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新闻业回望(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8:13:00
  七月

  ●新闻媒体不能参与、改变事件发展进程

  7月4日《北京青年报》刊乔新生文透露,河南一家新闻媒体负责人在复旦大学演讲时,回顾了郑州张金柱案后新闻媒体与办案机关相互博弈的过程。披露了“这个被学术界称之为‘新闻审判’的案件,最先报道这一案件的新闻媒体负责人在看到判决之后,却在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撰写内参,上书司法机关请求改判”。乔文认为,“新闻媒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重大社会事件,新闻媒体当然应该进行跟踪报道,但也必须努力扮演好旁观者的角色,不能通过新闻炒作放大社会情绪,参与甚至改变事件发展的历史进程。假如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今后在处理类似的新闻题材时,或许就会有所收敛,至少改变新闻报道的方式,防止由于过分炒作而造成错判。假如为了营造同仇敌忾的社会氛围,或者为了伸张正义而在新闻媒体上聚众声讨,那么,虽然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但是对法治建设并无益处”。“可是现在许多新闻媒体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不惜死缠烂打,最终让司法机关办案人员招架不住,枉法裁判。这不是法治的胜利,更不是新闻媒体的胜利,而是整个社会的堕落,新闻界的悲哀”。“痛定思痛,今后立法机关是否应该为新闻传播制定法律?新闻媒体在炒作法治案件、制作连续报道的时候,是否应该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就案件讨论案件,而不是刻意营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社会舆论环境”?

  ●我国尚无真正原创数字报

  7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2006年我国首张数字报《浙江日报》数字报诞生至今,全国数字报已突破400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数字出版实验室首次全面测试我国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发布《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认为,仅有1份无纸版的原创数字报;绝大部分依托报社综合门户网站存在,更新周期与纸质报纸一致,没有真正实现多媒体化,且都未采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多媒体广告形式未得到广泛应用,仅4%为付费浏览,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中;近半数用户控制功能设置不完善,约三分之一数字报与读者交互功能差,不太重视与读者沟通;四成不具备简单检索功能。

  11月21日《文汇报》报道,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为362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0.15%。据预测,到2008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可望达到530亿元。2007年含网络报和手机报在内的数字报纸收入达10亿元,该报告对2007年中国WAP用户内容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约有19%的用户表示愿意为手机阅读支付费用。报告透露全国37家报业集团、300多家报社采用数字报技术在互联网上出版数字报纸,数字报刊数量由2007年初的不到50份,猛增至2008年7月底的600余份。

  ●新闻报道是有底线的

  7月10日《南方周末》报道,柳斌杰在做客强国论坛时,就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出版事业与网友的交流说,“新闻说假话、套话、空话的问题也不是近一段时间出现的,而是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良作风。当然,在新闻里面说假话,应该是坚决禁止的。新闻只有一个,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可靠的”。“作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组织者、推动者,我在实践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我们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跟不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够同步进行”!并表示以后中国的新闻会更开放、网络新闻会更自由。“我所说的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当然是有底线的,就是任何一种新闻传播工具都不能不遵循的国际公认的一些准则。比如说法律、道德、秩序,这几个底线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允许突破的”。在被问及是否允许台湾报纸落地零售时,他做出了否定表示。第7期《新闻记者》曹鹏文章透露,新闻出版系统有关领导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政机关为什么要办报刊呢?单位利益。通过摊派发行,补贴机关福利,这是一个重要来源。第二是成为人员安排的蓄水池,要安排干部……就安排到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这种部门的利益使得党政机关办报、办刊、办社成风,所以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汶川震灾报道

  第7期《新闻记者》刊发郝洪的文章,文章综合网上关于5月22日、29日《南方周末》“大地震现场报告”等报道引起的争议,网友chyy58认为“好的媒体在考虑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同时,也要考虑事实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做媒体的基本思考吧。国难当头,考虑人心凝聚力、考虑鼓舞士气,这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且不能以‘歌功颂德’之流不屑之”。郝认为“人们尚不能接受《南方周末》中性、客观、带有距离感的笔调及其背后冷峻的社会制度的思考”。同样平静、有距离的叙述,还有《中国青年报》的《回家》,但“读者从中感受到的是平等的关注,而非高高在上的俯视;是记者对被报道者深深的敬意,而非人所诟病的、精英角色定位之下的悲悯”。并引用一位学者观点“悲情之中不失理性、记录之外不放弃监督”是任何灾难报道所必需遵循的一个原则。

  第13辑《南方传媒研究》刊《南方周末》大地震报道组“前方总指”邓科文章说,在初到汶川时,众多新闻“给我的感觉还是同质化与碎片化”,“‘见闻式’被用得很多,记者一路走一路看,印象深的记下来,在头一两天一切未明时这种方法很有效,现在失之肤浅”。“我们在新闻操作的整个环节,没有正面与负面、光明面与阴暗面的区分,记者的眼中只有事实。如果一定要区分,把‘汶川九歌’整个报道统计一下比例,人性的光辉远远多于恶的一面,善与爱远远多于软弱与麻木。或许其他媒体的报道太过于一致,因此《南方周末》关于人性的复杂性、现实的复杂性的部分一下就被人记住了、放大了”。

  同期左志坚文章说,在营救72小时的黄金时间消逝后,一些媒体才开始发出一些所谓的特别报道,描述人类的极限状态下的生存方式,媒体所谓监督政府的功能已在此时完全失效。金杜摘用《亚洲周刊》对震中大陆记者的描述说“为了抢新闻,挖故事,有记者在医院,抓着父母已罹难的孤儿问,你爸爸妈妈死了,你现在是什么感觉?在现场直播中,为增强效果,连线的记者闯进手术室去采访医生和伤者;更有某电视台女记者拦下重灾区开出的救护车采访,甚至要采访里面被困70多小时才获救、奄奄一息的重伤员……”,提出“在善意的采访中,应自动地为采访对象考虑,当事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并引用美国职业记者协会职业伦理规范“面对孩子和没有经验的消息来源或采访对象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使用图片。要认识到采访和报道可能会对采访对象或公众引起伤害和不安,自以为是地追逐新闻是不可取的”。记者丁补之文引用赵凌观点认为,对人性的展现,应当有合适的情感时机,不宜在灾难的最初期,要考虑灾难初期的人们的共同心理。新闻报道也应该在意人类情感深处一些规律性东西。

  ●外媒对华报道被拔高或贬抑

  第7期《新闻记者》刊新民晚报驻美记者沈月明文章说,“两年多来驻美采访期间,发现国内在编译外电方面,仍然存在实用主义地随意拔高或贬抑原文意思、选材偏狭、来源芜杂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受众片面理解外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实际状况,也不利于引导政府和公众树立正确、理性的国际观,以及自信、独立的公民精神”。例如汶川地震后,大量摘录外媒肯定和赞赏部分……给国内读者以一种印象,以为海外对中国抗震救灾行动是一片惊叹和赞赏。事实上,从一开始,西方媒体就没有改变他们对华报道的基本态度。……由于成都居民小区帐篷事件、灾区校舍“豆腐渣”问题等情况的浮现,西方媒体的报道便逐渐从同情和现场记录,转向分析、解释问题,进而抨击中国的社会制度和腐败现象。“国内媒体和网络对西方媒体报道及西方人议论有时采用贬抑的方法,有意或无意地片面翻译和引用,造成国内受众对原文报道的事物或发表言论者产生强烈负面印象”。

  10月16日《南方周末》报道,BBC中文网时事新闻主编吴玉雯认为“很多中国人并不完全了解西方如何报道中国,除非他们能看到原文;很多中国人所了解的信息往往是通过中国官方媒体转述而来。我经常浏览中国官方媒体有关西方报道中国的消息或评论,通常是两种情况,一是外国媒体如何赞扬中国的成就,一种是外国媒体如何攻击中国,充满偏见”。并称“中国官方媒体很少报道的一种情况是,西方媒体可以既赞扬中国的成就,也指出中国的不足,这在西方是通常的做法”。日本共同社北京总局记者盐泽英一介绍说,在西方国家,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监督与批评,在日本,很少见到媒体主动去表扬政府。

  ●真相为何被遮蔽

  第7期《新闻记者》刊郑若麟文介绍应法国电视五台国际频道《报亭》节目邀请,谈拉萨骚乱情况说,“一小时的直播,多人轮番‘围剿’,竟一个个学舌是‘中国军队镇压藏民’”。“其实拉萨事件的消息来源无非有三:中方、达赖,以及当时在场的中西方独立人士。就算因禁止外人入藏而导致西方媒体拒绝引用中方消息的话,何以他们也不相信西方游客的证词?法国游客在博客里详述3·14目击记,但媒体对他完全视而不见。这已超越‘忽略’而成‘蓄意’了”。第9期《青年记者》刊张志安文分析英国媒体对“3·14事件”报道认为,包括英国传媒在内的西方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中存在的偏见、失衡及负面倾向,背后动因非常复杂。少数报道失误主要因缺乏基本的事实确认、信源核准而导致低级错误,多数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则主要受到意识形态、新闻价值、惯性偏见、媒体定位、国家利益等影响。

  主要由4方面因素导致:“一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西方记者判断和理解事实的价值纬度和基本立场;二是我国政府对新闻报道的管制策略不利于西方记者到现场采访、报道真相,同时,‘3·14’事件发生初期,以陈述结论为主,而非提供事实及证据为主的外宣策略,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质疑;三是对负面新闻的偏爱是西方媒体不成文的规则,也是西方新闻价值观的主要倾向。侧重对‘坏新闻’的选择与关注,客观上导致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传媒报道中国问题时,无法提供全面的‘图景’”。“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在全球话语格局中的‘意见弱势’,某种程度上是历史欠账,是历史解释权、历史话语权缺失在具体议题上的表征”。张认为,“如何改变多数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挑战。由于新闻体制的差异,中西方新闻价值观、操作手法的不同在面向国内公众、报道内部议题时可以做到‘相安无事’,而一旦在全球化的框架中涉及到他者议题的对外传播,就必然产生冲突、碰撞。对于正在不断强大的中国而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外国媒体如何报道中国,去学习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

  八月

  ●奥运开幕式收视率

  8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国内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发布数据表明,奥运开幕式4个多小时内,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开幕式直播,近10%的观众全程收看,收看时间超过两小时的观众比例高达43.6%。国内互联网第三方市场监测与受众测量机构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开幕式当日20点至23点30,3200多万用户通过拥有奥运媒体合作授权的9家奥运指定网站/服务商频道和软件观看了奥运开幕式的视频和信息,9家网站在此期间覆盖的不重复的全站独立用户数为5081万人。这一时段内,共有9021万互联网用户在线浏览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8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德国电视一台统计,开幕式收看观众达到772万人,瞬间最高值910万人,其中333万人提前1小时就开机等候。当天该台收视率高达24.9%,远远领先于其他德国电视台。法国近500万人观看开幕式,收视率超过20%。

  ●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文化事业

  财政部发布的《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于8月11日起实施。办法规定,符合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和要求等条件的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台等广播电视设施维修及设备购置、地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设备购置及技术改造补助等地方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可以申请补助。

  ●国内主流新闻网站的发展

  第3期《新闻战线》刊陈凯、徐涛文认为,与国内互联网应用市场规模的370亿元相比,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新闻网站的市场份额均不到1%。在访问量上,截至2008年1月1日,新华网在中文网站中综合排名第42位,人民网列69位,央视国际列第58位,均远低于注重新闻业务的腾讯、新浪和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三者分别排在第2、3、4位),与国际知名网站的差距则更大。文章认为制约主流新闻网站的因素是新闻网站还停留在管办不分的层面,各类中心作为行政部门无法独立开展经营;新闻网站机制上也受到传统媒体的许多制约,很难进行独立的、对外融资及业务合作。

  3月2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透露,李东东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说,不少报刊出版单位虽然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但点击率低、维护成本高,传统报刊真正实现数字战略转型任重道远。第8期《网络传播》刊顾华文认为,虽然绝大多数网民认为重大新闻一般都是先从互联网上看到,但新闻不但未能成为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反倒有相对弱化的趋势,新闻影响力与母媒体和全国性商业网站相比,均相去甚远。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量逐渐向一些强势网站聚集,3G到来之后,无线传输速度甚至有望超越宽带上网方式。因此,手机成为个人媒体中心是很快的事情,互联网也不得不向手机和无线传输靠拢。互联网本身已成为新闻的传播源,……传统媒体及其网站以政策壁垒构筑传播力的方式已难以为继。

  10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引用新闻出版总署课题《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传统报纸与数字报纸相比,2007年增长率分别为11.03%、300 %。2006年数字报纸(含网络报和手机报)收入达10亿元,博客收入达9.75亿元。2008年报社网站的增长数量达到了141.9%。并认为一方面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许多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单位又找不到赢利模式。同时,数字报纸还存在着过度重视“原版原式原更新频率”,而忽略了互联网和手机平台本身固有特性,还是一种传统纸质出版物的思维方式和运营模式,算不上真正的数字出版。根据2008年6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显示,在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对新闻内容进行实时更新的仅为1份,同步更新的322份。报道认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平台将加速整合。
  九月

  ●国家公关

  9月4日《南方周末》报道,2006年伟达(中国)与北京奥组委启动合作。早在奥运会正式开始之前,伟达每日撰写一份《北京奥运会国际媒体监测情况汇总》,摘录法新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对奥运会的相关报道。在2005年招标评估中,北京奥组委要求应标公司具有较清晰的宣传战略;每天5种语言的国际舆情监测;为奥组委做形象推广,走出去沟通,也要请国际媒体进来观察;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奥组委300多名官员进行媒体培训;危机管理等6方面能力。即便如此,我们对沟通技巧的运用仍尚未到达意境,于泽远对此也感到遗憾:“例如官方发言人有时在面对外国媒体质疑时,用尖刻的语言回应,甚至失态发火。”并报道,近几年像伟达这样的专业公关公司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政府或准政府活动中。报道同时引用董关鹏的话认为,如果一遇到危机事件,国内媒体言路不畅,结局将是西方媒体羽翼日丰。而经济大门洞开后的中国,若官员依然奉行“行胜于言”,长此以往,恐会出现中国官员的集体失语症。若到那时再想找回失去的话语权,任何高明的公关专家都会回天无力。

  ●重大新闻事件将设立新闻中心

  9月25日新华社报道,神七新闻中心的运作模式借鉴了中共十七大和奥运期间新闻服务的运行经验。消息透露,今后每逢重大新闻事件,将通过设立新闻中心,可以让记者更方便、更准确地获取新闻信息,更全面地向公众报道。

  ●奥运期间涉华报道不完全被西方少数媒体主导

  9月11日《中华新闻报》报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7月28日至8月20日跟踪、研究、比较全球10种语言、29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主流报纸对北京奥运的头版报道,发现46.2%的主流报纸在头版至少刊登1条以上的奥运新闻,其中正面报道超过53.8%,负面报道仅为11.3%。奥运期间,世界主流报纸头版涉华负面报道仅为7.5%,正面报道为24.5%,其余多为中性或平衡性报道。在关于奥运的报道中,阿拉伯国家报纸对中国的关注度最高,非洲国家报纸对中国的关注度最低。研究小组负责人李希光说,“欧美国家报纸头版对华报道负面比例最大,为23%”,“世界主流报纸涉华报道是多样的和多声音的,并不完全被西方少数媒体所主导”。

  ●CMMB手机电视将进360个城市

  据9月12日、17日《中华新闻报》,广电总局已于8日召开的党组会议上正式通过关于地方广电获准参与CMMB手机电视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的方案,年底前将完成地级城市网络建设。用户只要购买具有CMMN接收芯片的终端,就可以免费接收到7-8套电视节目和3-4套广播节目。报道透露,“由于广电系统至今未确定CMMB手机电视的收费模式和收费平台,未来一年内将仍采用免费收看的方式进行推广”。CMMB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数字电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不受带宽限制,从而保持信号稳定,画面流畅。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广电总局已批准将CMMB投入试商用服务,第一批城市为北京、深圳、天津、秦皇岛、上海等,北京城区已实现绝大部分地区覆盖。据10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被确定为CMMB全国性运营商。目前CMMB已经在全国37个城市有超过20万用户,芯片销售已突破140万片。1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张海涛表示,“广电系统要举全国之力来推进CMMB运营,到2010年要将CMMB用户数量从目前的120万提高到5000万”。报道透露,广电总局已经确立“中广移动总公司+省级子公司+地市级分公司”的CMMB全国运营组织架构。并认为,对于一直处于分散运营状态的广电系统来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建国以来广电系统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发展项目,但目前仍然面临各级广电部门对资金来源、投资规模和节目信号是否加密等问题的不同意见。报道说,目前支持的部分终端很多都是山寨工厂的产品。深圳某工厂人士说,今年奥运前后向山东发的800部CMMB手机,至今仍有600多部在库存中。

  ●“网络危机公关”

  9月18日《南方周末》刊评论员文章,就三鹿奶粉问题事件说,“三聚氰胺这出大戏刚刚揭幕,马上又有了300万巨资摆平某搜索引擎的传闻”。“此次传闻,则让一个我们平时所知不多的新型产业正式浮出了水面,这就是所谓危机公关产业,说白了就是丑闻消音器”。“某搜索引擎虽已矢口否认,但这种潜规则在业内大行其道,其实早已是公开的秘密”。9月2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名为陈墨的网络策划人透露,近期四川自来水等问题没有扩散开来,网络危机公关起了很大的作用。陈说,网络公关公司会和门户网站沟通,避免他们把企业的负面新闻做成专题或放头条;还可和主要搜索引擎网站沟通,尽量又快又多地发布客户的正面信息,把负面信息冲掉。“如果网上信息堵住了,舆论就堵住了很大一块”。传统媒体一般不存在撤稿,但网络中从BBS到门户网站,都可以花钱公关撤稿,消除影响。网络是目前危机公关的主攻方向,很多时候需要从论坛、博客、搜索引擎、SNS社区网等不同方面同时下手。1024互动营销首席执行官童紫静认为,目前网络公关主要手段,是利用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及SNS等网站,以网民、博主的身份发布软文、广告等,网络公关行业目前规模有5000万到1亿元。报道引用一位媒体从业人士的话说,随着搜索引擎寡头垄断的形成,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企业问题了,涉及到人们的知情权。“对这种事关人们知情权的媒介,政府应该出台严格的规范,并履行监管义务。”

  ●“合谋瞒报机制”

  9月11日《东方早报》披露“三鹿奶粉”致肾病,引发全国乳品行业质量安全问责风暴。该报道作者简光洲在第9期《新闻记者》撰文认为,“在短短的十来年内,中国一些媒体在市场化竞争中有时也迷失了方向,而一些作为媒体‘大客户’的企业往往也借着自己强势,有操控媒体报道的意图乃至动作,如果这样,媒体的客观性何来”?9月25日《南方周末》摘登22日《大公报》马浩亮文说“三鹿丑闻曝光后被千夫所指的时候,河北当地的媒体仍没有正面去揭露个中缘由,只能引用一些官方的通稿”。“国家公布的涉及毒奶粉事件的企业明明是22家,而9月17日山东《烟台晚报》上公布的却只有20家。读者比较后发现,漏网的两家‘澳美多’与‘磊磊’,正是烟台本地企业。在传媒信息如此发达,尤其是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真是愚不可及”。10月26日《北京青年报》刊潘洪其评论,认为河北蔚县李家洼煤矿井下炸药爆炸事故瞒报事故与2002年山西繁峙矿难都形成了地方官员、当事企业和被收买的记者3方合谋瞒报的运作机制。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8月2日石家庄政府领导接到三鹿集团请求,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给企业召回存在问题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十月

  ●新闻出版总署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7月25日、10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国务院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三定”方案,增加了监制管理广播电视机构记者证等6个方面职责。根据“三定”方案,新闻出版总署新设立了科技与数字出版管理司,并起草了《新闻采编活动暂行规定》,会同中宣部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对违规违纪新闻从业人员和违法违规重大新闻的查处力度,建立了新闻记者违规违纪行为跟踪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虚假新闻快速处理机制等。11月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柳斌杰讲话说,新“三定”打破了过去按产品类型设置机构的模式,按照服务环节设置业务机构,突出了内容、产业和市场建设、公共服务职能。

  ●奥运会采访规定的长效法规

  10月17日起施行的国务院《条例》规定,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采访,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采访时应当携带并出示外国常驻记者证或者短期采访记者签证。10月17日新华社报道,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在记者会上说,新条例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以长效法规固定下来,继续为外国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便利。同1990年条例相比,新条例在外国记者来华采访时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等方面有了重大变化。11月1日国台办公布并施行的《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办法》规定,台湾记者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指定的服务单位聘用大陆居民从事辅助工作。

  ●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

  10月28日《吉林日报》报道,2008年吉林省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吉林日报》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由财政经费和党费统一采购,按规定范围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党组织,受到中宣部肯定,也受到各党报党刊社的欢迎和基层的拥护。报道透露,将不允许再通过党委宣传部门有组织地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吉林日报》,不允许财政列支征订费用后再向基层单位和部门收回费用,不允许短期订阅等违规情况发生。11月25日《淮安日报》报道楚州区规定,乡镇以上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律用公费和党费订阅党报党刊,各单位、各部门可从行政事业费、党费、工会费、宣传费等费用中拨出专款订阅。

  ●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原因

  10月30日《南方周末》刊熊培云文认为,近年来中央高层日益重视国际舆论格局中的“西强我弱”,并谋求改变。但首先需要认清的是,造成媒体“西强我弱”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媒体赖以生长的环境,在于一些官员对政治与舆论关系认识尚有不足。最简单的莫过于,直至今日,不少政府官员对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的判断,仍受累于报章杂志上的字号与照片之大小、位置之高低与及其参与的政治活动是否被置于头条等形式主义。谈到本土媒体与高级官员对话的平等性问题,至少在许多媒体从业者及管理者看来,仍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也是这个原因,一些本可能增进社会凝聚力与政治动员力的政治新闻被各种‘宣传逻辑’修饰得毫无趣味,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只有自上而下的旨意、说教,而没有平等的对话,媒体就会失去其特有的交流功能。而为人津津乐道的大众传播也会矮化为‘(对)大众宣传’,继而让位于‘大人物宣传’”“……公众难以从公开发行的报章杂志上充分了解政治运行及社会心理之真实的状况,或多或少依然存在,恐怕这也是现在一些领导人强调自己喜欢通过网络了解民意的重要原因。”“如果媒体不能成为承载平等对话的平台,不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换一种方式讲政治,其结果必然是,不仅言说者难有轻松言说的机会,而且所有受众,从市井平民到政治领袖,都可能会失去从中听到真话的机会。”1

  2月4日《南方周末》刊柳斌杰专访,柳说“在国际上,我们的舆论还没有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相称的影响力、公信力和说服力,有时比较被动”。“就原因来说,除了西方强势舆论主导之外,我们自己工作上也有不足,例如新闻视点不高、国际性不强,媒体的报刊结构也不合理,地域化、多而散,高水平上档次的比较少,没有国际性的传媒集团”。“(传媒集团)小的原因……一个是地区限制,强的不能强,弱的不能死;一个是政策限制,办刊的只能办刊,出书的只能出书,办网的只能办网,办报的不能办电视,国际媒体哪有这样搞的?一种信息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传播载体进行传播,这是国际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自缚手脚”。
  ●“封口费”事件

  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戴骁军于9月27日晚在网上曝光多位真假记者在霍宝干河煤矿领取“封口费”。报道说,最早获悉线索与内情的是矿山周边农民或无业游民。线人提供信息给“假记者”,“假记者”又把此信息群发给其他同行,从中提成。“当地媒体有关人士分析,一些主流媒体的真记者,管的部门太多,大家工作战战兢兢,深怕踩‘红线’、触‘地雷’,基本放弃了社会舆论监督的使命。……这为假记者牟取不法利益提供了市场”。“假记者群体由个别媒体最初的广告、发行、通联人员扩散到无业游民。”“以前没有发稿平台……现在,这个群体发展到自建网站,煤矿不给钱就往网上贴。与一些知名网络媒体关系深厚的假记者,则拿着矿主的钱帮其删除与封锁论坛的负面报道”。

  10月3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卢荻秋文认为“‘假记者’充其量只是‘食腐者’的伴生者,是新闻监督的规则与秩序被公权破坏后的‘寄生者’”。11月6日《南方周末》刊曾颖文认为,封口费也是分层级的。初级层次,公关对象多为普通小记者,收买费用常常为稿费的数倍。高一级的是针对媒体中层的,常见的方式是逢年过节,“礼”尚往来。再高一层就轮到总编一级媒体高层了,到这个级别,封口费就不叫封口费了,而是广告费或业务费。最高层级,根本就不把媒体当一回事,搞定媒体有些主管官员,将自己的单位或者企业列入有关部门的保护名单即可。

  综合11月2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12月4日《南方周末》报道,新闻出版总署已查实处理了14家媒体4名记者26名工作人员,追回31.93万元涉案金额中的绝大部分,尚有6家媒体(主要是中央媒体)的12名工作人员因身份确定复杂,还需进一步调查取证。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负责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让我们欣慰的是,……真正市场化程度高的报刊没有出现在领取封口费的名单中,这证明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这些市场化良好的媒体是能保持新闻职业操守的”。“现在的‘灰记者’大都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媒体才出现的问题,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活得不太好,死又死不掉的媒体是产生行业不正之风的温床……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行业做更深入的改革,让无法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媒体逐步退出市场”。“正在完善记者黑名单制度,这次涉案的所有人员,都要列入我们的黑名单,让有过不良记录的人员无法再获得新闻记者证,禁止进入采编岗位。这些工作都将会在200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版记者证工作中得到体现”。

  十一月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6月20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时,在人民日报国际部强调,“办报纸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李长春在11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会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提高主流媒体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并要求“切实加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我主流媒体在国际上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着力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不断提高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和成效”。“深入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全球传播意识,善于在国内国际舆论的互动中扩大我们的声音”。

  12月4日《南方周末》刊柳斌杰专访说,“中国传媒要有世界地位,必须要形成三五个世界一流的传媒集团,能够跨地区、跨媒体、跨国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按行政级别配置出版资源,谁也大不了,谁也强不了……必须把它从行政壁垒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公众的社会传媒集团公司,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现在跨国传媒集团多在几十个国家办报刊、办出版、办电视,一个集团办上千种报刊,当然能左右国际舆论。我们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12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人民网在日本东京成立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成为国家重点网站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网络公司。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旗下运营的人民网日文网站致力于通过日文向日本公众报道中国发生的新闻,将在日本完全实现本土化,新闻采编中心及技术中心都将从中国北京逐步迁移到日本东京。

  ●搜索营销的信任危机

  11月15、16日央视《新闻30分》连续报道指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竞价排名已成“勒索营销”,引发公众对信息公平性与商业道德的质疑。中国城市地图网负责人陈懋认为,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不仅影响搜索引擎的公正性,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到底应该怎么走。11月17日《羊城晚报》报道,在开展搜索营销业务时,搜索公司对广告客户和发布的广告信息缺乏有效审查,是造成虚假搜索结果欺骗消费者的根源。有法律专家认为,对互联网搜索广告来说,这种信息监察难度很大。

  ●报纸读者规模萎缩的趋势得到抑制

  11月21日《文汇报》报道,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2007-2008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报告》认为,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国36个大城市的读者调查数据,接受调查的6626位城市居民,每天看报的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65.4%上升到2007年的65.7%。此前5年间由2001年的70.6%逐年下降。调查显示:与2006年相比,男性读者比例未变,为68.4%,女性读者比例提高了0.5%,达到62.8%;15至24岁的读者比例急剧下降了3.6%,仅为53.7%;55至64岁的读者比例增长0.6%,为69.5%;65至69岁的读者比例增长1.4%,达到65.3%。也就是说,读者总规模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女性读者略增加,另一方面是55岁以上的老年读者数量增加。而24岁以下的年轻读者流失现象严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数字报业不失为争取年轻读者、寻找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好办法。

  ●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报业

  11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在经历用工成本提升、新闻纸价飞涨、金融危机袭击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打击后,中国报业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8月以来金融、家装、建材、汽车等行业广告出现走软迹象,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认为,8月份是全国报业广告最惨淡的一个月。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认为,“从不同媒体的商业模式、广告类型及目前情况来推测,报纸受到的冲击可能仅次于网络”。报业广告经营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很严重的下滑。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发行征订的高潮期全国多数地区的进展情况都不是很理想,而新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在客观上促使报业人力成本迅速攀升,给报业发行带来冲击,有些媒体甚至考虑放弃原有的发行网络。宋建武认为,“任何一次大的市场变化都是一次集中化的过程,会提高行业的生存门槛”。金融危机对中国报业影响很可能是明年全年,特别是明年上半年影响会比较明显。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2008中国报业年会讲话中表示,报纸出版成本大幅上升,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行业盈利预期风险加大。

  十二月

  ●取消新闻出版岗位培训费

  根据财政部、发改委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包括新闻出版岗位培训费。

  ●停止执行合并纳税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试点企业集团缴纳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对包括报业集团在内的106家实施合并纳税的企业一律停止执行合并纳税。各子公司独立纳税后,盈亏如无法相抵,也将难以避税。

  ●报业《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措施》

  12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2008报业年会上讲,党报及少数民族文字等公益性出版单位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事企分开,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善以服务为目标,着力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改革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报刊司司长王国庆介绍该措施时称,将鼓励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进行宣传内容和业务资源上的集约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行业专业报树立资源中心观,消除机关报形态。将大力推进报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市场服务主体,深化公益性报纸出版单位改革,培育报业公共服务主体。将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中央部委所办的经营性报纸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将大力调整报业结构,推动报业集约化发展、集团化建设。推动报业集团加快向综合性传媒集团转型步伐,培育大型国有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重点扶持在区域市场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大型报业集团向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确立跨地区发展、跨媒体兼营的战略方向。鼓励推动报业集团发挥品牌和资本运作的优势,整合文化产业关联领域的多媒体内容资源,开发新兴内容市场,具备文化产业领域的多元化经营能力。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媒体,立足传媒业、面向大文化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

  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业类报纸以及满足重要细分市场受众需求的专业类报纸,重塑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已初步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专业类报纸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支持报业集团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范融资行为、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大型国有的长期战略合作者;支持鼓励报业集团以品牌和业务为纽带整合行业内或细分市场内多种形式的媒介资源,为垂直整合全国行业内媒体资源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资源整合贯穿产业链或细分市场的价值链,实现跨地区、跨媒体发展;纵向形成一批在行业领域或细分市场内具备一定资源集中度的、占据优势竞争地位的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建立健全“准入”与“退出”相结合的报纸出版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科学的报纸出版资源配置机制,使报纸出版资源配置向综合性传媒集团、专业性企业传媒集团、转企改制后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报纸出版单位倾斜,推动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

  综合北京电视台、12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12月21日成立的联盟由央视牵头,国内50家电视机构共同组成,是国内最大电视新闻资源收集和播发平台。联盟成员利用直播手段,播发重要新闻,其他成员可通过卫星传输设备同步采用,并“希望利用现代电视技术打造一个反应最快、覆盖最广的全国电视新闻直播体系,强调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实现全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除各级电视台外,各类企事业单位、武警、军队和政府的信息发布机构,只要具备电视直播能力,均可申请加入。

  (作者 孙正一,柳婷婷 中国记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