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疯狂为哪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9:19

近期股市疯狂为哪般?
文章提交者:黄粱一梦 

      牛年春节,股市也显“牛气”,春节前后,股市从1800点一路起来扶摇直上,股指直至2月6日的2180多点,上涨380多点,约21%,并且呈现普涨格局,可谓大快人心,这是从2008年熊市以来少有的现象。中国股市总是出人意料,惊世骇俗,让人看不明摸不透。

      1、为何股市总是与经济面相背离?从2007年金融危机蔓延以来,美元贬值50%,用血汗外汇购买的美元债券几乎被冻结,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0%(据说70%是美元储备),这些外汇储备还能有多少套能成现汇?2万亿其内在价值已大大缩水,恐怕也只是账面数据而已。这可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呀。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损失巨大,在这场没有硝烟经济战争中,更是没有一点道义和仁慈的可言。虽然我们的人口最多底子最薄,却受到的伤害最深最重。多年来,以出口创汇为主导换来的外汇储备,在盛世的灯红洒绿中,一夜之间被掠夺抢劫,其实中国的经济已是元气大伤伤痕累累,要想恢复难上加难。现在出口减速,消费不旺,单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一条腿走路,独木难支。巨大的投资从何而来,当然得印票子了,新的物价上涨在所难免,好不容易才得到治理的通货膨胀又要死灰复燃了。现在沿海地区许多出口企业关门倒闭,裁员减薪,困难重重,举步为艰。可是我们的股市却是表现非凡,一路高歌。

      2、自从2008年以来,A股股指虽然从6000多点降到了现在的2000来点,是不是股票价值已到了合理价值空间,具有了投资价值呢?我想肯定不是,目前A股70%以上的股票市盈率在20倍以上,股价仍是净资产的2~3倍以上,股价只是泡沫少了些而已,再说上市公司又不进行现金分红或者少许分红,哪有什么投资价值呀!可股市却走出了与宏观和微观经济相背离的走向,让人不可理解,也值得股民们去认真思考。

      3、支撑股市的资金从何而来?2008年底A股流通市值4.88万亿,加上1、2月份解禁的大小非,流通市值应该在5万亿以上,股指上涨21%,需要1万亿以上的资金进入股市,这么大的资金从何而来?散户早已被套的麻木不仁,对股市早已失去了信心,基金们也是苦不堪言,亏的一塌糊涂。我想,在目前情况下,如果股指突破2300点,这肯定不是散户和基金们的能力能够达到的。如果股指突破2300点,说明有巨大的资金进场。进入股市的资金从何而来,银根放松,银行贷给企业的资金大部分会进入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没有人敢冒险进入股市的。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只有那些掌握信息,掌控股市的机构才敢大举进入。有一种可能,就是社保基金等机构与基金们联合上攻,营造股市活跃气氛,诱导20万亿的居民储蓄进入基金和股市。敢如此所为,一方面是基于一季度大小非规模还不是太大,另一方面散户已被深套,就是股指上到3000点也不可能解套出局。另外不是要对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吗,在目前经济困难情况下,保险基金如何筹集?既然20万亿的居民储蓄不能用于消费,还不如干脆诱入股市,让社保基金吃个饱,弥补一下社保资金的不足,也算是为解决经济危机作点贡献吧。

      忠告股民,股市有大小非在前面挡道,无论什么样的机构也是没有胆量把股指推得太高的,拉的太高让股民解套,小非套现,不会有这样的好人的。所以奉劝股民,如果股指上到2300点以上,一定要抛,千千不要贪婪,过去的亏损就当破财解灾罢了。迷途知返,亡羊补牢,千万不要再贪恋股市发财梦了,不要再上当了。不规范的股市,处处是陷阱。股市前有大小非虎视眈眈,又有专业机构叱咤风云,散户们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2009年2月6日
=========

**现在的股市大涨一定是要害人了,不知股民长不长记性

**银行低息资本又流入股市玩搬钱的把戏,大家不要投入增量资金,就是亏了,损失也不会高于去年。
大小非绝对在套现,否则就是遇上长翅膀的天使了。
**星期五2点实际上股指已经滞胀了,成交量放不出,后来是大量对倒盘对倒了300亿。

按照以往的经验,凡是证券媒体大量出现铁嘴半仙式的什么目标位数据,比如2500点啦3500点啦4000点啦,基本就是要套人了。

===============

政府救市:两步一回头 三步一招手
文章提交者:大鱼治水

    2008年12月,“国六条”才明确将救市权力下放给地方,没想到1个月不到就加上了一个紧箍咒。“其实这也是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的一贯态度,各部委间很难达成一致。”一位知情者直言。

    “今年(2009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的表态,让各地酝酿的重磅救市方案纷纷卡壳,此前重庆等城市高调计划的购房退税措施多半要无疾而终。

    也难怪,在高层眼中,房地产就像是自己最为调皮的儿子,常有些不服管教的举动。当国家三令五申要“和谐”时,他却把大江南北居民最后一块钱的积蓄挤光,外加一辈子的债务,使原本的经济事件变成了社会民生问题。当父亲痛下决心“教训”儿子时,全球经济气候突变,这个不成熟的儿子已占据着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现在,是全力救助这个儿子呢,还是一边敲打一边安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表示,中央尚未认为楼市处在大规模危机爆发的边缘。也正因为如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没有合适的理由,推翻并逆转自2005年以来中央政府的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调控的紧缩性政策。既然政策无法突破,房地产原本承担的拉动经济发展的任务就必须有所调整,中央政府的想法是通过大量修建“保障型住房”拉动内需,部分替代地产业对经济的作用。

    但事实上,其后仓促成行的“改善型住房”并未在中央各部门间达成共识。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博士易成栋表示:“中央各部门之间有分工,各司其责。即使没有部门利益作用,从不同行业管理角度出发,看问题不同也是常见的。”

    财政部提出的这个概念明显没有得到银行系统的认可。本该在2008年10月底出台的实施细则却在各银行中集体难产。此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公开表示,细则应该由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自觉提出来。但几乎与此同时,银监会出台了一个注意风险控制的通知,明显是针对一些有意“开口子”的银行。

    据接近内部人士透露,其实管理层内也有着另一组声音,他们认为应该首先加大对商品房的支持力度,减缓保障型住房的建设速度。否则不仅会对商品房市场有所冲击,对于财政的压力也相当大。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各层面围绕房地产行业的争议以至于政策,还会不断演变调整。

    《中国经营报》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