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主流媒体缺乏职业操守和价值取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6:05
从一个被质疑的“感动中国人物”想到的
2006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题为《用感动为春天开幕》的盛大颁奖典礼上,上海知青陈健因“为金训华守墓37年”而当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从2006年2月17日《南方都市报》的文章《一个被质疑的“感动中国人物”――上海知青陈健‘为金训华守墓36年’疑点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基本事实:陈健是经过媒体加工出来的“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中“逐渐‘感动中国’”的。感动中国节目对陈健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事实果真如颁奖词说的那样吗?其实不是!肯定不是!陈健只是至今仍然在“借金训华光”的一个普通人而已!
“为金训华守墓36年”是这件事的根本。同样是1969年8月15日下放到黑龙江逊克县双河大队的朱伟明、金训华亲妹妹金士英、黄德明等人看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对陈健的报道时的反应是:“太离谱了;假的,不要看”。而陈健对此的解释则是“从1969年下乡到现在,我没离开过逊克县吧,不是一直陪着金训华吗”?《南方都市报》记者特别就这件事的起源进行了调查:“对于陈健的留守,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知青都进行了分析,‘按照当时的政策,和当地人结了婚的,在当地有工作、已经不是知青户口的回城不能落户,陈健两项都占了,而且大家回城也是一片茫然啊,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在那里有个工作至少稳定一点’。采访过陈健的风凰卫视一位编导称:‘陈健也向我们表示他留在黑龙江并不全是因为金训华’”。《南方都市报》记者将这件事一直查到了守墓一事最早的报道者之一,上海一家报纸记者费凡平哪里,费凡平的解释是:“陈健当时的说法是‘我陪着他(金训华)’,‘守墓’的说法是我提练的,我觉得得这就是守墓”。我们可以知道,一开始陈健只想借此为妻子治病筹措资金而找了媒体,是在借金训华的名以摆脱自己的困境。就因为如费凡平之类的记者不断地“提练”,以至于陈健变成“为金训华守墓36年”的人,成为了“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
其实,陈健找媒体帮忙不是一次。陈健在木材厂工作的时候因为担心下岗也找过报社记者,“陈健认为自己的工作调动得力于黑龙江一家日报的记者”。而后来陈健为了给妻子治病,也是“向黑龙江一家报纸求助”。
某些媒体对同样是1969年5月底下放到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双河大队的上海知青,并且是金训华亲妹妹的金士英、朱伟明、黄得明等人多次反映报道不实则完全不当一回事。请看《南方都市报》对知青们的调查:“2月15日下午,应上海媒体邀请回到上海的陈健本来要举行黑龙江知青见面会。朱伟明等到双河下乡的知青没有获得邀请,但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个消息,一行十人在见面会开始前便赶到了现场。他们到场后向安排见面会的媒体质询为什么报道不真实?为什么他们反映很多次还是连续报道?最后,陈健没有出现,举办方取消了见面会”。既然是黑龙江知青见面会,又是专为陈健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而开的会,却因为跟陈健下放在一起的知青提出此前一系列报道不真实,举办方就临时取消了会议,作为主角的陈健也没有出现。可见这些媒体是不愿意真相被揭露的。这些质疑陈健的知青都是陈健曾经的战友也是好友,我们看陈健自己说的:“去年春节前,我妻子得了尿毒症,到上海来治,要走的时候给金士英刘龙九打电话,说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他们五个人给我送了一万块钱”。可见这些知青们在陈健有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绝对是好朋友,都不是因为对陈健有个人恩怨才坚决地站出来说报道不真实的!从《调查》一文看来:陈健就是一个“借金训华光”的普通人。而我们的记者、媒体却硬生生地将他造成了一个“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来!这是对全国人民何等的愚弄啊!
陈健其实还是够坦诚的,一句“……我要保我媳妇的命啊”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而《南方都市报》对另一个双河村本地人李恩彬的采访更加说明了问题:“李恩彬说,他也算是借了金训华的光,他原先是村里的电工,后来被调到县电业局上班。‘那时,只要县里各单位招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双河村”。无论是知青还是当地人,就因为金训华,而得到了与普通公民不一样的优厚待遇,陈健也同样因为金训华的原因如愿以偿地从快要倒闭的木材厂守门员换成了森林检查员。所以陈健确实应该象《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的陈英姿说的那样“你见好就收,不要太过份”。但是陈健偿到了好处,妻子得以免费换肾,又怎么可能见好就收呢?而且“手术后我妻子情况还很好,但是后期治疗我也愁,排异药也很贵啊,我每个月要3000多块钱,我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能够吗”(《南方都市报》文),就这么活生生的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人,却被一众媒体提练成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新闻重在真实,新闻不是文学创作,报道事实言语不能带感情色彩地提练,否则就会偏离真实的轨道!陈健成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是新闻报道严重偏离事实的结果,也是新闻媒体缺乏价值取向的结果。十三亿中国人中有的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王选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王选一个人的成就惠及的不是一个人二个人,而是“只要你读过书就要感谢他”。王选将浩如烟海的6万多个汉字汇入计算机,使我国的汉字排版系统告别了“铅与火,迈入光与电”,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人就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无愧当选者。
从陈健当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到被人们广泛质疑的事实说明,新闻媒体的报导有必要重审价值取向和重伸以事实为基本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