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斑斓路》序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2:57

尽管我很不赞成使用这个书名,但最终还是决定为它写序。

2003年高考后,北京四中的徐稚老师将十几个孩子的成长感悟编纂成书,起名为《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打开高考黑匣子》。书的内容是孩子们写的在四中成长的真情实感,因此吸引了不少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因为他们是作者的同龄人。几年中我陆续接到了不少来信。有专家强烈建议更改书名,认为这个书名降低了书本身的价值,也与内容不符。但虽几经增印书名依旧,大概是出版商担心影响销售罢。毕竟高考是当今社会最为敏感的字眼。

读过此书的人,大都产生了失望和渴望的感觉。读者原本以为书中介绍的是高考的制胜法宝,点金之术,其实不然,故而失望;然从十几个孩子成长的过程,许多读者体会到了北京四中民主和谐、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因而产生了对真正的学校教育的渴望,引发了对自己、对孩子成长问题的深思。本书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续作。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与幸福,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成功与幸福,但是究竟什么是成功与幸福,这个带有哲学和宗教色彩的问题几千年来始终困扰着世人。

高考前后,不少地方的高级酒店挂出招牌,预定庆功宴、状元宴、谢师宴等等,眼花缭乱,不一而足。这似乎给世人一个昭示:只要跨进高等学府,就得到了成功与幸福,考进了名牌大学,就成了“成功男孩”或“成功女孩”。正因为这样,每年的书店或书摊上都摆放着大量的总结高考经验或猜题押题的书,如状元宝典、状元秘籍、状元试卷、状元之路等,世人争相抢购、趋之若鹜,有些人明知此书不适合自己,但总觉得开卷有益,读完之后,得上个一招半势,虽说考取状元不易,但打上点折扣或伤耗,说不准也能得个榜眼探花什么的。

家长和教师——这些生活中有过曲折经历的过来人——都希望下一代或者学生能够不走自己曾走过的弯路,不经自己曾经的坎坷而径奔成功,于是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孩子以这样或那样的忠告,他们觉得孩子只要不犯大人们曾犯的错误,不走大人们曾走过的弯路,就能规避失败,一路顺风,成功唾手可得。据说某公的墓志铭写道,如果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世界上将有一半成为伟人。

但是,很多人想错了。

不论社会如何进步,每个人的个人生活都不可能事事如意,完美无缺。因为社会上的千千万万的人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愿望和要求,任何社会都不能完全满足每一个成员的愿望和要求。新的美好和新的烦恼总会同时产生,个人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永远存在差异。孩子们可能避免了大人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但是他们今天面临着更多的是长辈们不曾经过的岔口。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即便此公真能转世,他所看到的也绝非前世风光,会产生同今人一样的迷茫,未必显得更加聪明。

人的愿望得到满足,我们姑且称之为成功,没有得到满足,便是失败,遭受挫折了。就拿上大学来讲,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等中外名校永远容不下所有考生,即便每一个学生都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地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去做,也总有多数孩子挤不进名校的大门,遭受挫折和失败。其实,在如此百般呵护中长大的一代人承受一点点挫折和失败,就如同在一桌丰盛酒宴上添几道清淡素食或怪味小吃,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搭配。人的生活就如同享用大餐,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不尝遍所有菜肴就不能算真正享用,那才是终身遗憾。其实,有缺憾才是完美,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这就如同鉴赏美玉,上面的瑕疵非但不会降低它的价值,反而证明它是真正的天然玉石,而没有任何瑕疵的必定是假货。

那些过来人——我是说那些已经把孩子抚养成人的人,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回顾往事的时候,常常会吃惊地发现,当年自己所走的弯路、所犯的错误、所遇的坎坷,总之那些不希望发生和看到的事情,在自己后代或学生的身上几乎一样不少。悔恨自己当年没有专心用功,可现在孩子课外的事情不知比自己当年多多少倍;悔恨自己当年迷恋小说而荒废学业,可现在孩子却迷上了博客、摇滚、军事、明星,丝毫不把考试分数放在心上;悔恨自己当年早恋,没想到现在的孩子比当年的自己更早就春心萌动;总希望孩子工作稳定,成家立业,不像自己当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可孩子偏偏喜欢跳槽,挑肥拣瘦,总不安分守己;给孩子铺好的一条平坦大道,可孩子偏偏不愿意走……孩子们似乎在重演着上一辈人带有缺憾的人生。其实,成功与失败,顺境与挫折都是人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毕竟生活的哲学不是老师和家长教给的,孩子们乐意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品尝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去承受挫折带来的痛苦。这就是成长的规律。

那么,学校教育还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这包括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以及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尽管今天的考试方式还很不完备,但它不可缺少。然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

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的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未来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才有平静的生活;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当然,还要懂得终身服务社会,这是北京四中一百年来始终倡导的理想追求;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美好得到弘扬,丑恶得到抑制;学校教育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关爱、友好、尊重和文明;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应当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人类正常延续;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的生活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学校教育绝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将几本教科书烂熟于心。

其实,扯了这么多,绕了那么大的圈子,目的是想说明一点,本书作者这几十个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高考的结果各有不同,去向各不相同,用社会流行的尺度评判,他们有些是成功的,有些可能不算很成功。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在三年的学习中,充分地体味了生活,认识了自我,这是他们走向未来生活的重要准备。还有一点,就是从他们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充满着阳光,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信心。他们已经有能力、有准备面对未来的生活。

这些孩子从各个方面谈经验,谈体会,颇有些百家争鸣的感觉。他们在各自钟爱或专攻的领域内娓娓道来,展现出较为丰富的阅历和较为深入的思考。一些孩子谈学习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学习上的积极自主,这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对学习这一活动本身的驾驭能力。在某些方面,他们已然可以俯瞰高考甚至超越高考,这非常难得。有些孩子谈竞赛,宛然有教科书的风韵,显的十分老道。还有一些孩子在其他一些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科技俱乐部上也饶有心得,体会颇丰。这些孩子向读者展现了他们三年发展丰富的心路历程,这是他们给社会特别是同龄人提供的宝贵借鉴。这些孩子从他们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东西也许更能吸引读者,发人深思,其社会价值也许就体现在那些方面。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30个年头。30年当中我目睹了许多人发展起伏的轨迹。无数的事实告诉我,我也想告诉读者这样的事实: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成功的机会永远要比升入名校的机会多的多;幸福就是一个人在实现或者超越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生活目标后产生的内心的满足;如果一个人总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超现实的无限的东西,那么他或她永远不会获得成功、获得幸福。这是我从教30年的一点感悟。

愿本书能给人们一点点启迪与思考。