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讀股市30年通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57:47

曹仁超投資者日記:領讀股市30年通史(1)1950-1980年,香港第一個30年。   1980-2008年,香港第二個30年。   1978-2008年,中國內地改革開放30年。   這三段充滿歷史韻味的經濟大週期中所發生的一切,能告訴我們怎樣的前行路標?2008年12月24日, 是西方重要節日聖誕節的前夕。這一天下午 3︰00,我們如約來到曹仁超先生位於香港北角的辦公室。在曹先生頗富傳奇性的家族遷徙故事,以及他過去四十多年跌宕起伏的投資生涯中,深深地刻印著內地與香港經濟變遷的一步步。   我們關心的是,下一個30年,中國香港和內地經濟將會如何演變?   與經濟學家不同的是,曹先生把自己定位為股市分析員,並且對市場充滿敬畏。他對宏觀經濟的分析別具一格:從股市看經濟。   因此,這一次以經濟走向為重點的採訪,是從曹先生預先準備好的股市圖表開始的:道瓊斯工業指數、日經225指數、台灣加權指數、香港恆生指數、滬深300指數。   這些指數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經濟寓言?   曹先生分析認為,在過去的兩個月內,上述市場指數告訴我們,股市的底部或許已經築成。問題是,經濟呢?   「我不是FortuneTeller(算命先生),我是分析員,」曹先生用了整整三個小時,向我們解話股市與經濟。2009年2-8月:最糟的時刻   現在的情況是,股票開始好,經濟跌下去,所以很多人是不相信股票會好的,現在到明年的2-8月,股市是漲不起來也跌不下去。   《21世紀》:應該怎樣有效看待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係?每個經濟體的市場與它的宏觀經濟之間,關聯度如何?   曹仁超:舉個例子,中國台灣股市跟全世界是脫節的。中國台灣過去十年是亂七八糟的,它的經濟跟全世界是關係不大的,台灣的經濟最主要是電子,比如筆記本電腦等,所以台灣股票市場只是反映電子行業的好和壞,跟整個台灣經濟沒有太大關係,它最主要反映電子行業的高高低低。   香港恆生指數(原來)是反映香港的。但是大約從1990年開始,內地的紅籌股越來越多,1997年開始H股也開始多起來,所以今天的恆生指數,也不全是反映香港的經濟,部分是反映內地經濟。   台灣金融的發展可以說是很落後的,跟香港不同。香港因為有內地的股票來香港上市,所以香港股票市場市值最高峰時,是香港GDP的4倍,台灣大約是1倍多點,內地最高時是剛到1倍,現在估計是20%-25%,這樣的關係可以看出股票市場的開放不開放。   美國市場的股市市值大約是2倍,基本可以作為成熟市場的參考,為什麼要參考美國的市場呢?因為股票市場怎麼才叫成熟呢?一般的指標是,(股票市場)市值是GDP的200%,美國大部分時間是兩倍。從這個來看,中國內地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   而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資本市場跟GDP的關係是不大的,因為開放,全球的股票可以來香港掛牌,所以,香港GDP和資本市場的關係是不大的。   《21世紀》:香港股票市值是GDP的4倍,是否意味著香港股市有過度發展的傾向?   曹仁超:也不能這麼說,因為投資香港的40%不是香港人,外國人持有很多香港的股票。   現在,投資香港股票的理由有三個。第一個是看好香港,第二個是看好內地,因為看好中國內地但沒辦法直接投資內地,大家知道,內地B股的交易量是很小的, 所以對很多海外投資者來說,看好內地的唯一方法,就是投資香港,所以投資中國香港不一定是看好香港,還可能是看好中國內地。   第三個理由是東南亞市場,因為它們的流動性不夠,市場太小,如果你要去買100億的股票,一天是做不完的,怎麼辦呢?一般可以在香港買80億,這對香港市場的影響不大,在東南亞市場買20億,所以,一般亞洲市場漲的時候,香港就漲,亞洲市場跌的時候,香港就跌,而且,如果要在東南亞市場分批買的話,可以用香港對沖東南亞市場的漲漲跌跌。   所以投資香港有三類人,第一是看好中國香港,第二類是看好或看壞中國內地的,第三類是看好或看壞東南亞的,所以香港的股票市場大約反映了三種看法。這在全世界都是沒有的,只有香港才是,美國也不是,你不會因為看好中國內地而去投資美國,不會因為看好加拿大而投資美國,但看好中國內地,就只能通過香港,因為內地市場還不是全面開放。   香港經紀商有三種,大經紀、中型經紀、小經紀,小經紀是做香港生意的,很可憐的,只佔市場份額的11%,只有30%的交易量是香港人做的,另外70%不是香港人做的,比如,我的買賣就是經過大經紀做的。   《21世紀》:那如何根據股市來看內地的宏觀經濟呢?   曹仁超:經濟學家通常會做很多統計之後,(根據統計)去看經濟問題,而我們,則是通過股票市場去看經濟的。   經濟學家有多少人?1個。股票市場有多少人?1億人。1個人說的對還是1億個人看的對?如果你問我的話,我相信1億個人的想法是對的,他們的想法是股票市場告訴你的。   從H股和A股來看,它們之間的價錢是不同的。為什麼?因為H股是反映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內地,而A股是反映內地人怎麼看內地。   兩者差別之處在於,外國投資者是成熟投資者,而國內大部分是新的投資者,新投資者的問題是,很容易看得太好或者太壞,所以要用H和A之間的差,來看內地投資者是不是太樂觀或者太悲觀。   2007年9月到10月,這個差是最大的,說明國內投資者對國內經濟的看法是太樂觀了。由此可以看到,內地股票在2007年人家說是泡沫化,泡沫有多大?如果沒有港股直通車,港股是2萬點,一說(開通)直通車,港股就沖上了32000點。最低程度可以這樣看,2007年,內地人買股票多付了60%的錢。結果,2007年10月,內地股票跌下來,說明又看得太淡了。   現在,A-H差價越來越少了,不過即使現在,內地人對內地股票看的還是好,只是沒有以前那麼好了。   《21世紀》:從現在的股市情況,我們明年的宏觀經濟大概會出現怎樣的格局?   曹仁超:股市是跑在經濟前面3-9個月,究竟是幾個月?不知道。現在股市已經告訴你,最差是今年11月,所以預計中國經濟最差的時間是明年2-8月。   當然,現在我相信它是底,但世界沒有絕對的,只能說有75%以上的可能是這樣,即內地經濟在明年2-8月最差,這個可以用GDP增長率來衡量,也就是說,最差的GDP數據會出現在2009年的第二季或者是第三季,但明年第四季,一定是好起來了。   現在的情況是,股票開始好,經濟跌下去,所以很多人是不相信股票會好的,現在到明年的2-8月,股市是漲不起來也跌不下去,所以我們叫明年2-8月為整固期。而經濟呢,不是Theworseisover,是the   worseiscoming,最壞的不是要過去了,而是要來了,但是我已經準備好你來了。   從投資角度來看,明年2-8月買股票的人,我們稱他為stronghands,拿住股票就不放,去年10月買股票的,是weakhands,很弱的,這些人拿著股票,你不要嚇唬他,一嚇唬就全跑了。   股市就是將財富重新分配,股市不是大家賺鈔票,而是聰明人賺笨人的鈔票,thewinnertakeall,贏的人全部贏光。所以,應該是1個人贏 100個。贏多少?100倍。基本上一個lifecycle完了之後,聰明人可以賺到50倍,笨的人,是虧損60%。通常都是這樣的。 1950-1980:香港工業化路標   香港為什麼這麼多有錢的人?因為全世界都沒有香港人這麼好的運氣,有「第二次機會」。   《21世紀》:一個lifecycle指的就是一個經濟週期嗎?那你覺得明年的第四季是另一個週期的開始嗎?   曹仁超:一個lifecycle通常是9-12年,從衰退到繁榮再到衰退。2010年將會開始另一個新的經濟週期,不是2009年,這是參考香港的lifecycle。這就講到你們的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了。   香港差不多1949年,很多難民跑來香港,香港很窮,因為1945年,香港人口差不多是75萬,到1950年差不多是200萬,所以,住的地方也沒有,吃的也沒有,很窮,怎麼辦呢?開工廠啊。當時工廠工人賺多少錢呢?1塊錢一天。   1950年香港人比內地人還窮!我舅舅1950年在上海賺36塊一個月,我爹爹跑到香港賺27塊一個月,比內地窮,所以我舅舅就說,你到香港幹什麼?!   問題是,內地從1950年到1979年都是賺36塊錢一個月,香港1950年是27塊;但是到1978年我們賺多少?1500塊,內地還是36塊。所以到1978年的時候,內地就覺得香港好了,就是因為我們賺得多,所以鄧小平說要開始改革開放。所謂改革開放,假設沒有香港,內地可能當時不知道怎麼改革、怎麼開放。   香港人從1950年到1980年30年,不斷開工廠,賺外國人的鈔票,從1978年改革開放,香港人開始到內地,用內地的工人賺外國人的錢,所以,從1978-2007年過去30年內地所做的一切,跟1950-1980年的香港做的完全一樣。   很多地方都是一樣的。比如,我們剛到香港的時候,一天賺一塊錢,工資很便宜,土地五毛錢一尺,材料很多;1979、1980年內地也是這樣嘛,香港人回去開工廠,給內地工人的工資是120塊一個月,內地工人當時很開心啊!這跟香港當年完全一樣,工人賺不到錢,一下子從36塊漲到120塊,當然很高興。   所以我看的話,1978年內地剛剛開放,1979年鄧小平去了美國,1980年,美國給了中國最惠國待遇(MFN),之後,中國內地的東西就可以出口到美國了,之前不可以的。   有了這個MFN的地位,加上香港人在香港30年的經驗,進到內地再做一次,所以說,香港人是全世界運氣最好的,中國台灣有一次經濟機會,美國有一次機會,中國香港則有兩次機會!   《21世紀》:怎麼說?   曹仁超:香港的第一次機會是,1950-1980年的30年,賺了錢。之後怎麼辦?於是就來了第二次機會。   第二次機會是內地給我們的。在香港開工廠的人,他在1950年的時候有多少錢?只有5萬,到1980年,他的資本變成了5000萬。在外國,你有 5000萬港幣就差不多了,沒有機會了。但是,這時候,內地給了我們香港人第二次機會,就是把這5000萬帶到內地開工廠,到2007年,30年變成多少鈔票?50億。30年變100倍。   所以香港為什麼這麼多有錢的人?因為全世界都沒有香港人這麼好的運氣,有第二次機會。1980-2008:香港金融業起飛   1984年7月之後,全球的資金又都來到香港,香港聚集了很多別人的錢,於是,香港人開始用別人的錢來賺錢。   《21世紀》:如果沒有內地這30年的機會,香港的經濟就不能發展嗎?   曹仁超:從1980-2008年,過去30年,你在香港開工廠會怎麼樣?虧本。現在在香港請一個工人要多少錢?每月6500塊。土地多少一尺?10萬。怎麼做工廠?根本沒有辦法做。所以只有一條路,虧本。   曹仁超:從1980-2008年,過去30年,你在香港開工廠會怎麼樣?虧本。現在在香港請一個工人要多少錢?每月6500塊。土地多少一尺?10萬。怎麼做工廠?根本沒有辦法做。所以只有一條路,虧本。   1980年到2008年,過去香港30年經歷的事情,從2007年開始在內地出現了!開工廠的人再也賺不到錢了,因為過去30年,(內地的)工資給你弄高了,環境弄壞了,原材料給你炒貴了,所以2007年開工廠的人,70%要虧本,這個不是政府告訴你的,是市場告訴你的。   現在你要開工廠賺錢,去哪裡?去印度啊,印尼啊,柬埔寨啊,這些東南亞地方,內地已經不歡迎你了,不是政府不歡迎你,是市場不歡迎你了!   所以將來30年,內地開工廠的人會很辛苦,這是我們過去30年的經驗告訴你的。從2007年開始,內地的工廠就開始要從勞動力密集型轉變為資本密集型, 現在全都要機械化,但開工廠賺錢還是很辛苦的,不信你去台灣看看,去日本看看,去韓國看看,它們工廠還在賺錢,但是賺得很辛苦。   《21世紀》:那麼在經歷過1950-1980年的工業發展之後,香港本地發生了什麼?   曹仁超:1980年,香港發生什麼事情?工廠全部拆光,全都跑到內地了。所以香港1981-1984年的四年,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工廠沒了,飯沒得吃。但是經過這4年,香港發展出什麼呢?金融。自此之後,金融業開始上來了,服務業開始上來了,房地產開始上來了。   所以說,1981年到1984年7月,是中國香港最痛苦的4年。當中國與英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在1984年結束之後,全世界都知道香港要回歸,但資本主義保持50年不變,所以從7月開始,全球的資金又都來到香港,香港聚集了很多別人的錢,於是,香港人開始用別人的錢來賺錢,我們叫OPM,也就是 OtherPeople'sMoney。   比如說,香港人從外面拿100億,給外國人5%的回報率,5億一年,這些錢在國外很難拿到這麼高的回報的,然後我們拿著這100億到內地投資,賺了20億,給外國人5億之後,我們還剩15億,多好。   《21世紀》:為什麼外國人自己不去內地投資而要取道香港?   曹仁超:因為他們不瞭解中國內地嘛,而我們瞭解。他們可能連內地人是不是還留著長辮子都不知道!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會有這麼多外國人的錢,我們就(用這些錢)賺差價,賺了錢之後,香港人就開始買房子、消費,所以房地產和消費就好了,所以說,1984-2007年帶動香港經濟的是什麼?是金融。   比如,很多大型國企到香港上市,如果募集資金1000億,收2%的佣金就賺2億,雖然這些大的IPO很多是外資大行做的,但是它在香港也要租寫字樓啊,也要請香港人啊,所以最後外國人分了1億,香港人分1億。   你想想,幾十個人花三四個月的時間賺1億,你要開工廠的話,多久才能賺1億?香港人做來做去不就做這個生意嘛!   因為金融的錢容易賺,所以香港自1980年開始從工業轉到金融業,過去30年正好是香港金融業的發展週期。   2008後財富聚集地:上海、北京、深圳   就好比嫁人要嫁個年輕的聰明的,內地這個30歲的年輕人,剛剛跌了一跤,已經不再是2007年的內地人,那時候是財大氣粗,現在知道什麼叫「謙卑」,這樣的男人不錯。   《21世紀》:下一步會怎麼樣?內地也會複製香港這段歷史嗎?   曹仁超:是的,中國香港從1984年開始發生的事情,將來要在中國內地再來一次!所以我明年就去上海了,因為機會來了(笑)。將來的上海會跟香港完全一樣。   中國內地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應該是最低潮的時期,將來漲上去的是金融,不是工業。未來什麼行業最賺錢?金融、房地產、服務業(就是開百貨公司、酒店、旅遊),將來30年賺大錢的再不是工業家了,肯定是金融、房地產這些行業。所以這三年是內地經濟最痛苦的時候,工業慢慢下去,服務業還沒有上來,青黃不接。   從2010年開始,內地會複製香港過去30年的路子,但持續多久很難說,因為香港地方小,上去的時候快,內地應該沒有這麼快,但是可能持續時間長。   《21世紀》:可能內地和香港有所不同,內地人口這麼多,有些需求是必須的,比如對工業品的需求,以前香港沒有工業品可以到內地去要,但今後內地沒有工業的話,到哪裡去要?   曹仁超:講得很好,今天中國香港沒有工業了,但美國還有工業,日本還有工業,可是美國的工業不在紐約,日本的工業不在東京,英國的工業不在倫敦,所以將來內地的工業在哪裡?越退越遠,肯定不在深圳、北京、上海。   深圳、北京、上海,30年後會跟現在的香港一模一樣,房地產價格跟香港差不多,收入也差不多,平均28000美元/年。30年後,深圳、北京、上海,普通的職員大概會賺2萬人民幣/月,高職位10萬/月,到這個水平之後就上不去了。香港1997年的時候到了這個水平,過去10年都上不去了,日本從 1990年到現在18年了,還是上不去,還是因為年收入到20000美元之後就很難上去了,日本維持32000美元/年維持了18年,香港從 1997-2007年的10年也基本停留在28000美元/年,美國是33000美元/年。   當然,小的國家很難算,大的國家一般都是年收入到2-3萬美元之後就很難上去了,現在內地平均是2500美元/年,未來30年中國內地有機會增加10倍。   所以,你現在買銀行的股票,30年之後至少賺10倍,因為內地銀行的業績都比較平均,不會跑贏GDP太多,也不會落後太多,而房地產公司參差不齊,比較難說。   《21世紀》:30年賺10倍,好辛苦啊!   曹仁超:如果你夠聰明的話,這30年上落3次,每次上去的時候賣掉,下來的時候買入,那你就有3次機會,賺100倍,2009年的消息是很壞的,但是投資股票有時要sellongoodnews,buyonbadnews(好消息出貨,壞消息入貨)。但究竟什麼時候會好起來,我不知道,我不是算命的,我是分析員,所以明年3月開始,我會去上海看看,未來的機會不在香港,香港已經很老了。   就好比嫁人要嫁個年輕的聰明的嘛,不要嫁個80歲的老頭,萬一他活到96歲,你天天對著個老頭,有錢也沒有用,何況最怕他現在才60歲!所以應該嫁個30歲的剛開始會賺錢的內地人,香港人現在差不多45歲,穩重一點,美國人現在是65歲,有點老了。   嫁內地人還有一個好處,因為內地這個30歲的年輕人,剛剛跌了一跤,已經不再是2007年的內地人,那時候是財大氣粗,現在已經morehumble,剛剛開始知道什麼叫「謙卑」,這樣的男人不錯。
曹仁超投資者日記:領讀股市30年通史(2)四張亞洲臉譜 香港與內地:學習美國賺錢方式  《21世紀》:按照你所說的路徑,1950-1980年是香港的工業化時期,1980-2008是金融業繁榮期,那麼將來香港怎麼走?曹仁超:將來香港只做一件事,Invest,做投資。因為香港人錢越來越多了,已經不用外國人的錢了,我們現在要做capital export,資本出口,就是到內地投資,1億的投資賺你2000萬/年,很好嘛,所以香港人下一步走的就是Invest,出口的是資金,最大的出口地是內地。以後你會發現,上星期剛看到一家匯豐銀行開業,今天又看到一家匯豐銀行開業,而且,不光是深圳上海有匯豐銀行,就算你到蒙古、到青海看,也有匯豐銀行!對不起,你到珠穆朗瑪峰上面,都有一間匯豐銀行!香港提供的就是這種服務。同樣道理,舉個例子,惠康在內地也會有好多超市,名字可能不是惠康,但是實質上是惠康下面的,萬寧也是,都會到內地去收購。中國香港已經不是做經紀人生意了,而是跟美國一樣,美國怎麼賺鈔票?NIKE。NIKE什麼地方生產的?中國內地。(美國人只是)把它畫出來,把它 marketing,其它我都不管了,但NIKE是我的,賺錢是我的。可口可樂,你做,我賺。Microsoft一樣。另外,美國最賺錢的還不是這個,最賺錢的是醫療。你們年輕人不清楚,我現在這個年紀,吃飯用的鈔票很少,吃藥用的鈔票很多。力比多,多少錢一粒?5塊。生產成本呢?5毛。一顆賺你4.5毛。為什麼?有專利。我每個月光吃藥就4500塊,我吃飯都不用這麼多。為什麼要吃?雖然吃和不吃感覺分別不大,但是朋友都吃,我也吃啦,人家說吃了命可以長一點嘛!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但是所有的朋友都吃我也吃啦。還有,2年沒體檢了,去看看,9點來10點出去,25000塊。什麼東西?MRI(核磁共振)。什麼是 MRI?不清楚。給25000塊等醫生告訴我說我沒事。都想早點知道自己有沒有病嘛!將來美國人是賺這種鈔票嘛!因為這些專利差不多都是美國人的,有知識產權嘛。我每年光醫療費就要花差不多10萬塊。當你慢慢錢越來越多後,你也會這樣。台灣:上不來下不去
《21世紀》:台灣怎麼樣?你怎麼看下一步經濟的走向?曹仁超:台灣現在是,工業漲不上去,金融搞不起來,比較麻煩。你看香港人從1984年-1990年在內地賺了多少鈔票?可是台灣呢?1979-2007年是內地經濟起飛的時間,讓你(台灣)回來幫幫手給你賺錢。不來的話,這樣笨的人全世界很難找的。新加坡來內地了,韓國人來了,美國人來了,日本人來了,台灣當然也要來!以前聰明的台灣人去不了內地,就都到香港,所有想到內地做生意的都是經過香港進去,錢怎麼出來?很容易啦,把台灣的東西賣到美國,在香港收錢,錢不回到台灣就好了。今年4月我去台灣,問,如果在台灣有錢要到上海投資,怎麼辦?還在說:「(通過)地下,地下」。這樣的市場!怎麼做?你現在去台灣看看,台北漂亮還是深圳漂亮?台北漂亮還是上海漂亮?1990年的時候,台北肯定比深圳漂亮,18年了,台北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不是它變舊了,而是你們變新了。1980年我媽媽回到上海,第一次回去時,我媽說:兒子,你不用陪我去上海了,所有的房子我全都認識!跟1950年我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1981年以後,每年她回去我都不用陪她的,因為全部路她都認識,到了1990年,我媽媽開始說:兒子,你帶我去上海。為什麼?因為她已經完全不認得路了!1950-1990年,上海幾乎一點沒有改變,但是從1991年開始,改變了。1992年,我母親已經完全不認識她之前一直生活的淮海中路了!現在的上海,根本就是香港的中環。2008年的上海跟1990年的上海,完全不同,但是1990年的台北跟2008年的台北,一模一樣。
《21世紀》:台灣下一步會怎樣?曹仁超:中國台灣相當於日本+中國內地,沒有日本這麼差,也沒有內地這麼好,所以上不來下不去,東南亞也是。印度:只是美國希望它好。《21世紀》:印度呢?印度的人均GDP是很低的。曹仁超:今天的印度大約是15年前的中國內地。現在都知道印度的GDP這麼低,可是你們知道嗎,30年前印度的人均GDP是中國內地的4倍!一個印度人賺的鈔票等於4個中國人,而現在一個中國人賺的錢等於3個印度人,中國的GDP是印度的3倍。所以我認為鄧小平是很偉大的,如果沒有鄧小平,這個是不可能出現的。《21世紀》:你認為印度未來的十年,能夠與中國構成競爭嗎?曹仁超:印度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地區與民族衝突;第二個問題,一個印度有130多種語言,很難溝通。雖然英語曾經是官方語言,因為英國人殖民了印度100多年,政府都是講英語的,所以印度的上層社會是懂英語的,下層社會的是不懂的,只有5%的人講英語,其它都是講土話的,連文字都不統一。我們也不能忽視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影響,印度社會太動盪,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敢去嗎?《21世紀》:印度好的因素有哪些呢?未來印度在整個亞洲區內會排在第幾?曹仁超:好的一面,印度人在發展電腦軟件上是有優勢的,因為上層是懂英語的,所以發展軟件比中國有優勢,中國內地人們的英語還是差,所以軟件的發展印度是比中國內地強很多。未來印度會排第幾位我不清楚,如果我去看印度的話,問題比優勢多。中國內地的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了,但印度公路網沒有,港口沒有,銀行體系也還不行,怎麼辦?《21世紀》:也就是說,如何解釋「印度崛起」呢?曹仁超:實際上,現在是誰最看得起印度呢?是美國,不是因為印度好,而是他希望印度好。所以,印度是比你想像中要差,而中國則是比你想像中要好。在國外,對中國是受擠壓的,而印度是被唱好的,所以,在西方傳媒的眼中,印度是可以與中國存在競爭的,但是,實際上這種競爭是不存在的。現在的印度差不多是1990年的深圳,而且,中國是一片地區好起來的,而印度是一個點一個點好起來的,比如說,新德里很好,大城市很好,可是一離開大城市,就完全不行了。總之,印度的問題有很多,美國不是看不到,是不去看。因為美國人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印度。但是過去60年印度都沒有改變,為什麼現在它會改變?它跟中國不同,中國之前都是很好的,只是建國後有一段時間比較艱苦,而印度之前都是很差的,現在反而是最好的了,為什麼?因為美國投錢進去,才好起來,這是不同的。中國是自己好起來的,是在沒有一個國家希望你好起來的情況下好起來的,而印度是有美國拚命希望它好起來,因為如果印度不好起來的話,美國擔心自己會很麻煩。所以我們看到的印度是西方人告訴我們的印度,不是真真實實的印度。你去看看,過去30年,印度的改變不是很多,當然大城市改變很多,因為很多外資進去,但離開大城市,你去其它地方看看,跟30年前改變不多,中國不同,不是讓你去上海看看,你可以去農村看看,去西部看看,變化都很大的,所以中國和印度之間沒有實質上的可比性。日本:繼續L下去
《21世紀》:那日本呢,下一步怎樣?曹仁超:日本人很麻煩,上不去下不來,上面沒有美國這麼聰明,下面中國又趕得越來越快。電視機什麼牌子?Panasonic,好好看看,不是日本貨, MadeinChina。Toyota,日本汽車?看清楚,MadeinChina,所以現在日本人只是在標牌,但東西都不是它們生產的。它們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辦,上不去下不來。《21世紀》:過去的十年,日本經濟一直是L型的,以後呢?曹仁超:還是繼續L下去。日本2008年與1990年完全沒有變化,2018年會比2008年更差。3年之後,日本出生的人比死亡的人還少,老齡化嚴重,到2010年,人口負增長,會慢慢萎縮下去。《21世紀》:日本不會走上美國的知識產權的路子嗎?曹仁超:知識產權的路子跟民族特性很有關係,我擔心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比較難走知識產權的路子。這個很簡單。好比說,外國的孩子考上了哈佛,Daddy會說,好好。過一陣子,孩子說,我不讀哈佛了,想回家搞電腦行不行?Daddy說,好好,去玩玩吧。我們中國人會怎麼說?哈佛大學你不讀,你去搞什麼電腦! 啪一巴掌打過去,不准!你知不知道你這一巴打掉的是誰?是BillGates啊。所以中國人跟日本人是很難出現BillGates的,因為我們做父親的不允許。所以整個市場是不同的,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都很會生產東西,而不太會創造東西。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問問過去1000年我們有什麼發明,永遠都是「四大發明」!電視機是不是中國發明的?不是,計算機是不是中國發明的?不是,電話是不是中國發明的?不是。你有什麼發明?四大發明!一個中國人是比一個美國人聰明的,但是加起來就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