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勇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19:43

前面提到过,阻碍“有意义的讨论发生、进行、并得出有效结论”的最大障碍是讨论双方或者多方以胜负为目的,而不是以探寻真相为目的。因为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践踏一些理性的基本原则,比如,1) 有意义之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重要的是还要“相互合作”。2) 事实、真相、真理、道理(即所谓的“Truth”)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存在。3) Truth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Truth的解释或者理解。

“道理都明白可就是做不到”,也许是绝大多数人在其生命中无数次反复遭遇的尴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原本是讨论者后来却变成为了争而争的争辩者,很多的时候确实并非故意,他们就像醒过来之后最终还是要咬农夫的蛇一样,做出的事情表现得只是他们的难移之本性而已。

人性中究竟有什么是如此“邪恶”(在这里并非贬义,只表示负面),如此顽固,如此普遍,如此让我们对之无奈呢?答案很简单——恐惧,而恐惧会带来另外一个更有杀伤力的品性——懦弱。

思考训练书籍里总是提到阻碍人们正确思考(即,想明白)的诸多障碍,比如# Mine-is-better(我的更好)、# Face-saving(死要面子 1 )、# Resistance to Change(拒绝改变)、# Conformity(顺从多数)、# Stereotyping(简单粗暴的分类)、# Self-Deception(自我欺骗)……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以及恐惧带来的懦弱。

事实上,人们总是用善恶区分一切是很无聊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有意义的区分是“强与弱”。很多的时候,所谓的善良,只不过是懦弱的表现。人们说高耀洁很善良,肯于帮助那些“艾滋病村”村民,我却宁愿说,高耀洁老奶奶是个很坚强的人,因为她的坚强,使得她有真正善良的资本。有人说那些“赚了黑心钱”的人捐出大量金钱给慈善机构是伪善,我却宁愿说,事实上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实际上也确实很“强”,于是他们有资本作出“伪善”的事情。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

作为注定会老去死去的物种之一,人性中天生就充满了恐惧。因为害怕自己的死亡,所以宁愿相信存在某个地方叫做天堂;因为害怕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宁愿相信来生来世、转世轮回;因为害怕强者无疆而又不能面对自己的懦弱与无能,于是普遍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同时在教育孩子们的课本里不忘加上“农夫与蛇”的故事。成功者害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于是在“分享”成功经验时像着了魔一样夸大自己遇到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却对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运气”绝口不提;碌碌无为者如饥似渴地享受成功者的“分享”,在听到成功者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九死一生的时候潜意识里暗暗欢喜——想,原来我没成功是有原因的啊!

小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圣经里反复提到“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却绝口不提最大的敌人,“恐惧”,以及恐惧这个恶魔的小鬼“懦弱”?那根深蒂固的恐惧可是一切恶的根源,而那懦弱才是“原罪”啊!后来也想明白了,宗教实际上最需要的是“恐惧”。为了让人们向往天堂,于是,设计了个令人生畏的地狱。没有令人恐惧的地狱存在,天堂又如何令人向往?

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事实上,“勇气需要培养”这句话里面的“培养”,还不如用更朴素的一个词“积累”。勇气与智慧一样,是依靠积累获得的。当一个人还只有一点点勇气的时候,期望他可以“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什么的都是非常幼稚且非常不现实的想法。一个人的强与弱,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勇气减去恐惧之后的分值——如果是正数,那么他是强的,如果是负数,那么他是弱的。无论是谁都以负数为起点。但凡正常人,都要经过很多的挣扎才能使等式的结果变成正数。并且无论是谁,无论他有多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恐惧,勇气可能是零,恐惧却永远大于零。

古人说,人贵自知。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现今的自然界中,绝少有动物以人为主食,但经常会出现人被咬被吃的事情,主要是因为那些动物被惊着了,害怕了,才会主动出击。一样的道理,那些突然放弃讨论转而“变”得不理性的人,只不过是在那一瞬间恐惧占了上风勇气消耗殆尽才变成那样的。不要以为自己拥有无比的勇气,不要以为自己没有恐惧,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你的勇气不能抵御你的恐惧,所以,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别人的恐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