势的是煤炭的供求关系,而以年为周期的季节煤炭需求与煤炭供给一起,决定了煤炭价格的短期波动。2005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依然有10%左右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2004年,并具有比较鲜明的季节特征,这点也大不同于2004年。从近期的煤炭价格走势看,煤炭价格今后下跌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动力煤以及受到宏观调控影响比较大的冶金用煤。
业绩增幅放缓
13家煤炭上市公司200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有70%以上的增长,远低于2004年超过250%的同比增长,而这种增长主要是由于煤炭价格同比的快速增幅,煤炭产量的贡献甚小。现在看来,煤炭上市公司2004年所出现的整体业绩快速增长,将会成为今后数年内的一个难以超越的高点。
上市公司通过内涵挖掘提高煤炭产量的空间几无。煤炭行业从2001年步入景气周期复苏期之后,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旺盛的煤炭需求,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刺激下,煤炭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甚至超能力生产,产量也有了比较快的提高。不过,煤炭产量的边际增长速度必定下降,而煤炭企业此前安全投入和技改投入的不足,以及有关部门对于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使得产能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煤炭上市公司现有产能今后难有增长。事实上,2005年通过内涵挖掘的上市公司煤炭产量增加介于-5%至5%之间。这种状况将成为今后的常态。
煤炭价格同比上涨,环比滞涨,并带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保护战略性资源的角度,政府今后将采取比较严格的措施,通过抬高进入门槛,加强监管,挤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对冲今后煤炭产量可能的快速增长。因此可以认为,今后的供求关系将保持基本平衡,这使得煤炭价格尽管同比上涨,但环比滞涨。从煤炭终端需求看,水泥行业和独立焦化厂陷入经营困境,钢铁需求增长减慢,钢材价格回落,化肥用煤价格受国家保护,这都使得煤炭价格上调的空间缩小,煤炭价格更可能是高位盘整,小幅振荡。用电的季节性高峰行将结束,煤炭价格的季节性波动随之将出现。
煤炭企业的成本费用几成刚性增长。一方面是,目前煤炭生产的成本并不是企业的"完全成本",比如安全费用投入不足,一线工人的工资比较低等,另一方面,物价尽管缓慢但持续的上涨,这些都将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有一个稳定的甚至不排除过快的增长幅度。
综合以上原因,不难判断,2005年以后煤炭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将不会出现2004年的大幅度增长奇观。不过,那些能保持产量稳定增长,成本费用控制比较有效的上市公司,比如兰花科创(600123)、国阳新能(600348)、西山煤电(000983)以及兖州煤业(600188)等,就值得给予特别的关注。
电力行业:行业拐点即将出现
净利润继续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1-7月份全国发电量13488.0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其中,水电1960.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火电11148.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核电307.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在发电量增加的同时,用电量也出现了相当幅度的增长。全国用电增速已经连续17个月超过15%,到了用电高峰的7月份有15个电网发生拉路限电现象,情况好于2004年。截至7月末,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3459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3小时。
由于2005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依然同比增长,导致火电用煤成本提高,而煤电联动明显的滞后,使得电力行业利润同比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至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4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在39个工业大类中,电力行业利润下降1.5%,而同期煤炭、石油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1.5%、74.7%。
从上市公司2005年经营状况看,上半年电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预计2005年全年的净利润同比还将有10%左右的下降。2006年走出低谷。
未来面临三大问题
今后的电力行业将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今后的宏观紧缩政策及其影响,将使得主要用电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电力需求增幅将缓慢下降;二是近年电力行业投资的快速增加将在今后数年渐次释放,在电力供求达到基本平衡之后,部分地区的电力供给将出现过剩并进而演变为行业的过剩,机组利用小时数将出现缓慢下跌;三是尽管我们认为,作为电力行业主要成本支出的煤炭价格今后难以再度提高,甚至不排除小幅度的下跌,但基于电力产能过剩迟早要推行的竞价上网,将给电价带来很大的下降压力,并给电力企业的盈利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2005年至200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分别为9.2%、8.6%和8.1%,电力需求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减速使得电力需求增速有所回落,预计2005年至2007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速12.6%、10%和8.3%。
在电力需求增复放缓的同时,电力的潜在供给将会有一个稳步的提高。截至2005年7月底,发改委新批了7400万千瓦的电厂建设项目,已开工7200万千瓦,投产机组2730万千瓦。采用权威部门预计,2005年至2007年投产装机5400、7400和7050万千瓦,装机容量增速14%左右,2005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将突破5亿千瓦,2020年达到9.5亿千瓦。在结构上,今后将适当控制火电比重,增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由于未来几年的装机容量有比较快的提高,在局部地区进而全国电力供求达到基本平衡之后,未来三年的发电机组利用率将下降3%至5%不等。
2005年5月开始,煤电联动政策正式实施,火电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的趋势得以缓解,由于2005年的煤炭价格依然同比增长,加上煤电联动政策的滞后以及不完全联动,2005年预计电力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仍低于2004年,达历史最低点。基于今后煤炭价格高位盘整微幅下跌的判断,火电公司将从2006年走出低谷逐渐回升。2005年来水偏丰,煤电联动政策对其电价也有上调,水电公司盈利状况同比向好。
综合考虑2005年煤炭价格同比增长环比滞涨、2006年微幅下跌,考虑2006年下半年电力供求达到基本平衡,考虑今后短期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仍处高位,电力行业的投资机会将出现2005年底。
我们建议关注规模较大、成本控制能力较强、装机扩张速度较快的火电和水电公司,如火电公司中的G华靖(600886)、国电电力(600795)、华能国际(600011)、G申能(600642)、粤电力(000539)以及水电公司中的G长电(600900)、桂冠电力(600236)等。
主笔:邓勇、雍志强、韩振国、钮宇鸣、唐祝益统稿: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