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惊现假鸡蛋 检测标准是空白“人造鸡蛋”竟成热门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3:54:42
杭州惊现假鸡蛋 检测标准是空白“人造鸡蛋”竟成热门技术 作者:null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阅读:109 发布时间:2006-11-22           杭州一市民向本报投诉买到了“人造鸡蛋”,记者在进行调查后发现,有关鸡蛋的检测和标准是个空白。而另一方面,“人造鸡蛋”的制造技术交易却热热闹闹。这一现象,让我们在鸭蛋苏丹红事件之后,又不得不生出新的忧虑:谁来保证我们的鸡蛋食用安全?
  鸡蛋无处辨真伪
  “人造鸡蛋”曾在深圳一带猖獗,江浙尚未听说过此类情况。接到投诉后,记者特意到该超市买了两盒“×××本鸡蛋”。这些鸡蛋大小匀称,蛋壳光滑,色泽也与人们平常看到的本鸡蛋没有差别。打开鸡蛋,蛋清和蛋黄分界清楚,很难看出真假。将蛋壳对着灯光仔细照照,没有真鸡蛋壳应有的气孔,再从蛋壳内剥出内膜,似塑料,质地有点硬。但日常人们吃鸡蛋时是不会注意这些的。于是记者联系了一系列相关部门,希望能作出科学的测定,结果却大失所望。

  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到过“人造鸡蛋”的投诉,他们让记者到农业局去作个鉴定。农业局向记者提供了杭州市农产品检测站的电话。农产品检测站答复:没有获得检测许可,不能做此类的质量检验。国家也没有出台鸡蛋真伪的辨别标准,所以很难鉴定。记者最后找到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检测院下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该中心的朱检测员称无法为“人造鸡蛋”进行检测。

  人造鸡蛋是新“技术”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人造鸡蛋竟然是一项“热门技术”。网上广告赫然写着:最新人造蛋,财源滚滚而来!人造鸡蛋是选用几种食品原料经科学加工而成,其蛋清、蛋黄、蛋壳分明,形感逼真,营养价值与真蛋媲美。只需要普通的厨房炊具,就可以一次生产100-200个鸡蛋。“人造鸡蛋”技术可加工单黄、双黄,鸡鸭蛋、鹌鹑蛋等。

  该网站还提供了某技术推广中心一个王先生的咨询电话。记者致电给这位王先生询问此技术,王先生热情地介绍了该技术的可观利润:其成本极低,以简单投入就能实现每天超过1000只的规模化生产,外形却能以假乱真。每只人造蛋的成本仅为0.05元,批发价可达0.2-0.25元。“只需要交纳450元学费,就能学到整套工艺。”他建议记者可以坐火车专门去网站所在地学习,如果想函授还可以更便宜。他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上门学习或求购技术资料。

  吃人造鸡蛋可能变痴呆

  据介绍,人造鸡蛋的蛋壳是用碳酸钙做的,蛋黄和蛋清则是用海藻酸钠、明矾、明胶、食用氯化钙加水、色素等制成。

  国家有关部门对明矾、明胶等食品添加剂、辅助剂的用法、用量都有明确规定,而在人造鸡蛋中却成了主要成分。有关专家指出,氯化钙分食用级和工业级,色素也是一样,而这些人造蛋厂家都是地下工厂,很难说这些工厂究竟使用了什么原料。

  有关专家据此认为,长期食用人造蛋会造成大脑记忆力衰退、患上老人痴呆症。http://www.fsi.gov.cn/news.view.jsp?id=10282  人造鸡蛋,食品监管为何老是“虚设” http://comment.dbw.cn   2007-08-14 07:32:22  

  据8月13日《郑州日报》报道,鸡蛋的蛋清、蛋黄和蛋壳全部是用化学原料制成,没有一点天然的成分,这些你能相信吗?昨天,经营食品添加剂的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某夜市小吃摊的遭遇。并当着记者的面,现场用海藻酸钠等几种化学制剂制作出了一个有蛋清、蛋黄和蛋壳的完整“鸡蛋”。

  真的“佩服”现在的奸商,能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能。国家有关部门对一些食品添加剂,辅助剂的用法、用量有明确规定,而这些原料在人造鸡蛋中却成了主要成分。此类物质长期食用会造成人的大脑记忆力衰退、痴呆。

  王先生凭着多年经营食品添加剂的经验,揭开了这些“鸡蛋”是由化学药品合成的真相。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感谢他之余,一个很急迫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你如果没有经营食品添加剂的经验,能分辨出人造鸡蛋吗?谁能帮我们鉴定人造鸡蛋?

  去年年底,据《文汇报》披露,杭州一市民向该报投诉买到了人造鸡蛋,记者联系了一系列相关部门,希望能作出科学的测定,结果却大失所望: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到过“人造鸡蛋”的投诉,他们让记者到农业局去作个鉴定。农业局向记者提供了杭州市农产品检测站的电话。农产品检测站答复:没有获得检测许可,不能做此类的质量检验。国家也没有出台鸡蛋真伪的辨别标准,所以很难鉴定。记者最后找到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检测院下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该中心的检测员称无法为“人造鸡蛋”进行检测。

  鸡蛋的检测和标准到现在居然还是个空白。让你诧异吧!而另一方面,由于1公斤假鸡蛋的成本才0.55元左右,人造鸡蛋的制造技术交易是热热闹闹、“攻城略地”,怎不让人们提心吊胆?毕竟,鸡蛋每天的消耗量是极其庞大的。鸭蛋苏丹红事件还是那么记忆犹新,我们不明白的是,食品安全的监管环节为何老是“脱链”?尤其在像鸭蛋苏丹红事件等众多食品安全事故后,这些“盲区”依旧存在,真是让我们无言以对!

  回顾近些年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人们曾发出“又有多少是监管部门事先发现的”这样的质疑。难道,为了不被奸商们的人造鸡蛋欺骗,我们都得成为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专家?

  笔者很希望这次“人造鸡蛋”又是不实新闻,但经过“纸馅包子”一役,相信此次事件真实的成分居多,面对形形色色丧心病狂的做假手段,我们除了悲哀,只还有那一丝丝期待。

作者: 吴杭民    来源: 东北网     http://comment.northeast.cn/system/2007/08/14/050932780.shtml 视频:厦门市场现人造鸡蛋 蛋黄弹性如皮球
http://video.sina.com.cn/news/c/v/2009-02-17/1357310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