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疾病负担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21:11


    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疾病负担源

    日期:2007-01-03 作者:方贻儒 来源:文汇报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自杀率、高致残率和社会负担沉重等特点。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5-20%;并有明显的复发倾向或趋于慢性化。首发患者50%以上会在未来5年内出现复发;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不能忽视的是,抑郁症对家庭和社会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BD)合作研究指出:抑郁症列全球疾病负担第5位(1990),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据美国的统计,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37亿美元,其中很少部分是医疗、护理费用,而绝大多数为患者自杀、误工、失业及工作能力减退所造成的损失。
    
    抑郁症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与抑郁症严重的患病现实并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相背的是,整个社会对该病的认识、理解以及接受程度很差,普通人群对抑郁症的知晓率、接受率、识别率、识别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抑郁症的就诊与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抑郁症状并未引起患者、家属、医生的重视。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从未诊治,我国的情况更甚。现时,许多抑郁症患者往往首先就诊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综合医院,但被非精神科医生漏诊者高达60%,而其中接受了合理治疗者仅10%。与此同时,大多数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被忽视,但这些群体却是抑郁障碍的高发人群。据资料统计:癌症伴发抑郁障碍者达20-45%,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障碍者达26-34%,心肌梗死伴发抑郁障碍者有15-33%,慢性疼痛伴发抑郁障碍者可达33-35%,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障碍者则高达40%。
    
    造成抑郁症未得到足够重视的原因通常有患者本身、医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种种情况。可能包括:通常为轻的、不严重的抑郁症,通常有躯体共患疾病或躯体化症状,可能不了解抑郁症,有病耻感,不愿接受抑郁症的诊断,不接受治疗,对所接受治疗的方法有强烈的反感(如担心成瘾),或者还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方面和个人的难处;医生缺乏抑郁障碍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等的训练,缺乏抑郁症知识,不敢作出诊断,未能查出患者的抑郁症状,自觉在处理精神障碍时可能感到不舒服,对抑郁症的治疗缺乏系统性,低估了抑郁障碍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通常优先考虑患者的躯体症状和与此相关疾病等。
    
    抑郁症具有复杂的症状特征
    
    抑郁症最主要的核心症状包括:抑郁心境、无价值感或罪恶感、自杀观念等,但还往往同时存在以下种种生物性或躯体形式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心血管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注意力障碍、易激惹、精力减退。而更为复杂的是,抑郁症状合并焦虑、甚至精神病性症状者不在少数,这些症状以过度担忧,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震颤)、大汗、口干、坐立不安、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也可能是明显的妄想或偏执观念等。各种这样的症状夹杂在一起,不但使得患者的病情越发复杂与严重,而且会模糊其中的典型症状,加重疾病的进程,进一步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与辨别,也导致治疗的困难和相对不良的预后。
    
    抑郁症的识别与自我识别
    
    要正确治疗抑郁症,首先必须准确识别抑郁症。尤其在综合医院,内科医生接诊那些以难以明状或是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如疲劳、慢性疼痛(特别是头痛、腹痛、骨盆疼痛等)、性功能障碍、耳鸣、睡眠障碍,或是肠易激综合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高度警惕该患者可能患的是抑郁症。另外,请关注下述高危因素,如果一个患者同时具有其中的多项特点时,则更应引起重视:
    
    1、过去有抑郁发作史;    
    2、家族成员中有抑郁症患者;    
    3、存在应激性生活事件;    
    4、缺乏社会支持;    
    5、过去有焦虑发作史;    
    6、目前正处产后时期;    
    7、存在物质滥用(如烟、酒、药物);    
    8、存在躯体疾病;    
    9、单身者;    
    10、老年人;    
    11、社会经济状况差;    
    12、女性。
    
    而就个体自身而言,通过对照以下相关问题,如果各方面都显示出突出的倾向,则建议及早向专科医生请教,并让他给予您专业性的指导。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3、我晚上睡眠不好;    
    4、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5、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6、我有便秘的苦恼;    
    7、我心跳比平时快;    
    8、我觉得自己对经常做的事情也存在困难;    
    9、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0、我对将来不抱希望;    
    11、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2、我觉得自己很难作出任何决定;    
    13、我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也不会有人需要我;    
    14、我的生活过得很无趣;    
    15、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    
    16、平常感兴趣的事我现在却是兴趣索然。
    
    抑郁症需要系统治疗
    
    目前,在医学界对抑郁症的治疗程序已基本形成共识,即对抑郁症的治疗可分三步:
    
    首先是急性期治疗,这一阶段是针对患者明显的抑郁症状进行治疗,需时6-8周;接着是巩固治疗期,在患者抑郁症状缓解之后进行巩固治疗,以预防病情反复、症状复燃,一般为4-6月;第三种情形称为维持治疗期,或预防性治疗,是在患者经维持治疗之后,抑郁症状完全消失,为防止今后抑郁症复发而采取的治疗步骤,需时更长,常达6-9月。
    
    在这样的治疗程序中,急性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较易执行。容易得到患者、患者家属及各科医生的一致理解和接受。但预防性的治疗则往往无法圆满,其中,不仅医生们要倾注热情,患者及其家属更会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放弃。然而,必须引起医生及抑郁症患者重视的是,就目前而言,要防止抑郁症的反复发作,预防性治疗是上佳的选择。
    
    难治性抑郁症的处理
    
    一般而言,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性疾病,但临床上也常常见到某些患者的抑郁症状经过应用充分剂量的、足够疗程的两个以上抗抑郁药物治疗而无明显疗效的现状,即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通常这种情形占所有患者的70%左右,是精神科的颇为棘手的治疗问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医学家们积累了许多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措施,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包括:
    
    1、电疗(ECT)。对于严重抑郁症以及难治性抑郁症,它仍是最佳选择之一,起效较快,尤其适用于存在严重自杀危险的病人;    
    2、更换其他类别的抗抑郁药物。当然应首先考虑与原用药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品种;    
    3、合并激素、甲状腺素片或者谷维素;    
    4、合并增效剂。可供选择的药物搭配可有加用锂盐、三环类与甲状腺素联用,抗抑郁剂与心境稳定剂、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联用;    
    5、加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者合并另一个抗抑郁药物;    
    6、转移患者的工作或生活环境。
    
    诚然,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尚无完全一致的最优治疗方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特别是由我院领衔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小组目前正对这一难题进行全面的探索。或许,曙光就在眼前,让所有抑郁症患者“重铸辉煌”的时刻并不遥远。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生命之重!从深圳每年2000人自杀说开去! 


   长期生活在深圳,自以为对深圳这个虽人口众多但面积并不大的城市是十分了解的。习惯了人们唠叨在深圳生活的辛苦,你也总会听到“今天好累啊”、“对不起,我没时间”、“真烦人”等等感慨和发泄,但看到深圳每年有超过2000人选择自杀的方式告别这个城市的报道,我还是惊呆了。

    “自杀”这个词引起我的关注源于喜爱的明星张国荣从几十层高的酒店纵身跃下的那一刻。如果说海明威吞枪结束生命是维护“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所谓男子汉的尊严,如果说流浪的三毛自缢绝世是厌倦了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去另一个世界追逐游生的梦想,如果说艺人阮玲玉用安眠药让自己永远沉睡下去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女人的清白……那生活在深圳这座发达而年轻的城市的人们,是什么原因什么理由让他们选择了“自杀”这种沉重的方式结束生命?

    据心理专家分析,工作节奏太快、竞争过于激烈、市民缺乏原有的社会系统心理支持、工作时间长、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是导致深圳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

    是的,这座城市的贫富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人们总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快速地丈量生活与生命,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容易发生心理疾病的。你看看,房价疯了似的往上涨(最近有市民喊出了不做“房奴”拒绝买房的口号说明实在是承受不住了),油价涨了,水价涨了,煤气价格涨了,房贷利率又涨了,的士价格全国最贵,“各自一扇门,从来不理人”的淡漠疏远的邻里关系,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尚不能覆盖到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上学贵看病贵,而工资收入又没有得到相应的上涨等等原因,很多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巨大。据统计,1996年深圳各类精神病终生患病率为16.19‰,一般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27.13‰,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城市。10年后,深圳再次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焦虑等轻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上升10倍以上。近年来,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一些社会办心理咨询机构,年咨询个案以20%的比例上升。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诊疗机构远远跟不上病人需求的数量,全市现有精神病床200张、100多名心理医生和4名防治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口仅配备一名心理医生。全市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总数不到400人,相当于每3万市民“争”一个心理咨询师。看来,问题确实非常严重。

    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全国采取“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人数急剧攀升。“自杀”成为一种社会疾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全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每10万人就有23人死于自杀,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3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以及大学生自杀、青少年自杀等等现象屡见不鲜,有数据显示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种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尤其可怕的是“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看来自杀已经成为社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了。

    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自杀是唯一真正的哲学问题,“自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否定和对个体所在社会的否定”。虽然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归结到底无外乎两条,一是潜在的生物危机所致,一是精神抑郁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尤其是第二条几乎占据了自杀身亡者的绝大多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文明进步的成果,我们的党和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共建和谐社会是国家正在努力的目标。而当自杀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时,我们是不能忽视和麻痹的,更不能“坐以待毙”,除了增加心理辅导及诊疗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从业人员外,建立预防自杀的公共卫生预防机制、将精神疾病纳入医保范畴更是政府急迫需要解决的事,面对不断消失的生命,实在是不能再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