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周久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4:34
[原创]1+1=周久耕?

文章提交者:毛牧青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1=周久耕?

毛牧青/文

    起码常识就是ABC,譬如1+1=几的问题。学龄前幼儿也知道拿一个苹果再拿一个就是两个。对正常大人去考这个答案,对方往往恼火说你这是拿他当痴呆玩弄而跟你急。

   我自然认可这种戏弄的低级。可细细思量,数学中的“1+1=2”是常识,可为什么呢?便想到纯数学里一个叫哥德巴赫猜想的“皇冠”难题。据说1742年,德国有一数学老师叫歌德巴赫的,曾向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如下猜想:(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两道猜想题却难倒欧拉。后来成了世界许多数学家终生要攻克的奋斗目标。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从上个世纪初,中外许多知名数学家向它发起挑战,先后证明了“9+9” 、“6+6”、“5+7”、“4+9”、“3+15”、“5+5”……“1+3”等。文革初期,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难题,这从12年后文学家徐迟风靡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可见一斑。

    当年陈景润时代没有个人电脑,研究条件也恶劣,可他楞是凭着一股“傻劲”一麻袋一麻袋的运算手稿,在自己斗室中战严寒斗酷暑为国争了光。据说当年“敬爱的旗手”江青还为他的毅力感动的落泪哩。但皇冠上最终的“1 + 1” 难题,似乎到现在还没有人能摘取。

    咳!嗨~~你少废话!1+1就是等于2嘛,还用那么麻烦论证,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你说了上述一通不着边的数学,与周久耕有什么联系?

    别急!由我道来——

    不错!数学中那些数学“疯子”和“白痴”对这些常识的痴迷劲的确让凡人不解,这里暂且不论。生活中的“1+1”、“1+2”等等大家都会运算,可一个官员的实际收入,与其享用的实际水准的和应该是几?大约许多人无法给出答案。

    这里先假设一个官员公开的合法的个人收入为“1”,那么按通常合理成分他的生活水准应该与收入不矛盾,假设也为“1”。也就是说他的收入应该与生活享用成同比,合法收入高生活水平就高,反之就低。此刻,人们对这个官员的收支不会有太大异议。也就是“1+1=2”的正确结论。

    倘若一个官员公开的个人合法收入为“1”,可他实际生活中他的个人消费超出“1”( 这里排除其它合法收入成分),显然用“1+1=2”的公式套就有可能成为“1+1=N”(N > 2),也就是“1+1≠2”了。那么他们实际生活中个人消费超出“1”,显然就有灰色收入(如贪污受贿等)的嫌疑成分。假设我们身边有官员月收入为4000元,又没有外在的亲戚资助和家庭遗产,却有着多套住房、豪华汽车、衣着名牌、吃喝挥霍、生活糜烂,消费水平远远超出个人合法收入水准,那他外在起码就是一个贪官嫌疑对象,无须去搞什么详细调查论证一眼就笃定。不信?你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些官员的大概分析(不必细考),就能很快看出这些官员的收入来路不明。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不久被网民瞅准的周久耕了: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抽七八块钱一支的高档烟、戴起码两年不吃不喝工资价值的手表,不傻不彪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有收入来路不明苗头。结果怎么样?还不是通过蛛丝马迹中又掏出一个涉嫌“贪污受贿数额高达200万元,并拥有3处房产,一套160平方米、一套120平方米,还有一套110平方米”的大蠹虫,也就成立了1+1≠2简单运算的真谛。

    或许我这样比方不太科学,可实际看一个官员是否贪官就这个简单土法理儿。君不见,生活中总有些人好犯这种痴儿的低级错误。为什么网民能从生活中在有的人眼里见怪不怪现象中抓出可疑端倪?而各级一些反贪机构却对“1+1”等于几的起码常识视而不见呢?我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他们不懂,而是有些东西本身就是操B打呼噜——装鼾。对一些“周久耕”们,网民P民套用“1 + 1=2”公式抓住了小辫子,可一些具备监察能力手段的机关联根头发丝都看不到,岂非让人大惑不解?

   生活工作中发现贪污腐败很简单,找出“周久耕”们也不难。难的是故意作不知状的主客观的庇护,那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呐。

                    2009年2月1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