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官”涉“腐”涉及民生话题成网络热点高发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3:14
涉“官”涉“腐”涉及民生话题成网络热点高发区 2008-02-19 15:20:29 来源瞭望 http://www.yfzs.gov.cn/ 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一些领导干部不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对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经验

  春节前夕,广东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约请北京的几名专家,专门广州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就是如何利用网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朱泽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随着网络的普及,地方党委和政府感受深刻的一点,就是互联网已成为掌握群众舆论动态,了解民意的主要载体。

  朱泽君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新的形势下,学会利用网络做群众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道新考题。”

  现实中,社会本身的矛盾几乎都能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会互联网上有所反应,网上舆论开始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关注点的变化一些事件的发展动向,并且影响政府的决策。

  而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利用网络征集民意,收集舆情,已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所运用。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一些地方调研时发现,一方面,网上群众工作正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对网络不熟悉,对网络传播规律不了解,成为制约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瓶颈。

  网络热点高发区

  互联网上不能没有热点,也不可能没有热点。而这些热点高发区,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成为他们了解民情、舆情的重要参考。

  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互联网热点话题比较容易集中八个方面爆发

  ——涉“官”涉“腐”。“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两年来互联网舆论炒作的重要话题之一,由于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及人们复杂心态的作用下,一些相关情绪的言论网上很有市场。一般的社会事件,只要涉及政府官员,往往会引起网民密切关注。

  ——涉“富”或贫富差距的话题。社会转型阶段,当前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各种潜的社会矛盾不断积聚并激化。贫富问题上,网民对一些依靠不正当手段和渠道而暴富的群体深恶痛绝,心理极不平衡,以至于网上只要是涉及富者的事件,网民就会提出很多质疑。

  ——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事件。社会矛盾复杂的今天,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极为强烈,一些特权现象、司法不公问题成为批判的焦点,网民对弱者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异常敏感,借助网络的介质,不少网民以“网络大侠”、“意见领袖”的身份出现,互联网上“维护公平正义”。

  ——涉及民族主义以及宗教信仰、中外关系的话题。近两年来,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热点较多,中国地处局势较为复杂的东北亚地区,一些中日、中美关系等的话题,非常容易拨动国内网民的神经。比如中日关系,历史上的慰安妇事件、钓鱼岛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历史教科书事件都曾伤害过中国人民的感情,因此任何网上出现的中日之间的风吹草动,都会产生暴风骤雨般的反应。

  ——涉及伦理道德的事件。当前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不少专家称社会“信仰缺失”、“伦理缺失”,网民对于社会伦理、公共道德的缺失深感痛心,网上常见“礼崩乐坏”、“物欲横流”这类字眼,一些有悖社会基本道德和伦理的事件往往网上引起“声讨”。

  ——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近几年,车价、房价、油价、股价等价格动态,以及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动态,都牵动广大网民的心。

  ——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事件和话题。近几年来,多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由于事件涉及公众安全,每次发生时,除了现实社会中引起社会各界群众关注外,互联网上也成为网民极感兴趣的话题。比如2005年冬天的由于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带来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广东非典事件,以及矿难、地震等,都是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涉及明星“星闻”、“绯闻”及知名企业、敏感地域的新闻。现实社会中的公众人物、公众企业、敏感地域,处于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一举一动,网上也往往会成为炒作的“猛料”,如春节前后的“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成为网络街谈巷议的热点。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一个新闻事件上集中八个热点中的多个热点,则这个新闻事件极有可能会出现轰动,网上形成极其强大的舆论态势。

  不少互联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初,是局部现象、个别言论甚至是普通民众间的纠纷。而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无界性、互动性等特点,加之多重因素合成,直接使网络媒介形态本身成为高倍的“放大器”、快速的“传播器”。

  一些领导干部还是“网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志立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要允许网民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话明气散,客观上能起到疏导心理、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

  赵志立说,现的突出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不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对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经验。如网络出现突发性的传播事态后,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主动披露信息,而是消极对待,给谣言的传播留下了空间,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更是缺乏经验。

  2003年底,黑龙江哈尔滨发生一起宝马车撞死人事件,当地法院判决撞死人的宝马车驾驶员苏秀文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立刻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由于事件发生后,许多信息缺失,网民的一些疑问得不到合理解释一死多伤,为何判二缓三;如此受关注的案件,为何万马齐喑?

  有的网友说,如果撞人的是拖拉机,同样的法院判决结果绝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事件中,肇事者和受害者身份反差过大,分别代表着两个社会阶层。从2004年新春伊始,“宝马撞人案”成为各大网站关注的热点。网易、新浪、搜狐、人民网、新华网等都设有“宝马案”专题。而这一过程中,由于有关部门对信息披露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更使得各类“小道消息”满天飞。

  去年3月初,网上各大论坛开始流传一个帖子,题目是《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帖子的内容是一张图片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钉子户”。这一信息传播过程中,同样由于当地有关部门事态之初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使得网络炒作越来越凶猛,各类不知真假的传闻遍布网络空间。

  一些干部和研究人员认为,网络重大舆论事件正给新时期群众工作,尤其是舆论引导带来巨大挑战。挑战面前,一些干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一是对信息披露的挑战。正规渠道信息不畅,政府“失音”,极易导致有害信息的滋生“增值”。去年2月,某市一名城管队员一名市民发生争执打斗,后这名市民脑干出血不治身亡,该城管队员被刑事拘留。据尸检报告显示,这名市民有高血压病史,而且大量饮酒,死因打斗行为不存必然因果关系。但区政府处理此事时,未能第一时间通过权威渠道披露有关信息,最终此事被网络媒体描述成“十几名城管围殴一位市民导致其脑死亡”的失实新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对政府反应的挑战。有时地方政府虽然主动站出来,可引导失当,也会放大事件。去年年初,网上出现的“高跟鞋虐猫事件”引起网民愤怒。本来网民就事论事,没有扩大打击面。可虐猫者所的黑龙江某县出于“危机公关”的意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当事人停职检查,召开由纪检、检察等多个部门参加的专题协调会,警方介入调查。县政府还网上声明这一事件属个人行为,不代表全县人民的整体形象。政府的行为转移了网民的关注点,有人认为政府借机炒作是想达到别的目的,更有网民注意到当地污染问题和干群矛盾,使政府形象陷于被动。

  三是对传播方式的挑战。过去宣传、传播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舆论导向的形成要经过媒体总编、责任编辑、记者层层把关。而现网上,尤其是个人网站、博客的出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发布者。

  把握“网络社会”工作规律

  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的想法有两个一是让县里的干部掌握网络传播规律,进一步宣传好增城经济和文化发展;二是建立起民意收集、舆情分析研判机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得党委、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传媒大学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杨飞说,增城市领导的想法代表了一些意识比较超前的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思考。我们现已进入网络社会,政府形象的提升,群众舆论的引导,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今后会越来越多地网上进行。

  湖南省红网开办的“百姓呼声”栏目,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开展舆论监督、化解社会矛盾,已累计为老百姓提供各类咨询服务6万多次,协调沟通解决老百姓求助问题达2.1万多次,发布《调查函》1750多期,回复办理率达到了98%。许多老百姓遇到的难题、难点通过“百姓呼声”得到了圆满解决。该栏目既为民意的畅通表达探索出一条新路,又为网络信访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对改进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员干部还要掌握网络突发事件的引导规律。对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网络突发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事件发生,如何正确引导群众舆论,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和引导机制。

  杨飞认为,网络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有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特点,因此,我们处理快慢、疏堵、说做的关系时,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网络突发事件报道中,强化对突发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发挥引导网上舆论的主渠道作用。不怕网民知道,而怕网民不是通过权威媒体知道。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告诉本刊记者,做好网上群众工作,一定要及时把正面、准确的声音放大,及时引导舆论,而不能躲躲闪闪。人民网自开设“强国论坛”以来,不断邀请各界知名人士进行访谈,并通过时评等方式解读国家政策,现“强国论坛”和“强国社区”吸引了众多高层次网民,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要进一步健全网上舆情搜集、报送、分析研判和分级应对新机制。建立网络突发事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完成初步的社会舆情汇集报送工作和深度舆情汇集分析工作,为上级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果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上海市成立了由网宣办牵头,公安、信息等诸个部门组成的“办公合成”机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舆情通报机制。市里还初步建立了由社科院、市委政研室、资深新闻从业人员等参加的网络舆情会商平台,定期进行重大舆情的研判。上海发生的“地铁调价”、“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等多起热点事件中,就充分发挥网宣“办公合成”部门之一——上海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的作用,及时完成对相关舆情的搜集分析,对相关部门应对危机事件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基层干部建议,对待网上突发舆情,要像处置现实社会中的突发事件一样,尽快制定并完善一套应急预案,从而适应新形势需要。

  上海市网宣办,本刊记者看到了已经完成草案的《上海市互联网舆论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说,凡事预则立,这部预案中,按照互联网舆论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互联网舆论事件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其中特大舆论事件,主要指涉及全市性的,对本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受到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统一指挥、协调全市有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

  受访专家同时建议,要将网上舆论引导网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西方危机管理中政府对危机的处理和巧妙利用媒体的能力值得借鉴首先,危机发生后,政府要有快速有效的协调处置能力;其次,政府要及时利用媒体化解公众的对立、恐惧心理;第三,政府要有对社会公众及时动员的能力;第四,政府要注意危机传播处理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政府要避免只说不做。(本文由常东坡,《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吴亮、李亚彪、刘菁,实习生文娟采写)

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建设直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位一体”建设紧密联系,要把网络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

  互联网技术社会文化生活的结合催生出的全新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已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交往、国家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网络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扩大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增强我国的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网络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四位一体”建设紧密联系。经济建设方面,互联网已形成巨大的产业链,网络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建设方面,互联网已成为了解舆情、沟通民意、引导群众有序政治参的重要载体;文化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建设方面,目前社会越来越多的步入网络社会,网络成为联系社会成员、社会组织的重要载体,成为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对于网络文化,忽视建设,放松管理,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成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

  我国网络文化蓬勃发展

  ——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日益扩展。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网络文化工程,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上网,提升了网络文化品位。

  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初步形成。近几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影响力日益扩大,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积极做大做强,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知名商业网站发挥优势、积极参,为网络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目前,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导、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积极参的网络文化阵地新格局基本形成。

  ——网络文化服务进一步规范。自2000年以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了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秩序,促进了网络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成效明显。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制定了一批行业自律公约,加大督促力度,加强自律。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认真做好公众举报的受理通报工作。

  2006年以来,互联网业界广泛开展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积极参,广大网民大力支持,形成了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网络文化的良好舆论氛围。

  人民群众要求还存差距

  我们国家的网络文化建设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一定的差距。网络文化建设中存的薄弱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一直占据互联网传播的制高点。目前国际互联网上80%以上的网页是英文的,中文网页约为12%。西方新闻媒体已借助网络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的优势。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大力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此同时,有的网络服务商还没有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自律不严格,文明办网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内容建设特色不够鲜明。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人数为2.1亿,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文化消费市场。但是,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方面的内容制作力量十分薄弱,高水平的原创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优秀原创作品凤毛麟角,信息内容的服务性和知识性不够强。而另一方面,网上淫秽色情、欺诈、赌博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虚假信息、违法信息网上传播,给人们思想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建设相对滞后。网络技术是创新速度最快的技术领域,能否掌握网络技术并实现持续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文化的生存发展前途。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掌握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尽管我国网络硬件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差距不小。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网络文化队伍既包括网络文化建设人才,也包括网络文化管理人才。面对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短缺是一个严重瓶颈。网络文化队伍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人才构成也不平衡,高端人才稀缺。繁荣网络文化,首先要着力培育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管理、技术等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网络建设相适应、市场竞争相适应、品牌塑造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网络文化队伍。

  五个方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的发展重建设。应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把现有的优秀文化成果转化到互联网上来。同时集中资源和优势,做大做强网络文化平台,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和社会知名网站建设。

  要把重点新闻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平台。推进重点新闻网站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既保证导向正确又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管理模式。大力培育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网站,积极引导各类商业网站主动参网络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等网络文化工程,积极构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网络文化创新能力,追踪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关注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拓展网络文化服务的新业务,不断满足广大网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和网民的积极性,参到网络文化建设当中来。如通过提高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的特点,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主动发布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加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将政府信息资源充分上网,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为民、便民、利民的重要窗口,以此促进网民的互动。

  三是要大力倡导依法办网、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之形成一种社会风尚。通过广泛的社会教育,使这种理念成为社会风尚,夯实我们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网络文化建设要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通过建设和谐网络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价值取向、昂扬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是要充分发挥舆论和公众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监督作用。使网上有害信息、违法信息、不良信息没有藏身之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是要把网络素养教育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总体上我们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不够高,要通过教育,让人们更科学更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同时,通过教育提高人们防范有害信息侵害和网上不法行为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国家的网民主体是青少年,应该把网络文化教育纳入到青少年教育体系之中。□

  (作者为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战略研究》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